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9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

    “我tm就不明白了,这年头怎么打算认认真真的拍个电影,都tm不招人待见了!”

    宋铮闻言,不禁笑道:“你怎么不说这年头真正认认真真拍电影的,有几个招人待见了?”

    不用举例子,都是在这个圈子里混的,谁还不知道谁啊!?

    贾樟柯,楼烨,张园,管浒。

    如果是同类排比的话,这样的名字,随便都能说上一大串,这些人都是中国影视圈儿的精英,可是现在能伸长了脖子,在地上喘口气的又有几个,绝大部分都还在地下猫着呢。

    和他们相比,冯晓刚这点儿事算个屁啊!

    “晓刚哥!本来我还以为你挺坚强的呢!?”

    没错,以前的冯晓刚绝对撑得起百折不挠这样的评价,很多人都是通过冯氏喜剧,才认识冯晓刚的,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竖起冯氏喜剧这杆大旗之前,冯晓刚曾遭受过怎样的挫折。

    在拍摄第一部电影永失我爱之前,尽管冯晓刚已经担任了燕京人在纽约的导演,可是那部电视剧,人们更多的只是记住了郑小龙,至于冯晓刚,没多少人知道。

    永失我爱上映之后,冯晓刚才算是真的有了些名气,可是在此之前,很少有知道,他还拍摄了好几部电影,创作了好几个剧本,结果无一例外,全都给毙了。

    至于被毙了多少,没几个人知道,宋铮也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冯晓刚被毙的次数,要是换成别人,估计都得心灰意冷,转行都算是明智的,稍微想不开点儿,走了绝路都不新鲜。

    可冯晓刚愣是抗下来了,不但抗下来,继续走导演这条荆棘路,顺手还娶了徐凡这么一大美人儿。

    说真心话,同样的事,要是让宋铮摊上,估计他早就放弃了,可冯晓刚就是有这样的韧性,人家坚持下来了,然后成功了。

    以前百折不挠,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

    “晓刚哥!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冯晓刚苦笑一声,点燃一根烟,道:“以前?现在能和以前比吗?以前四五十万就能折腾出一部电影来,现在成吗?四个亿的投资,电影还没开机,我脑袋上就压着一座山了,以前赔了还能再去赚,现在一部电影就能决定一家电影公司的生死,百折不挠,折一次,我就能挠成猴子了!”

    宋铮听了,还真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了,冯晓刚这话说的可是一点儿都没错,如今国内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好,资本也在疯狂的涌入,的确让国内电影市场看上去越来越繁荣,可随之带来的弊端,也同样存在。

    一些制作公司为了票房,疯狂的在电影阵容上堆砌明星,制作成本自然越来越高,再加上为了争夺那些明星,也给了那些明星坐地起价的机会,演员的片酬也是越来越高,以前两三百万就能拍一部不错的电影,可现在,两三百万连一个国内的一线明星都请不起。

    华谊兄弟在一九四二这部电影上投资了四个亿,按照目前国内票房的分成比例,票房至少要达到十三亿以上,华谊兄弟才能收回成本。

    可现在电影已经上映了两周,就连盗梦空间的票房成绩都开始小幅度下滑,一九四二还能撑多久?

    哪怕是还有外埠可以指望,但是这种题材的电影,能有多少海外片商青睐?

    基本上可以断定,一九四二赔钱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王家哥俩儿说什么了!?”

    冯晓刚一怔,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没有,你别瞎琢磨,我们多少年的交情了,再说了,就算是票房上收不回来,至少还能混一个好口碑!”

    这一点倒是没错,别看观众对一九四二不买账,但是那些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非常高,在那些影评人的笔下,一九四二简直堪称史诗巨著。

    可口碑好有个蛋用啊!?

    王家哥俩儿难到还指望着听别人夸奖过日子,华谊兄弟就靠着好口碑来维持运营?

    哪怕是真的嘴上没说,但是心里的芥蒂肯定是存在的。

    冯晓刚和宋铮合作天下无贼,票房大赚,参演老炮儿,更是票房飘红,结果给华谊兄弟拍的两部电影,夜宴赔了票房,更丢了口碑,一九四二注定赔钱,就算是有好口碑,又有什么用?

    这种芥蒂存在了,以后冯晓刚在有拍新片的计划,恐怕王家哥俩儿投资就没那么痛快了。

    真的到了这种地步,骄傲的冯晓刚肯定受不了。

    要知道,在以往,冯晓刚电影的投资,王家哥俩儿可是从来都不设上限的,当初冯晓刚拍大腕儿,投资一加再加。

    宋铮当时拍生死线,后续资金为什么迟迟不到位,就是因为要挪给冯晓刚的大腕儿,逼得宋铮没办法只能拿着自己的房子做抵押借钱渡过难关。

    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冯晓刚接连两部电影遭遇滑铁卢,恐怕王家哥俩儿对他的信心也没那么足了。

    就连外界,现在也开始有人说,冯晓刚不行了,拍出来的片子没有市场了。

    可真的是这样吗?

    在宋铮看来,冯晓刚只是不善于拍摄这种大场面的电影,夜宴如此,一九四二也是如此,他擅长的是拍摄那些小人物的故事,搭配上他在电影当中揉入的特有京腔儿,京式调侃,塑造出具有冯晓刚个人特色的冯氏喜剧,这是他擅长的,现在连着两部电影票房不佳,只是因为他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

    “铮子!你和我说说,一九四二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怎么样?

    宋铮靠在沙发背上,看着冯晓刚,道:“你打算让我说真话!?”

    “废话!当然是真话!”

    宋铮点点头,道:“故事好,背景选定没问题,优点一大堆,那些影评人的话,也不完全是在吹捧,基本上还是很中肯的,但是,同样的缺点也有,这是不可避免的,你没办法把这么大的一个故事揉到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去,另外,这次华谊兄弟的宣发,集体脑残了!”

    电影还没有上映,华谊兄弟的宣发就臭招频频,一会儿大打苦情牌,一会儿又嚷嚷着让观众进电影院之前准备好手绢。

    这tm算什么?

    当现在的观众都是小孩子吗?

    还是没见过世面啊?

    电影上映之后,就因为上座率不如预期,就雇佣水军刷分,结果被曝出了来之后,又翻脸不认人,说是有人故意抹黑。

    至于是谁在抹黑,华谊兄弟方面没有明说,可只要抛出这个话题,自然有人往宋铮的身上引,谁让贺岁档风头最盛的就是一九四二和盗梦空间。

    宋铮对此虽然恼火,却也不想多掺和,更不想多说什么,对于冯晓刚的这部一九四二电影,票房不佳,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不是宋铮有“神机”,也不是宋铮会“妙算”,是因为,冯晓刚拍摄这类博大且需要人文关怀的电影,还真的差那么一点点火候,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功夫”。

    没有拍摄这类电影的金钢钻,怎么能揽这类电影的“瓷器”活?

    这话怎么说?

    有道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要追求理想的票房,就该继续拍摄冯氏喜剧,就该拍摄没完没了,天下无贼,还有手机那样幽默中见着小人物“善良”电影。

    因为,拍摄这类电影,是冯晓刚的“绝活”,既能充分调动当代少有的明星,葛大爷的天才演技;又能擅长化用名满天下,类王硕般的“燕京痞语”,让广大电影观众喝彩。

    可惜的是,冯晓刚并不甘于早已取得的电影成就,一方面选定内容沉重的题材, 刘震芸所著温故一九四二,将主题扩大到“人”,要对民族顽强生命力的悲壮来一个讴歌;一方面又请来两大国际影帝,凭借钢琴师荣获奥斯卡影帝的阿德里安•布劳迪,及曾凭超级大玩家获得戛纳影帝的蒂姆•罗宾斯加盟。甚至还没在国内公映,就已经送往意大利,参加罗马国际电影节。凡此种种动作,都已经说明,冯晓刚这一次是要照着国际有影响力的导演冲击!

    一方面要理想的票房,却丢弃自己的真功夫;一方面要更大的声名,却选择自身难以驾驭的题材内容,票房和口碑“落荒而逃”,就是它的结局。

    这就叫:“扁担没扎,两头得砸!”

    当然也不是说这部电影就真的一无是处,毕竟自上映以来,还是好评不断,但从票房上来说,仅收五个多亿,对比四个亿的制作成本和三千多万的宣传费,亏本是肯定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叫好不叫座。

    网上还有人分析一九四二的亏损,是因为冯晓刚在一个贺岁的季节里,上映了一个不讨喜的题材和过于严肃的主题,观众们到影院去看贺岁档,自然不愿意去看这么悲伤的剧情,买悲情和眼泪。

    可是对此,华谊兄弟方面做出的应对,简直可以用脑残来形容,他们居然莫名其妙的掀开了骂战,将电影票房不加,归咎于当下的青年一代丧失了历史感和厚重感,只追求一些浮躁、简单的剧情。甚至有人痛骂国人忘记历史,忘记文化的,捎带手的还把冯晓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让他被动的加入这场骂战。

    宋铮不否认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仅仅把“叫好不叫座”的责任推给观众是不行的。

    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欣赏电影的观众都是同一群。好的导演会用他拍摄出的作品吸引住观众,让观众走进影院去欣赏自己的作品。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反思的就应该是导演本人,光靠骂观众、骂国民性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令导演本人走向盲目的自大,这对他今后事业的发展无疑也是相当不利的。

    花八年时间准备,又尽可能调动多年的积累,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票房却不合预期,它又一次告诉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不打折扣的生活哲理!

    依宋铮之见,冯晓刚最应该做的就是将自己所擅长的东西进行到底,继续拍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喜剧电影,或称类喜剧的电影,于投资商有利,于已有利,于观众也有利。

正文 第八百七十九章() 
    一个人如果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很少会有人把这种行为归结为勇敢,更多的人怕是会贴上不自量的标签。

    当然不能说冯晓刚不自量,事实上,一九四二拍的还是不错的,至少和同期大多数的国产电影相比,一九四二展现出来的绝对是高质量。

    之所以票房一般,不受观众的追捧,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治色彩太浓,冯晓刚的一九四二在号称灾难片的同时,也号称是历史剧,但他在历史还原和历史阐释的时候,明显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

    比如在解释大公报被停刊三天的事件时,冯晓刚的解释是因为该社论报道了河。南的大饥荒。但同样报道灾情的重。庆新华日报,却在大公报被停刊这段时间里,发表报道河。南饥荒的新闻多达40余篇。

    且据曾任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部长王世杰1943年2月4日的日记披露,大公报被停刊的原因是:“大公报因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受停刊三日之处分。”

    冯晓刚将两段同时,但不相干的历史联系起来,其主旨在于政治的批评。不惜以扭曲事实为代价,抨击国民。党。政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