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看着陷入沉默的李曜,眼中闪过一丝不明的情绪:“说实话,我又何尝不想换个活法?自古以来,功高盖主者大多难有善终,如果我只是一般的勋臣,若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妻儿,只需适时地激流勇退就行了,可我毕竟是拥有皇位继承权的亲王,大哥宽厚仁慈,那也只是相对你而言,若他登上帝位,绝不会容许一个名望和功绩都凌驾在自己之上的兄弟继续存在,而父亲若执意让大哥做太子,就必须削弱我的权力,瓦解我的势力……所以,某些事情,我根本没有选择不做的余地,如果我行动失败,还请三姊务必记住端午那天的承诺,至于其它事情,就不劳三姊费心了。”

    一席话毕,李世民显然已将李曜当作嫡姐相待,无声地朝她鞠了一躬,这才转身离去。

    是夜,李曜无心睡眠,反反复复回味着李世民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政权更替,派系纷争,永远都是人类历史的主题。

    李世民扬名四海,威震天下,有雄才大略,还有着关东豪族和勋臣集团的全力支持,其势力之强大,对李建成的东宫之位,乃至李渊的皇帝宝座,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种局势下,武德末年这场父子兄弟之间的恶斗升级,基本已经无法避免。

    李曜此前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些人物命运和事件结局,主要是得益于她对历史进程的预知,可面对史料严重失真且错综复杂的皇权争斗,她就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而李世民这种真正能够推动历史进程的人物,也只是想借用皇帝对平阳公主的宠爱,让李曜充当他在权利斗争中的一道保险而已。

    当然,李曜本来也不想卷入这种充满尔虞我诈的窝里斗,但她一想到“玄武门之变”的惨烈,还是忍不住拿“杨文干事件”试了试水,结果一开始就在李世民面前碰了壁。

    事实证明,她这个穿越者想要搅动风云,掌控天下大势,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月廿六,灵州都督杨师道派人传来军情急报,说是杨文干的军队突然一夜之间全都没了踪影。

    为此,李渊在仁智宫主殿召开紧急会议,待到奉诏前来议事的李世民、李曜、裴寂、封德彝四人入座之后,李渊问道:“情势有变,那杨文干已经藏匿起来,朕担心他会铤而走险突袭凤凰谷,不知在座各位可有应对之策?”

    裴寂率先开口道:“陛下的安全,关系着天下安危,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先加强防范,是以臣建议陛下诏令钱九陇将军领兵前来护驾。”

    李世民振振有辞地接口道:“杨文干敢为狂逆,估计他的下属可能已将他擒戮,如若不然,父亲应当再派遣一将搜剿,儿就不信我们找不到这竖子的下落。”

    李渊看向貌似坦然自若的李曜,问道:“明昭似乎一点都不紧张啊,可有甚么主意吗?”

    主意?李曜现在打定主意置身事外,遂恭谨地道:“明真认同二哥和裴尚书所言,只是统兵人选须得慎选。”

    李渊眉头微微一皱,思量了片刻,问道:“诸位觉得钱九陇能担此重任吗?”

    封德彝道:“平叛如灭火,臣以为陛下应该派遣最知兵事者去执行。”

    李渊和裴寂的目光都落在了李世民的身上,随即君臣二人对视一眼,便听裴寂说道:“德彝说的不错,此事不容拖延,若论兵事,只怕本朝无人能及得上秦王吧。”

    李渊点了点头,说道:“世民留下,我们父子私聊,其他人都退下吧。”

第242章 真是岂有此理!() 
李曜走出主殿没多远,忽然发现封德彝驻足殿门,好似在等人,不由暗自纳罕:“奇怪,这老家伙想干什么?”

    对于封德彝这号人物,李曜不得不多加关注。

    若论当今天下,谁是第一无间道高手,她觉得非封德彝莫属。

    封德彝出身望族渤海封氏,早年曾是杨素府上的幕僚,杨素失势之后,他转投到权臣虞世基门下,江都兵变时,又改为宇文化及效力,武德二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封德彝随宇文士及一起降唐,两人积极进献计策,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后来李渊打算征讨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李世民主动请缨,遭群臣反对,只有封德彝据理力争,对其表示支持,从此获得李世民的信任,武德四年,李世民平定洛阳之后,封德彝担任天策府司马,俨然成了秦王党的核心成员。

    可恰在此时,因李世民私自赐田给李神通,严重暴露了自己觊觎皇位的政治野心,李渊开始着手打压李世民,大力扶持太子和齐王的势力,政治嗅觉极其灵敏的封德彝,自然不愿在一颗树上吊死,再次发挥他那令人叹为观止的依附之术,与东宫暗通款曲,做了太子安插在秦王身边的卧底,其后还因讨的李渊的欢心,当上了检校吏部尚书。

    至此,封德彝已经摇身一变为皇帝、太子、秦王三方的心腹,在明争暗斗的各个政治派系之间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堪称唐初政坛一个奇葩的存在。

    李曜看到封德彝这般诡异之举,顿生好奇之心,于是走到主殿附近的一处凉亭,表面上装作观赏风景,实则在暗中观察主殿门口的动态。

    过不多时,李世民从殿中走了出来,封德彝立刻迎上前去与之攀谈,李曜借助耳力和读唇术,依稀辨出两人说话的内容,就听那封德彝开口问道:“大王和陛下谈得如何?”

    李世民脸上挂起掩藏不住的欣喜,在封德彝耳边附耳低语了一句,封德彝一张老脸立马笑成了一朵菊花,连连拱手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李世民轻拍封德彝的肩头,得意地道:“待杨文干授首之日,就是大局已定之时。”

    大局已定?

    李曜只略一思索,便明白这个四字所为何来。

    若是史书记载无误的话,此前李渊必定是对李世民许了太子之位,否则封德彝也不会如此作态。

    瞧见此情此景,李曜又想到李渊曾有意废黜太子,正是因为封德彝的力谏才最终作罢,不禁心中一动:“难不成这就是发生在‘杨文干事件’期间的事?”

    李曜定定地看着谈笑风生的两人,心绪渐渐波动起来:“自己该不该挥动蝴蝶翅膀,再次尝试改变历史的进程呢?”

    她看得出来,在李世民的心中,若论信任程度,她这个亲姊还远不及百般奉承且屡屡成功献计的封德彝。

    但是,她既然发现了一个可以避免李世民为唐朝开启血腥政变夺权先河的机会,却也不愿轻易放弃心中的执念。

    毕竟某些事情,人总要尽力使其朝好的方向转变,若是改变不了,心里也能坦然面对事实,至少不会因无所作为而感到后悔。

    ……

    ……

    一弯皎洁的弦月高悬夜空,朦胧的月光透过窗棂流泻在床榻上的一对年轻男女身上,营造出一种令人沉醉的浪漫气氛。

    今天李世民心情极好,七年的等待,一年的精心筹备,而今他只需要再进一步,就可以得偿所愿了。

    天一擦黑,李世民如同猛虎扑食一般,迫不及待地把娇妻长孙氏按到床上疼爱起来。

    在李世民远甚平时的猛烈伐挞之下,长孙氏承受不住,很快就昏厥过去。

    李世民龙精虎猛,犹自亢奋难眠,只得披上一件长袍,打算去找其他的妾室再酣畅淋漓地欢好几番,结果他还没有走出房间,突然发觉房内光线一暗,想也不想,迅速从刀架上取下一柄宝刀,随即拔刀指向出现在窗口的一道人影,沉声喝道:“你是何人?”

    “是我。”

    窗外响起了一个李世民无比熟悉的女子声音,正是占据了平阳公主身体的李曜。

    李世民收刀入鞘,还待再问,李曜已经翻窗而入,抢先开口说道:“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你不会介意姊姊过来散心吧?”

    李曜正说着,忽然瞥见静静躺在床榻上的曼妙娇躯,不由微微一愣,轻声笑道:“哎呀,这才刚到戌时,你们夫妻竟然就……”

    李世民老脸一红,忙不迭地打断道:“三姊夜里不请自来,所为何事?”

    李曜认真地道:“我只是过来给你提个建议。”

    “是么?”

    李世民把宝刀放回刀架,不以为意地道:“如今我入主东宫指日可待,三姊觉得我现在还需要你来出主意吗?”

    李曜走到他面前,低声道:“你当然需要,因为你必须当心一个人。”

    李世民心里咯噔了一下,忍不住道:“三姊说的是……元吉吗?”

    李曜摇了摇头:“不是他。”

    李世民傲然道:“若不是元吉,那么天底下还有谁值得我李世民当心呢?”

    李曜一字字地道:“封德彝。”

    李世民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哑然失笑道:“三姊是来说笑的吧,现在实话告诉你也没关系,我的计划之所以能够进行得非常顺利,是因为封德彝出了很大的力气,而你分明也亲眼看见他在父亲面前帮我说话,如果他都不可靠的话,只怕我秦王府已无一个忠心之士了。”

    李曜咬了咬牙,道:“你可知封德彝为何多次更换门庭,却总能得到重用的原因么?”

    李世民撇嘴道:“我自是知晓的,可这也没有甚么好奇怪,当年杨素就曾说他有宰相之才,而事实也证明,他的确实至名归。”

    李曜见李世民一直出言维护封德彝,急道:“实不相瞒,我发现他与太子之间有私通!”

    李世民终于失去了耐心,肃声道:“他是我府中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大哥恨他都来不及,何来私通一说?好了,今晚我还要对妻妾们雨露均沾,三姊是走是留,请自便吧。”说罢便推门而出。

    “真是岂有此理!”

    李曜气得一跺脚,地板登时发出了“喀喇”一声裂响。

    长孙氏从昏睡中惊醒,一睁开眼,就在月光映照之下,看见李曜那一张冷若冰霜的脸,不由激灵灵打了个冷战,赶紧拉过薄衾遮住自己的白嫩身子,颤声问道:“明真……你怎么会在这儿?我夫君呢?”

    李曜冷冷地道:“秦王去照顾你的好姊妹了,请王妃记得代我转告他,知人知面不知心,如果他最后功亏一篑,可别怪我没提醒,告辞!”

    话音一落,她的人已从房间消失不见……

第243章 一夜惊魂() 
六月廿七,李渊任命秦王李世民为庆州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为副总管,统帅宜、豳、同、坊、鄜五州兵马征讨杨文干。

    李世民斗志昂扬地带兵离去,李渊便诏令宁州刺史刘世让主持仁智宫的防务。

    刘世让出任宁州刺史,实际是被皇帝变相地削弱了兵权,宁州境内只有四个中、下等军府,统共不到四千人马,而且远离北方前线,跟他以前动辄领兵上万参与各种大战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刘世让深知皇帝临时启用他不过是权宜之计,倒是光棍得很,把随行的两千人马全部留在凤凰谷口,只身一人到仁智宫面圣。

    李渊本来对刘世让去年违诏之事仍耿耿于怀,但见对方现在如此表现,便渐渐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李渊表示平定杨文干叛乱之后,将任命刘世让为新的庆州都督,刘世让不禁欣喜若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