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眼光放远点-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助,毕竟高丽是大央朝的属国,大央朝的君主不能够见死不救。

    “朕记得你们上半年已经向朕朝见说过这件事情,而户部早已播发了米粮等辎重,为何不过区区半年,又是这番言辞。”政和帝的声音带着点漠然的味道,左边的眉毛微微向上一挑,却让高丽使臣忍不住心里打个颤,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年年如此,从未被刁难过,为何眼下这位君主会这样毫无预兆地发难,只是现下他们需要考虑该怎么答复政和帝的问题,完成自己这次出使的任务。“回圣上的话,上次是旱灾,而这次却是虫灾。”高丽的使臣脑子转得极快。“哦,是这样吗?”政和帝说到最后,尾音微微向上翘,这般的语气语调正说明政和帝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怕是要向高丽使臣发难呢?

    政和帝非常满意自己现下的朝廷,表现得很好,如果搁之前,他没狠狠地整治一番,只怕早就有儒生蹦出来吼上一嗓子,一脸恭敬地自己谏言道:“我朝乃是□□上国,故而应当虚怀若谷,泽被天下,资助属国乃是应当的。”如此一连串的话总结一下就是送钱,就是叫他这个圣上把自己的钱袋子交出来。

    政和帝想到这个,忍不住在心里冷笑,他又不是自己父皇那个败家子,跟个散财童子一样地到处撒钱,就是不知道给自己国家朝堂上多撒点,更不会白白地做冤大头,这些使臣的心思他早就知道的一清二楚,至于面子,面子能值多少钱,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入账吗?早些年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看着父皇被那群儒生忽悠,人傻钱多地狂掏钱送人,就忍不住肉痛不已,尤其那些年在这些番邦属国上砸的钱可不是小数目,这叫本就节俭朴素的政和帝恨得牙痒痒的,现下朝堂捉襟见抽的财政状况更是叫政和帝有往守财奴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就差没把一个铜板掰成两个铜板花了。其实这几天,政和帝几次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御史和户部尚书云尚书的话,总觉得越发得在理,自己的父皇可不是在撒钱养一群白眼狼,无论是那些属国,或是打着尊崇之名的国家,还是自己那些和奸细差不多的官员们,而自己绝对不会重蹈覆辙的。“高丽的情况朕还是有些了解的,朕怎么没听说有什么虫灾。”政和帝嘴角噙笑,看着高丽的使臣,开口说。

    “这。”高丽使臣有些尴尬了,他之前不过是随意扯了一句,本以为就能和以前一般过关,但是很显然,这龙椅上的政和帝可不是他老子那般好糊弄的人,高丽使臣在这一刹那,突然前所未有地怀念着已经驾崩的文渊帝,那才是真正的仁君啊,眼下这位虽然同样为九五至尊,可性情冷漠,全无悲悯之心,唉,高丽百姓要受苦了啊。

    贾珍如今品阶高,站得比使臣们还要靠前,自然很清楚地看到高丽使臣的脸色,可脸上的颜色可真是精彩。没等贾珍有什么反应,高丽使臣便扑通一声地重新跪下,一个大男人的就这么哭了出来,把高丽描述得那个凄惨无比,连皇帝都吃得极为朴素,好省下些口粮给下面的。啧啧,这演技真的一点都不逊色于奥斯卡影帝啊,贾珍在心里凉凉地嘲讽道,在那山里那边隔壁那边,有一个金胖子,他又胖又难看,骄傲又自大,他整天呼唤哭喊要给自己百姓肉汤喝,他整天到晚忧国忧民,呕,善良的金胖子,善良的金胖子!感觉差不多,唉,好好的童年回忆就把自己给辣手摧花了,罪过,罪过。

    在这般场合这般行事,高丽使臣的行为简直可以说是叫人震惊,就是政和帝都稍微有些呆愣,只是这般行事以为便可叫他妥协吗?政和帝的眼睛眯了起来,神情微微有些发冷,他一言不发,面色沉稳,任由眼前的朝鲜使臣哭诉。再能说的辩才都不可能一个人唱很长的独角戏,高丽使臣本来以为这般出其不意,豁出面子的行为能够叫政和帝,至少这朝堂上的百官们有丝回应,却没有想到嚎了半天都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反应,这根本就唱不下去,反倒尴尬,尤其是看到旁边各国使臣们的脸色和眼光,便是高丽使臣的面皮再厚,都不知道该如何挽回了。

    “说完了。”政和帝看着下面的使臣们,淡淡一笑,“刑部尚书,你怎么看?”“御前失礼乃是重罪,或可论斩。然而两国邦交,不斩来使,只是这般无礼的使臣,可见高丽并非对我朝心怀诚意,故而高丽使臣的请求不可应允。”刑部尚书忙出列,他虽然不是政和帝的心腹,但是为官多载,自然有他的本事,一番话说得极合政和帝的心思。“那便这么办。”政和帝点了点头,并迅速赐下了与朝鲜这次送来的贡品价值相当的礼物,便叫人将高丽使臣领出去。

第99章 唱戏() 
政和帝这番举措叫别的国家的使臣们也是大吃一惊,他们心底下经常赞叹大央朝的富庶,每每拿一些贡品就可以换取价值几十倍的回礼,这般比较下来,只不过是需要遵守些大央朝的规矩,嘴上称赞一番,就可以夺取那笔财富,不耗费本国的民力,因此即使现下对大央朝隐隐有些看不起,不对付,认为这个国家虽然还是那般富庶,有实力,但是已经在僵化,甚至有些地方诡异得可笑的国家仍然愿意对大央朝和颜悦色,加以礼遇,存有这般想法的使臣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君主不在少数,比如英吉利,比如法兰西,又比如荷兰,葡萄牙等等。

    然而这次朝见,让他们最为惊奇和哑然的是大央朝君主的变化,这位可以算得上是年轻的君主,从那些所谓的祖制里解放出来,他的眼睛闪烁蓬勃的野心,如鹰眼一般锐利。一位英吉利的使臣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这般写道,政和帝是一位完全不同于之前的那些天子的存在,在他的身上看不到那些天子们所谓的宽和与礼法,在见到他的那一刻,我有种隐约的预感,我们陛下的野心怕是难以实现,这位政和帝将会引领这个古老的王朝焕发新的活力,而这股活力并不是我们所乐意见到的。

    高丽使臣结束朝见之后,没有多久便轮到茜香国了。茜香国的使臣们已经在为自己女皇陛下送的那份出格的礼物忍不住在内心里捏把冷汗了,但愿大央朝的官员们不会把这份礼单全部念出来,原本以为按照大央朝素日的那般模样,就是觉得难堪,都不会把那份礼物给念出来,这样的话他们茜香国在无形之中狠狠地打了这个王朝的脸,想到这个国家在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已经压制领先了他们茜香国长达千年,这般状况叫他们佩服的同时,却又忍不住心生气恼。然而没有想到唱礼单的大臣声音洪亮,将礼单从头念到尾,尤其是他们的女皇送的那汗巾子,那声音格外地想,眼睛里还带着轻蔑,而大央朝的文武百官们不管事先知情与否,那眼光都叫这些使臣们忍不住找个地缝钻进去。

    政和帝嘴角翘起来,这种场合何必为了所谓的体面让自己吃闷亏呢?况且丢脸的也不是他,而是眼前这些使臣们以及他们背后的那个女皇。政和帝手指微微曲起,在龙椅上轻轻地扣了扣,眼光冷冷地扫了下面的文武百官们,眼睛在御史们那里微微停顿了一下才转开。这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圣上发怒了,叫咱们出来发挥的时候,御史们早就摩拳擦掌了,没办法,平时吏部,刑部太过尽责,使得官场风气好转起来不说,连带着京城的治安都好了很多,谁也不想拿自己家去测试一下吏部和刑部的忍耐度,家里的不肖子弟还是塞在家里闹腾吧,京城这地界,四品官比那河里的王八都多呢。但是这般状况让新上任的御史们很憋屈,只能努力瞪大眼睛,再说了上次郑御史可是得到了政和帝的夸奖和赏赐,那时候掐自己人他们顾忌着叫别人抢先了,现在可是没有压力啊。

    如果不是情况不允许的话,政和帝会非常乐意拿手支着他的下巴,看着他的臣子们发挥他们精湛的嘴皮子功夫,而现在他只能把笑意狠狠地压住,看着那茜香国的使臣们狼狈的模样。这些年茜香国仍然会不断地骚扰福建沿海等地,但是因着彻底清除了南安郡王的隐患,趁着平叛之时已经彻底清理过那里的官吏并且敲打一番,顺便提拔了那些有才能却一直被压着的将领们,比如钱明达,所谓士为知己死,再加之高官厚禄,他不怕那些将领们不卖命,这几年海防开销虽然极大,但是却没有叫茜香国占着半分便宜,即便偶有失利,只是终究还是被迫防御,并非主动出击,若是大央朝能够拥有一支强大无比的海军的话,别说茜香国不敢来犯,就是拿下茜香国,甚至更广袤的土地也不是不可能,比如这些洋人的国家。

    政和帝不怀好意的眼神,叫其他还未被叫上前的使臣们忍不住背后发毛,这位年轻的君主已经数次打破了他们原先固有的认知了。

    在御史们如刀般的言语里,茜香国的使臣们终于意识到了即使他们在海军上能够占得上风,即使这些年来他们偶有胜利,但是大央朝绝非他们可以轻视鄙夷的对象,至少现下甚至之后的几十年里都不可能。贾珍看着茜香国的使臣们,眼睛里闪过一丝了然,手微微地握拳,至少在这个时空,他绝对不会让大央朝重蹈覆辙。

    政和帝对英吉利以及荷兰的提议倒是有些兴趣,虽然他不重视商贾之流,但是毫无以为他们拥有巨大的社会财富,政和帝这些日子也没少看外国的那些书籍,这些洋人有些观点虽然古怪但是细想来确实挺有意思的,只是政和帝在心里仍然觉得并非是什么好主意,促使政和帝同意商贸往来的,还是贾珍的一席话叫他豁然开朗,既然有心做千古之君,成前人帝王所不成之事,最大的莫过于开疆拓土,其次莫过于国富民强,既然要这般做,那就索性做到最好,就当该利用好商贸,通过商贸知晓他国情况,毕竟商贸无疑是最好的派遣细作的方式之一,说不定还能得到他国机密。正是这番提议叫政和帝愿意再多加些往来,尤其是民间贸易往来,毕竟朝堂出面的话,难免叫他国心生警惕,效果并不好。

    不过,政和帝还是狠狠地刁难了一番荷兰,英吉利以及葡萄牙那些国家的使臣,才装作不情不愿的样子答应了,而政和帝的心腹乐意和政和帝一同唱戏,尤其是礼郡王那般演技,让贾珍都不忍想翻白眼,礼郡王要是是抱着祖制抱到死的人,哪里会和政和帝一起折腾到现在,看着葡萄牙使臣们自矜得意的笑容,贾珍等人在心里暗暗发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知道这些使臣们日后知道了会是何种的胃疼难受呢。

    贾珍料到了会有人后悔,但是却料错了一点,真正痛心疾首的乃是几百年后那些历史学家们,何为历史学家,就是把一段历史切开揉碎,一片片反复嚼得都成渣子,体悟其中的所谓风云变幻,勾心斗角。而政和帝被后世的那些历史学家们誉为十大最为狡猾远虑君主之一,其中作为佐证的一点就是这次记载在册的朝见,很显然政和帝后来的施政方针与他在这次朝见所表现出的一部分傲慢自大,固步自封是完全不相符之人,而他那些心腹,贤臣良将们的形象也与其他的记载并不相符,以礼郡王,柳鸿飞和贾珍的表现最为明显,这很显然是这位君主和他的臣子们的计策,而这次计策几乎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骗了过去,为这位皇帝之后计划争取足够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