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亩焓掀锉淙徊磺浚床皇呛萌堑闹鳎羌热慌哦焓系幕⑵ぃ敲淳痛碜哦焓系牧趁妫哪芄凰嬉馊ゴ蚰兀

    他无奈的摇了摇头:“长孙参军,你从哪学来的这副说辞?眼下广州战事还未结束,两支府户军都不在——即使在的话,也不好随便挑衅尔朱家,否则咱们这阳城和广州恐怕都不得安宁。你是我家郎主的得力僚属,怎好给他添乱呢?”

    长孙毅并非逞强好事之人。弄清了其中的利害,他也收敛了情绪:“好吧!咱们就这样守着,再不理会他们,让他们在外面吃风!”

    ……,……

    墙下的骑兵继续叫嚣着,威胁关城内的守军开门,却发现再没人搭理,顿时就失去了大半劲头。叫门的幢主策马回转,问后方的统领道:“统领,咱们现在怎么办?是不是要真的攻打关城?”

    “你猪脑袋啊!这么高这么厚的关墙,要咱们这些骑兵怎么攻?”统领指着关墙上的城门楼骂道。

    幢主唯有低头挨训:“是属下孟浪了!统领教训得是!”

    统领却低头不语。其实,他何尝不是孟浪了呢?原本是在城南抢了伊水酒肆,得了许多财物和数十瓮珍贵的酴釄美酒,又得知伊水周家住在这阳城郡,所以主动接了出城搜捕太子的累活,私自率领麾下骑军来到这里,想找这周家打打秋风。可谁能想到,这阳城、河南两郡交界处,不知何时居然立起了这么一座坚关!

    到了这会儿,他才忽然记起,那伊水周家的家主,便是现任河南府户军大都督、广州刺史周惠,之前曾担任过阳城太守之职。而这座轘辕坚关,显然就是那周惠在任时修起来的,用来保护他的辖下和宗族。

    对于周惠,河北之人大多听说过,曾与南军陈庆之一同驻守北中城,五日间三十余战,迭次击破城外的攻势,将河北五十多万大军挡住了大半个月。由此人重修这轘辕关,安排关内的防御,别说他这千余骑军,便是人数再多十倍也无可奈何;而那守关的军将,也不是省油的灯,面对他们的叫嚣和威胁,丝毫没有半点妥协的意思。

    很显然,这秋风怕是打不成了。统领在心里叹了口气,只得下令退后宿营,来日收兵返回京师。

    e

第一三七章 :天时天意(四)() 
次日凌晨,正是河南地方普降大雪的时候,轘辕关位于嵩高山太室、少室两峰之间,触目皆是银装素裹,景色壮美之极。然而,这位骑兵统领却没有丝毫的心情去欣赏这些,他望着被大雪封住的来路,简直要欲哭无泪。

    和敢于踏雪出击的王建不同,他麾下都是骑兵,如何能够越过这湿滑的山路?待要缓上数天,等待积雪融化,却免不了错过覆命的日期,而且携带的粮草也不够!

    虽然常山王(尔朱度律)性好聚敛,也不禁止属下劫掠,可如果违了他的节度和尔朱家的军法,那可不是一件小事!再者,他们这一军战力或许不太出众,马匹却都是尔朱家秀容川所出的好马,是常山王最为看重的资本之一,若是由于他的迟延,让马匹饿死在了这里,那么罪上加罪,他的这条命可就要交代了!

    想到这里,统领再无迟疑,当即下令冒雪返程。

    一行人翻山越岭,在冰雪封住的山道上艰难跋涉,时而还下马步行,以免伤着战马。可由于道险路滑,众人虽然已尽量小心,一路上依然有一百七十多匹战马折断了马腿,无法随军前行,不得不将其杀死后弃于路边。

    好不容易走出山间,统领松了一口长气。然而看着麾下失去战马的众多士卒,他又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趟阳城之行,实在倒霉得很!秋风没打着不说,还受了一顿闷气……如今失去了这么多战马。该如何逃过常山王的惩处呢?

    他一边想着,一边晃晃荡荡的抵近了洛阳东郭城门。东郭的城门守将是他的同乡。见他率军回来,立刻下令士卒放行,并且关切的问道:“赵兄!听说你去南边搜捕伪太子了,现在冒雪回城,可是有了什么收获?”

    “唉,别提了!”赵姓统领无精打采的摆了摆手。他刚想据实回答,心中忽然一动,顿时改口回答道:“本来已经查到了一些端倪。可惜被阳城郡的人拦住,没办法继续查探了,只好先赶回来向常山王覆命,结果路上又折损了一些马匹!”

    “什么!阳城郡的人居然这般大胆,敢阻拦常山王的兵马?!”城门守将惊诧不已,“那赵兄还有什么好客气的?直接将其击溃便是!”

    “张兄你有所不知,阳城郡和这河南郡的境上。不知什么时候筑起了一座坚关。我麾下都是骑兵,又没带什么攻城器械,拿什么去攻那关城?”赵统领越说越顺畅,临时编造的借口也越来越充实,“还有那关城守将,说起来也忒嚣张忒气人。连常山王都不放在眼中……我想啊,那伪太子八成就在阳城郡内!不然他们为何在关城上摆出那般阵势,竭力阻拦我入郡搜查?”

    “哎呀!事情要真是这样,赵兄可算是立下了一件大功!”城门守将谄笑着拱了拱手,“到时候。还望赵兄提携小弟一把啊!”

    “好说,好说!咱们是同乡嘛。理当互相关照!”赵统领哈哈笑着,脸上神采飞扬,仿佛当真立下了找出太子下落的大功一般。不仅如此,他麾下的千余将士,听说有大功可得,也各自振奋起了精神,之前在路上对统领萌生的种种不满,此刻全都不翼而飞。

    ……,……

    “什么!阳城郡的人居然这般大胆,敢阻拦我的兵马?!”尔朱度律暴跳如雷,“那你还有什么好客气的?直接将其击溃便是!”

    “末将确有此心,奈何关城坚固无比,不是末将这千余骑兵所能攻下来的。为了避免无谓的折损,并伤及大王的威名,末将只得忍辱负重,冒着那守将的嘲笑撤兵回返,向大王通报这个重要的消息,”赵统领拜倒在尔朱度律面前,涕泗横流的请命道,“恳请大王立刻发兵踏破此关,入郡将伪太子捉拿回来!末将愿率本部担任先锋,亲冒矢石,将关城守将斩于刀下,以惩罚阳城郡对大王的轻慢!”

    “你有这般气概,真不愧是河北的大好男儿!”尔朱度律被这番描述中的大义和慷慨所感动,亲自上前扶起了这位赵统领。至于失马的罪责,那自然就轻轻的揭了过去:“你先率部回营休息。发兵阳城的事情,我定会仔细谋划。”

    “末将遵命!”赵统领顺势向尔朱度律告退,心中顿时大安。他知道这位常山王的底细,麾下仅有骑兵五六千余,步兵四五千余,而且多半是新近召集,战力都不怎么样。常山王“谋划”的结果,要么是无疾而终,要么是向颍川王尔朱天光求助,但无论是哪一种,他都不必担任先锋“亲冒矢石”了……

    事情果然如此。尔朱度律想了片刻,很快就前往永宁寺拜见尔朱兆。尔朱兆听说与元子攸的太子有关,一时间倒是颇为上心,立刻令人传长史慕容绍宗等幕僚过来问话。

    “此事确有很大的可能,”慕容绍宗斟酌着回答道,“伪太子主要有两个去处。一处是青州李延寔,另一处是荆州李琰之。青州方面,李延寔已经伏诛,州中并未找到伪太子的踪迹;那么伪太子很可能已经南下,并且暂时驻留在阳城郡或广州。这一郡一州都是河南府户军的控制范围,河南府户军的统帅周惠,乃是元子攸的亲信之一,又与下落不明的亲卫府中郎将元整交情极好,收留伪太子也在情理之中。”

    “既这么说,那河南府户军就该死!”尔朱兆一拍几案,当即就想下令聚兵征讨,却被慕容绍宗拦住。

    “大王请稍安勿躁!如今冰雪封路,大军行进不便,还是等冰雪消融之后再说!”慕容绍宗叹了口气。这位府主啊,性格实在太躁进了:“况且,河南府户军虽然还未向大王臣服,毕竟地狭人稀,只是疥癣之患,翻不起什么浪来;倒是河东并肆诸州,乃大王的根本之地,须得防备河西纥豆陵步蕃的侵攻……”

    吾读提供全文字在线,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吾读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第一三八章 :天时天意(五)() 
他的话音未落,忽有一人急急的闯入堂中,却是尔朱荣生前的心腹王相。此人虽为苍头奴仆,却曾经参与拥立元子攸,在部落中颇有地位。这次尔朱兆拥立元晔,也多亏他从中协助,事后则留在晋阳的颍川王府之中,为尔朱兆打理庶事。

    慕容绍宗为尔朱荣的从表兄弟,和这王相颇为相熟。如今见他来得惶急,知道必有大事发生,连忙代尔朱兆问道:“王管家如何来了!可是晋阳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河西纥豆陵步蕃兴兵来攻,已经攻入并州境内,境内的六镇镇民也有些不稳,州中已经无力应付!肆州刺史、安定王殿下(尔朱兆之弟尔朱智虎)领兵来援,也被纥豆陵步蕃击败!”苍头王相跪伏在尔朱兆面前,大声向他敦请道,“请大王速速率军回援,否则咱尔朱家的根本之地就保不住了!”

    “这河西贼子,居然恁地可恶!”尔朱兆大怒,一把掀翻面前的几案。慕容绍宗刚想劝说,也被他狠狠的瞪了一眼:“你这厮也是!坏事一说一个准!就不能说点好听的?”

    受此无妄之灾,慕容绍宗颇感郁闷,可身为长史,该说的话又不得不说:“大王,兹事体大,还是赶快返回晋阳主持为宜!属下之前就曾经说过,京师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天柱还在的那会儿,不是也自居河东根本,以上党王殿下代掌朝政的吗?”

    听慕容绍宗抬出尔朱荣的行事来,尔朱兆不得不陷入了沉吟。旁边的尔朱度律却是急了。他能在京师作威作福,不都是仗着尔朱兆的势力?若尔朱兆一走。他如何能够抗衡得了尔朱彦伯、尔朱仲远、尔朱世隆三兄弟呢?届时还能有他的好日子过?

    于是他丢下作为从叔的尊严,大声向尔朱兆劝谏道:“大王不可听从外人蛊惑!须知上党王对天柱忠心耿耿,可世隆兄弟会真心向大王效忠么?大王这一走,京师朝堂与这河南地区,岂不尽数落入世隆兄弟的掌握?”

    “叔父说的也对……”尔朱兆更加迟疑。他心中非常清楚,尔朱世隆是不会效忠于他的。此人久居中枢,俨然尔朱兆、元天穆以下第一人,前次相见时。若非他接受慕容绍宗的计谋,厉声以尔朱荣之死相责,尔朱世隆如何会甘心服软,屈居他尔朱兆的麾下,并拱手交出五千尔朱部落精骑的控制权?

    除开尔朱世隆本人不说,他的两个兄长也不是易与之人。尔朱彦伯为尔朱荣长史,待人向来宽厚。诸将大多受其恩惠;尔朱仲远为三徐大行台,此次又攻下数州,如今正屯兵于荥阳、大梁之间,虎牢关以东尽在其手。他们俩和尔朱世隆联合,有兵有地有钱粮,人脉、人望也不缺。完全可以撇开他尔朱兆啊……

    慕容绍宗却依然坚持他的意见:“河东乃大王根本,远比京师为重!而且,大王若担心京师的局面,眼前就有现成的法门,足以牵制尔朱世隆兄弟。”

    “哦?什么法门?”尔朱兆连忙问道。

    “以缉拿伪太子为由。任命常山王殿下为京畿大都督,统率京师及周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