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舰-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支日本护航运输队,经过雷达仔细探测,“哈德”号进一步得知这支护航运输
队由3 艘油船和2 艘一3 艘驱逐舰组成,此刻,这支护航运输队正以15节的航速向
南方行驶。
    面对这一天赐良机,“哈德”号潜艇艇长激动不已,他立即发出了短促而明确
的命令:“立即上浮,全速接敌,准备攻击。”
    一场有准备对付无准备、有隐蔽性对付无隐蔽性的海战开始了。“哈德”号很
快就在月色朦胧之时占据了有利的攻击阵位。而这时,离“哈德”号较近的一艘日
本驱逐舰借助月色发现了“哈德”号,随即高速向“哈德”号逼来。
    “哈德”号自知偷袭不成,艇长随即下令转向机舵,准备用艇艉鱼雷攻击越逼
越近的驱逐艇。当两舰(艇)之间的距离只有5 .5 链时,艇长下达了发射鱼雷的
命令,只见3 枚鱼雷一齐飞向驱逐舰,潜艇随即潜人深海。
    4 分钟后,潜艇从另一处海面浮出来,观察刚才的战绩。一切都那么尽如人意,
只见海面一片油污,1350吨的日本海军驱逐舰已沉人大海,无影无踪。
    胜利鼓舞着“哈德”号的艇员,他们决定乘胜追击护航运输队,艇长随即摆好
阵位,向另一艘日本驱逐舰发起鱼雷攻击。
    这次一共齐射了6 枚鱼雷,然而,天公不作美,由于距离太远,加之艇员求胜
心切,6 枚鱼雷没有1 枚命中目标。而这时,“哈德”号潜艇艇艉升降舵的指示灯
被震坏了,操作人员以为升降舵失灵,改用手工舵操纵,然而,手工操舵不太熟练,
一下子使潜艇沉到极限深度,好在艇长立即发现并采取了果断措施,才没有沉艇海
底,重新浮出海面。此时日本护航运输队早已向远处驶去,“哈德”号已无法追赶。
    6 月7 日中午,“哈德”号潜艇在锡布土附近海边行驶时被四架日本飞机发现,
潜艇立即下潜,直到猜想日本飞机早已飞离,才悄悄上升到潜望镜深度。
    正当艇长打开潜望镜作水面观察时,又一个令他激动的画面出现了,一艘日本
驱逐舰正在离潜艇不远的海面缓缓行驶。
    “哈德”号潜艇艇长随即来了精神,他熟练地指挥潜艇在水下机动,选择最佳
攻击阵位,当潜艇与日本驱逐舰相距3 .2 链时,“哈德”号一下子发射了4 枚鱼
雷,其中2 枚命中目标,很快,这艘1700多吨的日本驱逐舰便沉人深海。
    6 月8 日晚,已经接回了英国谍报组的“哈德”号潜艇开始返航。可是,潜艇
刚刚离开不久,就被一架日本海军的巡逻机发现了,无可奈何之际,“哈德”号只
得长时间潜人深海,然而当它刚刚浮出水面,就遭到了一枚不知来自何方的炸弹的
袭击,好在炸弹没有击中潜艇,对潜艇未能造成任何伤害。
    由于距离潜艇最近的日本海军基地只有40海里,这一不知来自何方的炸弹爆炸
声引起了日本海军基地的注意,日本人随即派来两艘驱逐舰。中午,日本驱逐舰赶
到“哈德”号潜艇所在的海域,这时“哈德”号早已潜入深海,驱逐舰在茫茫大海
中盲目地搜索了一会儿,一无所获,只得悻悻地离去。
    “哈德”号再次踏上归航之途。6 月9 日天黑之前,“哈德”号顺利通过了锡
布土海峡。
    出了锡布土海峡不久,“哈德”号就发现了两艘组成横队的日本驱逐舰,舰长
决定对这两艘驱逐舰发起攻击。
    潜艇迅速占领攻击阵位,当两方相距大约5 链时,“哈德”号发起攻击,4 枚
鱼雷中有2 枚击中1 艘驱逐舰,1 枚击中另1 艘驱逐舰。当潜艇艇长看到这一令他
极其满意的战绩时,便命令潜艇浮出水面,让艇员们看看两艘驱逐舰的惨状:一艘
正在下沉,另一艘燃起熊熊烈焰。
    6 月10日,“哈德”号又发现了一支日本战斗舰艇编队,这支战斗舰艇编队阵
容很强大,其中有两艘战列舰。4 艘巡洋舰、6 艘驱逐舰,而且还有飞机护卫。依
常规,一艘势单力薄的潜艇遇上作战能力如此强大的战斗舰艇编队肯定会躲避逃跑,
然而,当这支舰艇编队中的一艘驱逐舰发现了“哈德”号并气势汹汹地向其逼近时,
“哈德”号非但没有回避、逃跑,反而以攻为守,当双方距离只有7 链时,“哈德”
号决定先发制人,从艇艏向敌舰发射了3 枚鱼雷,随着几声剧烈的爆炸声,这艘驱
逐舰被炸沉了。“哈德”号此后一直在水下潜伏,两个小时后,它才开始上浮,当
从潜望镜中发现日本军舰已经远去时,潜艇才浮出水面,艇员们高兴得相互拥抱起
来。之后,“哈德”号安全地返回到基地。
    一艘“哈德”号在不同的海域不断击沉日本军舰,使日本海军误以为被美国潜
艇包围,如果日本人早知道只有回艘美国潜艇的话,他们的反潜舰艇肯定会追杀的。
然而,日本人非但没有追杀这艘潜艇,反而处处躲让,后来甚至决定撤离了塔威塔
威基地。
             海战史上的一次大误会
    1944年10月3 日凌晨,美国海军的“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和其他各型战舰组成
的一支浩浩荡荡的特混编队在吕宋岛东面的海域执行巡逻任务。突然,不远处的海
面猛地钻出数条鱼雷,直逼特混编队。
    正处于紧张巡视的特混舰队的舰员很快就发现了这突如其来的鱼雷,大家东躲
西避,大多数舰艇都巧妙地躲过了鱼雷的攻击,只有一艘名叫“谢尔顿”的驱逐舰
躲避不及中雷受创。
    特混编队总指挥很快便推想这是日本潜艇的进攻,偌大的特混舰队迅速展开了
严密的水下搜索。可以预料,在这样的阵容下,任何先进的潜艇都是难逃惩罚的。
    很快,名叫“罗亚耳”号的驱逐舰便接收到不远处的潜艇发动机的工作噪音。
凭直觉估计,这就是刚刚来袭的日本潜艇,编队总指挥很快便下令对潜攻击。
    两架鱼雷机迅速从“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直奔刚才“罗亚耳”号驱逐
舰上声纳所搜索到潜艇的大体方位。很快,鱼雷机上的飞行员便捕捉到了潜艇的航
迹。
    鱼雷机一边迅速报告潜艇的确切位置,一边展开对潜攻击,可不知由于哪方面
的原因,两架鱼雷机都未能取得任何战果。
    就近的“罗亚耳”号驱逐舰根据鱼雷机所指示的位置,迅速调整舰位。紧接着,
舰艄的“刺猖型”深水炸弹就对那艘他们眼中的“日本潜艇”实施攻击。由于担心
一次攻击潜艇受创不大,又接二连三地发起了两次猛烈的攻击,直到水下传来潜艇
艇体因油料或弹药爆炸发出沉闷的轰鸣声,攻击才告结束。
    海面漂起片片污油和残存的破布、烂肉。“罗亚耳”号上的官兵欣喜若狂,欢
呼胜利,整个海面响起一片欢呼之声……
    正当整个特混编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从总指挥部传来了巨大的噩耗:正
在此海域航行的美国久经疆场、功绩累累的“海狼”号潜艇突然失踪了。
    此海域未见其他战斗,“海狼”号怎么会失踪呢?这是一个谜!
    直到战后,这个谜才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组织的联合调查组揭开。
    原来,日本潜艇在探得美国特混舰队在吕宋岛以东海域巡航的消息之后,旋即
开赴战区,在即将接近特混编队时,他们发现了美国的“海狼”号潜艇正在该水域
游弋。狡猾的日本人立即想出了一个引敌互杀的绝妙战法。
    当日本潜艇攻击美国的特混编队之后,很快就撤离了战区,在某一海域悄悄地
潜伏下来。而全然不知战事的美国“海狼”号潜艇正轻松愉快地在水下悠哉地航行。
“海狼”号既没有控制噪声,也未想到回避声纳的搜索,直到大难临头,他们仍未
清醒,成了无辜的深海冤鬼。而日本潜艇则在美舰“罗亚耳”号击沉“海狼”号之
后的一片欢呼声中,神不知鬼不觉地返回了日本本土。
    这是海战史上一次最大的误会——放走了敌潜艇而击沉了自己的潜艇。事后分
析,原因出在“罗亚耳”舰上的“潜艇敌我识别器”上。事件发生之后,各国海军
便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努力研制有效、可靠的“潜艇敌我识别器”,
尽管这种“潜艇敌我识别器”目前仍然远未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水平,但像“海狼”
号被击沉这类奇闻怪事,恐怕也不会再重演了。
              战争呼唤新的潜艇
    尽管常规潜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敌水面舰艇以沉重的打
击,但由于常规潜艇水下航行时所用的是蓄电池电动推进法,使这种潜艇水下续航
力很小,因而它被设计成一种既能在水下航行的水中作战兵器,又能在水面进行活
动的水上作战兵器。这样,常规潜艇就必须具有两套推进装置,一套是柴油机远程
高速推进装置,另一套是用于潜艇潜入水下之后,由于同空气隔绝并为降低噪音,
必须用蓄电池供电的电动动力推进装置。这两套装置各自有不可克服的弊病,削弱
了潜艇的作战性能。
    在水下,常规潜艇的速度很慢,且只能依靠潜望镜测量自身和敌舰的位置,故
其在对敌水面舰艇作战时,通常是在水面高速航行至距敌舰艇一定位置后潜人水下,
伺机对敌舰艇实施攻击。这种方式在侦察飞机和先进的雷达出现之前非常有效,但
是在侦察飞机出现和先进的搜索雷达性能不断提高之后,常规潜艇的这种作战方式
就不能适应新的发展了。由于水面舰艇和飞机的航行速度远远大于常规潜艇,故其
只能到水下寻求隐蔽,而声纳和水下搜索技术的发展,又极易发现水下潜伏的潜艇,
从而将其击沉。
    潜艇存在如此致命的弱点,是不是就无所作为了呢?各国军界从潜艇的另一面
又看到它的突击威力和隐蔽性方面的突出优势。军事家们认为:“作为一种作战兵
器,常规潜艇如果能在动力装置方面作全面的改进,使其能在水下长期潜伏,则其
仍不失为一种具有相当前途的海上中坚。”
    战争呼唤具有新动力装置潜艇的诞生!
    战争对新的动力装置的呼唤,引起了军事专家的极大热情,各国海军对潜艇动
力推进装置的研究试验,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德国潜艇的过氧
化氢动力推进装置。
    过氧化氢动力装置的研制工作始于1937年,直到1943年,这种发动机的试验才
初露端倪,并能够正式应用了。据负责这项工作的工程师赫尔默思·沃尔塞尔博士
介绍,这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过氧化氢经过分解作用产生氧和水,氧和
水被引进燃烧室,同时喷燃料,所产生的混合体强烈燃烧,于是产生蒸汽,水加得
愈多,产生的蒸汽也就愈多,蒸汽推动透平机,透平机又驱动潜艇,这样,发动机
能产生相当可观的效果。
    据专家估计,过氧化氢动力装置潜艇的水下航速,要比当时普通潜艇的航速增
加1 倍,大约可达25节,但由于这种动力装置的工作环境恶劣,且价格昂贵,所以,
德国只生产了4 艘同类潜艇便停止了建造。在此之前,为追求大的水下航速,德国
还建造了几艘具有较大水下航速。较强作战能力的流线型潜艇。这种潜艇普遍装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