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往后,会有一本名字叫做《侠客行》的武侠故事面世,里面的主要人物之一就是慧彦,当然,会在开始就直接交代侠客行这个故事是虚构,是编的,只是借用了慧彦这一形象,以向“慧彦道长”致敬。这本故事里面,会围绕一个神秘的组织,这个组织的名字就叫侠客行。里面,是一群拥有各种身份的人,有的是商人,有的是和尚,有的是道士,有的文人,而无一例外,他们通过了某种传承或奇遇,都有如同“慧彦道长”一般强大的战力。而这本书里,就是围绕着这些侠客们的一个一个暗中保家卫国的故事。

    易秋楼负责吸收成员,自己负责造势,增强神秘感和吸引力。

    一武一文,分工合作。

    如当中遇到意外,让李奉出马。

    大唐版的“龙组”,就叫侠客行!
………………………………

第460章 商队归来

将侠客行组织的筹办推给了易秋楼和李奉,夏鸿升自己借口军校有事,跑到了军校里,躲进自己的办公室不出来,偷奸耍滑,落得个清闲。

    宁缺毋滥是侠客行组织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将门槛弄的极高,才能筛选出来合适的人选。道义是第一位的,能力是第二位的,这是用不能变的规则,等日后侠客行组织规模大了,就能适度的放松一些条件,不高大全的人,只要能力出众,又愿意服从侠客行组织的调度管理,不危害无辜,也是可以的。

    易秋楼认识一些人,李奉也能拉来一些,这个雏形就先弄起来了。

    夏鸿升在军校的办公室里面设计着泾阳书院的又一份图纸,管家又买来了一块地,地不错,就是位置有点偏,夏鸿升寻思着,可以给弄成一个四百米跑道操场,周围再修几个排球场、篮球场之类的。地面做不成塑胶,真没这个本事,所以跑道准备做成沥青石子儿路,中间的场地则做成水泥。

    就算是照现在的规划,泾阳的书院建成了之后,估计也该是大唐最大的书院了。不过在夏鸿升看来还不够,因为夏鸿升不仅仅把它当作书院那么简单,而是准备要将其办成一所实质上的综合性大学。所以仍旧远远不够。

    场地事小,泾阳有的是土地。

    师资力量事大。

    没有会教的人,这就很棘手了。

    到目前为止,阎立德可以来就教工程这一块,孙思邈和何太医也已经同意编纂好了《千金方》之后来教授医学这一块,其实这些都容易解决,关键是基础学科。没人有能够为以后的那些学子打下一个科学思维的基础。这个问题急不来,只能慢慢找人,慢慢培养。

    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啊,也不能好高骛远,得脚踏实地。一开始就打算真的如同一所大学一样。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夏鸿升的规划中,泾阳的书院不应该――最起码在刚开始的几年中不应该拘泥于后世里大学的形式,这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夏鸿升有一个构想。那就是连读。连读,这是见效比较慢的一个办法,但是却也是最稳妥的一个途径。从小就在泾阳书院里面学习的学生,拥有科学的基础,等他们读到更高的层次。泾阳书院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建立起来,走上夏鸿升规划的正轨。

    夏鸿升从桌上抬起头来,朝窗户外面看看,柔柔眼睛,起身走到落地窗的窗台前,拉开里面的一层白纱,极目往远处看过去,然后做起了眼保健操――他不想成为近视眼,在这个难以校准近视眼睛具体的度数的年代。

    正好就是做完一套眼保健操的时候,身后的办公室门被敲响了。

    “公子。家里来人了。”门外传来了齐勇的声音。

    “进来。”夏鸿升应了一声。

    齐勇推开门,身后跟着家里面的一个小厮,走进来之后,就对夏鸿升说道:“公子,商队回来了!刚到了长安,带回来许多东西,好些个人都在围观呐!那个胡子去了家里求见,说是不负公子所命,带回来了公子想要东西。老夫人便让小的前来寻公子,禀报给公子知道。”

    “阿尔罕回来了?”夏鸿升一喜。立刻也顾不得刚刚画好的设计图了,感激过去往抽屉里面一放,就冲齐勇说道:“走!回去!”

    三人出了军校,立刻打马而还。不多时就已经到了家中。

    匆匆进了门,就见院子中已经放了不少大箱子了,一眼看过去,足足有数十箱!

    夏鸿升顿时大喜,若是按照每个箱子里面装满一百本,那眼前就已经是上千本了啊!

    这上千本书。应是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战争、自然、科技、天文,甚至于医学、炼金术、建筑……诸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说除了宗教之外,所有的领域都有所涉及,这是当初商队出发的时候夏鸿升给的命令,除了宗教领域之外,其他的所有领域的书籍都大肆收集。这对于开拓大唐人的视野,会起到不小的作用。希腊文明之中,有着不亚于华夏文明的精华部分,且能够对华夏文化形成互补,有句话是怎么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改一下,你有一个梨子,我有一个苹果,大家各吃各的,你只吃了梨子,我只吃了苹果。彼此交换分享,你既吃了梨子,又尝了苹果。我既吃了苹果,又尝了梨子!这些书籍,就是来自希腊文明中的梨子啊!引入希腊文明中的文明成果,是为了给华夏的文明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一向是华夏文明的长处和优点,倘若能够给大唐的相关领域的人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下的参考,那就足够了。聪慧的唐人,自然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自己更加完善。

    夏鸿升走进堂中,阿尔罕看见了夏鸿升,立刻起身前迎过来,到了夏鸿升面前,一脸喜意的躬身向夏鸿升施礼,说道:“睿智的侯爷大人,您的茶叶,玻璃制器和白酒,受到了沿途所有国家人民的追捧,以至于才到了半路,我们就不得不限量贩卖了!而到了拜占庭,更是已经卖出到了数百倍于出发时候的价钱!哦!请容许小人向您致敬!外面的那些箱子就是阿尔罕的诚意,为了报答侯爷,阿尔罕在拜占庭四处搜集侯爷想要的书籍!跟随侯爷,是阿尔罕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待阿尔罕将从拜占庭带来的东西售完之后,就同侯爷的账房一同计算红利,分给侯爷!”

    “这个先不说,本侯且问你,带回来了多少书籍?”夏鸿升问道。

    “各种书籍,共计不下一千两百多本!”阿尔罕讨好般的笑道:“而且,小人返归长安途中,还为侯爷找来了精通汉话和希腊语的人来,可以帮侯爷把这些书变成汉话!”

    “好!”夏鸿升哈哈大笑起来。
………………………………

第461章 王玄策与中亚畅想

阿尔罕这一趟从拜占庭回来,带回来了夏鸿升最想要的东西。

    说是书籍,其实主要都还是羊皮卷或是羊皮手书的这种新式,因为眼下的欧洲还没有印刷术。所以要找到这些抄本十分不容易,能找到一千多本,可见阿尔罕也的确是在拜占庭费了一番大功夫了。

    夏鸿升自己,是根本看不懂这些东西的,那些书籍上面多为希腊语,另外还有少数的拉丁文,夏鸿升根本不认识,只能依靠阿尔罕找来的翻译人员。

    阿尔罕找来的翻译并不多,只有区区三人。倒不是阿尔罕不用心,只是这些翻译人员极不好找到。因为既懂的汉语,又懂得希腊语的人多为这些胡商,忙着挣钱的胡商哪里会有心思去坐下来翻译书本?而且,这些胡商其实文化程度并不高,让他们翻译出来,效果会很差。

    但是也没有办法,夏鸿升眼下只能这么着了。

    夏鸿升将那些羊皮卷和手书抄本都运送到了印刷厂中,好生存放了起来,让那三个翻译就在印刷术立刻开始着手将这些书籍上面的东西翻译成为汉语,然后再在翻译之后的基础上加以文笔的润色,之后才能进行刊印。

    最好的还是能有一批原本就文章写的很好的读书人,又会希腊语,如此一来,翻译起来就要好多了。可惜,这种人太难找了。

    不如去忽悠忽悠王玄策?夏鸿升挠了挠头,反正日后也是想让他到中亚西亚乃至于欧洲那一块儿周旋的,不如让他提前先学了那些语言?

    十年之后,就是波斯被大食逼迫的走投无路的时候了,按照历史,波斯会派出末代王子不远万里向大唐称臣求援,而李世民则因为波斯太远,而拒绝出兵帮忙。这个决策不对,因为历史上那个时候的大唐虽然强大,但是将军队派驻到如此之远的地方进行超远距离作战,是没有那个能力和条件的。换做是谁。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不会出兵帮助波斯的,即便它在怎样富饶。大食扩张,灭掉波斯之后,继续东进,同大唐在中亚地区争夺利益。历史上。大唐与大食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对抗,体现在怛罗斯之战。其正值在唐玄宗统治晚期之时,大唐军队与大食军队的那一场兵锋交战,以大败收场。那个时候,大食实际上还仍旧没有能够动摇大唐在中亚的地位。但不幸的是,紧随而来的安史之乱,是大唐再也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顾及中亚,经营西域了。而尽管那一次交锋以大唐兵败而收场。但是仍旧展现出了大唐军队惊人的战斗力,以至于阿拉伯人东进的脚步就此停下在了中亚,不敢继续向东扩张。

    怛罗斯战役是一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之间的直接碰撞,大唐军队虽然有数万之人,但其中多是附属大唐的小国之中组合起来的蕃军,真正的大唐军人人数并不多。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则至少达到二十万之多,还另有援军。且唐军深入七百里,已经在大食的地盘上面,补给和情报都处于劣势。且唐军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联军中负责外围警戒的葛逻禄部临阵背叛。导致唐军阵脚顿时大乱,被阿拉伯援军所趁乱所袭。

    由此可见,大唐军队当时的战斗力仍旧相当高,若无安史之乱。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仍旧可以匹敌,而阿拉伯帝国能否撼动大唐的中亚地区的霸权,也未曾可知。实际上,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如果不是唐帝国内部的那场内乱,也许。不过几年,他们就会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他们的霸权,但是,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却使唐军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机会,也正是这场来自帝国内部的持续八年的内战,几乎耗尽了这个强盛帝国的所有财富,衰落从那个时候才骤然开始。从废墟中重建的那个帝国已不再是曾经的天可汗帝国。

    然而无论怎么说,败了就是败了,安史之乱也已成史实,大唐终究走上了盛极而衰的没落,丧失了对中亚的控制权。

    可以说,没有波斯的败亡,就没有大食的崛起。

    对于大唐来说,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波斯不好不坏,不胜不败,大食一家独大,其他的中亚小国以波斯为首对抗阿拉伯人的入侵,乱战个几十年,上演一场中亚的战国时代。

    而大唐就可以一边经营西域,将西域之地彻底的大唐化,一边坐收渔翁之利,**战争财,然后在他们都消耗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再以西域为基地,用风卷残云之势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