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艳羡,夜里便进入客人住宿的地方,一刀了结了他的性命,然后得了钱财,如何花天酒地。

    要不就是京城里面哪个地方有个员外,如何如何有钱,过得如何好日子,话锋一转就是被哪个人盯上了,晚上入室把财物席卷一空,害了他全家人性命,还是怎么花天酒地。

    说市情的就更可怕了,直接就是哪个人出门看见了一个千娇百媚的小娘子,心中喜欢非常,要么强抢,要么拐骗。然后就是琴瑟和鸣,得谐鱼水之欢。

    满篇里充斥的都是道上人开着人肉铺子,卖着人肉包子,赚着钱财如何快活。

    这是真真正正地说盗贼,没有任何掩饰,没有任何美化,就是那么直接。

    说话人面对的大多都是京城闲汉,也就是流民,这正是他们喜欢的故事。法律和道德是他们最讨厌的东西,看上了别人的钱财,看上了漂亮的女人,那便就去抢,去偷,去拐骗,只要到了自己手里就是本事,别人的观感他们是不在意的。

    北宋有大量的流民,形成了流民社会,说话小说都是在这些人群里发展起来的。这些人的道德观就成了话本的道德观,从根本上带着******反秩序的特征。如果哪个说话人到最后说抢钱抢女人的英雄好汉受到了惩罚,那样没哪个闲汉来听了给自己添堵的。

    这样的内容徐平哪里敢印?段云洁更是连看都不想看。

    徐平也不可能把自己前世学到的故事写出来,受众基础不同,哪个会看你的?聊斋故事面对的是穷书生,这年头哪里有受众基础?不是官宦人家,又有多少人会到了壮年还坚持考科举?早去种地做生意改善生活才是正经事。至于那些穷书生富家小姐的故事,受众也是读书人,可你卖给谁去?国子监少的时候才几十个人。

    通俗故事现在的受众就是闲汉,他们想看的想听的就是打家劫舍,不受惩罚,逍遥自在。用通俗形式劝谕,你劝个鬼去!除非官府禁止其他内容的传播。

    选来选去,只能印些花间词之类的闺房艳曲,还能够有受众。要么就是神奇鬼怪,边疆怪谈,徐平却没有现成的内容可以借鉴。

    印了一本花间词,虽然也赚了点钱,徐平却为段云洁接下去的生意发愁。这些词集总不能一印再印,内容资源很快就会枯竭,然后再印什么?

    最后,只怕还是要着落在一帮馆阁词臣身上,他们又闲,又有文采,只要徐平用心诱导,总能搞出合适赚钱的内容来。
………………………………

第188章 我就是个土包子

    一进铺子,看见面前高大的两层楼阁,王彬赞一声道:“好气魄!这些日子一直忙碌,也没得空闲过来,只听同僚说这铺子造得气势宏大,却没想到如此大气!”

    一边的徐平听了,心中暗道一声惭愧。这几处铺子,布局上真是土得可以,都是他按照前世自己印象中的镇上供销社来安排的。迎面是大楼,里面卖些日常用品,当然一些稍微上点档次的货品也在楼里。一边是农资市场,前世主要卖种子化肥,现在改成了各种各样的改良农具。另一边则是土特杂产,供销社系统担负的互通有无的功能,现在卖的是三司从各地上收上来的特产。本来镇上的供销社还有后面一片空地,作为农村的集市,由农民自己摆摊卖自己的货物,而开封城里现在的铺子只能把后面作为仓库。

    这些铺子,徐平本来就是想慢慢从京城扩展出去,像前世的供销社一样遍布全国,用三司的实力形成全国性的商品流通市场,同时带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单单靠民间的力量,再大的商帮也不能覆盖全国,各地的市场还是分离的。有这样一个供销系统在,除了官方的商业触角延伸到全国,也可以起到运输批发的作用,免了商贾长途贩运的风险。他们只要在本地的供销社批发,就可以有全国各地的货物采买,并向周围市场销售。

    这样一个系统,在商业还不发达的时候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江河的主流,就像大树的主干,支撑起整个帝国的商业运行。同时也推动商业的繁荣,是商业经济初始阶段的发动机,启动整个帝国的商业,并蓬勃发展。

    不过徐平是个土包子,那也是一千年后的土包子,在这个时候,他按照自己想法建的这处商铺,在京城人们的眼里还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农资土特产显然吸引不了这几位官员的注意,两边连看也不看,直接进了楼阁。

    迎面的中央摆的是各种镜子,王拱辰看见就叹了口气。这东西他买不起,怀里揣着的钱自然要买点实用的,不能花在这上面。

    镜子生产出来之后,三司作为主管衙门,利用职权先挑了一些回去。在编修所进大厅的廊道里就设了一面大的,官吏每天进衙门前先到那里正衣冠。这是相当奢侈的事情,刚摆上的时候不但是三司的人员,就连附近几个衙门也都是哄动一时,一天到晚都有官员找各种借口到编修所里照镜子。没过几天,最有权势的政事堂和枢密院以及学士院进门的地方也各摆了一面,他们还专门设了一个公吏天天守在那里看护,每时每刻都擦得锃亮。

    通过各衙门,镜子的广告早已经打出去了,今天很多手里宽松的官员都是冲着镜子来的。甚至有些有钱大户,还准备着买上一批运到家乡发卖,准备赚上一笔。

    不过现在进来的几个人,编修所的官员买不起,买得起的徐平和李璋家里早已经有了,都是先前徐平在自己家里制造的时候先用上的。

    绕过镜子,旁边卖的是各种香皂、毛巾和脸盆。

    皂是自古以来都有的,不过非常非常粗糙,实际上到了明朝之后香皂才比较普及。现在远远没有徐平用碱制来的这么精致,又加上了各种香味。最高级的甚至加了玫瑰水之类的高档货,闻起来香气扑鼻,造型又精致可爱。

    至于毛巾说起来又多亏孙七郎从邕州带回来的那个婆娘,她是蛮人,自小就会纺吉贝布,也就是棉布。到了徐平庄里,有现成的棉花,便又拾起从前的手艺,没事纺些棉布补贴家用。现在产量有限,徐平便干脆收来制成毛巾发卖。

    徐平自然知道棉纺职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但多年都是在岭南为官,也没有那个精力用在纺织工具和工艺上,回京之后也没有什么空闲。再一个现在时机也不成熟,这个年代中原的人口还少,麻纺织业又发达,棉布的需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京城里早就有卖棉布的,都是从崖州之类的地方运来,价格极高,不亚于高档丝绸。要想发展棉织业,就必须把价格降下来,与麻布竞争,这需要的精力就多了。

    最吸引眼球的实际上是脸盆,清一色的搪瓷盆。这个年代已经开始有珐琅工艺,不过非常地不成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徐平在邕州的时候已经改了钢铁工艺,铸造质量不知道提升了多少,足以保证搪瓷烧制的成功。精美的瓷器效果,金属的轻便结实,价钱又比现在常用的铜盆便宜了不知多少,竞争力极强。

    到了台子前,几个官员纷纷让柜台后面的小厮拿脸盆给自己看。就是李璋,也挤到前面去,左看又看,挑选着自己中意的花色。

    这礼物一是挑了回去孝敬老人,自己留一个讨好妻子,价钱也合适,今天进铺子的几乎每个人都买。铺子里有专门的人员送货,走的时候叫上直接一起带回家去,也不用担心自己拿不过来。

    徐平站在一边看着,脸上带着笑意。这场面让他想起前世边远农村的人家进城,看得眼花缭乱,要这要那,恨不得把整个店铺都搬回家去。

    不大一会,每人选定了自己想要的花色,到一边的主管那里交了钱,捏着手里的字据,都是心满意足。

    京城里面读书识字的人多,但能够算账的人还是缺。还是徐平想的办法,照着前世商场里的样子,每个柜台都有一个或几个算账的主管,算是勉强做得来。这也就是三司,手中握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平常人家想开这样一处铺子,可是不容易。

    几个人回来,徐平笑着问道:“怎么样?花了多钱?”

    曹颖叔叹了口气:“可恨铜钱带着不方便,几贯钱花出去,袋里就空了。”

    “不必担心,这铺子里早就有了对策,可以让人送货上门的时候一起收钱,只要家里有钱就行。铜钱可是不轻,身上能够带多少?”

    看看周围拥挤的人群,徐平也是没办法。一贯铜钱六斤多,一个人能带多少?大量买货,要么只能够带金银,要么只有上门收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行不通的。

    旁边虽然有三司属下的金银铺,也是非常不方便。看来,商业要发展,不发行纸币是不行的。不过发行纸币牵扯的问题极多,还得慢慢从长计议。

    拿了字据,身上的铜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几个人反而轻松起来。身上没了钱,突然间花钱的欲望就小了很多,也是一种解脱。

    方偕左右看看,问徐平:“早就听说这铺里也有鱼钩鱼线卖,不知在哪里?”

    徐平指了指大厅远处左边的柜台道:“在那里,走,我们一起过去看看,旬休金明池去踏青!那里的鱼养了一年,正是肥美的时候!”

    自三月初三开始,金明池向民间开放,全城百姓都可以进去游玩,在池子南面有专门的钓鱼区。不过这钓鱼区不是免费的,都是要先交钱,领了牌子才去钓鱼。到了最后,钓的鱼拿到旁边,有人在那里现场加工,做脍做汤,或者烧烤,边吃边欣赏春光。

    这规矩实际上与徐平前世的城市休闲钓鱼相仿,不过是在皇家园林里,自然是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生意相当红火。

    编修所自年后一直忙碌,现在有些空闲,自然不能辜负了大好春光。等到旬休,大家早就约好了去金明池游玩。那也是今年科举殿试发榜的日子,格外热闹。

    这铺子里鱼钩鱼线鱼饵,甚至连钓鱼时坐的小交椅都是成套摆着卖的,自然是徐平借鉴了前世的先进经验。这样相关的东西摆在一起卖,能够促进销售。

    到了台子前,只见那里已经聚集了一群官员。不消说,都是打了要游金明池的主意。

    几人上前,与先来的官员认识的人见过了礼。

    徐平见王素也带了个仆人站在这里,有些惊奇,对他道:“好久不见,怎么这些日子都不见你?仲仪最近都忙些什么?”

    王素道:“没什么事情,只是闲在家里罢了。最近春光明媚,才出来走走。对了,三司的这间铺子真是不了得,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大宋先前还没见过这样的地方呢!”

    徐平随口客气几句,心里却有些得意。这个年月能够办间百货商店,让京城百姓体验一站式购物的乐趣,确实是非常了不得。财力、物力、人脉、货物来源等等,除了三司有这个本事,别说是其他商人,别的衙门都办不来。

    小厮拿了几种鱼钩过来,王素漫不经心地看着,随手拿起一个问道:“你这里的鱼钩比别处有什么特别?要知道,京城里可不缺钓鱼的行家。”

    京城里最多的是什么?不是官吏,而是各种闲汉,其中很多都有一技之长。就以钓鱼来说,京城里面颇有几个有名的,号称什么鱼都能钓上来。真正的富贵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