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这次,长安只有行文给淮南节度使,说明这件事情,免得引起淮南节度使得紧张,境内突然出现一只朝廷的军马,当然必须解释一下。

    还没让淮南帮手什么,消息就走漏了。他们只是不知道,来的人有多少,什么时候到,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些人来自长安,是来讨伐火光贼得。

    也不是说不相信淮南节度使崔郸,而是不相信他手底下人。火光贼,绝大部分都是当地人,甚至有些贼人,背后还有地方豪族的支持。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你跟本不知道,你手下办差的吏员,是不是根某团伙是亲戚。

    好在,锦衣在江南,尤其是扬州的势力颇大,人手扩增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各种眼线,增加了许多。俗话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如今这些人还不世每个都杀该杀,很多人或是被吸收,成了锦衣外围,有些就是锦衣的人,自己去当得。

    也就是因为眼线众多,小虎他们才不会两眼一摸黑,到了地方,失去地方支持,就变成了瞎子、聋子。能锁定老大得藏匿地点,也是这种广布眼线得产物。

    着了,着了,这吴念春,手脚还是这么快。,一阵喧哗,惊醒了李忱,声音来自殿前,李忱步出殿外,笑道,着了吗?很好,赏。谢圣人。,李忱一说赏,就有人给这个第一个点着火得小奴奖励,赏了他三疋绢,和一口金碗。

    今天是清明了,昨天是寒食,江南地区已经是春暖花开,长安地区就慢了点,不过也暖活了许多,让人感受到春天到了。

    今天,宫里要传火,这是习俗了。清明得习惯,这天宫里要把这一年的新火,传递出去。

    这些小奴,是负责生火得,方式是钻木取火。每人都有一套工具,用来生火。可不是电视、电影上面演得,傻呼呼就用一个木棒,双手挟着,拼命得钻。这样保证,出火之前,你的手会先着火。

    在榆木上面钻木取火,最先生出火的,会得到奖励。就是刚刚那个幸运儿了。接着呢,就看到那些小奴,用刚刚拿来生火的榆木,去接刚生起的火苗,接过火后,他们才出宫而去。

    李忱看着一个个小奴,举着火把,像远处而去。这是要把新火传递给京师的官员,能接到得官员,都会当成一种荣耀,把火把插在门口,告诉其他人,自家也是有份量的,李忱没打算破例。

    他继续想着刚刚的事情。小虎他们会持续在江南地区,打击火光贼。不断练兵,顺带平靖地方。

    那个被抓到的盗贼头目,被抓补后,还不断嚷嚷谁出卖了他,好像没考虑到,根本是他自己漏了行踪,有他配合,应该可以很快剿灭江南地区横行得火光贼。他现在思考的是,别的问题。

    这群贼人,他们平常得身份是茶农。不是假的,他们还真的会种茶。会去当火光贼,也是被逼的。

    因为茶税得滥收,很多地方都私设关卡,整车的扣了商人得茶,甚至他们不太懂得去保护茶,结果把它露天堆放,放任淋雨。这导致商人望而却步,可是生意还是要做得,故而走私商大行其道。他们有时自己设法把茶运出去卖,更多时候,是别人来买。

    走私嘛,自然不会走大道,而且因为地形因素,产茶地多半在丘陵或山上,交易地点,可能就是这中间一点平坦的地方,自然形成得市镇。周边小路也会很多,自然方便他们走私。

    方便走私,也变成了容易黑吃黑的好地方。所有走私商人都会带着镳师或是护院一类得人物。跟西洋大航海时代一样,有能力得纯商人?没有。每艘船都会有些武力,能抢上一把的时候,他们不会介意转职。

    中国走私商也一样,有时候他们被人抢,有时候抢别人。加上他们还要和查缉得官府对抗,一来二去,胆子养肥了,对官府没什么敬畏之心,心也大了。茶叶也不走私了,抢比较快。

    这当然不是李忱说,他们也是被逼的。李忱看到另外一个因素,跟现在很多地方一样,人多地少。茶叶也是要人种得,也需要地。他们从小生长在茶山,除了种茶什么都不会,无地可种,就游手好闲了。

    看来,农业改革,也该开始进行了。,李忱自言自语道,他如今登基也有两年了。人也接近四十。他发觉最近,他的小肚囊都起来了。觉得唐朝短时间内还不会完蛋,他似乎也没了那种急迫性,想要把该做得一股脑都做了。

    一方面他也是不想学百日维新那样,屁股着火般的,拼命抢快,希望一下子就把所有弊端都改过了。

    可是,仔细想想,他不知道他到底还可以活多久。他几乎是这几十年来,最长命得大唐皇帝了。登基不是最久,可是当皇帝,他的年龄最大,几任皇帝都没活到他这年纪。

    他这个位置,几乎就是等来的。生生熬死了几个平辈,甚至年纪比他小的晚辈,结果这位置就换他做了。

    以平均寿命来说,他明年就死了,也不奇怪。虽然他自觉很好,不太可能这两年就挂了,虽说招了很多道士入宫,可是他跟本不服食丹药。

    每天都作息正常,每天都有运动,也不酗酒。也不是平民百姓那样,会营养不良,有病也不敢看。照理说,他可以活很久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唐代的医疗还不如后世发达,后世经常都听到有人猝死得新闻,天知道他能把这几任大唐皇帝平均寿命增加多少。

    税改得事情,已经过去一阵子,要烧火,也该烧了。,李忱决定对大唐农业生产下手了,不过他还有些事情要做。

    自他登基以来,招了很多道士入宫,让他们开始讨论统一道教经典,要把教派统一。搞了两年,天天吵架,如今,终于吵出了一个大家免强能接受版本。他还要去看看呢。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三章 道教改革() 
李忱在刚登基的时候,就招了一群道士进来,其中有平道人,这个他在扬州就认识的老朋友。

    这些道士,也不全是为了掩饰他们。李忱真心打算改革中国道教。中国教派传播,实在太不给力了。不说基督教和教吧,连佛教都比不上。

    谁也不知道当初汉明帝发什么神经,要把它引入中国,大概是为了抗衡道教吧。可是作为后进传入中国得宗教,佛教传播非常卖力,最后竟然后来居上。道教还远远不如佛教了。

    原本先是攀附道教。说佛道本是一家,还捏造了一本老子化胡经。在现代,听到这本书得名字,在李忱想来,这本经书,是道教为了说佛教不如他们,捏造出来得。

    可是本成在东晋。那各年代,道教还很兴盛,这是佛教为了攀附道教,淡化自己胡教得形象,捏造出来得。甚至,在这个年代,还记得僧人都自称什么吗?都学道士,都自称贫道。

    佛教,为了传教,那叫一个积极。虽然后来变成搬石头杂自己的脚,也不能否任他们得积极性。那怕是后来佛教逐渐中国化,传播性也弱了,他们的教义中就有渡人,或者说传教这一块,还是比道教强。

    李忱这回,开了金手指,希望能够一次性得扭转道教传教上的不利。看能不能把这教派传播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去。

    嗯喔,嗯嗯,阿阿。,李忱现在正在绫绮殿,召见了以应夷节为首得一干道士,听他们介绍新的教义及道教组织,李忱嗯嗯阿阿得听着,听到快打瞌睡,可是不得不提起精神,装作一副有兴趣听得样子,不好打消人家的积极性。

    他对这教义一点兴趣都没有。倒不是对道教教义反感,他对全世界得教派教义都反感,或者说,对那些哲学思想,和文化演变、传承什么,一点领悟力都没有。当年他考插大,最头痛的就是去记那些文化演变、什么思想之类的东西,烦死了。他只关心,有没有照着他的要求。

    听了半天,大体上还好。首先,统一了道教各流派,确立了以原始天尊为首的道教神仙体系。对于谁为首,李忱没兴去管,不过这些道人却是非常坚持。明明连自家老大面都没见过,却一副忠心为主得样子。所以为了避免麻烦,李忱干脆让他们全部改信原始天尊,反正你们每个人,都认为原始天尊是最大的。

    神仙体系呢,本来之前有,梁朝陶弘景的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可是这已经不符合如今得要求了。李忱让他们根据封神榜当然是李忱提供得版本,把神仙体系重新排过。

    这还不算什么,最重要得一点是,整理了历朝历代,至少到唐代为止的神仙。把所有中国有名的神先,全部排进了里面,女娲,三皇五帝,夸父、神农,这些神仙,全部排了进去。还统一了他们的事迹。

    这些道人也不全是吃干饭得。这东西编了两年,也有这个因素,要整理,要融合。为中国那些散乱得神话故事,作出一个统一得版本。以后就以这个为准了。这是一个浩大得工程,到如今也就完成了一个大概。

    如果你问,这东西有什么用?李忱可以很明白得告诉你,这样才方便。方便传教、方便和人辩论。如果一个宗教,连经书都互相矛盾,自相冲突,太不利发展、和推广了。刚入门的人,连自家得体系都搞不清楚,你要他怎么去跟人家传教。

    整里一个明晰的神话系统,还有利于教化百姓。李忱让他们把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还有忠恕、爱国、忠君之道,都写进了里面。搞得工程越发繁杂,李忱还追加了人手,让一些儒生也加入了里面,要搞这一套,还是儒家最拿手。

    顺带一提,李忱招集儒生,不光是为了编篡故事。他也开始编篡儒家经典了,不过这是后话,日后再说了。

    然后,新的道教教义,确认了天堂、地狱之说。这个说法,李忱把后世十八层地狱得说法,提前般到了现代。也确认了酆都得存在。然后就是天堂了。

    天堂不同于佛教得什么极乐世界,西方的天堂之说。道教的天堂结合了洞天福地得说法。

    洞天福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个自给自足,环境美好得天地。没有真的天地那么大,但是舒适渡远超过真的天地。除了修道有成的道人可以进入,百姓就只能以灵魂进入了。

    所有死者下地狱审判后,有罪受罚,无罪得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庇佑,然后再去转世投胎。每一个地区,都有一个洞天。彼此也可以互相串连。

    李忱听得很奇怪,他知道道家有这种说法,可为什么要搞成这样。一个天堂不就好了吗?李忱问了。应夷节就解释道。洞天福地,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这样得说法了。

    桃花源记里面的桃花源,就是一个洞天福地。他们就是把洞天福地,变成了天堂一类的地方。李忱听懂了,也不干涉了,反正有天堂和地狱,还有转生就好。他不太清楚西洋人上了天堂,还能不能转世投胎,也没必要模仿他们,中国道家有自己的特色。

    本来他挺想,模仿西洋基督教和教去改革。模仿他们的原罪说,每个人都有原罪,要信教来赎罪。可是,仔细想想,会去信教得,多半都是这辈子过得不好。

    哪怕你是衣食无忧,遭遇到一些人生不好得事情,也会考虑去信教。这两类人,宣不宣扬原罪,好像没什么意义。不信的,就是不会信了。你讲我罪孽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