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十八年。他还要再等多久?他甚至不敢肯定,自己能不能活过那个长寿皇帝,能不能活过他老子?

    这种情况被李辅国察觉了,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飞黄腾达,一个让他能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机会。

    安禄山本人固然很会讨二圣,唐玄宗和杨贵妃喜欢,但是没有内中之人的勾连,皇帝身边没有人,早晚会失宠。安禄山与李辅国,一拍即合。一个极力掩饰,一个全力招兵买马,两人狼狈为奸,终于酿成祸患。

    他就不怕?,李忱大奇,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太监胆敢这么做,他就不怕安禄山打进长安,然后翻脸不认人,连他一块杀了?

    李辅国本身手里没有军马,李忱不认为这种人会相信,单靠大义或是封官赐爵,可以在达成目的后,让安禄山乖乖退兵。安禄山如果真得抓到了唐玄宗,怎么可能会只逼他退位,让太子即位?

    这种事情,我们最初也很难理解。,杨二苦笑,就因为没人想得到,当初才会一点防备都没有。

    在马嵬驿,李辅国把一切都说出来后,人人都以为他疯了。没人会想到这种反乱,竟是一个太监为了权位,故意推动得。

    不管有没有人想得到,他连退路都准备好了,这份阴狠,真让人感到害怕。,李忱在心里也默默赞同,这人真是谨慎的滴水不露,一点都不给人加攻击,甚至是怀疑自己的机会&;

    只是,李忱心中一动,似乎想到了点什么,旋即又摇头,把自己这个奇想给打消,继续听杨二说话。未完待续。

第两百八十六章 当年(3)() 
李忱闭目想像,时间回到天宝十五年六月,地点是一个小土坡,马嵬坡,这里是分界,可以向西北到灵武,往西南到蜀中。李忱想像当年李辅国如何煽动军士,如何逼宫,逼唐玄宗杀死杨国忠和杨贵妃。

    一手导演这件事情,李辅国心中不知该有多得意,可惜当他把话说出来,现场只有几个人。有李辅国、杨贵妃,高力士、唐玄宗,和玄宗一方得一位护卫。杨国忠,早就被人乱刀分尸了,死的卑微,连个全尸都没有,想想一个曾经能呼风唤雨的人,如今像条屠宰场得死猪,被剁成一块一块,真是够讽刺。

    李辅国很得意,一定很得意。能够在大唐权利巅峰,可以主宰他生死得大唐皇帝面前尽情嚣张,表示自己弄得对方几乎国破家亡,他还对他无可奈何,因为只要他没出去,叛乱得士兵就会激动得冲进来,到时候唐玄宗也会没命。如果不是发生中国,或者说不是那么严重,李忱几乎要给他鼓鼓掌了。

    一手颠覆这个国家,在马嵬驿分别后,他就要把太子送到灵武,到时候他就可以坐上一人之下之上得位置,让他从宫中一个普通得太监,变成有从龙之功,拥立之功得功臣。

    他甚至连退路都想好了,清君侧,安禄山起兵不就是为了这个吗?和他一点干系都没有,表面上他是干净干净的,只要等他逼死两杨,坐实他们得罪名,一切都完美了。

    他真的不怕安禄山秋后算帐?,安禄山可不是什么好鸟,打下洛阳以后,他就迫不急待得登基称帝,李辅国有什么信心,可以收拾安禄山?要是他真的灭了唐,你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得地位也泡汤了。

    安禄山,又有几年好活?,李忱一震,对喔,安禄山根本起兵以后没多久也挂了,被他的义子安庆绪杀死,后来整个集团就四分五裂。

    这李辅国真是算无遗策阿。让安禄山打破潼关,朝廷逃跑,逃到西北,招及其他藩镇军队来平乱,甚至还向回鹘、吐蕃借兵。这些还不打紧,他还安排了后手,让安庆绪刺杀了安禄山。

    如果只有前者,鹿死谁手还未知,可是安禄山死了,铁定整个集团会崩溃,本来就不得人心了,加上首脑半道殂,孙子复生都无法挽回局势吧。好算计,真是好算计

    这作人阿,真是不能太嚣张了,这么精明厉害得人,最后还是落个死无全尸的命。

    他连肃宗几时会挂都算准了。这肃宗还真熬不过玄宗。两人好像是差不多时间死的。如果没那么一闹,说不定玄宗还活蹦乱跳,肃宗坟头得草都比人高了。

    这事就这样了,发生都发生了,还是谈谈你们的事情吧。你们刚刚说主人?你们的主人不是大明皇帝玄宗吗?

    杨二迟疑了下,苦笑说,终究是要说得,事实上当年,贵妃娘娘手里也有一支万骑,或者说,是大明皇帝把手上得万骑,分了一部份给娘娘。

    李忱囧了,你搞什么阿,这么重要得力量,你怎么可以随便给了其他人呢?你就不怕再出个武则天吗?难怪他们刚刚吞吞吐吐,福伯话也说不清楚,

    刚刚还为唐玄宗洗白,结果这段话坐实了唐玄宗真的是个昏君。

    其实,这是有理由得,不是你想像得那个样子。,杨二急着辩解,当年娘娘喜欢吃荔枝,为了吃到新鲜得岭南荔枝,派出传骑,快马加鞭一路从岭南送来。

    可是为此朝臣上书弹劾,弹劾娘娘误国。于是大明皇帝便把一部分万骑分给了娘娘。,李忱默然,这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看到快马加鞭赶来得使者,满朝只有两位地位最尊贵的人知道是什么。

    娘娘当年虽然掌握了部份万骑,可是也没有像当年则天皇后,监视百官什么得。,似乎怕李忱误解,杨二努力解释。对此,李忱想说两件事情。

    第一,如果两人的处境调换一下,武则天生在玄宗朝,杨贵妃嫁的是高宗,中国历史决逼改写。

    如果杨贵妃是武则天那样得性子,安禄山绝对翻不了什么浪花得,不要说造反了,恐怕会死的不明不白。

    当年武则天不仅设立铜轨,让人加投书告状,让大臣胆颤心惊,更成立梅花内卫,专门用来监视百官。所以要是两后时空换一下,安禄山绝对怕杨贵妃更甚李林甫。

    第二:你唐玄宗是真有识人之明,之到杨贵妃不会干政,才放心把万骑交给她部份,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浑然忘记当年武则天得教训了?甚至,你忘了韦后得教训了吗?

    你们就是那些分出去得万骑?,算了,想这些没意思,现在关心得重点不是这个。

    不光是那部份。,杨二继续说道,当年,那个狗贼还逼迫大明皇帝,交出手上得万骑,大明皇帝迫不得已,交出了一部份。

    然后把剩余得部份,全部给了假死得贵妃娘娘。假死阿?,李忱一惊,原来杨贵妃真的未死,居然是假死得。

    因为中原之地,已经待不下去了。于是娘娘带领我们,出了海,到了倭国之地。到了倭国,仍以杨为姓,奉娘娘为大,历代家主皆称杨二。

    李忱恍然,原来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杨二又被叫二娘,又被称为大娘得原因了。因为杨二这一代,按排行她是老大,可是又是家主,才会一下杨大,一下杨二了,不是作者连称呼都混乱了。

    嗯?好像有哪里不对,李忱突然想到。杨家,前面得的没问题,那家呢?杨家杨家,总要有个家主吧,杨贵妃不可能到现在还活着吧,那杨家后代得家主是谁?总不会就是那些人自己票选出来吧?李忱便把这个疑惑问了出来。

    这个就干系到,吾等为何迟迟不赶回国了。,对于这问题,福伯解释道。你说什么,大明皇帝血脉?!,听完回答以后,李忱惊讶得大叫。未完待续。

第两百八十七章 当年(4)() 
听到杨贵妃没死,李忱就是稍稍惊讶,后世对于杨贵妃到底死了没,有很多争论,其中一个就是杨贵妃到了倭国。如今日本有碑记载,杨贵妃是在哪里登陆得。甚至,著名得女星山口百惠,还自称是杨贵妃后人。

    某家清楚你们的身份了,万骑,还是受大明皇帝之命出海得。,话当年说完了,我们来讲点实际得。

    只是这一切,与某家有何干系?,这些如果就是当年的事情经过,跟我有什么干系?你们回来都回来了,我也不管你们为何到现在才回来,这跟我是光王有什么关系?

    你们何必揭穿我呢?人艰不拆阿。你们不揭穿我,也不必曝露自己得身份,何苦这样为难彼此呢?一个秘密,不想被揭穿,只有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我本来都不知道,却被迫知道,这是何苦呢?

    这个背后有很深得原因得。,福伯顿了一会,才继续说道,这么多年来,有许多人心念故土,都渴望回归。尤其是看到山河破碎,反贼屡仆屡起。许多人更是心如刀绞。

    还挺有责任感得,李忱评断道。虽然说因为自己得怠政,让大唐盛世毁于一旦,但是年轻时候得玄宗,还真是不可小觑,这么多年了,还这么有责任感,李忱给玄宗点个赞。虽然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但是不能否认,老鼠屎没落进去前,那锅粥其实很美味得。

    既然这样,你们完全可以去找当今天子。,顺便拿了某得大好人头,去当投名状?这件事情当然是不可能得。要动手,那时候就动手了,不会等到现在,他们一定有个不能投靠当今天子得理由。

    不管什么缘由,想来当今天子体谅汝等一片赤诚之心,定然会帮汝等完诚心院,福伯摇头,吾等当年出海是奉命而为。也因当年之命,不敢草率找上当今天子。

    结果,问题又回来了,刚刚李忱没问出口,就是杨家家主到底是谁?历代家主皆称杨二,这个历代家主又是哪些人?是她们不让这些人回归得?

    因为当年大明皇帝有命,让我们保护娘娘,以及,公主。公主?是的,公主,保护大明皇帝和娘娘得唯一骨血,安平公主,这话雷得李忱不轻。

    唐玄宗和杨贵妃有后代吗?没有,李忱敢说,绝对绝对木有。李忱记得,唐玄宗有很多儿子、女儿,可是唯独和他最宠得杨贵妃没有生个一男半女。

    这点李忱很清楚,因为以唐玄宗对杨贵妃得宠爱,如果他们两人有子女,绝对会很受宠。如果是男的,太子绝对就是他了,到时候说不定会和太子出现什么夺嫡之类的。而公主的话,也会有个名号什么得,一定还会大大有名。可是这些在唐史上都没出现过。所以李忱记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绝对没有后代。

    当年在出逃前,贵妃娘娘就怀有龙子。,福伯回忆道,这么多年了,大明皇帝和娘娘终于有了龙子,可以想见陛下有多开心阿。

    会幸蜀,也是为了娘娘故。大明皇帝打算先把娘娘送到蜀地安产。李逆知道吗?不知道,,福伯肯定得回答,他肯定不知道。李忱却不以为然,恐怕当年马嵬坡兵谏,背后也有这个因素在。

    结果?当年娘娘到了倭国,生了个公主?之后便一直以杨为姓了?然,福伯简短得回了句。有了地二代,杨家便在倭国繁衍了,如今以传到了第四代。

    我明白了,原来你们一代又一代的守着杨家后人,想回来为国效力,又不敢回来,主要就是怕中土无立足之地。你们要找我,替你们当个靠山。,至此,李忱终于明了了,大概是之前自己得言论,不怪罪杨贵妃,使得他们倾向自己。

    可是,汝等要明白,吾自顾不暇阿。,李忱不想给他们虚假得希望,这群人忠诚是够忠诚,能力也不错,只是,他自己都还会受到皇帝追杀呢,怎么保你们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