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福积德造命法-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菨弦娲笫λ尢镜摹┐缶睢D睢睹滞泳璩菀濉肪偷扔谀盍艘徊俊洞蟛鼐罚蛭卮笫σ莸洌榧笆莱鍪婪ǎ翟谑欠浅7岣弧弦娲笫Φ摹兑狻酚性茬ㄊΦ摹督惨濉贰⒈卜ㄊΦ摹肚孜偶恰贰:胙锞蛔冢勒馑谋咀⒔饩凸涣耍段蘖渴倬⒔狻肥腔颇钭胬暇邮啃吹摹U馑闹帜惆阉钔耍坏芯煌辆廴ǎ庖徊俊洞蟛鼐芬餐ù锪耍蘼勰囊蛔凇⒛囊慌擅挥幸谎煌ā2荒芨愣啵愣嗔诵木龆ㄔ樱脑勇易匀徊簧腔邸K灾钗环⑿暮胙锞蛔冢馑谋臼榫凸涣耍嘁谎疾灰础2灰滴铱吹蒙伲颐挥胁牧辖玻幻挥胁牧仙俳惨坏悖『伪匾欢ㄒ涫兀坑儆睿焕朔烟诘氖奔洌羲鸭枚嗖牧希掌鹄聪翊笃磁蹋粤耸裁次兜酪膊皇牵朔炎约旱木瘢驳⑽蟊鹑说氖奔洌馐枪В

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假使我们做不到最上的治心,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须明理以遣之’,遇事时冷静地想它的理;通情达理以后,人心自然就平息了,妄念就会减少,忿怒可以化除。
‘又未能然’,这是对初学的人讲。初学的人对理也搞不通,怎么办?就要在事上加以禁止,寻枝摘叶,一条一条来对治;不对治会出麻烦,会造成更重的罪业,招来更苦的果报。所以对初学的人,要求他严守戒律,因为他还不能明理;戒律的精神就是“防非止过”。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已经得清净心,已经明理的人,他在事相上,都能受持,这是最好的。确实自行化他——自己心地清净了,又做了一个榜样给初学的人看,所以说是‘未为失策’。
‘执下而昧上,则拙矣’,有一些人死在戒律条文里,执着在事上修学,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这是愚昧笨拙之人。其实戒律是活的;持戒清净要明理,更要求的是清净心。持戒的目的在得定,定就是清净心。要是执着在事上修,则不能得定——天天分别事相、执着事相,怎能得定?离开分别、执着才能得定。定还是手段,所以执着在定还是不行,还是开不了智慧。
二乘人执着在定。佛在《楞严》里讲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所证的是“九次第定”——偏真涅槃的境界“内守幽闲”。“守”就是执着、放不下,守着幽闲的境界——“犹为法尘分别影事”,他还是分别执着“灭法尘”。譬如讲断烦恼,小乘人完全从“事”上断,有时亦兼“理”,而非从“心”上断。所以断见思烦恼,需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经上讲“其难如断四十里瀑流”——四十里瀑布,一下挡住叫它不流,你看多么难!从“事”上去修就这么困难,此是前面讲的寻枝摘叶。
要把树砍掉,怎么砍法呢?先把叶子一片一片摘下来,再把枝条一条一条砍掉,慢慢再去挖根,这种事情多麻烦;树是除掉了没错,费的功夫太大了!聪明人只要把树根挖掉,树叶自然就枯掉了,何必枝枝叶叶去断?所以聪明人是从根本上拔除,愚人是从枝叶上去折伐,这是比喻改过应从心上改。

(四)改过之效验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我们要发耻心(知耻)、畏心、勇猛精进心,这三心是改过的“亲因缘”;还得加上“增上缘”。就是要有好的同参道友提醒我们,在外面帮助一把,这是明的“增上缘”。因为已有一念善心、一念真心想改过自新,诸佛菩萨欢喜,一切善神恭敬赞叹;所以冥冥当中会有佛菩萨保佑,龙天善神拥护。可见得一念善心确实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因缘具足,就要真正在事上去修改。
‘一心忏悔,昼夜不懈’,如果一懈怠又造罪恶了,决定不能懈怠!所以念佛堂最好的是佛号昼夜都不断。古大德祖师的念佛道场,分四个人为一班,四个人在佛门称“一众”,轮班念佛,所以佛号昼夜不间断;晚上轮班,白天大众依仪规一起念。
现前我们虽然没有殊胜的因缘,可是可以利用录音带,跟着录音带念,也跟大众一样。佛号声音不要太大,太大会吵到别人,自己能清楚听到就好,晚上睡觉都开着。有时作梦也听到,梦中也念佛了,就是古人讲的,你在睡觉时听到打鼓,作梦时在打雷,就是这个道理。睡觉时听到念佛,好像在佛堂跟大众打佛七念佛一样,这样子好!
‘经一七’,打佛七,不如找几位志同道合的莲友,找个清净地方打佛七,在自己家里好好的念七天七夜。佛七是连晚上都不能中断的,不是说白天念,晚上不念,这不叫佛七。实在讲,一开始念不要念七天,七天一般人受不了;先念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念个几次,觉得很受用,再念两天两夜、三天三夜,渐渐地把时间延长。所以真正修行,能在一个星期念三天三夜,每一个星期念一次;或者做不到的话,则每星期念一次,一天一夜,功德就很殊胜,非常受用。书上主要讲的就是改造命运,有求必应。我们想求一个道场,求一个修学环境,应该也是求得到的。这样的功夫能坚持到一月、二月、三月,就有了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

以下举几则明显效验的例子。如过去总是闷闷不乐,现在心开意解,快乐了,这就是有效验。
‘或觉智慧顿开’,过去好像糊里糊涂的,现在觉得聪明了,不糊涂了。
‘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冗沓’是很繁杂不容易解决的事务。现在遇到了事情,很容易就把它解决了;别人觉得很麻烦,他很容易就解决了。我们现前同修当中就有——把事情接过来,人家觉得很麻烦,他也没操什么心就摆平了。

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

“此大福德、大智慧之相”。以往跟你过不去,对你很不满意的人——冤家对头,现在对你印象好了,态度转变了。这都是自己修学的功德,潜移默化而有感动。“仁者无敌”,这是福德、智慧之相。

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

‘黑物’是染污、业障。从前恶梦很多,而且梦得乱七八糟,现在这些现象没有了。纵然有梦,也是清清楚楚,就像白天遇事一样,这是好事。‘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学佛的人,梦见佛菩萨讲经说法,教导修行,是好事情。‘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这些无论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或是在梦中的感应,都是业障渐渐消除,福祉渐渐显现出来了。

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高’就是傲慢。业障才消,若生骄慢则又堕落,决定不可贡高我慢。‘画而不进’,“画”是画界限,到此为止就满足,那你以后永远不再进步了。应当要不断再用功,更求进步,永远没有止境——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天天求进步;怎么可以知足?在物质、精神生活上,我们应知足;进德修业、断烦恼求智慧,永远不能知足,要勇猛精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这是中国的一位大贤人,春秋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才二十岁,很年轻,他就觉悟了,就知道自己的过失,发愿改过自新。
‘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这就证明前面一句话,‘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蘧伯玉做到了。他年年月月不断的在反省,不断的在改过,二十一岁时觉得二十岁虽然改,还有太多的过失。
‘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这是年年改、月月改、天天改。
‘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蘧伯玉这段公案,是讲古人改过这样的认真,有这样的恒心、毅力,证实他的忍辱、精进功夫,足为后人效法。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蝟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了凡告诉他的儿子,看看古人,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们是凡夫,凡夫的过恶太多了。‘蝟’是刺猬,是一种动物,全身都长着刺,若遇野兽侵害它时,它的刺完全竖起来——保卫自己。‘蝟集’,比喻我们过恶之多。
‘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想想今天、想想昨天、想想去年、想想过去,好像没有什么大错;没有做过什么错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心粗而眼翳也’,我们的心太粗,我们的眼睛有翳,看不到自己的过失。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就不会改过,就永远不会有自拔出头的日子。所以莲池大师教初学的人,用“功过格”来检点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过失很多,才真正害怕了。但是改的方法,必定要从心上改。以心上改为主,事上改为辅助;正助双修,理事兼修。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

我们学佛,实在得到一点利益,不但业障重看得出来,小小业障也能看得出来。不仅是对别人,自己小小业障也能觉察到。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心’是心思,‘神’是精神。就是精神提不起来,做事情或者读书,记忆力丧失了,很容易忘事。尤其是年轻人,忘事居然跟老年人一样,这是业障!老年人真正有修行的,到了八、九十岁还是一样不会忘事。
‘或无事而常烦恼’,没有事就想事,这是业障。过去已经过去了,你想它做什么?明天还没到,想也是妄想。有的人很会想,想过去、想未来,一天到晚在想——叫无事生事,这个是业障。

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赧然’,是不好意思;见到正人君子不好意思,心里有愧疚。心地正大光明,见什么人也不会有这种态度!‘消沮’,是精神颓丧,就是精神提不起来,萎靡而不能够振作。
‘或闻正论而不乐’,不喜欢佛法的道理和孔孟的教诫。清朝在早期,宫廷里面都念《无量寿经》,后来慈禧太后听了就不舒服,把念《无量寿经》废除了;大概听取五恶、五痛、五烧不是味道,这就是业障现前!
‘或施惠而人反怨’,你好心对待别人,送别人礼物,人家不但不感谢,还怨恨你。
‘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妄言’这是大的业障;‘妄言失志’就是精神分裂,胡言乱语,辞不达意,业障相当严重了。‘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有这些现象,就要认真忏悔,要奋发把旧习气革除,不能再因循苟且。如果不改过、不自新,前途就没有了!所以一发现有这些现象,立刻就要回头,回头是岸,不可自己误了自己的一生。
真正把自己的毛病习气革除了,才可以接受教诲,修善积德。如果不是真正的法器,教他是没有用处的;特别是在教学、传法,一定要传给有条件的人——佛门称为“法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