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舰-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只生产了4 艘同类潜艇便停止了建造。在此之前,为追求大的水下航速,德国
还建造了几艘具有较大水下航速。较强作战能力的流线型潜艇。这种潜艇普遍装备
了通气管,使潜艇既可在水下低速航行,又能兼顾电池的充电,从而减少了被敌国
雷达发现的几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头几年,英、美把德国潜艇的技术和武器装备纳人了本国的
潜艇研制轨道。美国就曾制造了一种流线型的“小鱼”级潜艇,并很快加入了海军
舰队行列。与此同时,美国还新设计了一种“唐”级潜艇,艇上除了装有先进的柴
油机外,还装备有仿制德国的音响自导鱼雷。英国也建造了两艘流线型过氧化氢动
力装置潜艇。
    不过,潜艇史学家一直认为,以上所介绍的几种潜艇,尽管其航速、续航力比
传统的常规潜艇有所发展,但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潜艇所面临的困境,所以,军事
科学家们开始从全新的领域探索新的动力装置,以便制造出真正的潜艇,而不是一
艘能潜水的舰艇。
               核潜艇的诞生
    1938年12月,德国威廉大学化学研究所著名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史特莱斯曼取
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就——发现了铀裂变并掌握了分裂原于核的基本方法。
    时值希特勒反犹太人气焰极为嚣张之际,奥托·哈恩和史特莱斯曼的一位助手、
犹太女科学家莉泽·迈特纳被迫逃到瑞典。一到瑞典,她就将发现铀裂变的消息披
露出去,这一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
    1939年4 月,德国的杰出科学家普·哈塔克教授向陆军工兵署写信,第一次提
出了将铀应用于军事的可能。一时间,大多数军界官员都将核应用的注意力集中到
核爆炸性武器的发展研究方面,他们认为,铀既可作为一种能源,也可以用来做成
爆炸物。
    在研制原子爆炸性武器的竞争中,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主任的技术顾问、著名
物理学家罗斯·冈恩,首先考虑到能否利用核能作为潜艇的推进动力。1945年12月
13日,冈恩在参议院原子能专门委员会的一次公开听证会上宣称,原于能的主要作
用将是:“转动世界的车轮和推进世界的船舶。”
    美国海军核动力科学家里科弗被称为开创核动力时代的人,核潜艇之父。
    海曼·里科弗,1900年1 月2 日出生于波兰。他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犹太
裁缝,凭着犹太人的吃苦冒险精神,他决心到美国开辟一个新天地。当他在美国奋
斗两年后,终于有能力让他的妻儿到美国团聚了。那年,里科弗才6 岁,据说,临
上船时,里科弗因船太大而吓得嚎陶大哭起来。
    由于经济拮据,求学期间,里科弗始终半工半读,他曾当过邮递员和送货员,
高中毕业后,因父母无力供他上大学,他于1918年进入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学习。1922
年7 月,里科弗毕业时,获工程学士学位,并被授予海军少尉军衔,从此开始了他
长达60多年的海军生涯。
    1945年,当广岛和长崎上空的磨菇云还未消散时,里科弗就敏锐地意识到原子
能用于舰艇推进的可能。1946年,他学习了核动力应用专业,并担任了“曼哈顿”
工程区计划副主任。正因为这样,核潜艇的诞生才有了可能。
    应该说,给里科弗影响最大的人,也就是说,促使里科弗下决心研制核潜艇的
人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物理学家,他的名字叫爱比利孙。
    1945年12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首次引用了海军研究室机电处主任加恩的
一段话:“……原子能首先要带动机械,以便推进船舶。”与此同时,《时代》周
刊也出现了关于建造“用原子能推进水下运输船舶”的可能性的述说。
    这一学说启发了青年物理学家爱比利孙的灵感,一时间,他对核动力的研制充
满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将经过自己长时间考虑得出的结论写成了一篇报告《关
于原子动力的研究、试验、设计的设想》。
    在报告中,爱比利孙这样写道:“经过海军研究室的技术研究表明,在相应的
努力下,只需用二三年的时间,就能建造出原于潜艇,它的水下航速可达26节——
30节,而且还能在不添加燃料和潜艇不上浮的情况下,在水下航行数年。如果再经
过5 年——10年,这种原子潜艇的水下航速还能增加大约五倍。”
    爱比利孙还预言说,高速原子潜艇将下潜到水下300 米深进行活动,而且当用
于进攻目标时,这种快速下潜的潜艇将是一艘最理想的配有核弹头导弹的运载者,
同时也是一座极为理想的水下导弹发射场。
    当时,美国最大的通用电气公司正与海军合作研制一个大功率的核动力推进装
置,计划用于吨位较大的巡洋舰上。经分析,里科弗认为,核动力的最大优势应该
体现在潜艇上,“航程无限”的核能和“隐蔽出击”的潜艇组合,将会研制出规模
小、战略作用大的威慑性武器。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一艘核潜艇,可引起人
们对核动力的兴趣。
    经过里科弗的多方努力,1948年5 月1 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联合对内
宣布了建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定。1949年,里科弗被任命为国防部研究发展委员会
动力发展部海军处负责人,并兼任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船舶局两个核动力部门的主
管,核动力潜艇工程的总工程师。
    里科弗给部下定了这样一个设计方向,那就是:核反应堆产生出核能,然后用
普通装置去推进潜艇。这是一个最简捷的方法,实践证明是一种最佳的方案。后来,
大多数国家也是从这个方向打开突破口的。具体地说,是一种浅显的方法:把用天
然铀作燃料的核反应堆开动,进行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然后用带有一
定压力的水或其他载热剂把这大量的热能“载”出,载到蒸发器,载热剂在蒸发器
中把载来的热量传给不带放射性的流动的水,使水蒸发成蒸汽,进而推动汽轮机组
发电,在电的作用下,潜艇便可以在水下进退自如了。
    理论是简单的,一进入实际研制就处处有难题。比如核反应堆的四周,需要大
量耐高温又不吸收或极少吸收中子的金属。当时,向所有的金属学家咨询,结果都
未能找到一种适合的金属或金属合金。于是,他们又多次打开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
期表,经过理论分析,终于查到了一种名为“锆”的金属。经试验,锆合金是一种
制造核燃料包壳和其他结构的最佳材料。
    在研究核潜艇的进程中,里科弗一共组建了4 套班子,让4 套班子各自以最简
洁的办法研制各自的核动力装置。这4 套班子分别由西屋电器公司、通用电器公司
等承建。里科弗认为,只有竞争才能加快核潜艇的研制步伐。
    西屋公司率先制造出核动力装置。接下来就是选择核潜艇建造厂的厂址。经过
多次讨论,原子能委员会决定将工厂选在内华达州的阿尔柯沙漠区,这个面积大约
40万亩的大沙漠上渺无人烟。
    基地建筑工作由富有建造潜艇经验的电船公司负责。
    正当这支雄师开进大沙漠时,通用电器公司也初步研制成功了核动力装置。西
屋电器公司承建的核动力装置是水冷式核动力装置,通用电器公司承建的是液体金
属冷却式大型核动力装置。至此,西屋电器公司和通用电器公司两个公司分别研制
的两艘核潜艇同时开工了。为了区别他们,将西屋电器公司负责的工程称为潜艇热
反应堆,他们的陆上实验模型为第一号装置,装人潜艇机舱中的一套称为二号装置
;将通用电器公司负责的工程称之为潜艇中型反应堆,陆上实验模型称为A 反应堆,
装入机舱的一套称为B 反应堆。
    1952年6 月14日,在格罗顿举行的第一艘潜艇“魟鱼”号铺设龙骨的仪式,杜
鲁门总统亲自参加了这一仪式,国防部长及三军司令,都从华盛顿乘车专程而来。
1953年3 月30日11时17分(当地时间),潜艇用的反应堆内部的链式反应开始了。
1953年5 月30日,核动力装置陆上安装全部结束,紧接着,反应堆功率试验工作也
开始了,到6 月25日,核动力装置达到了满功率。
    在里科弗的坚持下,核潜艇进行了长时间满功率试验,经过四天四夜(96个小
时)的航行,核潜艇已从新苏格兰安全“航行”到了爱尔兰,里科弗才下达了停止
试验的命令。当反应堆停止运行冷却下来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一场全面仔细的
检查,结果表明:没有发现任何腐蚀现象,也没有发现其他任何残缺和轻微损伤。
    当“魟鱼”号核潜艇还在建造中时,美国海军已开始为人类第一艘核潜艇挑选
操纵者了。经过几番周折,“魟鱼”号核潜艇艇长的角色由乌尔基科逊海军中校担
任。在接受艇长任命时,乌尔基科逊实际上接受了“人类史上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任
艇长”这一荣誉。
    在“魟鱼”号核潜艇完工之前,A 反应堆已经建造成功,复制的B 反应堆工程
已经开始,而且已将使用B 反应堆的第二艘核潜艇正式命名为“海狼”号。1953年
9 月,“海狼”号举行了龙骨安放典礼。与此同时,原子能委员会还决定由里科弗
负责建造第一艘核航空母舰,并正式与西屋电器公司签订了合同。
    1954年1 月24日,“魟鱼”号这个人类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经过大胆的设想
和艰难的研制工作后,终于在上万名群众的面前下水了。
    建造“魟鱼”号核潜艇共花费5500万美金。整个潜艇重2800吨,艇体全长90米,
航速平均20节,最大航速25节,可在最大航速下连续航行扣天,全程3 万千米,不
需添加任何燃料。该艇与当时的普通潜艇相比,航速大约快1 倍。整个核动力装置
占船身一半左右。艇体外形与内部、动力仪器与作战装备,都是最精密的科学产品,
是用流线型的外貌与简便的控制装配起来的。与普通潜艇相比,“红鱼”号艇体外
壳显得更为厚实,潜水深度在150 米以下,在深海中行进时,凭其特装的声纳,可
以自由探路,绝无触礁撞石的危险。
    “魟鱼”号核潜艇航行时不受天气的影响,在海底航行,不会受到风浪的冲击,
也不会受到什么震荡,生活在其中如同生活在一片宁静安详的世外桃源,只有核反
应堆中的核能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人曾作了一个计算:如果“魟鱼”号从
纽约港潜入海底,5 天以后,就可以穿过大西洋而到达英国的利物浦。
    “魟鱼”号的鱼雷具有自动导向装置,从潜艇上发射后,可自动跟踪敌舰推进
器的声音而找到射击目标。当遇到敌舰(船)队时,它可以潜入海底,向不同的目
标同时发射许多鱼雷,然后开足马力,钻出圈外。
    “魟鱼”号核潜艇的安全程度也较高,万一核动力装置发生故障,潜艇可以使
用应变的内燃机或电池组继续航行。在氧气设备发生障碍时,可以送出一支细小的
气鼻到海面,以供舰员呼吸新鲜空气,可以说,“魟鱼”号核潜艇具有一套万无一
失的安全设备。
    与常规潜艇相比,“魟鱼”号核潜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