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福积德造命法-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把自己的毛病习气革除了,才可以接受教诲,修善积德。如果不是真正的法器,教他是没有用处的;特别是在教学、传法,一定要传给有条件的人——佛门称为“法器”——过失少、心地清净、勇于改过、有智慧的人,才是法器。若是一身毛病,如果你传授法给他,将来造业更重!他要不得法,他害人少,造业也小;他要是多学了一些,本事大了!能力强了!坏事做得更多、做得更重——那老师就看错人了!所以传法要认识人,非其人不传,这不叫“吝法”;如果是个法器,你不肯传,叫做“失人”。不是法器,不能传;是法器,一定要传给他。
下面是“积善之方”。积善之前先改过,使自己有能力具备接受大法的条件;先培养资格,然后才接受大法。
 
 
三、积善之方

(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⑴古德十人以证之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

开端引用《易经》来作为积善理论的依据。积善的人家一定有余庆,他一生享受不尽,留给子子孙孙享之,其中有很深的道理。
‘昔’是过去,‘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古人跟今人真的不一样,中国自古以来,婚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现代自由恋爱,说老实话,有好处!好处是什么?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父母,不会把你配错;坏处是若父母没有受过教育,无知无识,可以把女儿卖掉,所以儿女不甘心、不情愿的勉强凑合,这是缺点。但是不可以不知道,它有绝对的好处。
‘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孔子的母亲姓颜,这里的‘颜氏’就是孔子的外公。他把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你看!不是随便嫁的。他看出孔氏一家人代代都积德、代代修善,这家庭里子孙一定有发达的,所以他将女儿嫁给孔家是有道理的。
‘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他们一家人的长处就是修善积德。‘逆知’,就是预知,就是根据他们祖宗积德,晓得他们家里将来一定有好子孙,会兴旺的,这才把女儿嫁给叔梁纥,生了孔子。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国自古以来,幸福的家庭很多。
古代的执政者,只要掌握政权,大的是帝王,统治国家;小的县市长、乡镇长——我们一般讲政务官。在他们的职责范围里有三句话——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作之君”,君是领导人,你是这个地区的领导人;“作之亲”,你是这个地区百姓的父母,你要把百姓当做子弟来看待,要照顾他、要爱护他、要养育他;“作之师”,师是模范,他们不懂,你要教导他。现代民主制度,没有这三条。所以“君、亲、师”三个人的责任集中在执政者身上——如能尽职,功德不可思量。

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徵之。

前面依据《易经》叙述孔夫子的家世,再说到孔夫子对于舜王的赞叹。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孝之人——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在佛法来说,他是道道地地的修行人。《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舜确实做到了,所以他积的德‘子孙保之’。这些话‘皆至论也’,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真理。
‘试以往事徵之’,我们从历史事实上看到。以下了凡先生所举的人、所举的事,都是当朝的——就是明朝——距离他几十年的事情,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善有善报,勉励人要修善,要积善。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我童年在建瓯住过六年,常和同学们到杨荣他家去玩。他们的房子古色古香,门口两个石狮子,挂着灯笼,像庙堂一样。明朝时的“建宁府”就是现在的建瓯县,在南平北面,建阳南面,属于闽北,距离浙江很近,从建瓯到金华大约三百里。
‘世以济渡为生’,他家里的先人是划渡船谋生的(大陆从前河川大部分都是用渡船)。
‘久雨溪涨’,建瓯有一条河,就是闽江,一直经过南平,从福州出海。雨下多了,河川就泛滥,成为水灾。
‘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这是讲水灾相当的严重。
‘他舟皆捞取货物’,别人看着大水灾,就捞东西,趁机会发一笔横财。
‘独少师曾祖及祖’,只有他的曾祖父及祖父。‘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父子两个划了船专门救人,对于漂流的货物,看都不看一眼,只顾救人。
‘乡人嗤其愚’,乡人讥笑他:这样发财的机会,不多捞一点而去救人;笑他愚痴。
‘逮少师父生’,到杨荣的父亲出生。‘家渐裕’,家庭生活环境慢慢好转了。诸位想想:划渡船一天能收入几文钱?还有坐渡船的身上实在没有带钱,也不能不渡。所以渡钱多半是随意给——船旁边摆一个小的盘子,并没有刻意规定渡船要收多少钱。这是从前福建常见的情形;学生过渡都不要付钱。这就是善因定有善报。
‘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风水不是假的,但是没有善福也得不到。而且风水好坏,一定是按照个人的福德因缘,自自然然的,纵然有人指点,那只是一个增上缘;如果没有这个福分,指点你得到风水不但没有福,祸害反而来了,这是没有福分享受。所以看到福报来了不要欢喜,为什么呢?想想自己能不能消受得了?
读了《了凡四训》,真的一点也不错,确实一个普通的凡夫“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晓得改过,不晓得修善,你的命运里没有变数,只是常数。唯有真正懂得积善改过,那就有变数了;真正改造了命运、创造了命运。我们在这一生,看到许多的事,儒、佛所讲的道理完全证实了。
‘后生少师,弱冠登第’,‘弱冠’是二十岁,‘冠’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二十一、二、三岁都叫弱冠。也就是他年纪轻,二十一、二岁中进士——进士及第。这是过去最高的学位,等于现代的博士,拿到博士学位了。
‘位至三公’,他以后做官,做到了少师。‘三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也是三公,位置比太师、太傅、太保稍微低一点。以现代的地位相比,大概是国策顾问的地位,也就是皇帝的顾问,皇帝有什么困难的事情要向他们请教,所以地位很高。
‘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古时候做官的确是荣宗耀祖。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虽然是一介平民,他现在做到这样高的官位,皇帝要追封他的祖父、曾祖父,也跟他官爵一样。他的曾祖父、祖父,朝廷也封为少师——这是古代的荣宗耀祖。
我们今天奖励行善,政府表扬好人好事。实在讲,古时候这种表扬比我们现在表扬有力量,教育的意义更深。因为子孙对国家有贡献,国家对他的恩惠可以追加到他的远祖。今天表扬好事是你个人而不及尊长,古代的追封加到曾祖三代如其官。在我们肉眼看,好像人已死了多少年了,有什么意义?其实不然。这是优良教育的深意,使知自己成就,亦必赖祖宗之积德修善,报在子孙之事实。明乎此,焉有不肯修善之理?此事若就佛法中讲六道,帝王的追封,不管他在那一道,荣耀实际上他也能得到。他如果是在鬼道,一切鬼王都尊敬他;他是大善人,必定受天帝鬼神的尊敬。所以这种教育的意义,实际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因为世代积德积得厚,杨荣以后就变成世家。一直到了凡这个时候,他们家里世代皆有贤人,既贵且盛。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鄞’是浙江宁波,在明朝称“鄞县”,现在称宁波。‘杨自惩’先生,‘初为县吏’,在县政府里当差——相当现代科长、科员这样的职位都叫“吏”,“县吏”是不太高的职位。他‘存心仁厚,守法公平’,这个人心地厚道,正直清明。
‘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从前县长兼理司法(现在是政务跟司法分开了,司法由法院、法官去处理),县长就是法官,他要兼理司法。有一个罪犯,问口供不说实话,狡辩!县长就发脾气生气了!给他用刑,打得很重,血流满地;可是县长怒气还没息。
‘杨跪而宽解之’,杨自惩看到这情形,就替囚犯求情。‘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这个囚犯犯的罪很重,教人看了就生气!不得不怒。
‘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其实说这样的话要有相当的胆识,这是直谏!如果长官不接受,怪罪下来,很麻烦。假如这个长官相当贤明、明理,他不会怪罪,这是提醒他。‘上失其道’,‘上’是指政务官,不敢指皇帝,也就是指省市县长。国家的政治教育没有办好,这叫‘失道’。‘道’是什么?道就是君、亲、师。我们做地方官员主持县政,没有做到亲、师的本分,没有真正爱护老百姓;百姓犯过了,我没有教得好,这就是‘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散’是无所适从,无有依靠。政教要上轨道了,老百姓皆有一个原则可以依靠。
中国从刘邦建立政权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孔孟,制定教育政策,用孔孟的思想教导百姓。在这以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之多教人无所适从。诸子百家留下来的典籍,每人有自己的主张,每人有一套说法,看看都很有道理;这么多的主张,这么多的讲法,我们到底依那一个?所以一定要在诸子百家里选择一家,大家都觉得他的主张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民族也能够适应,取这一家为主,以诸子百家来辅助,这样确立了国民教育宗旨。
我们的道统主流是孔孟,从汉高祖制定一直到清朝都没有变更,自然成了中华民族的道统。孔孟教给我们五伦十义,这是我们要遵守的原则,这就是道。五伦讲人与人的关系——最小的指居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夫妇。丈夫要怎样做好丈夫的本分,妻子要怎样做好妻子的本分;分就是义务,你要尽到你的义务——夫妻和合是家庭兴旺的基础。室的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