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位面小蝴蝶-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你们儒士好不客气的占了,现在我要告诉你们,儒家我不会灭,但是百家齐放必然出现,这才是中华的道统”。陶宗仪被程攀的一阵宣言的造成了振聋发聩效果,从小到大尊孔的陶宗仪,第一次才反应过来中华道统所包括的思想远远大于孔子一家。墨家的博爱非攻,农家的自食其力,这些或多或少被孔子否定过,但是不能否认这是华夏道统的一部分,共和现在实行的政策行得通,也有这些思想的影子。陶宗仪口中喃喃的说道:“道统,道统”。程攀看到对面和傻了一样,心里嘀咕道:“我这网络喷子般的水品,不会喷傻一个人吧,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点吧。网上喷不过,嘴上也要继续开脏话找回场子……”。程攀决定停止这次会谈,钢厂还有事等着忙呢。于是程攀说道:“如果贵方要求购买武器之类的,可以继续谈,至于别的就算了,贵使你自便”。说完程攀就离去了。

陶宗仪这次出使共和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还是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共和目前不会跟着元军一起对付方家军。于是双方在杭州附近战了几场谁都奈何不了谁。方家军无法拿下杭州,随着王保保大军接替防守,大炮被运上杭州城墙。方家军就彻底丧失了继续攻城的机会。另一方面。浙江南部水网交通密布,以骑兵为主力,以及大量北方旱鸭子的步兵军队是不可能继续往南推的。最后双方在共和以边虎视眈眈的情况下都不想鹬蚌相争,损失太过。两方都不相信程攀答应不介入的口头协议。最后暗地里宣布停战。方家军和元军的杭州会战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对于共和来说,方家军的友好程度降低了。未来方家军可能还会进攻程攀的部队。不过程攀无所谓,因为再过三个月淮南含山铁路大动脉就要打通了。有了这条铁路军队可以南北快速调动。军事物资也就是几个火车皮的事。马上钢铁产量即将迎来一个井喷期,共和很快就会有傲视天下的能力。

程攀和陶宗仪的话也传到了江南士林。江南的文士再一次领会到程攀所谓的正统大道的意思,一场口水战由之而来。宣传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过来。在程攀的授意下,共和领地内的报纸宣传行业开始宣传程攀语录。好吧不是程攀故意要搞个人崇拜,只是这帮江南文士骂人的水品绝对是高程攀一个档次。各种引经据典的。程攀只有通过报纸大量的用通俗的语言实在大量的宣传。一张嘴说的再有理,也盖不住铺天盖地的报纸宣传,况且那些文人的话一出来,程攀就从利益方面揭露出来他们说话的目的。这场舆论战在共和领地内部,江南士族是完败,在共和之外,江南的士子对程攀的小人之心渡士子之腹的刻薄的利益猜测进行自辩。但是大多数人过不了扪心自问这一关,辩论的人开始躲闪程攀的发问,已经落了下乘。

第八十六章第五块领地

程攀一时激动向陶宗仪所提出的道统论,并没有爆发猪脚霸气让其臣服。程攀只是提出了一个新思潮,一时间让陶宗仪需要时间消化,等到陶宗仪反应过来想和程攀就这个问题辩论时,被接待员告知没空,只好回到浙地。于是一场口水战开始了。不过浙江的造纸行业拼不过共和,所以浙江在这场辩论中暂时不是在论点上败给共和,而是被共和绝对传媒物质基础打败了。共和铺天盖地的纸张宣传,湮没了浙江靠着少量的书信,以及会客模式只有少量鸿儒,没有白丁的好友讨论似得思想传播。可以说在共和境内,由简体字白话文宣传的百家齐鸣思想让大街小巷的人都知道了并且成为了一种潮流,将仅在儒生中传播的儒家独尊的思想打成了非主流思想。随着报纸的扩散这种趋势还逐渐向共和领地边缘外发展。

共和在思想传播战争中暂时胜一筹,之所以是暂时的,那是因为事实胜于雄辩的硬道理,作为不独尊儒术存在的共和崛起的时间太短,还有问题没有得到应正,所以人们对这种新出现的不靠儒家治国的方式还没有绝对的信心。只要共和继续走下去,并且胜利下去。这种思想必然会得到确认。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然科学定理,没有任何思想能被确定为绝对真理,只有实践才能确定这种思想在某个时间段的正确性。

也因为共和的实践,程攀所说出的这种思想才在江南士林中产生这么大的一股思潮。因为共和强盛的存在在这里,这是谁都不可否认的事实,无论江南士林中多么讨厌程攀的这种治国方式,但是江南儒生对程攀的学说研究都是很谨慎的。共和的新生的强盛的前所未有的势力出现在这就是最有利的说服。

现在这个位面的旧知识阶层的思想已经被程攀这种蝴蝶所改变了,无论是江南的私塾还是蒙古贵族的书堂简体字的化学物理已经出现在这些知识分子的案头。显微镜这种可以看得到微生物的器物随着商人的走动,让细菌这个概念让本位面的人所知,蒙古贵族,江南宗族开始将不喝生水作为减少下一代夭折率的策略强制执行,接生婆在接生时双手消毒也成了一种必须遵守的手续。巴氏消毒法的在北方被大都的一位姓李的贵族酿酒师发明,成为李氏灭菌酿酒法。这个技术共和没抢先试因为,共和不酿酒,后来从北边传了过来提醒了程攀,于是程攀没打招呼就将这种方法在共和的发酵行业运用了。直到共和统一南北之后,一场控告共和政府的专利案件爆发,由于李氏没有在共和申请专利,所以败诉,但是确认是李氏首创,所以国家补发了一个安慰奖,同时将这个消毒后加菌种的方法命名为李氏消毒法。

如果现在共和失败的话,在未来50内,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依旧会发生,因为现代科技的窗户已经被程攀打开。现在程攀与江南争论的是国家管理模式,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江南的文人提倡的是通过旧的地主阶级现有的财富积累现有的可以管理国家的地位来领引这场大变革。而程攀以及共和代表的人群则是坚定的以两条线为主,由上到下线:政府直接制定政策和目标管理劳动者,由下到上线:由劳动者监督政府管理机构的执行状况以及管理人员是否变质,上下权利双向交互的模式。

这两种模式相对现在的中国都是先进的,双方都有将中国带入工业社会的动力,只不过是一个变革快慢,变革激烈程度,变革是否彻底的问题。只不过程攀来到这个世界,不会拽两句文言文,加上自卑内向,以为自己在这个社会的文人眼中是个粗鲁之人。所以根本没有和这个社会原先的经济文化主力搭上线。所以走的是tg的科学农民起义路线。

现在江南地主阶层虽然是口头上贬低程攀,但是只要程攀肯“浪子回头”“改邪归正”,在这些文人口中马上会成为千古一帝,可惜程攀在得知自己可以离开这个世界后,对留种建立皇朝的模式没兴趣。江南文人的种种媚眼抛给瞎子看了。

不过江南的儒家阶层也不是铁板一块,江南的汉族大宗族地主阶级都是儒教中人,但是不代表读了几本孔子语录马上就能有钱。一些在江南迫于生计的文人,来到共和来找活干。家道中落的张运,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只是这几年家庭破败了,于是他卖掉了祖宅,将母亲接到了共和,自己在共和找了一份事干,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很好,刚来共和当然是从基层干起,这让张运有些沮丧,但是张运的母亲孙氏说道:“共和在这几年的发展到这么大的家业,绝不会埋没人才的,只要你好好干自然会展现你的才能的,可是你这样抱怨不去干你看不上的小事只能像他们说明你是庸才。”得到母亲的教诲后张运静下心来认真做事,不得不说这种从小当做精品培养的人只要带着良好的工作态度就是比共和中速成的人才要好,张运的谨慎,仔细,等一系列良好的做事习惯,是他十几年以来被家庭培养的。细节决定成败。况且张运良好的细节实在是太多。

张运很快就脱了原先和他一起工作的人群了。他开始作为一个运输节点的总负责人。但是之后一个选择将改变他一生。自从杭州会战后,双方的军纪都死守在不大量屠杀民众这条底线上,但是还是造成了大量的流民。这些江南水乡的流民都是优质的南洋移民。台湾已经一百多万人了,大部分都是华北人。这些北方人来到台湾这个地方已经是十分不适应了,再往南洋移民,移民部的医疗系统顶不住。现在终于在南边大量出现流离失所的人群了,让水乡的人下南洋。至少不要派人教原本种麦子的人来种稻子。

张运面临着一个机会,由于张运良好的表现,此次南下新开辟的领地缺少一个执政官,作为浙江人的张运有这个机会。于是张运在自己的事业和父母在不远游两方面上面临着抉择。

但是知子莫母,得知了儿子的纠结后,坚决希望自己的儿能高飞,孙氏对张运说道:“儿呀,自你父亲起,张家就败落了,如今有一个开疆拓土的大功,这是名留史册的大功劳,娘绝不会拦着你,去吧一定要好好干,不要给娘丢脸”虽然嘴上鼓励着张运,但是孙氏连夜细细的准备着儿子远行的衣裳慈母的表现尽显。

1349年11月南洋上一支巨大的船队从如皋领地到达台南再由台南到达吕宋岛北部,五千名携带轻武器的共合军,和三万名移民带表着共和的意志登陆了。来到这片土地,军事主官赵刚和唐河和民政主官张运对这片土地第一反应就是肥沃,真心肥沃,当然作为外来者,少不了被森林中的小黑矮人们骚扰,经过更深入的发现,程攀对这次远征派来的五千名士兵简直就是浪费,这帮在潮湿森林中蹦跳的生物在移民眼中是一种介于猴子和人之间的动物。别说共和军的排枪射击,就普通移民拿着铁锹列成队列就能把这些家伙打跑。共合军最大的一次“作战”就是一百名士兵排枪对四百个带有敌意的土著进行了一次齐射,然后就清净了,再也没有成规模的土著在移民地附近转悠了。程攀是被后世南洋惨案给吓住了,所以这次确保万一让一个师的陆军南下,这只力量在没有程攀出没的几百年后荷兰人在印尼的力量都要强盛的多毕竟荷兰人在十九世纪末才在印尼群岛装备后膛击发枪,在此之前,几百名士兵用滑膛枪就能圈下这么大的地。一直让程攀很无语。

不过这次的军事力量实在是太保险了,在远征之前,程攀就给军队打过预防针,要注意热带的非战斗减员,至于战斗减员很少。此次南下的部队原本以为是程攀为了让军队安心所说出的夸张之词。没想到不是程攀夸张了,而是夸张的不够。

张运一边组织着烧林子,开荒,一边注意着卫生问题。在这些正事之余他开始研究土著们的生活,研究的结果让他自己都不敢确定,这帮土著饿了就上树摘果子,饱了就睡觉,有的连房子都不盖,反正这个天气冻不死人。这让血统里面流着种田节俭勤劳基因的江浙移民十分不可思议。

张运从程攀的文明论找到了答案:“文明的诞生最好是在四季分明,降水适当的地方。如果一个地方气候太糟糕,这个地方就没有供给庞大人口的能力,没有人口就没有文明的基础,但是一个地方太肥沃了,这里的民众就没有储存粮食修建房屋,勤劳开拓进取的动力,这样人口是堕落的,也不能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