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元天穆此举,武卫将军贺拔岳颇有异议,向元天穆进谏道:“殿下纵使不借重他们的能力,也应当把他们约束在军中。就这样放走的话,他们肯定会径直返回洛阳,为北海所用,徒然增加他的人望和声势。”

    “阿斗泥,我知道,”元天穆叹了口气,“可是,把他们强留在军中,也无法指望他们实心任事,反而会引起他们及其余朝臣的怨愤……咱们都在朝廷中枢,和这些朝臣共处,不能把关系弄得太僵。”

    说起来,这都是河yīn之难带来的后遗症,从那个时候起,几乎所有汉臣(指文化而非血统)都和他们尔朱一党划清了界限,即使慑于他们的兵威不得不屈服,也愿意辅佐他讨伐刑杲叛军,但却绝对不会真心投效。

    如今想起来,元天穆心中未尝没有后悔过,他们当初做得实在是太绝了些。

    “前军的费穆还没有回音吗!”他突然问贺拔岳道。

    “是,”贺拔岳点了点头,“他们毕竟都是洛阳人,似乎一心要攻下虎牢关,拯救洛阳危局。”

    “哼!算了,由他去吧!”元天穆冷哼道,重重的坐回胡床上面。

    贺拔岳心里一叹。他知道,元天穆是准备舍弃费穆了。

    和他们这些出身边地或六镇的镇戍军不同,费穆是洛阳台军出身,曾在北地坚持抵抗六镇叛乱,也曾率军驰援南部荆州,俘虏入寇的梁朝大将曹义宗,可谓是台军中难得的名将。然而,去年灵太后毒杀孝明帝,立三岁娃娃元钊,正是他引尔朱荣南下,利用职权放尔朱荣渡过了河桥。之后,又是他煽动尔朱荣,纵骑兵将两千洛阳朝臣全部虐杀。

    河yīn之难那件事,可以说是尔朱荣受到了费穆的欺骗,帮他肃清了掌握朝政、压制武人的洛阳汉臣(依然是指文化而非血统)。虽然这同样是边地镇戍军的普遍想法,也是当初六镇起事的最重要原因,但事后大部分利益都落入了洛阳台军的手中,边地镇戍军却获益不大。其后尔朱荣为高欢所怂恿(可见高欢此人之yīn险,自己得势后终身不称帝,此刻却大力怂恿尔朱荣),准备废魏称帝之时,立刻就受到洛阳台军的大力抵制,使得尔朱荣不得不打消了想法,低声下气的向元子攸服罪求情(当然元子攸也只能好言相慰)。

    可以说,要不是去年尔朱荣击破六镇叛军,立下挽国家于危亡的不赏之功,现在掌握朝廷的依然会是台军方面。饶是如此,尔朱荣还是不方便长留洛阳,因此才以宗室出身的义兄元天穆代为执掌中枢。

    也罢,这或许是那家伙应得的……贺拔岳决心保持沉默。

    当初尔朱荣南下时,前锋是尔朱兆、高欢和贺拔岳三人。其后无论是虐杀朝贵,还是代魏称帝,贺拔岳都持反对态度,甚至还建议尔朱荣斩杀提议的费穆和高欢。

    门外的护卫来报:“殿下!行台郎中济yīn温子升求见!”

    “哦,温郎中还没有走吗?”元天穆高兴的站起来,“快请!”

    济yīn温子升,字鹏举,晋大将军峤之后,世居江东。他的祖父温恭之,曾任宋彭城王义康户曹,避难逃往魏朝,在济yīn郡冤句县安家。温子升少时家贫,在广阳王元渊(避他喵的讳,害我查了墓志铭才知道真名,李渊来咬我啊)家中马坊教诸奴子书,后来为大名士常景所推崇,名声大震,被御史中尉东平王元匡召补御史,元子攸继位后担任南主客郎中,修起居注。其文传入江东,为梁帝萧衍极力推崇,称“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而元天穆也非常看重他,东征时强召他为行台郎中,还威胁他说,“今复不来,便须南走越,北走胡耳”(越指梁朝,胡指柔然)。结果温子升只好从命,跟着元天穆东征,并加了个伏波将军的职务。

    可惜,温子升也是准备辞职的,同时也最后一次向他提出了谏言:“陛下因为虎牢关失守,才不得不离开京师,如今元颢刚刚继位,人情未安,如果全军前往征讨,必定有征无战……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殿下若能够克复京师,奉迎大驾,这是齐桓、晋文一样的功业,岂不比奉诏北上更有价值吗?放着这样大的功业不要,属下私下里为殿下觉得可惜。”

    “我明白温郎中的意思。”元天穆点了点头。他知道,温子升的话很有道理,但问题是他不想当辅佐元子攸的齐桓、晋文,而是要进一步削弱魏朝的根基。而且,虽然尔朱荣对他非常尊重,但是像这样的大功,要立也只能由尔朱荣亲自来立。

    所以元天穆只能敷衍温子升:“但是天子发了明诏,作为主力的河北府户军坚持也北上,我总不能上违帝命,下逆军心。”

    “既然如此,”温子升躬身一揖,“请殿下允许属下辞去行台郎中的职务。”

    “准了,”元天穆微微的挥了挥手,“去吧!”

    。。。

第二六章:功成见疾(三)() 
周惠前往陈庆之军中履职时,陈庆之正率军驻于虎牢关内。在此之前,他已经令宋景休部放弃残破的荥阳,前来和主力汇合,现在他的手中一支完整的南军。

    经过一路的征战,特别是攻击荥阳城、对决前锋骑这两次惨烈的战斗,南军现在只剩下六千两百余人,而他们要面对的台军,仅前锋费穆部便有两万。考虑到兵力差距问题,元颢在陈庆之离开巩县前的时候,曾经提议将一万河南郡兵拨入他的麾下,却被陈庆之婉言拒绝。

    之所以这么做,陈庆之自然有他的原因。一方面他是以文德宿卫军起家,向来秉持着“兵在jīng而不在多”的观念。前年他和领军曹仲宗(曹义宗之兄)、寻阳太守韦放(韦睿之子)攻涡阳,也是这个费穆率军而来,他先以两百骑击破对方的前锋,然后以jīng兵夜袭,破敌方四层营寨,是为他的成名之战;之后梁帝令他送元颢北归,破丘大千、元晖业、杨昱等,也无不是以寡敌众,却尽皆克敌制胜。

    第二方面,两军之间的配合也是问题。先别说梁魏本为敌人,难以做到和衷共济,便是两军的军制也大不一样。以最基层的一军为例,魏朝以游牧起家,一军固定是一千人(如金国之猛安谋克、蒙古之百夫千夫),大部队行军作战,皆以此为最小单位;而梁朝则沿袭晋代郡国兵编制,上军两千,中军千五,下军一千,如陈庆之所部,便是两千文德宿卫骑军,再加一上军、两中军的步军。

    连基层兵力编排尚且如此,其他行军方式、营地设置、作战风格等差异更大,陈庆之以前没有率领过上万人的兵力,现在也没空去琢磨和弥合两支截然不同的军队,所以干脆只领本部出战。

    尽管兵力悬殊,但陈庆之并不担心。北军擅长野战,不善攻城,而他麾下的步军,却都经历过淮南战场的一系列拉锯战,于守城极为擅长。况且,魏朝先世进军河南时,曾经大力构筑过虎牢关的防御,与滑台、碥礅和金墉并为河南四镇,因此虎牢关的防御极为完善,是魏朝腹心少有的坚城,也是陈庆之生平仅见的几座坚城之一。

    陈庆之甚至庆幸,幸亏尔朱世隆不战而逃,否则他真的没有把握攻下这样一座坚城。

    走在宽阔结实的城墙上,望着城下的百余台军游骑,陈庆之神情极为放松,笑着对身侧的周惠说道:“允宣,当rì你在河南府户军中,也算是领兵将领之一,可知尔朱世隆为何不战而逃么?”

    “回将军,属下略知一二,”周惠拱了拱手,“尔朱世隆此人,虽为尔朱荣从弟,于军略却并不擅长,惟以谨慎勤勉见称,因此尔朱荣令他为尚书仆shè,掌管洛阳府库,并不给其兵权……至于掌管京中的两万虎贲,则是由于元天穆率军东征后,只有他有掌军的资格,而他驻守虎牢关,更是属于赶鸭子上架,毕竟他不可能将两万虎贲的控制权交出。因此,面对将军的赫赫威名,他选择了退避三舍,以保存手中的实力。”

    “难道他不明白,放弃虎牢,便等于拱手让出洛阳城吗?”陈庆之奇道。

    “将军有所不知,尔朱家的根基在并、肆二州,实力则全在河北。洛阳失守,于他尔朱家并无妨碍,反而能够削弱魏朝,更方便他尔朱家控制朝政……况且,由于去年河yīn之难,尔朱一党在洛阳朝臣中极不得人心,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一点,犯不着为了这些不合心意的朝臣损伤实力。”

    “原来如此。看来,我等能入洛阳,也是颇有内情啊!”陈庆之叹道。

    刚才他问周惠,其实并未期待周惠能够知道多少,毕竟周惠当rì只是临时召集的府户军,因为父荫才得以身居将领之位。可是,他没有想到,周惠却了解得这么详细,见地如此深刻,这让他对周惠的期待又高了几分。

    “允宣,”陈庆之回过头看着周惠,“我对魏朝内部的情形不熟,这方面要多多借重你的见识,望允宣能竭诚相助。”

    “这是属下的职责,”周惠拱了拱手,“何况将军又是如此厚待,属下敢不尽心竭力!”

    “如此我就更加有把握了,”陈庆之欣慰的点了点头,指着城下的游骑问道,“那么,关于费穆此人,允宣有什么看法呢?”

    “费穆此人,是台军中难得的名将,前年台军驰援涡阳,去年驰援荆州,都是以他领军,而且两战皆捷。”周惠抬起眼角,微微瞟了陈庆之一眼,毕竟涡阳之战时他是假节督将,虽然以一次突袭和几次夜袭奏凯,最终却还是被费穆逼退。不过,看到陈庆之表情十分郑重,显然是在认真倾听他的分析,他也就放心的继续说了下去:“属下认为,此次他为挽救洛阳家园而来,攻势将会非常的猛烈。但只要我们守住了最初的一段时间,他就不得不退兵,甚至很可能向洛阳的陛下投降。因为攻略虎牢关,本来就是他和其余洛阳台军将领的意见,背后的元天穆不会支持他,否则当初将军攻略大梁、中牟时,台军主力便该出手拦截。”

    事实上,周惠一直认为,陈庆之北征如此顺利,主要是钻了台军出征在外、元天穆本人怀有私心的空子,若真的与台军主力野战,他恐怕是力有不及;而他之所以北称为名将,是因为稍后以六千多人防守北中城,三rì十一战皆捷,从而将尔朱荣五十多万大军阻于黄河北岸的光辉战绩(回江东后被梁帝任命为都督缘淮诸军事,统筹淮河防线)。也就是说,陈庆之的长处应该在于突袭和防守,尤其是防守中的突袭,那更是用得出神入化。后来他防守淮南,连东魏名将侯景进攻都没讨到便宜,不得不丢弃辎重败走;反倒是他主动进攻东魏时,被豫州刺史尧雄击退。

    听了这略显不恭的话,陈庆之并不在乎,只是豪壮的一笑:“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先给费穆一个教训……佛念!速速整理骑军,随我出击关外,把这股游骑击溃歼灭!”

    ……,……

    。。。

第二六章:功成见疾(四)() 
虎牢关战事开始,洛阳却是一片升平景象。新天子元颢先于太极殿大飨群臣,次于永巷南的显阳殿引见宗室,其间繁华盛况,自然不须细说。至月末辍朝之rì,因天气酷热,又引见王公侍臣于清徵堂行宴乐之礼,继而畅游北宫华林园。

    华林园位于翟泉之东,园中有大池,即东汉之天渊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