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丰军-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位大人如是说,倒是让我寝食难安了!”郝仁故作邹眉道,几位大人纷纷询问为何?

    “倘若日后再有人蛊惑新的明王、弥勒转世,来推翻我的统治,我刚刚建立起来的和平,恐怕就要被打破,聚齐起来百姓会重新流离失所?”郝仁若有所思道。

    郝仁如是说,几个大人们隐隐的感觉到杀气,都惶恐起来。

    自从陈硕真利用明教起义之后,明教多次被列为魔教,禁止在民间传播,就是以开明著称的宋朝,自方腊利用明教起义之后,也将明教列为魔教,连以信奉自由的蒙元,也因为彭莹玉在袁州举事而再次将明教列为魔教。

    郝仁可是不信明教这一套,难道是郝仁将他们招来,准备痛下杀手吗?

    “陛下勿忧,我以明教光明左使的身份,宣布光明已经实现,陛下子孙世代为明王转世,此事便可了结了!”盛文郁灵机一动道。

    邹普胜也忙道:“盛大人所言甚是,明教自波斯传来,在中土变更太大,已经脱离原来的本意,臣特向陛下请辞掉一切职务,前往明教的发源地波斯,探求经籍的本源,在不过问教务中事!”

    丁普郎道:“我可以帮助盛大人在南派明教中,宣扬明教的新教义!”

    郝仁此时已经彻底‘醉了’,醉醺醺道:“我看那什么刀枪不入,也要不得了,那是封建迷信,皇权和法制,是永远高于教权的!”他看诸位大人如此配合,便决定不再取消明教,而是利用丁普郎、盛文郁彻底修改教义,把教众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指引。

    郝仁根据后世的历史推断,明教是杀不光禁不绝的,明之后,便爆发多起利用明教、白莲教举事的事件,甚至在晚清,有人蛊惑百姓,用血肉之躯对抗洋枪。

    刘福通只是默默地品酒,自始至终,始终未发一言,两行浑浊的泪水已经从眼中落下。他是魔教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整个家族入了魔教,仅仅余下他孑然一人,而所谓的光明果实,却被别人取走了。

    (。)

第四百零六章 平定巴蜀() 
一队千余人的小型队伍,在巴蜀的崇山峻岭中穿梭,士兵们满是征尘,面有菜色。

    俞通河都帅的两千精锐骑兵,一人双马,负责阻断明玉珍撤退入巴蜀的栈道。

    俞通河看栈道险峻,烧毁恐怕难以修复,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兵马过了栈道才将栈道烧毁一段,想用郝仁常用的掏心战法,兵行险招,凭借手中的两千人,直捣明玉珍的老巢渝都。

    “总管大人,如今我等已经迷失方向,寻不到渝都的方向,士兵们给养已经断绝,退路又已经烧毁,如之奈何啊?”骑兵千户也可台嘴唇干裂,抱拳请命道。

    “崇山峻岭,有的是山珍海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士兵到前面的那座山,围猎解决今日粮食问题!”俞通河马鞭指着前方的一处高山道。

    俞通河此时心里明白,千户所言的给养断绝,并非粮食的问题,两千人的队伍,一人双马,保持骑兵标准配置的情况下,至少还有两千匹马可以杀了裹腹,这支两千然的骑兵,本可以有更远的征途。

    战马在汉地属于金贵的东西,郝仁费劲洪荒之力还不容易收集战马,组建了汉地最强大的骑兵队伍,俞通河是北地人,他深知马匹的特殊意义,所以他舍不得杀战马充饥。

    巴蜀之地多高山,且地广人稀,两千精锐骁勇善战,各个配备精锐的庆丰连弩,只要围一处高山打一次猎物,便可以保证三两日的给养问题,而且真正影响这支骑兵战斗力的是食盐。

    饥一顿饱一顿不能够影响这支骑兵的战斗力,而食盐是身体必需品,身体一旦没有食盐的摄入,整个人都会身体乏力,进而引发各种疾病,使得整个军队失去战斗力。

    俞通河在山里转悠一个月有余,也攻打了一些村落,食盐在巴蜀之地是金贵东西,寻常村落是不能解决两千人的食盐供应问题,俞通河始终没有解决食盐的问题,进而大军行进到白帝城之下。

    面对着白帝城的城墙,俞通河这个状的如同公牛一般的身体,因为食盐缺乏,连攀爬城墙的力气都没有,又没有攻城的器械,只能望城兴叹。

    不过俞通河发现一个问题,自白帝城之内,有源源不断的兵马向东开进,派几个壮硕的兵力抓了两个舌头,才知道大宋军的水军,正在猛攻兵书宝剑峡,而大夏的兵士,正是向东增援,阻止宋军突破大夏的长江防务。

    俞通河在绝望中看见希望,双腿一夹马背,命令道:“向东,攻打兵书宝剑峡!”

    ……

    兵书宝剑峡,两侧山峰夹江,地势异常险峻,作为大夏在长江上拱卫渝都的最后防线,也是大宋水军与大夏残军鏖兵的战场。

    战场上硝烟四起,炮声隆隆。

    江防军都督吴六奇,与水军都督俞通海,伫立在同一艘楼船的甲板上,用单筒望远镜查看战场上的情况。

    兵书宝剑峡地势险峻,战舰无法通过敌人的防线,只能派水军等岸佯攻敌人的堡垒要塞。

    水军擅长水战,不善于佯攻陆战,宋军水兵被山顶的滚石、弩箭再次打击,数百名水兵横尸山腰,宋军的水军,却死战不退,发生呐喊,冒着敌人的矢石,奋勇向前。

    吴六奇心疼自己的水军,将拳头捏的咯咯作响!

    大宋军有几种不同的兵种,不同的兵种承担着不同的作战任务,而这两支水军此次所领的作战任务,就是追歼大夏的水军,攻坚,显然不是两军的作战任务,也不是两军擅长的。

    倘若需要水军攻坚时,郝仁必然会命水军搭载善战的步兵,用步兵去攻城,绝对不会败家,用辛辛苦苦训练的水军,去打不擅长的攻坚战,训练一名水军,要远远比训练一名步兵困难的多。

    而吴六奇、俞通海两军,没有因为自己不擅长而回避战争,也没有穷凶极恶到不顾士兵的死活只要军功。

    “俞都督,水军成军不易,不能让水兵再白白的消耗在不擅长的的攻坚上,向陛下请求增派步兵吧!”吴六奇内心泣血道。

    “吴都督说的极是!”俞通海颇为认同道:“可是派往宜州送信的信使还没有回来,我军暂时已经失去与陛下的联系,陛下现在不知道帅兵追击敌人于何处,如何向陛下禀报我们的情况呢?就算我等联系上陛下,关山路远,待接应步兵来时,不知何年何月,恐怕倒时大夏准备的更加充分。我已经派小船去西陵峡接应留在那里的海军,今日且先如此,待海军的生力军达到,容我海军再攻上两阵。”

    “吹号角,让江防军退下来吧!”吴六奇命令道。

    “且慢!”俞通海忽然发现山顶的敌人有一样,赶紧阻止道:“情况似乎有变化!”

    只见山顶山,敌人已经大乱,一支宋军骑兵,正在山顶上奋力冲杀,奔腾的战马,将敌人冲得四散奔逃,而马背上的骑手,似乎没有多大挥刀的力气。

    “哈哈!”吴六奇也发现山顶的旗号,兴奋的大声惊呼:“必然是陛下大军已经先行从栈道入蜀,派兵马来支援我们了!决战的时机倒了,传令三军,发动总攻!”

    “呜——呜——”宋军水军号角呜咽。

    俞通海都帅水军战舰,奋力向前,以火炮压制两侧敌人,吴六奇作为两军统帅(江河中以吴六奇为帅,海上用兵以俞通海为帅),亲自都帅自己的卫队,下船步战。

    宋军在此方战斗中,受蒙元影响较大,郝仁作战时候,每每在决战关键时刻,都是亲自帅军冲锋,更何况吴六奇、俞通海这样的统军都督了。

    宋军中已经形成固定思维模式——主帅出马,此战必胜利。

    ……

    夏军的江防兵峰向东,不等提防山后出现大批骑兵,也不知道山后有多少敌人,在两军的夹攻下,兵书宝剑峡的夏军,被彻底击溃。

    “陛下已经入巴蜀,派尔等来接应我们吗?”兵书宝剑峡山上,吴六奇与俞通河骑兵会师,兴奋的问道。

    但是,吴六奇看着相貌狼狈的俞通河,心中不由得大惊。

    来人如此狼狈,难道是陛下兵败巴蜀了吗?

    俞通河此时已经缺盐严重,嘴唇干裂,咬着牙关发起的一次冲锋,当他恍惚的看着吴六奇熟悉的脸,眼前一阵发黑,“盐……”他喃喃的念叨着,便一头栽落马下。

    (。)

第四百零七章 再开国宴() 
大宋中兴四年正月十八,年终岁初大朝会完毕,郝仁在庐州城外,搭建简易木质板房(庐州城内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这许多人),大宴文武群臣。

    自大宋中兴二年,郝仁亲自都帅兵马平定残汉、大夏,将两路诸侯彻底消灭后,郝仁便回驾庐州,整个中兴三年,郝仁都留在庐州整顿朝中一应军阵政务,整个大宋的朝堂上下,为止一新。

    当然,郝仁无力统一华夏,构建大宋强大版图的军事行动,却没有停止,不过是几个主要将领在打并不是很大的仗,在整个中兴三年,大宋的版图,有了很大的发展。

    不但平定了巴蜀之地,连巴蜀之地以西的宣正院辖地,也经邓愈用兵,彻底将宣正院辖地的苦寒之地,纳入自己的版图。

    就像老虎捕食一样,大宋也必须积蓄力量,才能够出重拳,彻底将敌人全部打倒。

    郝仁一身淡纯白色的长袍,上面缀满了黄色的云龙纹,头戴珠光宝气朝天琉璃冕,越发显得优容华贵,一副修整整齐的浓密黑须,越发显得沉着干练。

    他稳稳的端坐在宴客厅的中间位置,四个皇后杨芷玉、郭惠儿、王梦晨、陈小鱼,一个贵妃翠袖儿盛装并排列作左右,后面还有七八名妃、嫔,面貌生疏,是郝仁这几年新纳的妃嫔,虽然气质各异,却各个倾国倾城。

    也似乎只有这美女与云的配置,才能彰显出郝仁帝王的本色,郝仁这几年来,不过也就新增这七八名妃嫔,按照礼部的标准,距离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还差着很大的境界呢。

    宴客厅之中,东西两厢,按照军功、官职、等级,各列作前后三排的文武大臣,队伍可谓恢弘壮大,从郝仁的坐下,一直列到门口。

    每个官员独自一个席位,案几的左上角,别出心裁的做写着各个官员的名字,也正是如此,近百名的官员,才能各得其座,而不显得丝毫混乱。

    各位大臣都穿着统一的复宋新朝服,越发显得一切官员精神面貌。

    郝仁离席,举酒主客道:“大宋有今日之成绩,全赖诸位大人之力,今年国宴,武将中以邓愈平复宣正院,而居武功第一,御史姚广孝在扶桑开疆拓土,列为文功第一,希望两位大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来年首席的位置,也请各位大人奋勇向前,争取来年坐在首席的位置,诸位大人请满饮此杯,为我们今年的首席攻城庆功!”

    “恭祝两位首席攻城,谢陛下赐宴!”近百位文武官员,一起主公,为邓愈、姚广孝祝贺,紧着着跟随郝仁,一饮而尽。

    邓愈、姚广孝年纪都不到三十岁,年纪轻轻,居年功首位,二人不敢贪功,纷纷自谦道:“全赖陛下教导有方!”

    郝仁又举起第二杯酒道:“姚广孝、徐达、赵继祖、蒋英、李宗可诸位大人!”

    几位驻守昔日驻守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