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国大盗-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八节
           北京城的繁华热闹让蒲查小王爷留连忘返,进城之后这个小屁孩过得挺舒坦,起先因为精心准备的关系,他在与林风的第一次会见中还表现得相当之稳重,但这个时候在糖衣炮弹的轰击下,他年龄上的特点就完全表露出来了,这些日子除了例行公事的拜会汉军大臣之后他就全天泡在了各个娱乐场所,一开始因为住在礼藩司贵宾馆的关系,在身份上还有点顾忌,可后来搞得熟了他索性撇下他的老家臣,一屁股住进了周培公的府邸,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办法说什么,因为从哪方面看人家都是“孤苦伶仃相依为命”的两兄妹,难道说还不准他和妹妹叙旧?!
第一节
           公元一六八五年春,大汉军于北京天坛祭告天地,大赦刑狱,元帅林风晋汉王,开府治事,改顺天府为承天府,册大周安平公主吴应珂为正妃,命李光地为汉王相,佐理王事。
第二节
           北京城给俄罗斯外交使团的印象很怪异,这是一种惊异夹杂着梦幻的感觉,事实上在到达北京之前,伊霍诺夫斯基男爵对中国的印象仅仅停留马可波罗的作品之内,但那也只是抽象派的东方建筑风格给人的一种震撼感,在城市内生活几天之后就立即感觉到了那种巨大的落差,因为他并没有看到什么“遍地的牛奶和蜜”或者“黄金宫殿”之类,与莫斯科一样,北京城也到处都是衣不蔽体的穷人,街道的角落里同样堆满了污秽不堪的垃圾或者屎尿,大部分地区的空气中弥漫着莫斯科的那种湿闷和恶臭。
第三节
           待伊霍诺夫斯基离开后,林风立即召集未参与接见的大臣商议军略,这次从伊霍诺夫斯基得到的消息并不是很好,本来汉军政府认为俄军在战争中虽然处于下风但也还是有一拼之力,但从这个使者的口气来看,或许老毛子真的有点靠不住。
第四节
           见林风如此神神秘秘,四名大臣禁不住面面相觑,不知道主公今天打算搞什么名堂。
第五节
           从性格方面来判断,吴应珂这个人确实是一个非常之矛盾的人,实际上和自己的老婆越贴近,林风就越有点怀疑,因为他发现这位女士实在是很不象是十七世纪的产物,什么针织女红贤惠淑德都是一窍不通,除了不太崇拜金钱之外,感觉和二十一世纪的都市女性没有任何区别。
第六节
           所谓一心不可二用,既然陪老婆那得专心的陪,林风倒也没有什么借机视察民情的想法,实际上就他目前的地位来说,搞什么“体察民心”也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象这类搞调查的事情那是低级官员的职责,而林风和那些在深宫妇女手地下成长起来的傻皇帝不同,他出身平民,老百姓的那些事情基本上大概有数,也实在没什么必要去搞微服私访。
第七节
           没想到陪老婆耍一把也耍出一个闹剧,林风确实是有点郁闷,也不知是他运气太背还是政治生活无处不在,但总而言之,从这件事情上林风还是得到了一些很讨厌的讯息。
第八节
           赔着笑脸礼贤下士气度谦和的送走了李光地,林风立即苦下脸来,开始从全盘角度思考这件事情,现在事情比他想象中的似乎更为麻烦,刚才李光地的意见代表了整个文官体系的意见,而在这之前,出于政府财政方面的考虑,他们在重商政策上是一直和林风保持一致的,现在忽然跳出来猛烈抨击这项政策,那就说明目前的情况确实已经非常严峻了。
第九节
           今年的天气稍微有些反常,秋收过后,直隶、山西、河南以及安徽和山东大部降雨频繁,给之后的收种增添了许多麻烦,尤其是在影响了影响了晒谷时间,本来这件事情对于农民来说算不上什么大事,不过因为今年汉军政府计划进行一场战争,这个小小的天气变化差点酝酿成一场政治灾难。
第十节
           秋风萧瑟,辽东大地上的草叶都已逐渐枯黄,每到夜晚,从渤海方向刮来的大风就会变得冰凉刺骨,林风全身都裹在温暖的熊皮大衣里,肩后还披着一张棉布披风,伫立在中军大帐的门口,擎着单筒望远镜,远远朝对面的那座小小的营垒眺望。
第十一节
           围城进入第三天,围绕着这座不大的城市,数万民夫分成三班,昼夜不休的修筑炮台,为汉军炮兵部队的攻城重炮修筑炮垒,起初因为缺乏铁具和木料,工程进度一直非常缓慢,但随着中军骑兵部队的展开,原本就被马英部队击溃的八旗散兵游勇要么就歼,要么遁入深山老林,大军尾翼被彻底肃清。在林风催促下,鞍山的铁具和海城子的木料陆续到位,数万骡马大车流水马龙辗转往复,辽阳城四门各处高地的炮台逐一完工。
第十二节
           “轰……”一声,军帐顶棚的尘土瑟瑟下落,纷纷扬扬的落了众人满头满脸,不远处的丘陵上烟雾弥漫,红衣大炮的炮垒上人影若隐若现,光着膀子的炮兵浑身大汗淋漓,在硝烟之中前趋后退,辽阳城下大军蹬踏冲突,数万人声嘶力竭的大声呐喊,远远近近烟尘蔽日,连呼啸而来的狂风都无法驱散。
第十三节
           大炮轰鸣,这时汉军把原本分配在各门的红衣重炮悉数拖来,全数集中在西门外猛烈轰击,凶猛的炮火此刻竟然已经听不出波次,如滚雷一般混成一片,辽阳西城豁口大开,城头女墙片片崩裂,迸飞的碎石砖瓦激扬四射,竟自飞上了数十丈的高空,浓烟四起,着炮处血肉横飞,远远望去,好似火山喷发一般,守军大声惨号呻吟,一片片栽落下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清军猝不及防,登时死伤惨重。
第十四节
           公元一六八五年秋,太祖亲征,兵进辽中,清将蔡毓荣与之战,大败之,遂克辽阳,是役,斩首十万,丁口十去其七,辽河尽赤,知府姚启圣殉。
第十五节
           时值深秋,大风一日寒甚一日,草木俱枯,万物蛰伏,辽沈大地上征尘滚滚,清、汉两军近二十万人马拼命地厮杀追逐,自锦州东、沈阳西之间的一片广阔原野上,大军滚滚向前,小规模骑兵接哨战一日发生数十起,双方都是竭尽全力遏止对方的行军速度,为己方主力赢得会战的战场优势。
第十六节
           第四日凌晨,敌军前锋兵临城下,过万铁骑蹄音震天,至令北宁城内的房屋瑟瑟发抖,牛皮号角忽长忽短,敌兵大声呐喊,喊杀声如同山呼海啸一般。未得一刻,城头汉军立即哨炮示警,随后如同闷雷压地,红衣大炮骤然齐射,一波一拨的闷响在城内发出重重回音。
第十七节
           天色未明,大地笼罩在一片暗夜之中。
第十八节
           朝阳东升,照得大地一片金黄;大风呼啸,旌旗猎猎作响,数万大军于北宁东野列阵对峙,刀枪如林人马如潮,兵刃甲胄寒光照人。天亮之前,双方血战方罢,空气中仍然残留着浓重的血腥味。
第十九节
           迎着林风惊讶的目光,札木合神情沉重的道,“汉王殿下,葛尔丹足足带了十五万人马,他想干什么,难道您还能不知道吗?!”
第二十节
           熊熊大火整整燃烧了一天一夜,直至大雪纷扬降下,方才渐渐熄灭,北国冬至,遍地尸骸尽数被遮掩在一片白茫之中,这场连绵数月的战争,各方均是伤亡惨重,也不知道有多少战士埋骨他乡。
第二十一节
           公元一六八五年冬,汉王兵进辽西,清盛京将军达克玛自尽,副将正白旗蒙古都统朗宁开城投降,汉军兵不血刃得驻沈阳。
第一节
           经过残酷而惨烈的战争,中国大陆东北部地区勉强恢复了大体上的和平,在以林风为首的大汉军事集团的军事打击下,满清政权在山海关以东的势力被连根拔起,除了本身拥有的满、汉、蒙八旗军队全军覆灭外,其维持统治的上层贵族阶层被全体处决,而这个带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封建军事政权的统治基础“八旗”也被勒令解散,其中辽阳的数万八旗平民被汉军屠戮一空,而其他分布在沈阳、兴京、丹东等地区的八旗人丁也被汉军俘虏,经过汉军高层的激烈的争辩和驳斥,这将近二十万平民被剥夺了所有的财产和政治、人身权利,其中六万人沦为奴隶,作为战利品赏赐给军队,而剩下的十四万人则被遣散、迁徙至辽东地区安置,此时北国冰封,大雪茫茫,这些饱受战争摧残的八旗妇孺在军队的押解下在雪地里艰难跋涉,一路死伤狼藉,而灾难却不仅如此,作为战败者,他们即使到达了安置地,也将受汉军各地地方衙门监视居住,三代以内以“贱民”的资格生存,除了忍受沉重的赋税之外,亦不得为吏、科举和擅自离开居住地或者十户群居(即相互之间不许往来,不允许十户以上家庭居住在一个地方)。
第二节
           战争的红利无疑是最为丰厚。汉军此次击败满洲八旗之后,除了占领大片土地之外,还缴获了无数战利品,而清军府库囤积的财货之多,也实在是令林风大吃一惊。
第三节
           “请主公喜怒,军师将军绝无擅权犯上之意,此次暂滞使节,乃吾等合议而定,主公若要怪罪,则请赐臣与周将军同罪!!”声音极为陌生,林风讶然望去,只见大厅左侧李光地下首的一名年老文官膝行数步,跪至大堂中央,众目睽睽,他却依旧不慌不忙,单手抬起,取下头顶官帽,俯伏在地,大声劝谏道,“某等均以为此令不妥,恐有损我主皇图大业,故斗胆呈请主公再议!!”
第四节
           公元一六八五年冬,汉王杀盛京将军达克玛、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屠辽阳满城,贬八旗一族,焚灭清天命汗努尔哈赤、天聪汗皇太极陵墓,枭首戮尸,遣使者奔波于四方,诏告天下,赦令伪清之汉奸官吏即刻恢复本族衣冠,一时之间,诸侯惶恐,天下震怖。
第五节
           大凡上过中学的人,可能很少有不知道顾炎武的,林风当然不会例外,本来在他的心目中,这个人应该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人,虽然不至什么“风化绝代”,那至少也是“儒雅潇洒”,本来在他心目中,有名气的儒士大概都是这么一个样子,在以前接触的同类人群中,李光地、陈梦雷、汤斌等的形象都相当不错,放到后世那都是铁打铁的叫兽风范。可是眼前的这个顾炎武显然令他相当吃惊,别的不说,就身高方面就差得离谱,根据目测,这个老头的身量那是决计不会超过一米五五的,所以这个时候他马上就想起当年遇到陈近南的情景,不过人家陈总舵主形象差那是工作需要,与顾炎武这种中立人士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第六节
           汉军小朝廷的第一桩“文字狱”就此落下帷幕,当吴伟业被释放出牢房之后,中国北方的士林不约而同的齐齐松了一口气,当然这里并非是说吴伟业这个人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实际上吴梅村虽然是当年“复社”的重要成员,而且顶着“心怀故国”的忠义帽子,但自从他变节出仕清廷翰林编修之后,这个清高的光环就被他自己拿掉了,在不少类似于顾炎武等级的大儒眼中很有点不齿的味道,而这次被捕之后,士林之所以为之声援,主要是因为此人的确是当今时代最为出类拔萃的文学家,可以说在诗词方面天下无人可与之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