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二心道,反正他也赚到了不少钱,只要他这一家人能够得到明昭公主的庇护,就算免费给她干活也算不得什么,便欣然道:“鄙人定当竭尽全力为贵主效劳!”

    ……

    ……

    六月初八,正是长安西市“聚仙居”开张大吉之日。

    聚仙居由原来名为“袁林斋”的食肆及其周边几家店铺共同整改合并而成,占地面积多达数亩,在寸土寸金的西市,可谓罕有其匹。

    这聚仙居开张之日,生意异常火爆,全因这里有着近似明园白玉楼的菜式,同时还出售过去只有明园才有的清酒,而且价格都非常公道。

    聚仙居依据顾客的消费水平,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的区域,无论是挥金如土的富贵子弟,还是手头不宽松的普通百姓,都能在这里吃得满意,玩得尽兴。

    很多前来光顾聚仙居的人都发现,一个站在柜台前面笑脸相迎的瘦削汉子,就是前“袁林斋”的东主袁飞袁二郎。

    袁二看着客如云来,恍然如梦的场景,心情澎湃之余,亦觉重任在肩。

    当初明昭公主告诉他,这偌大的聚仙居,非但由他全权管理,其利润亦尽归他所有,而明昭公主砸下惊人的巨资,不求金钱上的回报,却只要求他办好一件事情:从顾客的谈话中收集各类信息并整理成册,每隔一旬向明昭公主提交一次。

    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白得利。

    袁二可不是什么愚钝之人,当明昭公主让他全家秘密加入所谓的“东风堂”,并当面指天发誓,世世代代都永不背叛的时候,他就晓得自己成了明昭公主的耳目。

    但即便现实与袁二最初的想法有很大出入,只是面对明昭公主浩如沧海般的恩情,他都会心甘情愿为之鞠躬尽瘁,哪怕是付出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

    ……

    玉华山,凤凰谷。

    碧水潭边,十数人各自坐在蒲草席上,手提钓竿,时而欢呼,时而懊恼,时而谈笑风生。

    李曜把钓竿架在撑子上,眼睛盯着一汪绿水,似在关注浮漂的动静,但其实却想着与聚仙居相关的事情。

    她创建聚仙居,起因主要是一月之前那场暗杀尹顺文的行动。

    由于当时事出仓促,李曜没有时间对暗杀目标进行详细调查,结果她差点在尹府中迷路,幸亏那尹顺文半夜都不消停,让耳力非凡的她听见了动静,这才总算没有白费功夫。

    有鉴于此,李曜觉得自己迫切需要及时了解长安城里的信息和动态,于是她才想到了西市,想到了袁林斋。

    至于替她获取情报的人选,自然非袁二一家莫属。

    而她在来到此地之前,给袁二下达的首个任务里的重点关注对象,便是东宫的太子李建成。

第233章 山雨欲来() 
“明昭在想甚么呢?你那里的鱼儿都要跑啦!”

    李曜正想着,耳畔突然传来老皇帝李渊的提醒声,立刻收敛心神,朝水面定睛一看,就见鱼漂不断沉浮,忙收竿上提,顿时吊起一条一尺长的大鱼。

    陪坐在李曜身旁的九江公主如梦惊醒似地跳起身来,双手举起鱼篓,正准备接住鱼儿,不想李曜瞧清楚鱼的品种,又一甩钓竿,将鱼抛回了水里。

    坐在李曜一侧的秦王李世民惋惜地道:“明昭,难得钓起这么大只的鲤鱼,怎地就放了?”

    李曜闻言不禁一呆,旋即便恍然大悟,唐朝明令禁止捕食鲤鱼,至少要等到八、九十年以后的唐玄宗开元时期,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王维诗中的那一句“侍女金盘脍鲤鱼”,而现在连未来的唐太宗都没有这个念头,显然是她过于谨慎了,遂故作一本正经,振振有辞地道:“岂其食鱼,必潭之鲤?鲤鱼乃吾教圣物,况且‘鲤’与吾等姓氏同音,故而明昭以为食之不祥。”

    现在的李世民,还算得一个无神论者,他受妻子长孙氏的影响,只对佛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不太清楚道教的相关习俗,略一沉吟,认真地点了点头,道:“明昭言之有理。”

    说罢,李世民打开自己的鱼篓,朝里面望了一眼,随后就提出一条鲤鱼,郑而重之地放回水中,其他人见状,纷纷有样学样,随着几个扑通声,又有数只鲤鱼成了逃出生天的幸运儿。

    李元吉目含鄙夷地睨了身侧的李世民一眼,转身朝附近的李渊拱手道:“为了维护本朝威严,儿诚请父亲下诏,禁止民间捕捉鲤鱼,但凡贩卖食用鲤鱼者,一律给予重罚。”

    李渊摆了摆手,正容道:“如今江山尚待稳固,民心尚未稳定,我等只需以身作则,上所施,下必所效,再加上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其效果自会远胜你说的禁令。”

    李元吉面上闪过一丝悻悻之色,故作虚心地道:“父亲圣明,儿受教了。”

    李曜暗暗舒了一口气,幸好李渊还算开明,没有因她刚才的掩饰之语,引发出一个不合时宜的弊政来。

    众人在水潭边一直玩到金乌西坠,才陪着皇帝说说笑笑地返回了山中的离宫。

    这座离宫叫做“仁智宫”,正是后来玄奘译经和最终圆寂的地方,仁智宫依山傍水,地处咽喉要道,基坚墙固,易守难攻,不仅是一处消暑纳凉的地方,同时也是一座方便皇帝巡视防务时休息的要塞。

    是夜,皇帝在仁智宫里举行露天篝火宴会,张婕妤带领一众宫嫔围着篝火翩翩起舞,水袖飞扬,裙裾飘飘,姿态令人赏心悦目。

    李世民、李元吉、九江公主看得兴起,纷纷加入群舞队伍之中,李曜不想舞蹈,尤其不想学女人跳舞,便主动发挥长处,撸起袖子为众人烤鱼,搞得鱼香四溢,很快又重新把那三人从舞台上吸引到烤架边大快朵颐,在他们的父亲李渊面前,共同展现出一个兄弟姊妹其乐融融的场景……

    ……

    ……

    正午时分,随着西市敞开了大门,聚仙居又迎来了形形色色的顾客。

    袁二一如既往笑容可掬地守在柜台前,不时点头哈腰地朝一个个熟人打招呼。

    稍得空闲时,袁二从柜台里拿出一个装水的小瓷壶,准备润润自己干涩的嗓子,正兀自喝着,忽然看见门口进来两个魁梧大汉,一个燕颔虬髯,一个国字脸八字胡,瞧来颇为眼生,但却认得对方身上穿的正是东宫校尉常服。

    袁二不由暗道一声“幸运”,立刻迎上前去,堆笑着道:“欢迎光临,不知二位需要甚么,我们这儿住宿、吃饭、听曲、赏舞,吃喝玩乐,样样都有。”

    虬髯汉子说道:“我们是来吃酒的,先来一瓮好酒……要那种不易醉人的,再来几样下酒菜,你看着办便是。”

    袁二连连点头笑道:“好的好的,我们这里根据客人的需要,按照价格,由高到低分为天、地、人三块地儿,敢问……”

    犹言未毕,八字胡出言打断道:“我们约了人,你安排一处最偏僻、最清静的地方就行。”

    袁二眼睛闪过一丝精光,殷勤地问道:“若是约人见面的话,还需二位报个名号,以便我们为人引路。”

    虬髯汉子开口说道:“既如此,那就记我的吧,我姓桥,木桥的桥。”

    “鄙人晓得了。”

    袁二笑着记录在册之后,招手唤来林十娘,不着痕迹地朝妻子递了个眼神,林十娘心领神会,主动替他看守柜台,随后便听袁二对两名东宫校尉说道:“二位请随鄙人来。”

    袁二将两人领到聚仙居“天”字区一个门上挂着“丁”字牌的雅间,退出房间时,还殷勤地为对方关好了障子门,但他刚走了几步,脸上的笑容瞬即消失不见,警惕地扫了周围一眼,确定附近无人,便迅速绕到“丁”字号雅间的后面,闪进一间专门用于监听雅间谈话的暗房里。

    刚开始时,两个东宫校尉不是一个劲儿的吃喝,就是尽说一些没有营养的话,袁二听得差点打起盹来,但随着那赴约者的到来,雅间内的气氛陡地变了。

    来人道:“杜某姗姗来迟,让二位校尉久等,还请多多见谅。”

    桥校尉道:“这倒无妨,反正长话短说,不需要多少时间。”

    八字胡接口道:“是啊,我们这次就想听杜参军把上次的话说清楚,否则我们只好退回你送来的礼物。”

    杜参军道:“杜某听说,太子殿下准备给庆州杨都督运送一批甲胄,正是由你们二人负责,不知可有此事?”

    桥校尉惊声道:“你是如何知晓的?”

    杜参军道:“这自然是秘密。”

    八字胡不耐烦地道:“快些直说吧,你究竟有何目的,若是想让我们做对不起太子的事情,那就免谈。”

    那杜参军忽然冷笑一声,问道:“桥校尉,尔朱校尉,你们效力东宫多久了?”

    桥校尉道:“五年。”

    尔朱校尉道:“五年半。”

    杜参军道:“你们知道自己为何现在还只是区区的八品校尉么?”

    两名东宫校尉一阵沉默。

    杜参军道:“这是因为太子根本不给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第234章 真正的挑战() 
在晨曦初露的早晨,仁智宫笼罩在一片轻纱般的雾气当中,到处充满了山间草木的气息。

    李曜一觉醒来,兀自推开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

    “贵主万福。”

    房间外,两个幞头袍衫的宦官和四个头梳螺髻的宫女见李曜醒来,齐齐地行了一礼,随后各自提着食盒、水瓮等事物走进屋里。

    因为大多数成年的公主,包括庐陵公主在内,都远在驸马们的任职之地,所以这次跟随皇帝李渊来玉华山避暑的公主,只有明昭公主李曜和九江公主李元玉两人。

    仁智宫地盘不大,只有四门六殿的规模,要知道同行而来的尹德妃、宇文昭仪、莫嫔、张婕妤等几个妃嫔才住一间殿宇,但李渊却让两个宝贝女儿一人住一殿,并且还安排了许多宦官宫女前去伺候。

    可以说,李曜和九江公主享受的待遇,几乎与李世民和李元吉两个亲王一般无二。

    待到梳洗完毕,李曜在食案前敛袍落座,负责伺候膳食的宦官便把一道道菜肴摆了出来。

    今天的早餐依旧很丰富,其中有御厨效法李曜做成的烤鱼,只是事先除去鱼刺并切成了厚鱼片,吃起来比李曜本人烤的更加香脆入味,此外还有几盘山间特产的野菜野味,一碟槐花糕,一碟金酥饼,以及一罐带着清香的荷叶缕肉羹,闻起来就叫人垂涎欲滴。

    若是以前,李曜见到美味的食物,通常都会习惯性地狼吞虎咽,但是她现在已贵为公主之尊,不能不在别人面前顾及自己的个人形象。

    李曜拿起嵌银象牙筷子,端起六花鎏金银碗,细嚼慢咽地吃了一阵子后,对周围几个直吞口水的宦官宫女们,微笑着说道:“我吃不完这么多饭食,你们都拿了碗筷过来一起吃吧。”

    一众宦官宫女再三谢过,各自回房去取碗筷,李曜趁他们离开的片刻,迅速吃了个饱。

    自打月初开始,李曜在这里已经呆了将近半月,与身边的宦官宫女都混得很熟了,她知道现在唐朝廷的财政并不宽裕,这些在宫廷里属于底层的人,不但俸禄很低,吃得也很差,除了过年过节,平日里几乎沾不到什么油荤。

    但毕竟尊卑有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