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华-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不管怎样,只要父亲还做着官,崔秀婉就觉得事情总有希望。可谁又能知道,父亲竟然突然就死在护城之战中了呢。
    在泉州这一年多,崔秀婉已经感觉到了卫太太对她越来越冷淡,越来越无所顾忌了。毕竟一个确定被家族放弃的女子,就没有了任何价值。恐怕也只有卫远还在一心一意想着秋闱中举后成亲的事,然而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倘若卫太太执意不肯,他又能做什么呢?难道还能再带她私奔一次不成?
    所谓奔者为妾,当初她依仗的不过是父亲的官位,现在父亲死了,兄弟尚未有成,多少读书人家就是这么败落下去的,她也就一无所有了。若是卫远真的功成名就,好一点卫太太让她做个妾,若是差一些,说不定连妾都不让她做——毕竟婚前先有妾,卫远再想挑个门第好的妻子也就难了。
    在对未来的恐惧之中,崔秀婉再次头脑一发热,就离开泉州回京城来了。至少这里是她的家,家里人总不会害她。
    崔秀婉把话磕磕绊绊地说完,屋子里一片死寂。半晌崔敬才干咳了一声:“先住下再说吧。你来的时候,没被人看见罢?”他不知道该如何评论这个妹妹做的事,当初昏了头私奔,如今又这么一头扎回来,她可还记得自己已经是死了的人了?
    若是死的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子,崔敬倒也不介意将妹妹接回来,实在不行,就让崔夫人再认个义女也行。然而崔秀婉曾经是未来的郡王妃,她的丧事是直达天听的,现在她突然回来,若是让人发现,崔家就有欺君之罪!
    崔敬只觉得头在一阵阵地痛。这些日子他已经累得不轻了,先是父亲的丧事,之后又是太后想让崔幼婉去做妾——偏偏崔幼婉自己竟然还很愿意,倒显得他这个兄长不近人情了。
    而现在,崔秀婉又跳了出来。崔敬只觉得自己那累得有些昏沉的脑袋一跳一跳地痛,然而又不能将崔秀婉赶出去,只得道:“母亲和幼婉不是还要入宫?”
    “啊——对!”崔夫人猛然想起来,一看时辰已经不早,连忙道,“秀姐儿先住下,等我跟你妹妹从宫里回来再说。”毕竟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骨肉,就算当初再生气,如今人站在眼前,瞧着就瘦了好些,又怎么还能计较以前那些事呢?
    崔幼婉起得比崔夫人还早,已经梳妆完毕,一直坐在那里一言未发,这时才冲着崔秀婉笑了笑道:“姐姐从前的屋子还空着呢,东西都不曾动过。”
    崔夫人欣慰地看了小女儿一眼,连忙奔回屋里去梳头上妆。如此一来,母女两个连早饭都未及吃,便坐上马车往宫里去了。
    寒食宴在辰时举行,但奉召入宫的人却要早早地到,光是在宫门口验看令牌、及步行入宫,都要好些时间呢。崔家原是想早到的,被崔秀婉这么一搅,到宫门时就晚了些,只见前头已经有一辆华丽的马车先到了。
    “是安郡王府的马车。”送母亲和妹妹过来的崔敬只看了一眼就道。
    宫门口的守卫对那辆马车十分恭敬,验看过令牌之后便让马车直接驶了进去——郡王妃是可以乘马车入宫的,当然再往里走走,到了二道门处就得改换宫内软轿,再进几道门就也得步行了。然而比起在宫门处就要换乘宫内小车或者直接步行的人来却不知强了多少。
    崔敬看着那辆马车消失在宫门内,心中略有几分唏嘘。他还记得当初蒋家姑娘来崔府给崔秀婉看病时的情景,那明艳照人的少女曾经让他心里也为之一动,只是想到她医家女的身份,这一点点悸动随即被他自己扼杀了。万没想到如今再见,当初那个医家女已经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自己的妹妹却还盼着能去她手下讨生活呢。
    崔幼婉却丝毫不知道兄长心里想了什么,只盯着前头马车的背影出神。因为太后有旨意优抚崔氏母女,虽然不允她们直接乘自家马车入宫,却也在宫门处安排了小马车让她们乘坐。
    别说崔家如今的情形,就是从前崔知府还在的时候,崔夫人也没有资格乘马车入宫,此刻见了等在宫门内的青缎篷小马车,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至少宫里的姿态是做得足够了,如今崔家已经没有了内里,外头的脸面能撑得住也是好的。
    然而宫里这种小马车狭窄得很,崔氏母女即使没有带丫鬟,两个人挤在里头也是勉强,而前头安郡王府的马车早就已经走得看不见了。
    小马车里略有些气闷,然而崔氏母女却谁也没有去掀开窗帘。宫里虽然没有不许掀窗帘的规矩,但谨慎的人为防有窥伺宫闱之嫌,哪怕再闷热都不会去做的,更何况崔氏母女如今更是要以谨慎为上。
    “一会儿见了诸位娘娘,千万记得有礼。”崔夫人其实也是头一次进宫,虽然还想着安慰女儿不要紧张,自己却已经紧张起来了,将在家里叮嘱过的话又说了一遍。
    其实这完全是废话。崔幼婉便是忘记了什么,也不会忘记行礼的。然而崔夫人心里紧张,碍于外头跟车的宫人,又不能说什么私密的话,就只能把这种话再念叨一遍了。
    “我知道了。”崔幼婉的心思根本不在这里,随口回答,盯着车帘的眼睛亮得有点吓人。如果,如果今日一切如她所猜想的,那前头马车里的蒋氏,会做何表情呢?
    方才她们还要换车,蒋氏却是连车都没下,她竟连蒋氏一个背影都没看见。想当初,她还是崔家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医女呢,如今却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了。若是自己真的进了郡王府,在她面前还要低头下拜。
    不过没关系的,只要有太后支持,即使是侧妃又怎么样?日子还长,只要给她机会,总有办法的。
    小马车就在崔幼婉的胡思乱想里停在了二道宫门处,在这里崔氏母女就没有乘车轿的资格了,只能步行。等她们到了举行寒食宴的春熙殿,里头已经满是人了。
    宫人引着她们进殿,先大礼参拜居中的太后和皇后。
    “快扶起来。”太后笑容满面,“崔大人是为国捐躯,崔夫人相夫教子,亦是有功之人,不必多礼。这就是崔姑娘?来来,过来到我身边来。”
    皇后坐在太后身边,端详了一下微微低头走上前来的崔幼婉,又把目光移向了坐在下手的桃华。
    崔幼婉是正经的南边人,身姿窈窕跟柳条儿似的,尖俏的瓜子脸,两弯柳叶眉,一双水杏眼,且是生得白净。因进宫不能穿孝,她今日穿了一身莲青色长袄,领口袖口都镶着月白色窄边,越发衬得肌肤如素练一般。头上只戴几件素银首饰,耳朵下边一对素银滴珠坠子随着行走轻轻晃来晃去,仿佛两滴马上就要滴下来的露水,自有一股子楚楚动人的味道。
    这副模样儿,就是放在皇帝的后宫里,也好算是中上之姿了,塞去安郡王府做个侧妃自是够格。
    皇后这么想着,看向桃华的眼神就有几分幸灾乐祸。打从昨日太后向她透了这个口风,她就乐了一夜。倒要瞧瞧沈数纳了侧妃之后,蒋氏还能不能那么自在了!
    然而皇后看了桃华几眼,顿时又觉得心口堵起来。桃华去了一趟西北,的确是略略黑了一些,然而眉宇之间却更增了几分英气,顾盼之间说个神采飞扬绝不为过。且她虽瘦了些,气色却是极好的,穿一件银红色素面长褙子,坐在那里都显得身材高挑,艳光照人。皇后也是过来人,如何看不出来那眉目间的笑意,分明是只有日子过得极滋润的人才会有的。
    凭什么她就能过得那么自在呢?皇后暗暗捏紧了手里的帕子,不但有沈数的宠爱,还有皇帝撑腰,这究竟凭什么呢?就凭她会几手医术,生得又跟夏氏有几分像吗?不,她绝不允许!她才是皇后,天下之母,她若过得不好,谁也不许比她更好!
    
    ☆、第195章 交锋

  桃华这会儿还没顾得上看崔氏母女,她正隔着几个座位在打量陆盈呢。
    做为如今后宫唯一有孕的嫔妃,陆盈虽然仍只是个宝林,坐的位置也是敬陪末座,但身上的衣裳料子却显然是超出她的份例的,颇引去了几道嫉恨的目光。
    陆盈的身孕已经六个多月了,肚子显出尖尖的形状,从后头看身条亦未怎么走形,按时下的说法,的确是“男胎之像”。
    因是有孕,她也未戴什么大首饰,只插了一枝赤金莲花头步摇,戴了几朵翡翠珠花,然而气色极好,一张微圆的脸红是红白是白,跟刚刚小产的袁淑妃一比,真是高下立判。看见这气色,再看看肚子的大小,桃华即使不能给她诊脉,也可以放一半的心了。
    袁淑妃严格说起来其实还应该是在坐小月子,毕竟小产跟生产差不多,同样是伤元气的事儿,她这时候本该在自己宫里歇着,不该出来的。然而她不但出现在春熙殿,还有些一反常态地穿了件颜色鲜亮的浅红夹衫,脸上也用了些脂粉,头上更整整齐齐按品级插戴了赤金凤尾钗,实在不像她平日的风格,更不像刚刚没了孩子的失意人。
    老实说,皇后今天看见袁淑妃这模样也十分意外。她虽然不知道袁淑妃以后再难有孕,但按理说,孕育了七个月的龙胎突然失去,没了依靠,袁淑妃该是大受打击才对。且她这会儿也正是能博得皇帝怜惜的时候,正该装一副弱不禁风楚楚可怜的模样,怎的到头来却全然是相反的,竟是摆出前所未有的宠妃气派,竟似是要跟她这皇后分庭抗礼一般。
    难道说袁氏已经知道了她下药的事儿?这念头在皇后心里一闪就被抛开了。只要袁氏小产,不管怎样都会疑心到她身上的,然而没有证据,袁氏也只能咽了这口气。
    皇后想到此处,不由得又得意起来,连袁氏头上凤尾钗镶的硬红宝石也不觉得很刺眼了,轻飘飘瞥了袁淑妃一眼,便笑眯眯抹下手腕上一只镯子,赏给了正在太后面前答话的崔幼婉。
    太后正拉着崔幼婉一脸亲切,看见皇后赏下来的这只镯子,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皇后最重自己身份,所戴首饰皆为赤金,多镶红宝,从来都是份量颇足。虽说这些东西戴起来的确有中宫风范,然而赏给崔幼婉这样正在热孝之中的人却大不适宜。不说别的,只看崔幼婉穿得如此素净,手上戴一只镶着好几颗红宝的赤金镯子,就颇有些不像样子。
    然而皇后一向如此,行事只凭自己高兴,并不管究竟是否妥当。太后也只能当做没看见,也叫宫人取了一对钗来赏了。这对钗却是羊脂白玉的,既贵重又不打眼,孝中正宜佩戴。
    崔夫人看见这对钗,心里顿时咯噔一下。钗这东西却不是随便能赏的,时下女子定亲有所谓插戴之礼,便是未来婆母亲至女家,将一支钗插在女子发间,以示亲事结定。虽说此礼起于民间,但到了如今,也有些官宦人家在三书六礼之外也行这插戴之礼。太后此刻拿出一对钗来,只怕是另有寓意了。
    果然太后看着盘子里的玉钗笑道:“崔夫人,你这女儿生得实在是惹人爱,不但相貌生得好,听这说话也是贤淑周到。年纪已经十五了,想来在家里也跟着你学些中馈之事吧?”
    崔夫人连忙道:“太后过奖了。小女不过是自幼读过几本书,略知道些女德女诫罢了。倒是家里人少,前两年起少不得就让她帮着我理些家事了。”
    太后含笑道:“有道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书读得再多,失了规矩反倒不好,还是安分守时最为要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