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中特别是苏北、苏中和苏南抗日根据地实施更加残酷的“扫荡”、“清乡”和“蚕食”。针对面临的严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华中应准备在最严重形势下坚持斗争的指示精神,对部队发出《关于坚持敌后艰苦斗争的指示》,号召咬紧牙关,坚持敌后两年最艰苦的斗争,要求做好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的准备。
1943年初,日伪军对苏北等地区发动春季“扫荡”。1月底,华中日军第13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1。4万余人的兵力、分别由徐州、海州、如皋等地,向淮阴、涟水、南新安镇(今灌南)、响水口、盐城、兴化等地推进。2月12日,日伪军对国民党军韩德勤部所控制的淮安以东地区进行“合击”,并迅速占领了凤谷村、车桥,曹甸等地。随后,韩德勤部在新四军部队的掩护下大部退入淮海地区,一部分投敌。新四军军部判断敌可能首先“扫荡”韩德勤部,然后再转移兵力“扫荡”盐阜区,遂于2月16日向第3、第4、第1师发出反“扫荡”作战指示。为粉碎敌人的春季“扫荡”,苏北党政军民立即行动起来,动员群众,坚壁清野;肃清匪特奸细,开展对伪军伪组织的争取和瓦解工作;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及民兵,按照反“扫荡”计划进行分工合作,以一部兵力开展游击战打击和钳制敌人,集中一部分主力选择敌之弱点,不失时机地予以打击。
2月17日,日军第17师、独立混成第12旅各一部及伪军一部共2万余人,分别由阜宁西南的东沟、湖垛、沟安墩、陈家洋(阜宁东)和新安镇(阜宁西北)等地出动,向盐阜区的东坎和八滩地区合击,企图围歼新四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已于1942年底自苏北的盐阜区转移到淮南的盱眙县东南之黄花塘地区。新四军第3师除留一部在内线与敌人周旋外,师部和第7旅主力及第8旅一部,分别转向阜(宁)东和淮海地区。敌合围扑空后,于2月2l 日又以“梳篦拉网”战术,对阜(宁)东和滨海地区连续进行“扫荡”。新四军第3师第8旅配合游击队和民兵,坚持内线斗争,师的主力在外线攻击日伪军据点和运输线,积极打击敌人。与此同时,第1师在苏中、第2师在淮南、第4师在淮北积极打击当面之敌,有力地策应了第3师的反“扫荡”作战。“扫荡”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在到处扑空、挨打和遭受内外线夹击的情况下,于2月26日被迫停止了全面“扫荡”。
2月27日,日伪军改全面“扫荡”为全区“清剿”,在阜宁东、西及射阳河东地区构筑据点、公路,建立伪政权,企图长期控制该地区。但在新四军第3师内外线部队及游击队与民兵的有力打击下,顾此失彼、不得不于3月初开始收缩兵力,准备撤退。新四军军部令第3师适时集中兵力,准备追歼撤退之敌。3月11日,各路“清剿”之敌开始向新浦、淮阴、盐城等地撤退。坚持内线斗争的第8旅立即集中兵力,自3月14日起以伏击、袭击等手段实施反击,先后歼灭日伪军500余人。3月18日,第7旅第19团第4连,在淮阴以北刘老庄遭反扑之敌数千人合围。这个连82名指战员,冒着敌人炮火,顽强抗击,反复肉搏,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毙敌170余人,苦战竟日,全部壮烈牺牲。3月25日,第3师各部以“围点打援”和伏击、袭击战术,展开全面反击。至4月14日,反“扫荡”作战胜利结束。
这次反“扫荡”作战历时50余天,新四军第3师及盐阜、淮海人民经20余次较大战斗,共毙伤俘日伪军1800余人,攻克据点50余处,挫败了敌消灭苏北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并控制该地的企图,为坚持长期斗争及尔后恢复和扩大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43年4月1日,华中日军以第60师及伪军一部共1。5万余人,采取先军事后政治以及军事与政治相结合的手段,开始对新四军苏中第4军分区的南通、如皋、海门和启东地区进行“清乡”。苏中区军民根据苏南区军民反“清乡”斗争经验,特别是陈毅在《苏南反“清乡”斗争的总结》中所指出的:“‘清乡’是长时间的精密的篦梳,其目的不仅在于打击我军之主力,而且要使我之地区彻底伪化,故集中力量软硬兼施以彻底破坏我地方党及民众团体为敌伪‘清乡’之特点,”进行了坚持艰苦斗争的准备,为取得反“清乡”斗争的胜利作了相应的部署。
日伪军首先进行“军事清乡”,在根据地中心区的南通县中部和海(门)启(东)以北地区,大量增设据点,并依托据点,日夜出动部队,采用“梳篦”、“拉网”战术,分区进行反复“搜剿”,企图消灭抗日武装和党政军领导机关。同时,在“清乡”区的边缘,沿河川、道路设置了封锁竹篱笆200多公里,并派兵分点扼守,盘查来往行人,企图以此隔断内外联系。
针对敌人的“军事清乡”特点,苏中抗日军民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斗争。在敌人开始合击时,苏中第4军分区的大部主力转移到“清乡”区边缘线上,在双(甸)岔(河)、马(塘)掘(港)和林(梓)白(蒲)等公路沿线,袭击敌人据点,破坏封锁篱笆,断敌交通,积极打击敌人。同时,组织广大群众,多次进行破击,烧毁敌人用于建造封锁篱笆的竹竿500万根以上。当敌深入中心区进行“清剿”时,坚持内线斗争的部分主力、地方武装及民兵,在敌空隙中灵活穿插,避敌主力,专打敌“清乡队”;并大量组织锄奸组、狙击队,捕杀敌“清乡”人员。苏中的其他部队也在东台、兴化等地进攻敌人,先后攻克安丰、富安、钓鱼庙等10余处据点,有力地策应了内线的反“清乡”斗争。至5月底,敌“军事清乡’即告结束。
6月初,日伪军转为“政治清乡”,集中大批军、警、宪、特和保甲人员,开始对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地区,先后进行“和平编查保甲”和“武装编查保甲”,清查户口,实行“连保连坐”;建立“反共自卫团”、“爱乡会”等,企图建立和加强其伪化统治。苏中第4军分区采取以武装斗争为主,结合合法斗争的方针,继续以短枪队等和民兵打击小股敌人和“清乡”人员,同时开展政治攻势,并动员和掩护群众进行反对编查保甲的斗争。
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伪军大批反正,伪职人员纷纷自首,敌人建立的伪组织名存实亡,从而打乱了敌分区“政治清乡”的计划。8月以后,敌人进行“机动情乡”被挫败。接着又进行为期3个月的“延期清乡”,企图以更加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彻底破坏抗日根据地,在此严重情况下,苏中第4军分区采取了在中心区相对减少公开的军事活动,加强秘密和合法的斗争;主力部队则到“清乡”区边缘和敌占区积极打击敌人的方针,至12月底又粉碎了敌人的“延期清乡”计划。在9个多月的反“清乡”斗争中,苏中军民共摧毁敌据点49处,歼灭日伪军和“清乡”人员2400余人,争取伪军、伪行政人员1700多人反正,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苏中反“清乡”的同时,苏南和浙东抗日根据地军民也展开反“清乡”斗争。两区军民采取游击战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的方针,经过艰苦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清乡”,坚持了抗日根据地。
华中日军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在苏北、淮北、苏中和鄂豫皖边区,加修公路,广设据点,并依托这些据点,对抗日根据地边缘区进行“蚕食”。
为粉碎日军的“蚕食”政策,淮海区军民自1943年春开始,积极开展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的反“蚕食”斗争。首先,军民结合展开破路斗争,切断敌各据点之间的联系。接着,在敌孤立据点周围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打冷枪,围据点,争取和瓦解伪军。从5月开始,该地区新四军主力在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下,向沐阳东南之塘沟为中心的地区展开反击战,攻克据点10余处,歼灭日伪军5000亲人,基本上恢复了淮海抗日根据地原有的态势。
在淮北地区,日军“蚕食”了淮(阴)泗(县)和邳(县)睢(宁)铜(山)地区的东陈集、顺河集及土山、叶场等地。淮北区军民自1943年春开始,展开了以武装斗争为主、以泗宿地区为中心的全面反“蚕食”斗争,从夏季开始,新四军第4师一部进行反击,拔除罗圩、顺河集、叶场等日伪据点26处;派武工队深入敌占区,恢复与开辟13个区、70多个乡的游击区,从而稳定了边缘区的形势。
在苏中地区,日军在对南通、海门、启东等地实行“清乡”的同时,又对苏中其他根据地的边缘区进行“蚕食”。苏中区军民一面进行反“清乡”斗争,一面抽调干部带领群众打击敌人的“蚕食”活动。经过春夏两季的连续斗争,不仅粉碎了敌之“蚕食”计划,而且还扩大了根据地。
在鄂豫皖边区,日军自6月下旬起,开始对抗日根据地边缘区进行“蚕食”。新四军第5师以主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对敌展开群众性的破袭战,打击敌之“蚕食”活动;同时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占区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斗争,变伪政权为两面政权,从而遏制了日军的“蚕食”活动。
华中军民春、夏季反“蚕食”斗争的胜利,有效地制止了日军的扩张,恢复与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1943年是华中敌后抗战严重困难的一年。华中敌后军民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共作战4500余次,粉碎了日伪军30多次千人以上的“扫荡”以及“清乡”和“蚕食”,歼灭日伪军达3。6万余人,扭转了困难局面,为在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转入攻势作战创造了条件。
三、华南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
华南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于东江、珠江和琼崖地区。1943年,这三个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东江地区,从1943年1月开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梁鸿钧)所属各大队,向日伪军展开广泛出击,1月和2月,惠阳大队攻占伪军的重要据点王母圩。5月,游击总队的主力大队攻占虎门东南的伪军据点福水。7月,又袭击了伪军据点公明圩,使东尧、宝安两县和广(州)九(龙)铁路以西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从1943年1月至11月,东江地区的游击队共作战70余次,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缴获武器500余件,部队发展到4000余人。另有民兵近1000人,对敌占广九铁路运输线构成了威胁。11月18日晨,日伪军集中近万人的兵力,在航空兵配合下,从平湖、樟木头、常平、东莞等地出动,以分进合击战术,开始“扫荡”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企图确保广九铁路的交通。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部队在莲花山、怀德、百花洞等地给进犯之敌以打击后,撤回大岭山区。当日11时左右,日伪军向大岭山区实施进攻。将游击总队压缩包围在方圆仅10公里的地区。游击部队利用有利地形,顽强抗击敌人,坚持到黄昏以后分三路突围,转移到大进埔、温塘、桥头等地区。日伪军“扫荡”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扑空后,又将“扫荡”重点转向主安地区。
11月20日至12月4日,日伪军10D0余人分两路“扫荡”龙华、乌石岩等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