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错天下-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坎双袖横舞,所过之处,夜色里那些像菊花花瓣一样的剑气立刻消失。二人身形飘忽、如影随形,看着似乎是第五安想在夜色里尽情涂鸦,而习坎则是在忙着抹擦阻止他。

    片刻之后,二人拆卸近百招,进退距离已逾数里。

    习坎一掌将第五安逼退,心中惋惜道:“若十三有这般身手,我真是死也愿意。可越是如此,我越不能让此人阻碍了十三的大事。”

    心念至些,他内气陡增,再度向第五安射去叠水诀。

    第五安不知道习坎心中对他的赞赏,但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和习坎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眼见夜色里再现叠水诀,他忽然疾速地斜向掠开,然后迅速消失在夜色里。

    人真的很奇怪。

    至少在这一刻,天上地下没有谁会猜得到第五安的心思;他并不是为逃而逃,而是因为脑中忽地闪过一个念头。

    静女一定会反应过来他没带其姝剑,而那样的话,她必然会带着剑追出城来。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事,所以要远远避去,避得静女找不着。

    习坎微微一怔。

    他并没有感觉到第五安内力有明显的下降,当然更不会想到第五安脑中会出现那种看似与眼前形势无关的念头,所以觉得第五安的举动甚是突兀。

    微微怔后,他沉声向远处阳虚三人交待几句,然后提速向第五安消失的方向追去。

第一百六十五章 微风中的风() 
天亮,李景隆披甲上阵。

    看到昨夜上报的详细战损,他觉得自己的计划真是无比英明。昨日一战,南军场面上虽然占了上风,但战损比则有些不堪。

    燕军损兵近三万,南军则伤亡逾七万。

    而这样的战损比例正好说明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因与与朱棣这样的对手正面硬拼真是很难获胜。

    至少短时间内不能获胜。

    但是,如果按照自己计划走,则战胜朱棣是毫无悬念的事情。

    李景隆轻喝一声,坐下战马蹬蹬向前慢跑起来。

    他甚至有些同情历史上那个真正的李景隆,不是他太蠢,而是对手太狡猾;不管谁遇着朱棣这样的对手,结局多半都会是打败仗正常、打胜仗才是反态。

    但那是历史,现在他更同情朱棣。

    可怜的朱棣永远不会知道,他面对的不再历史上的李景隆,更不是他口中的九江儿,而是来自六百年后的自己。

    “咳咳!”他清咳两声,暗暗提醒自己:“骄傲使人落后,慎重!只有慎重,才能让今日的交战沿着计划的方向走,才能让大军顺利南撤,才能撂倒朱棣。”

    他虚眼看向天空,判定这样风和日丽的日子,历史上那道吹断将旗的怪风实在没有刮起来的气候基础,于是将心思再重新归集到作战计划上来。

    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他必须并且已经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令后面的辎重部队先撤,二是自己顶到三十余万大军的阵前。

    第一件事情不需要多说,辎重部队行动迟缓,只能先行一步;第二件事情受到了高巍等人的反对,但却让他生出自己都佩服的勇气和豪情。

    自己这个大将军顶在阵前,不仅仅是鼓舞士气,更重要的是唯有这样才能迷惑朱棣,才能让朱棣没有顾忌地向南追杀。

    确定再无遗漏,李景隆大手一挥,军阵向前挺进。

    燕军,与南军相隔五里对峙。

    同样的战损在朱棣心中得出的结论,自然和李景隆完全不一样。但这个结论却让朱棣明白,眼前的李景隆和记忆中的九江儿到底不同。

    不论南军伤亡多少人马,但昨日一战自损近三万,这是朱棣不能接受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显然与自己的轻视和冒进有关。

    朱棣之所以不是寻常人,其表现之一就是能够坦然而及时地认识、承认和改变自己的过失和缺点。

    包括以前曾听闻的一个传言。

    在耿炳文初到真定时,就有消息说朱允炆曾有明令,不能让他背负杀叔父的恶名。

    朱棣初闻消息,虽谈不上相信,但也没有过度置疑。而经昨日一战,他果断地认定这确实是谣言。

    否则,自己甲裙上十数个箭洞和破败的战旗又是哪里来的?

    在这样清楚而清醒的认识下,他调整了策略,今日必定不会再以杀敌多少为目的;而是准备集中七万人马,直接冲击李景隆大帐。

    此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似乎是天意,昨夜的计划与今日的实况竟然完全谋合;遥遥望去,李景隆的将旗显眼地出现在南军前阵,看在朱棣眼中,似乎它就是胜利的标志。

    胜利,还有另外一道保障。

    虽然没有消息回传,但按时间算来,河西的朱能部今日应该能渡河,成为一支改变甚至决定战场局面的奇兵。

    与此同时,南军在昨日战中并没有展示出他们火器的强大,也令朱棣感觉意外而欣喜。

    或许,今日便是一战定胜负的日子。

    看到如山如海的南军兵阵向前移动,朱棣亦下令大军向南挺进。

    两军一动,地面便开始颤抖,空气在如闷雷般的脚步声中,又开始变得压抑起来。说不清是不是数十万人挤迫造成,在两军相隔不过一里时,空气忽然流动起来。

    起风了。

    李景隆乍一察觉时难免大吃一惊,但很快又欣喜起来;确实起了风,但并不大,而且风向竟是由南向北。

    他忍不住回头瞟了眼将旗,暗道:“旗杆十寸有余,哪里是风吹得断的?所谓李景隆被风吹败在白沟河的历史记载,应该是野史吧?”

    不过此时他也顾不上过多理会这是不是野史,毕竟朱棣就活生生地在对面。

    两军再遇,撕杀又起。

    李景隆的军令已下达到千户一级,今日之战用半力即可,且要作好南撤的准备;朱棣则孤注一掷,下达的军令是全力冲击敌人的中军大帐。

    此消彼涨,燕军很快便攻入南军阵中,而朱棣更是率数千骑冲杀到距离李景隆一里之外的地方。

    李景隆亦认出朱棣,见其手起刀落、势如破竹,不禁暗暗心惊;正欲提前下令南撤,却又发现异常。

    竟是燕军后方似乎有些骚乱。

    正自疑惑,已有令骑飞马而来,报道:“大将军,平安部正自敌军后面出现,他愿与大将军前后夹击,大破燕军。”

    李景隆心中一动,暗道:“我让平安西渡,不过是为了防止燕军偷袭,既然他现在杀回东岸,看来西岸已无敌军……”

    如此念起,他瞬时有些激动,暗道:“计划不如变化快,既然目的就是为打败朱棣,我又何必那么死板?不过,南撤的军令已下……”

    李景隆有短暂的犹豫,但斩杀朱棣的诱惑实在太大,终是下定决心:“此时再下令全军强攻显然有些迟,但正所谓机不可失,能今日打败朱棣又何必等到明日?!”

    此念如箭出,李景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更忘了自己坚守多日的慎重,当即下令全力攻击;其余各部还要等令骑通传,身边卫队则立即行动起来,冲着朱棣杀去。

    朱棣一直关注着李景隆的大旗,见其突然向自己逼近,心中也是禁不住微奇;同时亦察觉身后异常,回头一瞧,竟见着了平安部的旗帜。

    朱棣心中微惊,但并不慌乱,立即拨马侧向运行,以避开前后受敌之困境。但如此临时之策,很快让身后的燕军失了分寸,渐渐分散。

    李景隆瞧得分明,心中狂喜若颤,喝令左右:“前方之人便是朱棣,杀之有赏!”

    周围俱是南军精骑,闻得大将军令后更是勇猛直前;一路亦有不少南军发现情况,便跟着围追朱棣。

    驰出数里,朱棣身后仅跟着十数骑;而此时,他跃马上得一个土丘,然后勒马高呼:“燕军援军到矣!”

    李景隆差点乐出声来。

    历史真有趣啊,原来的朱棣确也遇着这般困境,最终跃上河堤假意招唤援军。可恨那个李景隆竟然信了,胆怯了,从而被朱棣觅机逃走。

    此时自然不一样,虽然朱棣所处的位置不是河堤而是土丘,但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使诈罢了!

    李景隆从未像此刻这样兴奋,斩杀朱棣的念头也从未像此刻这般强烈。

    他握剑在手,喝令身后数百精骑向土丘冲去,瞬息过后,距离土丘便只有数十步距离。

    就在这些,他眼中突然出现一道黑线;不及眨眼,那道黑线便如春笋般冒出土丘,竟真是燕军!

    朱棣高呼一声,然后领着看不清数量的燕骑从上自下冲锋下来。

    李景隆大骇,急勒马头,向回狂奔;驰出十数步,身后便已传来两军拼杀的声音。

    这一反转太过突然,他的心悬到了嗓子眼,直到重新跑入南军阵中,才敢瞪眼回瞧。

    而这一回瞧,他立即瞠目结舌。

    风来了!

    微风中有一团淡黄色旋风,极快而诡异地四下飘移;但凡接近的军卒,不分南军、燕军,无不像蚱蜢般向四面弹射开去。

    李景隆突然打了个激灵,因为那团旋风没有任何预兆地向他飘过来。

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景隆死了() 
一夜数百里。

    虽然第五安已是天阶之境,但这样的强度仍然让他感觉到疲惫,甚至习坎也觉得需要短暂的时间来调息。

    二人并没说话交流,却极有默契地同时选择了歇息。

    作为天下五行,习坎通过短暂的歇息便能恢复内力;第五安自然不能完全恢复,所以他干脆想了些问题。

    据任建建所探,朱棣与李景隆都屯兵白沟河;此处已距离河间不远,而再往北便是雄县、白沟河。

    或许应该去一趟?

    此念一起,第五安看也未看身后的习坎,便立即向北掠去。他实在有些担心朱棣。

    毕竟,现在这个李景隆不是历史上的李景隆,他对朱棣太过了解,甚至完全占据了先机。

    习坎在第五安身后一里外,见其又远去,心中颇为复杂,暗叹:“十三就缺乏这么股劲儿,对自己的狠劲儿。”

    昨夜在真定城外,他虽然有些惊讶第五安的功力比自己预想的要强大,但也很确定他与自己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但现在,他觉得这种差距越来越小。

    一夜奔袭,并不是简单的你追我赶,而是隔上一段时间便会追上打斗一番。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在打斗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但第五安却每次都能摆脱自己。

    尤其天亮时那一次,习坎明显感觉第五安内力消耗严重,也觉得他应该逃不了,但偏偏他就逃了;而且到目前为止,他还成功地与自己保持着一里许的距离。

    这已经不是功力问题,而且毅力问题。

    那一刻,习坎明白了第五安为什么会进步这么快;毕竟,有着远超常人毅力的人,则其修行的速度和高度同样会远超常人。

    同样是那一刻,习坎的心态发生了一些说不清楚的变化;肯定谈不上佩服,甚至也不是惜才,但想除去第五安的念头忽然不再那么强烈。

    但对于一个隐忍二十年的人来说,这种心态上的变化并不能影响习坎继续追上去。

    第五安已掠至两里开外,并真切地感受到白天与夜间颇为不同。

    在白天疾掠飞驰,视线和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