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7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令尹进了殿内,行礼之后,说道:“启禀国主,近些时日以来,我高昌境内的唐国粮商,皆不再以物易物,不再收牛羊马匹,而只用铜钱与绢帛。不知道这里面会不会有甚子内情。”

    “内情?”麴文泰皱了皱眉头,又问道:“可曾派人查探?”

    “回禀国主,据那些商人们说,是大唐最近几年同草原还有西域大开商限,牛羊马匹已经不是稀罕的东西,不划算了。故而都不再以牛羊马匹交易,而多用铜钱和绢帛。”令尹说道:“还说牛羊马匹的利润越来越小,日后不仅是粮食,其他行业也都会逐渐统一都用铜钱与布帛。”

    麴文泰思索了一番,又道:“说得倒也在理。如今薛延陀、突厥、回纥……等等全都在同唐国交易,牛羊变得不稀罕,也是必然。只是如此一来,我高昌却须早做打算。以往咱们用牛羊同唐国商人交易,换取粮食。这一下,岂不是牛羊变得不值钱了?这可如何是好?!”

    “的确如此。这样一来,我国百姓手中的牛羊,都不能来换粮食了!”令尹说道:“原本就是为了换取粮食,才养的这些牛羊。好在,眼下暂时只有粮食如此,还未涉及绢帛。用牛羊交换绢帛,还是原本不变。依臣之计,咱们要未雨绸缪,应该趁着绢帛行业还没变更,尽快让百姓将手中的牛羊都换成绢帛,拿绢帛来换粮食。若是不然,到时候绢帛也不让用牛羊换了,岂不是这些牛羊要烂在百姓们手中,再也出不了手了!”

    “不错!不错!”麴文泰连声说道:“快去贴出告示,让百姓将手中的牛羊全都换成绢帛!”

    “万万不可!”令尹脸色一变,连忙说道:“万万不可贴出告示啊!此事只能暗地里来,若是明着贴出告示,让百姓提前将牛羊都换成绢帛的话,那绢帛行业的商号岂不是便知道用意?必然立刻随着粮商一起,不用牛羊,转用铜钱了。那时候,百姓手中的牛羊就彻底出不了手了!依微臣看,只能暗中施行。朝廷大可以昭示百姓,就说朝廷需要很多绢帛,因而下一次税赋,要以绢帛折算。如此一来,百姓们必然去用牛羊换了绢帛,等待缴纳赋税。这样一来,百姓手中的牛羊就成了绢帛,也不会让绢帛商人怀疑。”

    “好!好!就按令尹所说的办!”麴文泰眼中一亮,立刻点头说道。说罢,又道:“此事,就交给令尹来操办罢!务必使百姓将手中的牛羊换成绢帛,不耽搁百姓购买粮食。”

    且不论高昌国如何应对,千里之外的长安城中,夏鸿升正兴致勃勃的将书院的教席先生们召集到了一起开会。

    说的内容,自然是兴建师范学院,和将教席编入流外一等了。

    听闻教席先生列入流外一等,不少教席先生大为激动。而似颜相时、于志宁和盖文达几人,也为书院的同仁们感到高兴与欣慰。

    “但凡书院教席,自然是第一批列入流外一等的。不须经过师范学院的培养。舍此之外,其他人若想要成为享受朝廷高额俸禄,列属流外一等的钦定教席,则都必须经过师范学院的培养并合格之后方可。”夏鸿升对众人讲到:“当然,咱们书院的教席先生,若是满足年限,想要去吏部诠试,书院自然全力支持。还望诸位能多做动员,鼓励学子亦或友人进入师范学院,通过师范学院的培养,成为一名专业的大唐钦定教席——教师。因为普及教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在大唐全面推开,只是个时间早晚而已。届时,大唐需要大批如同诸位一样拥有格物的知识,又善于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别人的教师。眼下可是僧多粥少,教师不够用啊!师范学院能够培养出来大批合格的教师,分赴各地,为大唐培养出更多的如同泾阳书院的学子一般的人才,来为国效力,为朝廷效力,也为百姓谋福。这是一件大好事,只是,日后诸位却是更加忙碌了。师范书院的场地和楼房、建筑,全都是现成的,当年见建泾阳书院,我便已经有此打算,故而已然将师范书院建成空着,就是等这一天。可以说,眼下师范书院可以立刻开始。而师范书院里的学子,是泾阳书院的学子还好,只需教诲他们师德和将自己的学问教授给别人的技巧而已,可若是没有这等基础的,就得连泾阳书院的东西一起学。因为师范书院名义上是朝廷的,所以还是得分开上课,故而,只怕到时候诸位会更加忙碌了。”

    “为天下学子计,便是再累又何妨?”颜相时捋须笑道:“老夫第一个报名,愿意连师范书院的课一起教了!这几年在泾阳书院,也积攒了些教书育人方法与心得,亦可分享给师范学院的学子,唯愿他们日后能够教授更多的人,为大唐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

    “固所愿也!”盖文达和于志宁亦捋须笑道:“师范书院之举,所培养者不在千里马,而在伯乐。实乃利于千秋之举。老夫等如何会因为累而不受?”

    其他的教席先生,也都出声表达愿意。

    “诸位先生高义!如此,静石多谢诸位先生了!”夏鸿升郑重的行了一礼:“如此一来,当立刻开始师范书院的招生,争取今年暑假之后,正式开学!”


………………………………

第1166章 太子躲人

    夏鸿升暂时放下了手头的一切工作——本来他也老长时间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了,或者说,隔三差五的到他挂名的地方转一圈,就是他目前的所有工作——然后专心于师范学院的招生。

    要招生,造势是必须的。

    夏鸿升先是通过大唐日报,以不同的笔名连发几篇针对眼下大唐的教席先生的弊端的文章,指出眼下大唐所在的教席先生数量严重不足,质量良莠不齐,在大唐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庞大的前提下,已经不符合为大唐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的要求了。

    亦分析过原因,便是如今的教席先生地位不高,收入不足,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且,教席先生本身的知识水平不够,亦或是空有丰富的知识水平,却无法将自己的知识有效的教授出来,有效的转化为学子的知识,缺乏必备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这些文章均在夏鸿升的授意下,每日以头版头条刊载到了报纸上面。不几日,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后一篇《马说》,更是将天下英才比作千里马,而将教书育人者比作伯乐,引发了诸多的讨论。并抛出一个论调——大唐从来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将人培养成为人才的师者。设使天下有更多的教席,有更好的教席,则大唐能添多少人才。而又有多少天资不错的人,因为得不到师者的教诲与指引,而最终泯然众人。

    这是何等的损失!

    对于这些文章引发的讨论,夏鸿升感到很满意。老实说,他其实也没有料到反响会这么大。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大唐有思想的人正在变多。

    这是一件好事。

    这日,夏鸿升便拿着又一篇关于教师的文章,到了编辑部,准备交给报社,刊登出来。

    进入报社,却发现了李承乾也在。

    “承乾,你怎的在这里?”夏鸿升问道。

    李承乾说道:“今日旬假,不须进学,我便过来看看。你忘了我还在报社挂着职的。”

    夏鸿升一拍脑门:“这几日颇忙,我都忘记了时日了。不过,平常旬假也不见你来,今日怎么想起来跑到这边了?”

    李承乾露出一个苦笑来,摇了摇头。

    夏鸿升也没再多问,不过李承乾却又看看左右没人注意,低声说了:“还不是我那叔父!这些时日老是往我那里跑,平时我在泾阳书院,倒还好。可一逢旬假,他便跑去我那。”

    夏鸿升稍微一愣:“李元昌?他不是在梁州,怎的又回来了。”

    “他在梁州多至民怨,言官上书弹劾。他又上书身体不适,父皇便干脆让他回了长安。天子脚下,好歹他能收敛一些。”李承乾摇头苦笑道:“他又是找我饮酒,又是喊我去打猎,我实在推辞不过,他到底是我叔父,又不好一再拒绝,却与他实在说不到一块儿。上一回旬假,他说这次旬假要去送我一样礼物,我也不想要,干脆躲在这里。”

    “你若是信我,就离你那位叔父能多远就多远。”夏鸿升说道:“最好不要同他有任何交集。倒不是我与他有怨,我也不至于同他计较,只是他的性子,早晚会祸事——你躲在这里,他便不会将礼物留在东宫?”

    “我早交代了,让宫里人以我不在,不敢贸然留下为由,不让他留。”李承乾说道:“我这位叔父,当真是……算了,不说他了,升哥儿,这几日发的关于教师的文章,都是你写的罢!我听父皇说了,你要将教席纳入流外一等,将朝廷承认的钦定教席称作教师。”

    “我哪儿有这个本事,能将教席纳入流外一等。这都是岳父大人的定计。”夏鸿升说道:“我将稿子留下来,就要回去了。你难不成要在此待两天?还不如干脆回书院去。”

    “回不成,明日还得给父皇讲地理。“李承乾摇了摇头:”干脆不如我去你家,在这里也挺无聊的。“

    夏鸿升点了点头,留下了稿子,二人便一同离开了报社,回了府上。

    到了街头,就听见齐勇在外面说道:“公子,门口有人。”

    夏鸿升伸出头来,远远便看见自家门外站着两个人。

    待走近一些,却给夏鸿升认出来其中一个是军机坊当中的匠人。另外一个在门口石阶上坐着,被挡住了些,因而看不见脸。倒是见自家门童站在旁边抓耳挠腮。

    夏鸿升这便奇怪了。

    马车又往前一些,又听见齐勇说:“哎呀,公子,那莫不是阎工部?”

    夏鸿升定睛瞅去,李承乾听见了声音,也是撩开了帘子伸出头,两人一看,又一对眼,一拍手,那可不正是工部尚书阎立德!

    堂堂工部尚书坐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面,怪不得下人站在旁边抓耳挠腮。

    “升哥儿,莫不是你哪儿得罪了阎工部?”李承乾问道。

    “瞎扯,我啥时候主动得罪过人!”夏鸿升说道。

    李承乾一撇嘴,你得罪的人还少么?不过又一想,夏鸿升在朝中,除了那些改革之举,倒还真没有主动同谁交恶过。高调的时候十分高调,平常却又低调的好似朝中没有这个人,这还真是……李承乾觉得有点儿佩服。

    说话间,马车已经到了门前。夏鸿升与李承乾下来马车,那门童一见夏鸿升回来,如同找到了救星,连忙跑了过来:“小的拜见太子殿下,拜见公子!公子,小的请阎大人进去,可阎大人说什么也不进,非要在门口等公子,小的……”

    夏鸿升摆了摆手,阎立德却已经起身走了过来:“臣拜见太子殿下!”

    “此间在外,阎工部无需多礼!”李承乾伸手虚扶一把,笑道:“阎工部怎的坐在门口也不进去,这春寒未去呢!”

    “此事机密,于外人不便多言。臣也是心急,想着在门口等夏少师一回来便可直接去军机坊。”阎立德说道:“可算是等着少师回来了!”

    夏鸿升一愣:“哦?军机坊怎的了?”

    “具体老夫也不太懂,还是去军机坊罢。”阎立德说道:“咱们边走边让这位师傅讲。”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