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明月-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唐后期,习惯称藩镇的亲兵为牙(衙)兵,五代至宋的皇帝多半是由藩镇而夺得帝位,故相沿称为三衙。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北宋初期,又将侍卫亲军司分成马军司和步军司,形成三衙,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共计九员,作为三衙统兵官。三衙管辖全国的禁军,侍卫马、步军司还在名义上管辖各地的厢军。宋朝一般用文臣主持的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实行以文制武,而三衙又各统一部分兵力,以便互相制约,其目的是为提高和巩固皇权,防止武夫兵变。

    三衙之位,极其重要,其不但要与枢密院互相牵制整个大宋的军队,而且三衙中的殿前司还要与皇城司互相牵制,以确保皇宫的安全。

    高俅跟随赵佶二十年,之前一直忠心耿耿,故此赵佶让高俅以太尉的身份掌管三衙,其一是看中他的忠心,其二是因为高俅与童贯不和,可以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

    如今高俅已被斩,三衙群龙无首,朝中各派自是眼热这个位置。

    梁师成朝赵佶投去征询的目光,随后问道:“蔡府尹,你荐举何人?”

    蔡懋急声道:“臣荐举太傅杨戬,其一杨太傅跟随官家多年,忠心不二;其二太傅有领皇城司之经历,颇有功绩,如今掌管三衙应得心应手,微臣相信若得太傅掌管三衙,京师禁军将面目一新,还请陛下思之。”

    嗤~

    话音未落,从前头的人群之中发出一声响亮的冷笑,朝堂之上的梁师成听得清清楚楚。

    梁师成抬起头来,朝那冷笑声发出来的方向,冷声问道:“金尚书,你身为礼部尚书,当最知朝堂礼仪,为何发笑?”

    那冷笑者正是礼部尚书金崇岳,听得梁师成的责问,当下也排众而出,朗声道:“我是笑我大宋难道果真无人,举国之禁军,难道都要掌控在一群没卵子的阉人手中?”

    刹那间,全堂哗然。

    这一句话,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

    梁师成生性阴沉,虽然心中把金崇岳的祖宗十八代都骂完了,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似乎没听到这句话似的。

    至于童贯……他已经不是阉人了,只是佯装一副怒气冲冲的模样,心头倒是很淡定。

    最不淡定的则是杨戬,堂堂一片大员,被金崇岳如此侮辱,气得七窍生烟,跳出来指着金崇岳骂道:“你这老匹夫,为何骂人?”

    奈何金崇岳原本就是软硬不吃的主,而且宋朝一向士大夫地位极高,号称官家与士大夫共享天下,金崇岳是清流派的代表之一,中元佑戊辰李常宁榜进士,算得士大夫中清流派的领军人物,打心底根本就看不起杨戬、童贯和梁师成之流,性格又直爽,哪里管你几个阉人的面子。

    金崇岳冷哼一声道:“阉人并非人,老夫又何曾骂人?”

    这倔老头子,这番是跟众宦官们杠上了……

    这一下,杨戬已怒不可遏了,捋起袖子便要冲上来大干一场,幸得身旁之人死死的拉住。就连一向喜怒不于形色的梁师成都怒了,眼中杀气浓烈,双手微微发抖起来。

    此时,赵佶终于发声了:“老金,朝堂之上,休得无礼!”

    金崇岳这才冷哼一声,没有做声。

    紧接着,又一人向前,打破了尴尬的气氛,向前禀道:“臣荐举老奴推荐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刘延庆,掌管三衙,此人久经军旅,英勇善战,若能整治三衙禁军,何愁京师不安?”

    众人定眼细看,却是少宰王黼。

    不等梁师成答话,一旁的金崇岳又忍不住了,冷笑道:“我说童枢相虽然根没了,但是野心却长出来了,谁人不知刘延庆乃童枢相的心腹之将,若由刘延庆掌控三衙禁军,岂非天下军马尽归于童枢相麾下?”

    童贯突然躺枪,不禁勃然大怒,指着金崇岳便要破口大骂,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最后甚么也没说。

    他现在是有根的,被老金奚落的反应并没杨戬那般激烈,这老金今天疯了一般逮谁咬谁,他也懒得与其正面冲突。

    倒是赵佶终究是看不过眼,扬声问道:“金尚书,你连番贬斥他人,莫非心中已有人选?”

    金崇岳神色一肃,恭声道:“臣荐举李伯纪,三衙之首,非李伯纪不能胜任。”

    金崇岳嘴里说的李伯纪,便是宋朝名臣李纲。去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有损他这个千古圣人的颜面,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金崇岳的话音刚落,赵佶便皱了皱眉头,没有理他,而是朝殿下的队列问道:“赵皓何在?”

    赵皓听得金崇岳满地图开炮,正觉得挺有意思,咧着嘴直笑,突然听得赵佶叫他,忍不住啊了一声,才挺身出列:“微臣在。”

    赵佶沉声问道:“三衙之人选,事关重大,你荐举何人?”

    刹那间,整个殿堂之上,所有的视线全部集中在赵皓身上来,全场一片寂静,鸦雀无声。

    在众人看来,这赵皓果然极其受宠,这三衙之首的人选,怕是要由赵皓决定了。

    赵皓的脸色微微一变,脑海里心念急转,思索片刻之后,长长的吸了一口气:“臣初入汴梁,对百官不甚熟悉,暂时未想到合适人选。”

    话音刚落,群臣又是一阵哗然。

    在众人眼中,赵皓果然在朝中并无根基,连个合适的候选人都想不出,真是遗憾。

    唯有蔡京,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暗暗点头称赞:“此子果然心机缜密,非池中之物,若是能结交之,倒也不错。”

    赵佶静静的望了他几秒钟,然后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既然如此,那就待你想好了再议。”

    文武百官:“……”

    赵皓却深深的吁了一口气。

第167章 不与同流() 
赵皓退朝之后,又到皇城司巡查了一圈之后,这才乘马车回府而去。

    对于皇城司,他有着很多的想法去做,但是如今弑君谋反刚刚告一段落,而且他刚刚执掌这个皇帝的亲卫特务机构,而且又是唯一的一个有职掌的宗室,官家若无一点戒备之心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暂时维持原样。

    刚刚回到府内,便接到了官家递上来的大红烫金请帖。

    老公相蔡京的请帖!

    赵皓心头自然明白蔡京的意思,这是请他站队。随着赵皓越来越受宠,朝堂之上的发言权越来越大,已然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各方势力自然都想拉拢。

    其实蔡京这一派可谓实力滔天,为首者蔡京位极人臣,盘踞朝廷多年不说,他那一派有左相白时中,右相李邦彦,还有太傅杨戬,太宰余深等人,一二品大员之中蔡党占了六七成,原本非童贯、王黼和梁师成一党可匹敌的。只是蔡京不识相阻扰赵佶联金灭辽,惹得赵佶不高兴,加上蔡京一党势力实在太大,赵佶又一向奉行平衡之道,所以才硬生生的培植出童贯、梁师成和王黼这一党出来,牵制蔡京一党,否则蔡京一党碾压童贯等人完全毫无压力。

    只是,对于赵皓来说,不存在站队的问题,更不会考虑站队正确与错误的问题,即使在赵佶的统治之下,他也当自成一派,而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谁不跟朕走,朕就让他跟牛头马面走。

    但是蔡京既然已下请帖,自己不去倒是有点示弱了,这场宴会自然是要去的……一群文官还敢在武艺高强且掌控皇城司重兵的他面前设鸿门宴不成?

    就在此时,那管家又急匆匆而来,递上来的又是一封请柬,赵皓眉头一皱,问道:“又是谁的帖子?”

    “礼部尚书金大人的。”

    “哦……”

    赵皓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潜流暗涌,汴梁之中,历来就不缺党争,大宋的朝堂争斗,不到亡国,就不会停歇。

    好在两封帖子,一个约的日中,一个约的是晚上,倒也不冲突。

    ……

    晚春的时候,万物生长正是繁盛时候,城外柳媚如丝,迎春花开满了墙角,汴河上舟楫纵横,城内喧嚣热闹,正是游宴的最好时节。有百般耍乐可以为之。加上百年敌国如今正与金人纠缠不休,西贼也被打服,大宋正是边疆无患,四海升平的时节。

    这个时候再不高乐,还等到什么时候?

    所以一到入夜的时候,汴河之上便喧嚣了起来。画舫穿梭如同游鱼一般,辉煌的灯火将河面上照得如同白昼一般,那娇媚的歌声,更是随着春风荡漾,令人为之迷醉。

    赵皓带着方百花和赵伝两人,依约早早来到了汴河边,不等他靠近码头,立即有蔡府家人隐情的迎了上来,毕恭毕敬的邀请其上了小船,然后那船便稳稳的向汴河下游的方向游去,不一会便来到了一艘巨大的画舫之前。

    这艘画舫长达十数丈,高达两三丈,起楼三层,飞檐翘角,美仑美奂,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小型宫殿,画舫之上披红挂彩,灯火五彩缤纷,显得极其豪华。

    而且其远离了喧嚣,静静的横在河面之上,只有一缕丝竹声传来,更显得神秘而浪漫。

    此画舫名“望月楼”,汴河之上第一画舫,舫上连旗号都不用打,一看便知。

    赵皓登下马车细细端详,这里就是蔡京请客的地方么?或许是权高位重无所顾忌的原因,这蔡京的确是爽快多了,这位老公相不但公开以自己的名义散发请柬,而且时间就定在光天化日之下,仅是这种堂堂正正的气势,倒是挺能唬住人的。

    汴河上一片春光,倚栏红袖,莺歌燕舞。这“望月楼”名气极大,哪怕是在这金粉繁华之地的天下之都,“望月楼”也是众多王孙公子富商巨贾趋之若骛的好去处。

    原因很简单,这儿上档次,书气儿极其浓烈。

    区区一个烫酒的老叟儿,也出口之乎者也的拽文,还能吟上几句诗来;一个青衣婢服的婢女随意挥袖舞蹈一番,也能舞出赵飞燕的风范来;望月楼的姑娘,也许不是汴河上最美的,但是论才华,冠绝汴梁。

    因此,不要说那些出则禅客书童,入则佳肴美姬的贵人,对月弹琴、扫雪烹茶的名士,便是那些惯常在粉头堆里飞来飞去的花花公子,时不时的也愿意到这儿来逍遥一番,这种地方才代表着风雅,才代表着品味。

    赵皓打量那画舫一番,刚刚下马,就听船头之上,有人大笑喊道:“皓弟,众人望穿秋水,总算把你盼来了。”

    赵皓心头一惊,急忙抬头望去,只见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少年,一身潇洒的常服,头戴一顶幞头,身穿月白色道袍,漫步走下画舫,原本俊美不凡的相貌,举手投足间竟带了几分飘逸儒雅之气。

    卧槽,居然是赵楷!

    虽然赵皓打心底连赵佶都没放在眼里,自然也不会对赵楷的出迎而受宠若惊,但是表面上还是显出惊讶的神色来。

    “臣赵皓,拜见王兄!”

    赵楷哈哈一笑,一把向前,抓住赵皓的手臂,亲亲热热登上船去。

    船上那隐隐传来的丝竹雅乐靡靡之音,一到船上,声音就更清晰了,待两人进了船舱,就见宽敞如殿的画舫里,两行妙龄少女,步摇叮当,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