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8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广西、贵州、云南提督。1894年平壤之战中清军统帅叶志超是直隶总督(驻地为古北口),他的继任者是1900年战死在天津的聂士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大沽之战清军将领罗荣光本是直隶天津镇总兵,1900年升补新疆提督(驻喀什噶尔),未赴任战争即爆发。北洋军阀时代旧桂系首领陆荣庭原为满清广西提督。

    总兵:武职正二品,全称是“镇守总兵官”。掌一镇军政,统率本标,管辖所属协、营将弁,为重镇大臣。受本省总督和提督双重节制。

    清代总兵官也分为陆路和水师,全国共设总兵衙门八十三个,其中水陆兼辖十个,水师七个。鸦片战争中著名的“定海三总兵”,葛云飞为浙江定海镇水陆兼辖总兵,郑国鸿为浙江处州镇总兵,王锡朋为安徽寿春镇总兵。中法战争后,黑旗军被清政府收编,刘永福被委为广东、福建共设的南澳镇水师总兵,1894年10月移驻台湾台南。1902年署理广东碣石镇水师总兵。甲午战争中的左宝贵为广东高州镇总兵,(未去广东,仍留奉天。)聂士成在晋升为直隶提督前为山西太原镇总兵,旅大之战中的徐邦道是直隶正定镇总兵。

    副将:自清代始设,为武职从二品。副将的职责一般有两种:一是为将军、总督、巡抚、提督、总兵以及河督、漕督统领军务,称为中军,不另设衙门,但冠以“军标”、“督标”、“河标”中军等称号,以资区别,如军标中军副将、督标中军副将等等,全国共设十四人。二是为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分险守要,直接统率军队,称为协标,各掌其分地之军政,以整饬行伍,管理所属参将以下各员弁,全国共一百二十三人,其中水师协副将十九人。在鸦片战争中沙角之战牺牲的陈连升就属于第二种,牺牲时为广东南韶连镇下辖的三江口协副将。

    参将:武职正三品官,直接统兵。如为总督、巡抚、提督管理营务则称为督标、抚标、提标中军参将。全国共设参将一百七十七人,其中水师参将二十二人。

    游击:武职从三品官,如为总兵综理营务则称为镇标中军游击,也有统领营兵的游击。全国共设游击三百七十人,其中水师游击四十九人。

    都司:武职正四品,如为副将统领营务则称为协标中军都司,亦有统领营兵的都司。全国共设都司四百九十四人,其中水师都司八十二人。

    守备:武职从五品官,如为参将、游击管理营务则称为中军守备,也有直接统属营兵者。全国共设守备七百六十六人,其中水师守备一百二十一人。

    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统领的官兵为“营”,均有分汛备御、督辖将弁之责。守备有专管营务、职掌粮饷之责。

    千总、把总、外委千总、外委把总、额外外委分别为武职正六品、正七品、正八品、正九品、从九品官。其所领之兵皆为“汛”。一般千总领哨,把总领司,也有外委领军哨司的。

    由于宋明以来的重文抑武的政策,清王朝虽是以军事起家,对武官十分重视,但是天下底定后,吸收了宋明的历史经验,实行将兵分离,避免武将拥兵跋扈。绿营士兵提拔为军官时,不得在本营任职,守备以上军官提升后,不得在本单位任新职,不许士兵随军官调动。依回避制度,参将以上军官不得在本省任职,都司以上必须在本籍五百里外任职。

    重文抑武的政策,使得武官的品佚虽高,但是社会地位低下。提督、总兵一、二品大员社会地位竟不能与六、七品翰林相比。“虽提镇崇阶,已非复如昔日之可贵,至于千把末佚,则更视为无足轻重之官,稍有志节者,咸鄙薄而不屑就”。清末为振刷士气,提高军人地位,采取了各种措施。根据宣统年间确定的晚清军衔制度,少尉居然和县长同级,矫枉过正,只能留为历史笑谈。

    以下是晚清文武官员品佚对照表

    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正六品正七品

    文官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府同知府通判知县

    武职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晚清新军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军衔

    比照现代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军衔

    晚清编军总镇统协统标统一等参营管带官队督队官排长司务长

    制职务统官制官领官带官谋官

    满清入关后,承平日久,随着政治的腐败,绿营兵那种分汛设防、营制不一、调动不灵、将兵不相习的弊端使其也逐渐走向腐朽和衰落,鸦片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军装备、制度的落后和将领的庸懦无能。太平军兴,绿营兵更是遭摧枯拉朽般的打击,于是由乡勇团练发展起来的湘军、淮军等,取代了八旗兵、绿营兵的正规军地位。太平天国战争后,清王朝为挽救统治,一方面裁撤绿营,一方面以湘淮军制建立防军、练军,用洋枪洋炮改装部队,但是结果是一方面裁汰绿营效果不大,1849年绿营兵全军六十一万人,至1887年还有近四十七万人,四十年裁军十四万。另一方面,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防军、练军依旧不能完成清军的近代化。于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决定实行新政,开始在全国“裁汰旧军,扩展新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将绿营一律全部裁撤,改为巡警军。至此,有清以来的绿营兵制结束了历史使命,但是绿营兵的裁改,一直延续在清政府被推翻。

    参考资料:

    《中国军事史》第三卷兵制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中国近代军事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

    《军衔》长征出版社1985年

    《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

    还有两本,一本是《历代职官制》,还一本是清代职官制,上午还给图书馆了,准确书名、出版年月不详。

兵制 '清朝'八旗将官

    【都统】

    清代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的最高长官。清入关前,满语称固山额真,设1人;设左右梅勒额真(后改为梅勒章京)各1人。顺治十七年(1660年),从汉语,改固山额真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执掌一旗之户口、教养、官爵承袭、军事训练等。京师满蒙汉八旗各有都统1人,从一品,共设都统衙门24处。在各省置驻防八旗,辖兵2000名以上者,以将军领之。全国设将军衙门13处均从一品,以满洲王公或亲信大臣兼任。各防以将军或都统为长官。一般将军与都统不并设,凡设将军处,下置副都统。在某些地区,副都统即为一地驻防旗长官。

    【协领】

    清代驻防八旗各旗所设职务,正三品。位在副都统之下,佐领之上。负责驻防旗之一旗军政诸务。在东北地区,协领有独处一城领驻防者,如吉林珲春、三姓、拉林等处。

    【参领】

    官名。即清代八旗甲喇额真(甲喇章京)职官的汉译名。正三品。副参领为正四品。又为组织名。京旗每旗下分5参领。每参领下辖佐领若干。

    【城守尉】

    清代八旗驻防将领官名,正三品,负责重要府州防卫,其与副都统等。全国共设城守尉衙门16个。城守尉所领兵一般为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个别地方也有超过千人的。

    【佐领】

    即牛彔额真,牛彔章京。早期满旗社会,出兵或狩错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领,称牛彔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300人为1牛彔,作为基本的户口军事编制单位,牛彔额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天职八年(1634年),改称牛彔章京,入关后,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驻京师者置于参领之下;驻防,则置于协领之下。战时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其职多为世袭。也是社会与军事组职名。牛彔是八旗的基本单位。早期满族社会,它兼有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入关后军事职能增强,生产职能逐渐消失。清代各所辖壮丁数在各个时期不同。皇太极时每佐领壮丁约略200人;唐熙时百三四十人;嘉庆时,则以150人为率。

    【领催】

    清代满语拨什库(〃催促人〃之意)的汉译名。低总军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各佐领下皆有设置,由马甲、闲散内优秀者礼之,每佐领下5人,专司登记档案及支领俸饷诸务。满洲之领催兼于本佐领下识字扩军内挑礼。

    【骁骑校】

    清代八低级军官名。满族社会早期称代子,满语称〃分得拨什库〃,代行者之意。设于佐领之下,正六品。

    【马甲】

    即马兵、骑兵。又称骁骑。满洲等旗人成丁后,其出路主要是桃礼马甲,由本佐领下步甲,养育兵,匠役和闲散余丁中桃礼,由马甲再选为前锋,扩军等。京旗马甲隶骁骑营,满洲每佐领下20人,专辖于八旗都统。

兵制 '清朝'八旗营伍

    八旗兵制是清代军队的编制。清朝统一后,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拉了汉军八旗和蒙八旗,各旗有扩军、前锋、骁骑、健锐,火器和步军等营伍。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清驻防京师的满洲等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驻防指分镇各省者为驻八旗。八旗都统直接指挥是骁骑营,由总统或统领指择有前锋营、扩军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下五旗亲军属于各王公,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十万七千余人分驻各省要冲。

    【骁骑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起皇太极天聪年间所设的阿礼哈超哈营。顺治时详定制度,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均设骁骑营,为八旗都统的直属部队。满洲骁骑营所辖有马甲、领催、匠役,其人员从满洲八旗每佐领下抽调。

    【扩军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始建于皇太极天总年间的巴牙喇营,上三旗守皇宫禁门,即午门,东西华门和神武门等,下五旗守王公府门。雍正时,改为均司禁卫。从满蒙八旗中抽调,每旗设扩军统领一人;雍正三年,增设了圆明园八旗扩军营,驻于该园周围,以司禁卫。

    【前锋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始建于皇太极天聪年间葛布什贤超哈营。挑选满蒙八旗各佐领下的扩军马甲,养育兵等技艺优秀和身强力壮者锐部队,独立为营。清代大规模的巡活动很多,前锋营负责皇帝巡幸时的前哨警卫。

    【健锐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也称云梯兵。乾隆十四年(1749年)设立。驻扎在北京香山实胜寺旁,习攻坚之战。营兵从八锋中壮健者挑选,兵额2000,满人居多。设总统大臣管理,下有翼长,参领等官。

    【火器营】

    清代京军之一。康熙因平定三藩战争之需,非常重视火炮技术,于1691年定全营均练习火炮,并掌皇帝的守卫扩从。营兵从满蒙汉八旗中抽调,共辖官兵近八千人。火器营在平定三蕃,收复台湾和抵御沙俄侵略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步军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守卫京师,满蒙汉八旗分驻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