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丰军-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仁又举起第二杯酒道:“姚广孝、徐达、赵继祖、蒋英、李宗可诸位大人!”

    几位驻守昔日驻守扶桑的几位官员,已经按照三年期限,换防回来,听闻陛下点名,赶紧纷纷出班抱拳道:“臣在!”

    郝仁摆手示意几位大人放松落座,又笑语盈盈道:“几位大人不必拘礼,几位大人镇守边疆三年有余,如今渡海轮换回来,我这第二杯酒,算是给诸位大人接风,来!敬我们开疆拓土的攻城!”

    几位镇守扶桑的大人,本来满肚子的怨气,而今郝仁一杯酒,便让他们感觉皇恩浩荡,受宠若惊,纷纷表示:“唯陛下马首是瞻!”

    “今日又两位内阁大人,因故不能参加国宴。礼部尚书余阙大人,去扶桑坐镇长崎城,御史大人刘伯温在建康兴建我们的都城,为了赶工期,也不能参加国宴,这第三杯酒,就遥敬那些忠于职守,不能参加今年国宴的大人们!”郝仁举第三杯酒又道。

    “陛下盛名!”中文武大人,齐声举杯,一饮而尽。

    余阙换防扶桑,诸位大人并不感觉新奇,姚广孝三年任期已满,不是余阙去轮换,也总要有其他人去轮换,而引起诸位大人兴趣的,却是新都城的营建。

    现在的旧都庐州,别说和蒙元的大都比较,就是和大汉陈友谅在汉口的都城进行比较,那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尤其是所谓的国宴,在庐州城内居然没有办法能能放下这么多人的地方,还要在城外临时修建简易板房,实在没有一个大国的样子,更别提什么皇家气派了。

    诸位大人闻听兴建新的都城,各个喜形于色,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猜测着新都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模样。

    郝仁兴建新的都城,无疑,这些大臣们在庐州的家眷,自然也会一并迁徙到建康,而新家的选址,也让诸位大人们非常感兴趣。

    郝仁的岳父、丰国公杨正泰辈长威高,综合耳畔的呼声,抱拳道:“陛下,群臣们对新都城满是期待,可有建筑草图,让大人们一睹为快啊!”

    “都城选址在建康,按照刘伯温大人的意见,按照南朝建康城的标准和规模,重新兴建!”郝仁解释道。

    若说建康城,最繁华的时代,莫过于南北朝时期的建康城,经过南晋、南朝宋、齐、梁、陈几代人的兴建,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大都市,只有唯一,没有其一。

    可惜隋朝统一北方,灭南朝时候,为了破坏所谓的南朝王气,也为了彰显自己的国威,将建康城拆的只剩下石头,就是朱重八建国于金陵,再也没有恢复昔日建康城的富庶。

    真真是:六朝旧事流水。

    郝仁定都建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恢复汉人的巅峰时期,在历史的基础上建立空前绝后的大帝国。

    在郝仁地摊流派牵线的历史观,经济上,以宋最发达,故而沿用宋制,军事上,以蒙元最为强大,故而军中还沿袭蒙人的百户、千户、万户官职,都城以六朝时候建康城最为繁华,故而要在建康重新兴建都城,以恢复汉人的巅峰。

    “陛下!”御史马铁虽然是也里可温,是个比西域更以西的人,却对汉文化有着更深刻的了解,他进言道:“六朝之建康城,乃几代积累而成列国之罪,而今南北蒙元实力尚强,陛下若想坚城建康城,恐怕不能急于一时啊!”(。)

第四百零八章 文治武功() 
大宋开辟了东洋、南洋两条海外贸易线,每年都有大批的金银、物品廉价运回,又有食盐对全国垄断,并向南北蒙元之地倾销,将作坊生产的各类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四海畅销,宋军的财政收入及其充足。

    又开采矿山以自给,铸造宋币以定物价,大面积军垦、民垦,百姓安居,物富民丰,大宋虽然战事连年,俨然已经是一个经济强大的帝国。

    不过大宋的财政开支也及其庞大。

    在教育方面,全国的小、中、大三级学堂,一概免费。

    在官员管理方面,高俸养廉的优厚官员俸禄,还有各个有勋爵大人的年俸,年节、军功赏赐云云。

    在民生方面,鼓励百姓生育的津贴补助(时下,战争对人口减损太大,地广人稀)。

    在军队方面,数十万大军的一年薪酬,战损津贴。

    基础建设方面,江北大规模修筑致富路,希求四通八达,江南疏浚河道,以求畅通。

    这都是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花费,也是每年的必然开销。

    倘若再遇见一次中兴元年的大饥荒,恐怕大宋一日又要穷了个底朝天。何况连年用兵,维系战争的巨大开销,基本上也是每年的惯例花销,却也需要看战争的规模和进展的情况而定开销。

    也就是郝仁后世的穿越者,有宽严相济的经济政策,才能保证一个空前庞大的机构,在如此巨大的开销之下,还能够高速正常的运转。

    郝仁第一次远征扶桑的时候,府库中刚刚有些积蓄,他便发烧一般的免除辖区百姓的夏赋(也是为了保证自己不在根据地,保证后方的稳定),就他这个暴发户花钱的心理,若不是有工部尚书穆有才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捂紧钱袋子,郝仁扑腾起来的大阵仗,早就黄摊子了。

    工部尚书穆有才如今财大气粗,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出面反驳马铁道:“都城乃是我朝的脸面,反正敌人就在那,也跑不了,宁可推迟用兵一年,也要建设彰显我朝皇家气派的大都城。都城的财政预算也不过八百多万两罢了,何况又是三年工期,一年才三百多万两,根本耽误不了什么事儿,这点小钱儿我工部若出不起,也太小瞧我这工部尚书了!”

    在座的内阁、京官大人们,对旧都办公环境深有体会。

    庐州太过狭小,因为正在兴建新的都城,庐州本来就没有搞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今等待都城建设,许多计划建设的攻城都停摆,不少新成立的办公机构,居然只能在庐州城外的帐篷里办公。

    这事儿要是传到蒙元乌哈图汗的耳朵里,恐怕也不用北伐了,笑也笑死乌哈图汗了。

    户部尚书俞通源也道:“虽然我朝开销巨大,在惠民方面花了大笔的钱,可百姓的赋税也是增长到百分之十五,如此重的赋税,四方百姓却蜂拥而来,为了享受我朝的优惠政策,心甘情愿为朝廷缴纳赋税,这两年连年丰收,我户部的仓库,也是满满的哩,都城只一年工期,怕也足够完工了!”

    蒙元在草原故地的赋税是值百抽一,也就是一百头羊,需要向朝廷缴纳一头羊的赋税,所以才有‘贫极江南,夸富塞北’之说。

    毛贵作为最善于经略地方的红巾军将领,在山东无论军田、民田,一律抽去百分之二十的赋税,确是各部红巾军中建设最好的基地。

    宋收取百姓百分之十五的赋税,而百姓是能看见十足的利好。

    中兴元年的大饥荒,朝廷借贷给百姓的粮食,最终百分之八十都免掉了,百姓能够在荒年免于死亡,这是百姓最基本的要求,连蒙元都不能满足,唯独宋能满足。

    更何况百姓不分肤色、人种,只要入了大宋的户籍,能够享受大宋的便利交通和惠民设施,生孩子朝廷还给钱,孩子长大还能免费上学,百姓们表示,生活根本没有压力。

    虽说大宋的百姓有出兵役的义务,以实现这个好战皇帝郝仁的宏大武功,战死者能享受巨额的抚恤金,倘若一旦在军中博取了军功,一家人也是跟着享受无尽的尊荣。

    对于兵役来说,倒像是百姓旱涝保收的投资,就算战死沙场,也比被早些年被杀良冒功好上一万倍。

    话匣子一打开,大臣们便也没有忌惮,文臣们基本统一口径,要求快速完成都城的兴建,尽早优化办公化境,进而迁都建康城。

    如马铁、马文广、莫布里等西域人,纷纷询问是否有自己可以做礼拜的教堂。

    郝仁笑语盈盈的回到:“都有,无论是汉佛、道、喇嘛、也里可温、回回,都有独立的寺、庙、庵、祠、教堂,不过官家只负责修建一处,冠名为‘皇家’,对一切有需要的百姓开放,若是想私人再建者,只能向建康知府申报审批了!”

    诸位汉地人本就有根深蒂固的寺庙,虽然红巾军过后,大肆破坏,总还有遗迹存在,而非汉地的东西,尤其是和蒙元沾边的,早就被破坏全无,而今诸位大人们,听闻郝仁支持他们本来信仰,还要为他们建设寺庙、教堂,各个无比欢喜,喜形于色。

    而武将们听闻因为要兴建都城,可能会迟滞军事行动,那就影响了很多好战武将们的军功,甚至影响他们的升迁,好战的武将多摩拳擦掌,表示以战为宋建国的第一要务。

    尤其是徒单钧这个好酒之人,喝了点酒,更是胆气十足,他眼看着常遇春、邓愈这两个后来者都已经位列一等侯,尤其自己的两颗门牙,便是折在常遇春之手,自己着这个昔日的五军将军,却因为久驻庐州,没有军功,还只是二等侯爵(还是跟常遇春一伙比武,赚来的),心中不爽。

    他知道,自己日后有着大把的立功机会,战车兵专门为北伐而编练的,而目前都是山地作战,战车用不上,他却一刻也不想在爵位上被常遇春压制,急于北伐,建不世之功勋。

    “陛下!”徒单钧在众人谈话间,已经自己把自己喝了个八分醉,大大喇喇道:“臣请旨,战车兵一军北上,即日便将乌哈图汗小铁锅给你薅回来,让他在陛下面前俯首称臣!”

    “呵呵!”

    郝仁太了解徒单钧这个直肠子之人,知道他是怕自己喝不好,有在桌下偷偷自己把自己喝多了,武将求战,文臣敢谏,这对国家来说是好事,而徒单钧这牛皮有点吹得太大,把战争说的如同儿戏一般。

    郝仁笑道:“徒单大人勇气可嘉,倘若蒙元如此容易灭亡,我也不需要长时间积累准备了!今年的作战任务是消灭割据南方的元梁王,北伐,至少要明年以后呢!”

    “南面又是山地作战,肯定无徒单何事了,我这个二等侯爵,什么时候能晋级为一等侯爵啊!”徒单钧涨红脸,斜眼睥睨一旁的常遇春道。

    “呵呵!”郝仁笑道:“京畿重地,非智勇超绝猛将不能守也,倘若徒单大人想立边功,明日便着枢密院商议,迁徒单大人北地戍边如何?”

    戍边都是苦寒之地,怎敌都城舒服?边地能否立功,主要看敌人能否进攻,徒单钧自然不愿意,固执的坚持道:“陛下,臣要北伐!”

    常遇春、付友德等几位将军,也不知道是否私底下跟徒单钧商量好了,还是私下听见什么风声,纷纷出班请求北伐:“元梁王占据偏僻之地,属于癣疥之疾,实在不足以劳动陛下亲征讨,唯独北伐,方能一举定夺中原!”

    付友德一直戍守北地边关,先守扬州,后守徐州,南征时,他留在北地,自然有没有战功了。

    常遇春是听闻到消息,陛下南征不用他,而是迁他去北地镇守,自然难以建立功勋。

    所以几位大人便纷纷请求北伐。

    计划南征已经是内阁和枢密院讨论好的年度计划,而且已经在年会朝堂工作计划上公布,这几个将领是闹哪般?要抗旨吗?

    “今日只顾吃酒,诸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