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9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作为最早服役的第一批试作品,眼下这十二架出现在佛罗里达州霍姆斯泰德空军基地的b…36“和平缔造者”,更是浑身充满了各种小毛病,引擎过热的情况简直是令人心中毛。上天过的机组人员都抱怨说,他们操纵的b…36远程轰炸机是“一上天就有两台引擎正在燃烧,还有两台引擎已经过热,随时准备变成一个大火球”……但尽管如此,奈何军令如山,面对五角大楼的严令,这些飞行员还是咬牙写好了遗嘱,然后满心忐忑地装载好原子弹、燃烧弹、高爆弹和宣传弹,踏上了远赴南美洲的征途……

    幸运的是,在经历了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虽然有四架b…36“和平缔造者”中途生故障,不得不临时迫降,而五角大楼也被迫缩减核爆目标,将安第斯山脉另一侧的智利划出了第一轮核爆的目标范围。但剩下的八架b…36轰炸机,包括四架载着原子弹的b…36轰炸机,还是顺利地抵达了巴西的南部边境。

    然后,已经在欧亚大6上演过多次的死亡噩梦,终于也降临在了天真浪漫的南美各国人民头上。

    ——面对从一万四千米高空全来袭的b…36“和平缔造者”远程战略轰炸机,在这个还没有地对空导弹的时代,即使防空预警雷达事先有所反应,地面的高射炮也打不到这样的高度,而战斗机即使来得及起飞迎击,往往还飞不了这么高——尤其是在南美各国的军备普遍落后,基本没啥先进飞机的情况下。

    更何况,b…36“和平缔造者”比b…29更加皮糙肉厚、结实耐打,轰炸机上的自卫火力也不是吃素的,想要用体型单薄的单战斗机把它从空中敲下来,简直就相当于是想要让一群猫咪去猎杀野猪……

    所以,八架全挺进的b…36“和平缔造者”远程轰炸机,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南美各国的微弱抵抗,将死亡与毁灭的潘多拉盒子,播撒在了整个南美洲最为肥沃富饶的拉普拉塔平原之上。

    先惨遭核爆的对象,是拉普拉塔河畔的阿根廷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一枚四万吨当量的原子弹准确命中了市区,包括庇隆总统及其夫人在内的二十万市民当场命丧黄泉,整个阿根廷中央政府灰飞烟灭。然后,拉普拉塔河另一侧的乌拉圭都蒙德维的亚,以及阿根廷北部的两座城市拉普拉塔和罗萨里奥,也分别挨了一枚核弹……此外,还有另外几座阿根廷城市,也承受了b…36的常规轰炸,并且被撒了警告传单。倒是巴拉圭都亚松森,因为当时正在下雨,天空之中阴云密布,轰炸机无法从高空看清地面,所以暂时逃过一劫。由于后方爆的这一突变,原本已经推进深入巴西境内的三国反美联军,也被迫暂时停滞了下来。

    然而,对于远离战火太久的南美洲来说,这还仅仅是“白头鹰之惩戒”的第一波而已……三天后,满载着原子弹的b…36“和平缔造者”机群再次呼啸而至,将更多的原子弹投放到了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其它城市头上。巴拉圭都亚松森这一次也没能幸免,被一枚原子弹夷为平地。而苏联大西洋舰队的临时锚地,已经被反美联军占领的巴西南部重镇阿雷格里港,也同样在这一回挨了核爆,全舰队上下损失惨重,濒临瓦解。

    另一边,面对美帝国主义战略空军的猖獗核攻势,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核打击部队同样不甘示弱,立刻就决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核弹对核弹,派遣最新横跨太平洋接力转场过来的远程轰炸机群,从智利北部安托法加斯塔港刚刚营建完毕的前线空军基地起飞,对巴西都巴西利亚,以及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城市,还有从卫星侦察中看出建设了大型机场的地方,前后分批投掷了足足二十枚原子弹,彻底蹂躏了巴西的精华地带,把这个南美第一大国炸成了无政府状态,顺便还把五架b…36“和平缔造者”摧毁在了地面上——由于其中三架b…36“和平缔造者”上还载着美国的原子弹,结果在被毁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大范围核泄漏,给清理和重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如果以后还有人会去清理这堆辐射废墟的话……

    此外,苏联空军还核爆了玻利维亚的都苏克雷——因为在美国核爆阿根廷等国之后,刚刚停战投降的玻利维亚政府觉得转机将至,立刻就撕毁停战协定,再次加入以美国为的盟军阵营,企图趁机对着周边邻国狐假虎威一番,却忘了苏联人的战略轰炸机群还在自己身旁……于是,玻利维亚政府的自作聪明,眨眼间就变成了自寻死路,都苏克雷和大半个中央政府班底,都在苏联原子弹的蘑菇云之中化为灰烬……

    再接下来,这种互相捅刀子的核打击还在继续——由于巴西全国的大型机场均已被摧毁,为了安全起见,失去了巴西中继站的b…36“和平缔造者”机群只得收缩作战半径,不再试图远征智利和阿根廷,而是把惩戒性核爆的目标,转向了南美的北部,距离美国本土更近的厄瓜多尔和秘鲁,先后核爆了厄瓜多尔都基多和秘鲁都利马。而苏联方面也以牙还牙,先是对委内瑞拉的都加拉加斯进行了核打击,然后又核爆了荷兰、法国、英国在南美圭亚那的殖民地府,逼得这三国政府再次搬家到了加勒比海,比如丘吉尔就把大英帝国流亡政府搬迁到了开曼群岛,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带着她的宫廷和流亡内阁搬到了安的列斯群岛,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组织则搬到了马提尼克岛……亏得这些老牌列强实在是家大业大,到哪儿都有地盘可供安家。

    由于这个时代的技术限制,美苏两国的战略空军可以比较容易地高空突防,向敌国城市投放原子弹,却很难建立起一道坚固的国土防空体系,把携带核弹的敌方轰炸机阻截于境外——结果,伴随着一朵又一朵蘑菇云在拉丁美洲大地上的腾空而起,曾经浪漫而又乐天的全体南美人民,都不得不认真地面对一道绝望的选择题:你是选择美国原子弹,还是选择苏联原子弹?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一样可以死得尸骨无存哦!

    ※※※※※※※※※※※※※※※※※※※※※※※※※※※

    截止到一九四七年末,整个南美除了地理位置最偏远的智利,还有深深陷入红白内战,打得难解难分的哥伦比亚因祸得福,侥幸躲过一劫,尚未被核弹轰顶之外,其它所有的南美国家,无论是亲美一方还是反美一方,都已经承受了不止一枚原子弹的轰炸,各个主要城市在蘑菇云之中化为辐射废墟,死亡人数以千万计。

    而且,绝大多数南美国家在承受了核弹的饱和轰击之后,都纷纷陷入了政府机能瓦解、社会秩序崩溃的黑暗时代。至于亲美和反美阵营之间的地面战争,也随之基本停了下来——由于本国后方被核爆毁灭,各方军队都陷入了指挥瘫痪、后勤断绝的空前窘境,士气更是低落到了崩溃的地步,继续战斗已经毫无意义。

    由此可见,配上了原子弹的b…36远程轰炸机,果然不负其“和平缔造者”之名——说到底,战争这东西毕竟还是需要人来动的,只要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战争势必就打不动了,而世界自然也就和平了……

    随着核打击报复和反报复的不断升级,上百朵蘑菇云在南美各地相继升起。看到美军摆出了这样一副玉石俱焚的焦土战略,让俄国人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国家昔年用冬将军和焚烧莫斯科来拖死拿破仑皇帝的往事,于是在反复权衡指挥,克里姆林宫只得全盘放弃了“一鼓作气大踏步前进,以南美为跳板进攻美国本土”的打算,而是召回了派往南美的舰队和航空兵,将一个遍地都是辐射废墟的烂摊子,重新丢给了美国人。

    而同样筋疲力尽的五角大楼,也没有接过这个烫手山芋的意思,在确认了苏联人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经撤走之后,就停止对南美各国的轰炸,并且把陷在巴西等地的地面部队撤了出来,只是在几个沿海据点象征性留下了一些杂牌部队,随后就是缩回本土舔伤口休养生息,任凭“恢复和平”的南美各国自生自灭。

    就这样,美苏双方在南美洲的这一轮生死较量,以南美洲各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而宣告结束。

    然后,整个地球的人类,就在饥饿、战火和动荡的空前浩劫之中,迎来了本世纪最寒冷的冬天……

第778章 、这个只管杀不管埋的世界(上)() 
第一百三十五章、这个只管杀不管埋的世界(上)

    公元一九四八年的新年钟声悠然敲响,让这个战火绵延的世界颤巍巍地进入了新的一年。Δ

    与此同时,几乎整个北半球的人类,都在百年不遇的级寒流之中牙关打颤、瑟瑟抖、冻彻心扉。

    ——持续了大半年的冰岛火山喷,迄今依旧是烟柱冲天,尚无平息的迹象。数以百万吨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形成一片巨大的烟云,以北大西洋为中心,从北美和西欧逐步扩散到全球。

    这些火山灰先在天空中造成了各种气象奇观。从一九四七年的春夏开始,欧洲人常常能够看到持续时间很长的暗红色黄昏和黎明。在美国东北部则出现了持续不断、风雨都无法驱散的“干雾”。在极光闪烁的挪威,困惑的北欧人在极夜里现,尽管他们头顶上的天空晴朗无云,可是天空的下半部却莫名奇妙地呈现为一片朦胧,一般按照老经验用肉眼就能观察到的星星,这时要非常费力地搜寻才能看到。

    更要命的是,这些进入大气层的火山灰,在相当程度上隔离了从太阳投射到地表的光和热,给整个地球来了一场大降温,也让全世界人民在这个冬天都给冻了个透心凉——欧洲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零下四十摄氏度到零下五十摄氏度的级低温,并且持续六十天以上,以至于莱茵河和多瑙河都被冻得严严实实。北非摩洛哥的沙漠上甚至奇迹般地下起了小雪。而美国的纽约也在严寒中瑟瑟抖,曼哈顿岛四周的海面被冻成了溜冰场,人们可以坐着狗拉雪橇去新泽西州。华盛顿则下起了大暴雪,足足三米的积雪差点把白宫给埋了。

    而在此之前的夏季反常低温,又导致了欧洲和北美的农业普遍大幅度减产,食物供应极度紧张。

    北美的情况还好一点,毕竟农作物产量虽然暴跌了,但煤炭和石油的采掘量并未受到气候异变的严重影响,各种基础设施也都保持完整。尽管食物配给定额一再下调,黄油、鸡蛋、肉类、砂糖等高热量食品的供应越来越少,但城市的供暖和供电还能保证,普通的美国市民在这个冬天只是感觉有点饿,倒还不太冷。

    至于欧洲大6的情况,就有点儿惨不忍睹了。连续两场世界大战打下来,什么公路、铁路、水库、矿山、电厂都被炸得七七八八,工业垮掉了不说,几座最繁华的名城古都还挨了核爆。农业生产同样是一团糟,大片耕地抛荒,农民缺乏化肥、种子、牲口、农业机械和燃油,连灌溉用水也因为水利设施的大批毁坏而普遍出现了问题。再加上天灾的雪上加霜,导致欧洲各国在一九四七年的农业产量比北美还要悲剧得多不说,煤炭、燃油和电力在欧洲大6上也极度短缺——严格来说,整个欧洲并不是真的没有煤炭和石油这些资源,而是因为交通被破坏,哪怕手里有着大宗物资也运不进去。即使运进去了,也来不及修复电厂恢复供电。

    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