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还有倍受中俄两国政界高层信任的梅家皇商在帮忙打理,大家在第一阶段的谈判工作,开展顺利。
目前已经谈到关于海关、驿站、佣兵登记等方面的合作了。
但进程顺利,却不掩刘惟敬的愁苦,眼见自己的恩公外加顶头上司,最近几天睡觉也不好,吃饭也不香,小姜今早强拉着刘太医来茶楼吃早茶。人嘛,都会有抑郁的时候,越是这节骨眼,就越应该往人堆儿里扎,居于闹市,见闻熙熙攘攘,对走出心理上的阴霾,是有帮助的。
眼见刘惟敬一副恍惚的神情,小姜只得没话找话。
“大人,您写家信了吗?”
“呵呵,写过了。”刘惟敬知道,小姜对自己抱有感恩之心,所以也很领情的有问有答,只不过,笑还不如哭呢,声音沉闷而且干哑。并且提及家信,就不得不想到他的弟弟刘梦云,此时此刻,兄弟二人一南一北,都在为国而劳。家信能否寄到高堂那边,都是未知之数,更何况弟弟梦云,身处险地,安危不明。小姜并不高明的问话,反而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眼中的落寞,又黯了几分。
但刘惟敬终究是一位杰出士子,眼见小姜手足有些无措,只得强颜欢笑。
“小姜,你想念你的家人吗,比如老母妻儿?”
“回大人话,卑职思念老母,想念儿子。老婆嘛,不想!”
“呵呵,想老婆有什么不敢说的?”刘惟敬气恼的笑了一下,“没有娘子,哪有儿子?这世间,知道疼夫人的男人,才是好男人!”
“大人说的话,卑职记下了。”
“唉!”刘惟敬喟叹一声,对于像他这样超时代的天才来说,有些观点,确实显得惊世骇俗!这既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他们的苦恼。眼见小姜既不敢否认,也不敢承认的表情,刘太医只得再开口:
“这种事情是你的家事儿,不该我管。李定国说得不错,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嘛!就像楼下的赌局,虽说天子、国家一再三令五申,但民间赌风依旧呈勃焉之态。但地方风土,不在我的份内,况且小民劳苦,既无风月,亦无丝竹,若连赌局都一概禁止,又以何途径来抚慰他们呢?”
“呃,这个嘛!”
小姜沉吟一下,觉得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虽说他也好玩上两把,但公开的跟《禁赌令》唱反调,他还真没这个胆子。想了想之后,只得开始打岔。
“哦,对了,大人知道吗?他们罗刹人有个传说,说是有个王子半夜去掏鸟蛋,为了等鸟儿离巢觅食,用刀子割开自己的手臂,然后滴入石榴汁,不仅可以去困,还能够在雪夜之中待上一天一夜。您说说,这话可有道理吗?”
“呵呵,石榴性凉味酸,滴入伤口后,不仅祛风防腐,还因为剧痛,而提神醒脑。雪夜枯坐,最忌讳沉沉睡去。到第二天天亮,这人就变成路边的一具僵尸了。所以有些道理的。”
说到专业问题,刘惟敬的精神好了很多,说话也变得多了一些,
“不过说到驱逐睡意,以樟脑、薄荷、松木调配的汁液,涂于太阳、人中两穴,效果会更加明显,俄罗斯人在草药上的专研,虽强于欧洲,但远远比不上咱们大明。但你我身为外臣,多听听这些逸闻趣事,也有好处。你可记下了?”
“卑职受教。”
“嗯,对了,小姜,”(卑职在)“明日再开和谈,你于会上,要露几手给他们俄罗斯人瞧瞧。飞刀、火枪、近身短打,有什么就给他们招呼什么。要知道,当年项庄舞剑,是为了杀人。如今咱们活学活用,来个反其道行之,一定要打消他们的奢望。北海,是咱们的。”
“…”
到目前为止,两国谈判完全按照李定国设定的路线图前进着,先商议大家共识的东西,路都开始修建了,通商当然没问题。其他像训练新军、留学制度、技术工人互换,这些都是互惠互利的东西,大家完全可以笑哈哈的把事情给敲定下来。但双方到目前为止,都绷着劲儿,不谈划界问题。俄罗斯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一个肥大臃肿的弱国,当年被成吉思汗按地上臭揍,那只是他们挨的众多蹂躏中的一次,算起来,波兰欺负他们的程度,甚至超过了蒙古人。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不仅欧洲人给他们上了一次眼药,半公开的处决托尔斯泰。波兰人也搞了不少小动作,因为土耳其一直是中国的“进贡番邦”,所以土耳其已经与中国洽谈“贺举”(留学)事宜了,为此,波兰人居然率先与土耳其人签订了开放港口贸易的协定,其幕后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俄罗斯跟土耳其死掐,波兰人作为同一个上帝的子民,不帮忙也就算了,竟然还跟朋友的敌人做起了生意!!!简直没理可讲
所以说,现如今中国人要求北海的主权,俄罗斯其实没什么价钱可以商量。只不过前期托尔斯泰的工作做得很足,他已经预判到中国人,目前绝对没有余力来开发北方这片冻土带,除了经济、技术问题之外,其实还跟一个民族的热情有关,中华民族是个得过且过的民族,或者说是一个容易满足的民族,野心始终不是很强。
托尔斯泰正是敲准了中国人的这个软肋,才给沙皇使团定下了“死缠烂打”的谈判原则。能不退让,决不退让。能躺地上满地打滚,决不坐着。
这一切,都源自北极熊对土地的认知,与东方人大相径庭。
东方人讲究寸土不让、寸土必争。只要有外敌入侵,经常可以看见某芝麻绿豆大的小小官,率领平头百姓们,举城巷战,宁肯最后纵火投缳,也很少愿意向后转身。
但俄罗斯人则讲究战略纵深,外敌入侵之后,北极熊通常采取冬眠方式,闷头跑出三百里,然后挖个雪洞钻进去。等到俄罗斯的冬天降临大地,北极熊的春天也就不远了。因为没有一个民族,能在冬天战胜俄罗斯人。当年的蒙古人、波兰人,都对“冰湖”头疼不已。
这就是两个民族的最大特点,对于无主之地,中国人看一看,笑笑,随后回到自己家里歇着去了。北极熊则一定会到处踩踩,这挖个坑,那边盖个小木屋,这地方就算它老人家的后花园了。
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人又给了北极熊扩展冬眠地的机会,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呢?但聪明的托尔斯泰,还是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如果俄罗斯人在谈判过程中不耍赖的话,他们兴许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李定国也好,刘惟敬也罢,能拿到北海,就已经是他们对国家所尽义务的极限了,他们两个跟多数人一样,都认为天子小朱对北海、北地的渴望,纯属好大喜功。那破地方,要来何用?但二人又都有一些超时代的眼光,知道贝加尔湖这么大片的水域,对民生经济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才是他们死活都要保住北海的原因。既可以围海造田,为国生财。又能替皇上挣一个开疆之美名,也就足矣了。
至于其他的北地,李定国、刘惟敬,完全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可就是因为北极熊有点太赖了,一会儿利用“以东”“以北”定义上的模糊,来偷鸡摸狗。一会儿利用逃犯去盖城堡,来实现名义上的主权。前些日子还拖拖拉拉,为得是制定通盘合约方略。这表演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自然也就逼出了中国人的火气。
李定国率先就急了,本来还想着渎职了事,把大片的土地划给俄罗斯就算了,但现在可好,从战场上走出来的北海军神,心中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起来了,既然他们想玩游戏,那便奉陪到底。
这正是李定国“天干地支柜”的来龙去脉。
刘惟敬也同样如此,让不让你,是一回事儿。但愿不愿意输给你,那是另外一回事儿。这世间很多人都假聪明,以为就他能,把别人都当傻子耍。放眼四周,无论是家人、朋友、同事,每每看到这些人玩着不高明的阴谋诡计,却自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像刘惟敬这样的聪明人,就会暗自发笑。
这也正是,刘惟敬忽然提出来让小姜耍刀的原因。说起谈判技巧,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以及这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经验,只要肯认真学习,没有任何人可以在谈判桌上打败中国。
但就在谈判逐渐的并入中国人的节拍时,刘惟敬却抑郁了。他的抑郁,来自于好朋友托尔斯泰的死。
刚刚结束的决斗,个中滋味很是微妙,俄罗斯取得了中国人的支持,开发北方陆路通商渠道。从效果上讲,破坏了英、法、荷兰、西班牙等国联合垄断的海洋贸易。这样一来,这些国家非常愤怒,但因为这是大明的决定,不敢不给面子。可如果轻易就接受俄罗斯成为欧洲新贵,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所以,决斗其实不可避免。
在这场决斗中,托尔斯泰已经走入死局。南洋诸帆最无赖的做法,就是玩车轮战,约翰船长不行,就换冯香子,冯香子要还不行,就换亚利哈桑,阿拉伯人尽管跟他们混在一起玩共和,但从内心当中,对耶稣信徒相当排斥!
而托尔斯泰这边,也被自己的祖国出卖了。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已经看到了欧洲的愤怒,那么在已经即得利益的前提下,如果为了托尔斯泰一个人,而得罪整个海洋,他们也是吃不消的。因此当托尔斯泰要与海盗共和国的上议院议员决斗的消息传来,俄罗斯立刻调整了使团班底,所有年青的热血贵族,全部招回。取而代之的,都是像弗拉基米勋爵这样的文职人员,并且平均年龄58岁。
这样的班底过来,托尔斯泰只能寻求自己的好朋友刘惟敬来担当助手。但这样一来,助手可以参与决斗的规则,将自动废止。因为没人会同中国外交官交手,既然先天条件如此,托尔斯泰就只能单打独斗。
这便是欧洲人奉行的《君主论》,没有任何人是不可以牺牲的,用托尔斯泰的性命,来交换整个欧洲的谅解,这是一条好计策。尽管托尔斯泰的决斗邀请,是因为约翰船长当面侮辱沙皇陛下。
身为国士,就算这个国家的象征再不着调,也一定要反击。这种情怀是刘惟敬赞赏不已的。但刘太医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那就是他同意通过猜枚方式来敲定决斗开枪的次序。
落子争先,是棋道真谛。猜枚争先,是中国人最习惯的一种方式。当李定国有意无意的抓起一把黑白子时,刘惟敬本能的做出了准确判断。他替自己的好朋友选择了劣势。
李定国是个很成熟的人,他已经猜测到了很多东西,俄罗斯王庭放弃了托尔斯泰,欧洲人无论如何都要杀托尔斯泰以警告沙皇。自家天子这边,围绕着杀还是不杀,已经讨论得所有人都疲倦了。既然如此,索性顺水推舟,既成全欧洲海盗,也成全丧权辱国的沙皇。还能顺手替国家解决一点儿后顾之忧。也还算不错的选择。
李定国以裁判的身份,定下了“猜枚”原则。
所以托尔斯泰在刘惟敬眼中,变成了一个悲情英雄。他为了祖国而战,却被祖国出卖。他与海盗决斗,却注定死于海盗之手。他选择好朋友作为助手,却被好朋友的无意举动,推向了死亡。
这一切,都只证明一点:英雄,注定寂寞。
托尔斯泰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俄罗斯是个崇拜英雄的民族,她们注定会永远缅怀托尔斯泰为俄罗斯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但刘惟敬就不一样了,他感受到了国家政治的黑暗和龌龊之后,内心中不可能不挣扎,也就不可能不抑郁。
在抑郁之余,刘惟敬也不忘安排最后一个任务,将堵胤锡的“全才科举”、徐光启的“分科取士”、黄宗羲“推窗之论”引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