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什么法门?”尔朱兆连忙问道。

    “以缉拿伪太子为由。任命常山王殿下为京畿大都督,统率京师及周边地方的兵马征伐河南府户军!而常山王殿下则可以从容行事。只要河南府户军不灭,就能一直掌握住京师及周边地方的兵权,让尔朱世隆忌惮几分!”慕容绍宗胸有成竹的回答。

    “好,这个主意不错!”尔朱兆一拍大腿,当即下定了决心,“叔父,我这就让天子颁诏,任命你为京畿大都督!等我走了之后,这京师的局面就靠你维持了!”

    “请大王放心!”尔朱度律连忙应道,心中极为满足。

    有了这河南京畿地方的军权,他就有足够的底气和尔朱世隆兄弟抗衡了。虽然要养寇自重,暂时饶过河南府户军,但为了自个的权势,这也并非不可接受嘛!

    ……,……

    尔朱兆很快离开了京师,返回晋阳迎击纥豆陵步蕃的侵攻。为了速度起见,他只带了少量辎重和最为精锐的尔朱部落精骑;其余的近五万河东兵马,全部被他留在了京师,等待积雪融化后押解元子攸等人返回。

    他这一走,尔朱世隆顿时松了口气。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尔朱兆仗着拥立元晔之功,仗着身为国丈的身份,将他打压得极为辛苦。如今此人不在,京师中自然以他兄弟几人为尊,再没人能够凌驾于他的头上。

    和尔朱兆不同,尔朱世隆并无独揽大权的野心,只是希望能够主宰京师,尽情享受京师的繁华和奢靡生活而已。在这京师洛阳住了这些年,他早已习惯了城中的一切,反倒是与以前所居的秀容川部落格格不入。但是,出于个人的尊严,他绝对无法忍受尔朱兆这个后辈的跋扈行径,之前在大庭广众之下受他的指责,不得不逊辞拜谢,这是他心中最为愤恨的事情。

    不就是拥立之功吗?不就是国丈之尊吗?难道有了拥立之功和国丈之尊,就能够像天柱那样统领尔朱氏、主宰整个天下了?即使是这样,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尔朱兆能够拥立天子,我尔朱世隆难道就不能够?

    况且,撤换当今天子的理由也非常充足。尔朱兆所立的天子元晔,乃景穆皇帝之曾孙,离大宗隔了文成、献文、孝文三代,血脉已经非常偏远,而且与高祖孝文皇帝平辈,辈分上非常不适合。之所以受到尔朱兆拥立,一则因为他是尔朱荣遗孀北乡长公主的亲外甥,二来他当时担任太原太守,行并州事,本人刚好驻在晋阳。

    由于血脉疏远,辈分不合,元晔继位后并无多少号召力。如山东诸州,就大多保持着观望的态度;还有在京的诸多朝臣,同样对元晔心怀抵触,即使尔朱兆攻下了京师,将元子攸囚入永宁寺,奉镇国神玺于元晔,他们也拒绝向元晔效忠,纷纷借故辞职。

    尔朱世隆觉得,现在正是重立新帝的时候。若能行此大事,不仅可以获得拥立之功,提高自己的声望,而且还能稳定京师的局面,收拢朝臣的忠心。他尔朱世隆为录尚书事,所要的是一个繁荣稳定的洛阳,一个具备相当信望的朝廷,而不是只有架子和形式的空壳。

    ps:(ps:今日三更,感谢fning书友的支持~~)

    吾读提供全文字在线,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吾读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第一三八章 :天时天意(六)() 
至于尔朱兆留下的尔朱度律,尔朱世隆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此人曾追随过他一段时间,并没有显示出多少能耐,如今虽然掌握了一些兵马,却没有什么人望和根基。而他们尔朱氏的内部争端,主要还是靠人望和根基来说话的,尔朱度律暂时掌握着兵马也没什么,总不至于达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吧!

    尔朱世隆主意一定,立刻摆起全套仪仗,前往城内的廷尉寺。廷尉寺监牢之中,关押了不少忠于元子攸的臣子,其中包括驻守太行山的大行台源子恭、护卫元子攸的翊卫府左郎将李苗。前者是抵御尔朱氏大军的主将,后者是护卫元子攸的宿卫统领,尔朱兆原本想将这些人尽数斩杀,却被尔朱世隆保了下来。

    他这次的目标,也正是源子恭与李苗二人。

    令狱卒把两人解往堂上,尔朱世隆笑着问道:“如何?两位是准备向天子效忠呢,还是继续顽抗下去?若是孤王失去耐心,把两位移往驼牛署,到时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源子恭叹了口气,低头不发一言;李苗却冷哼一声,把头偏了过去。

    “我真不明白,两位何必这样固执?”尔朱世隆站起身,踱到两人的面前,“长乐无道,擅杀功臣,引得天下纷扰,京师再被兵戈,如今已经被废,注定没有好结果。两位都有家有室,何苦为长乐王殉葬?孤王知道两位是魏朝忠臣,可天子不正手绾神玺、安居宫中吗?两位舍天子而奉被废的无道之君。岂能当得上这个“忠”字?”

    这是拿君臣大义来相责了。源子恭为了名声,不得不高声抗辩道:“永安天子乃高祖孝文皇帝亲侄。彭城贤王嫡子,自继承大统以来,勤政仁厚,戡乱有成,深得众臣拥戴;前时虽然不无过失,以致自误其身,却不失为贤明君主,我等自当为其守节。宫中之长广王。血脉既已疏远,辈分也颇有不合,岂堪继承天子之位?又有什么资格让我等迎奉?”

    “好!源侍中果然乃忠贞之臣!”尔朱世隆颔首赞道,然后斥退堂上诸人,向源子恭拱了拱手,“孤王也认为长广不当继承大统,所以想再择一位血脉亲近、素有德行的宗室继任。不知源侍中是否愿意参赞其事?”

    源子恭抬起了头,诧异的望着尔朱世隆,不明白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那长广王元晔,不是他尔朱家立的吗?如今为何要改弦易张呢?

    他心中忽然萌生一个大胆的推测:莫非是尔朱氏内部起了纷争?

    如果真是这样,倒不妨向尔朱世隆投诚了。一则尔朱氏诸人之中,唯世隆留心几案。傍接宾客,颇有解了之名,在京师中具有相当的声望,若真能再择血脉亲近、素有德行的宗室继任天子,于朝廷大有益处;二来助他成事。也可加剧尔朱氏内部的争端,给朝廷和新天子争得几分喘息之机。

    当然。投靠尔朱氏,参与废立之举,无疑会给他带来一些骂名。可如今天下纷扰,国家动荡,身为陇西宣王源贺之孙,冯翊惠公源怀之子,累世宗臣的源氏子弟,难道还放不下这一点身段?

    源子恭调整了心情,颔首向尔朱世隆问道:“若能这样,在下愿意共襄盛举。但不知足下属意哪位宗室?”

    “正需和诸位一同参详,”尔朱世隆笑逐颜开,又转向李苗问道,“李将军意下如何?”

    李苗没有回答,反问尔朱世隆:“太子何在?”

    “已经有了消息,据说是在广州刺史周惠辖区内,前时已命常山王尔朱度律为京畿大都督,统河南诸军进行征讨。”尔朱世隆很坦白的回答。

    此事想来颇为好笑。之前元子攸的太子失踪时,尔朱世隆还以为李苗知道下落,很是逼问了一番,可李苗一直没有吭声。他原本以为,这是李苗蓄意隐瞒消息,但现在看来,李苗还真是不清楚,结果居然还要向他询问。

    不过,事到如今,尔朱世隆再着急,也无法插手此事了。尔朱度律现为尔朱兆亲信,肯定不会买他的帐。再说了,废除元子攸的主谋是尔朱兆,最担心元子攸太子的也应该是他和他的党羽。尔朱世隆现在改弦易张,另立血缘亲近的新帝,足以获得大多数朝臣的拥戴,反倒不那么在乎太子的下落。

    鉴于这两个原因,尔朱世隆的态度十分坦白随和,甚至还反问李苗道:“依李将军的意思,是想立长乐王之子么?可他现在才几个月大,立为天子,必然是傀儡之身,如何能让群臣信服?”

    李苗叹了口气。是啊!天子已经注定蒙尘,太子才出生没多久,又得不到什么支持,他能够向谁效忠呢?知道太子的下落,他又能怎么样?如果可能的话,他宁愿太子流落地方,或者匿于民间,永远不被尔朱氏发现,至少能够保住一条性命,并且避免拖累像周惠那样的永安遗臣。

    尔朱世隆察言观色,明白两人都已向目前的形势屈服,于是很大度的召来麾下军士,令他们为两人松绑,放回各自家中。临别之前,他许诺恢复元子攸的侍中之位,另除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恢复李苗的通直散骑常侍散官,再任尚书右丞。源子恭客气的向尔朱世隆致谢,李苗却颇感心灰意冷,一言不发的转身离开。

    回到城南家中,妻儿尽皆喜之不尽,亲友也渐渐上门致贺。到了次日晚间,却有城阳王元徽的一名忠仆找上门来,声言主人被其故吏寇弥所杀,恳请李苗为其报仇。

    李苗曾为城阳王元徽的司马,是故吏的身份,论理的确有责任替旧主伸张正义。可他不满元徽的为人,早已和他断了来往,以至于为其所压制,数年不得升迁,彼此之间可谓恩断义绝。所以,他立刻婉拒这名下仆道:“我是刚刚获释的人,在朝中没有任何关系,如何能够帮得到你呢?”

    下仆却颇为机灵,懂得见人说话。上次随元徽、寇弥前往广州避难,元徽被寇弥所杀,他知趣的交代了元徽的一处庄产,得以逃脱性命;这次见李苗不愿帮忙,又知道他与广州刺史周惠交好,于是添油加醋,向李苗告状道:“李将军有所不知,寇弥已向尔朱兆、尔朱度律投诚,想引其率军南下攻击广州。李将军就算对我家主人不满,也该念着与周刺史的情分,帮他除掉这个祸害才是啊!”

    ps:(ps:感谢fning书友的支持,今日三更~~)

    吾读提供全文字在线,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吾读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第一三九章 :南下三荆(一)() 
“还有这种事情?”李苗霍然而起,“那寇弥寇祖仁我也听说过,惯会趋炎附势,为何要与周刺史为难?”

    “大概是各为其主吧!”下仆膝行两步,凑到了李苗跟前,“将军想想,我家主人对上谷寇氏那么关照,多次提拔他们族中的人,恩义隆重到了极点。可他们为了向尔朱氏献媚,连这样的恩主也要加害,可见是铁心要投靠尔朱氏了。所以呢,他们肯定容不下周刺史这样的天子忠臣。”

    “你的这番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李苗紧紧的皱起眉头,担心起了好友周惠的处境。如今他外有尔朱度律大军威胁,内有上谷寇氏接连尔朱,可谓是内忧外患,不知他能否应付得来?

    此外还有太子。太子在周惠的保护下,暂时还算安全。但如果周惠也被尔朱氏打下去,那太子和元整该怎么办,继续逃往南面的荆州吗?荆州刺史乃永安天子的从舅,和东道大行台、青州刺史李延寔一样,都是因外戚而受到拔擢,如今李延寔已经伏诛,李琰之又能支持多长时间?

    形势到了这一步,自己总不能袖手旁观吧?不管是为了好友周惠,还是为了太子,甚至是为了故主城阳王元徽,他都必须做点什么。如今元徽已经失势身亡,面前的这个低贱下仆,尚且能够为他张罗复仇之事,就冲这份难得的忠诚,自己也该帮他完成心愿。

    他向下仆点了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