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云路-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傻孩子!”太后嗔她一眼,嘴角含着笑,“你忘了我说过的话了?别的官员,母后才没空搭理呢,但石明伦却不同。母后要给心爱的女儿挑女婿,怎能不见一见人?”

青云无奈了:“我说过的,我的婚事要自己做主,您可千万别自作主张!要是我还没点头,您就把话说出去了,我可是不认的!”

太后听了觉得好笑:“你这孩子真是的,难不成母后还会害了你不成?你素来是个大方的,也别学人家小女儿害臊。石明伦很不错的,先帝与我算是看着他长大,也就是几年前他去了锦东,才没再见过了,但他的脾性我是知道的。相貌就不用说了,京里的官家子弟,能有他这般俊秀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难得的是他文武全才,又有军功,脾气好,人聪明,待人接物都叫人挑不出错来。再者,他又是先帝元后的亲外甥,若你嫁给了他,先帝用过的老臣们知道皇帝不会将先帝宠信之人抛到一边,另选心腹,心里就踏实了。还有当年陈家的门生故旧们,都是读书人,见皇上对陈家后人如此信重,自然会更诚心实意地颂扬皇上的恩德!”

青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难不成您想促成这门亲事,为的是让皇上获得更多的朝野支持?其实您多虑了,皇上是先帝朝时就立下的太子,中宫嫡出,又秉承先帝旨意继位,名正言顺,这几年还把朝政料理得妥妥当当的,谁会不支持他?若这样都不支持,那就是有异心的人了,没必要理会。而嫁个宗室女给石明伦,或许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却不一定非得让我上吧?外人又不知道我是皇家女儿,只当我是个落魄郡王府的孤女罢了。”

太后忙揽过她:“我的儿,你多心了,母后绝没有为了皇上就不顾你的意思!只是想着,你也到嫁人的年纪了,京里上得了台面的人家,但凡有适龄未婚子弟的,母后都细细瞧过,也没几个能做你的良配。你的身份不好公开,那些高门大户若是功名心重的,瞧不上你,就让你受了委屈;可若是把你嫁到那配得上县主为媳的人家,母后又觉得辱没了你!”

她压低了声音:“宝云是卢嫔所出,但她有公主名份,将来说亲事时,定会在公侯府第里挑选。她今年才过十岁,就已经有好几家来向我探口风了,都是极显赫体面的人家。你是我亲女,正宫嫡出,难不成嫁人还要被一个嫔生的皇女压在底下么?那时候,即便皇上下旨。封了你做公主,人家也会觉得你在宝云之下的!”

青云怔了怔,没想到会从她这里听到这番话,不由得苦笑:“这种事……我其实不在乎的,您何必想那么多?”

“由不得我不想!”太后坚定地道,“我知道你与宝云要好,但她不知道你是她亲姐,小时候乖巧也就罢了,日后大了,兴许也会拿捏着架子。瞧不起你的。母后能护你多久呢?皇上又有政事要忙,将来立的皇后,也不知脾性如何。母后只能尽量给你寻一门妥当的亲事了。会挑中石明伦。是因为他与先帝元后的关系,京中人人都高看他一眼,说起这门婚事,只会说是亲上加亲,对你也敬重几分。将来等宝云大了。我再把她嫁给一个公侯门第里悠闲度日的嫡次子、嫡幼子,过得几年,石明伦日渐高升,宝云的女婿却只是个闲人,也就无人看不起你了。”

青云心里虽有些不以为然,但太后的慈母之心。却是不打折扣的。她有些感动,想了想,便对太后说:“您为女儿想得这样周到。女儿若执意拒绝您的好意,就显得不知好歹了。但是……女儿对石明伦不熟悉,也不知跟他合不合得来。还请您宽限些时日,让女儿跟他多接触一下。如果实在是合不来,就算勉强成了亲。将来也难过好日子,倒不如早早打消念头。在宗室中另选姐妹许配给他。”

太后忙道:“那要是你们相处得不错,这门亲事就算成了?”

青云咬咬唇:“一次半次的接触证明不了什么,我需要长一点的时间。”见太后要反对,她忙道:“再说,您还要为皇上挑选一位好皇后呢,大皇兄的媳妇也要重新挑了。这不是一年半载能办成的事,却比我的婚事更重要些,不如先把正事给做了吧?您忙这些的时候,我正好可以观察一下石明伦的性情为人,也就不怕会出纰漏了。”

太后有些不大满意:“这得拖到什么时候去?震云的婚事也就罢了,已是挑过一回,再找人选,我心里也有数,但皇后没有一两年功夫都定不下人选,难不成你要一两年都嫁不了人?如今就已经是老姑娘了……”

青云笑着打断她的话:“难道皇帝的女儿还愁嫁吗?宗室里的姐妹,比我年纪更大又还未出嫁的,比比皆是,我又算什么?再说,未婚女儿在娘家的日子才舒服呢,母后就让我再舒服两年吧?”她故意叹了口气:“这样的好日子,我才享受了几年呢?等嫁了人,就没那么自在了。”

太后眉头纠结成一团,不情不愿地,但也勉勉强强默许了。

又再争取到一两年时间,青云不由得放下了心头大石,想起姜融君与石明伦是同行进京的,现在大概跟着龚家人回龚家去了。几年不见,她真想去看一看这个朋友兼堂表妹,于是陪太后说了一会儿话,便说要出宫料理家务,告了几日假。

待出得宫来,青云又忽然想起,自己不知道龚家的地址,便打发人去找牛辅仁。龚乐林住在哪里,别人可能不知道,牛辅仁却是一定清楚的。谁知家人回转,却报说牛辅仁今日出门去了,留下话说是去瞧干娘,那可不正是姜融君身边的老嬷嬷吗?真是不巧!

青云有些扫兴,只得另找人去打听。其实如果她派人到街上多问问人,也未必问不出来,只是有些劳师动众了。她不打算用这个法子,反而吩咐车夫调转方向,往乔致和家去。

乔致和与龚乐林交好,他一定知道龚家地址何在。

谁知她才接近乔家宅子所在的街道,便远远瞧见里头围了一圈人,有阵阵男女哭叫声传来,似乎在哀求着什么。围观的人群一层层的,都在指指点点,小声议论。她放眼望去,只知道他们似乎就围在乔家宅子附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她打发人去探消息,半晌那日回转,报告说:“乔大人去年起复不顺,家里的太太见他落了魄,便吵着闹着与他和离了,谁知和离书刚写成,乔大人就进了都察院任左副都御史,升了三品官,那位太太得了个没脸,也没再说什么,却不知为何,今日忽然带着娘家兄弟回来哭诉,要跟乔大人和好呢。乔大人闭门不理,那两人便在乔家宅子门前哭闹起来了,方引得众人围观。”

啥?居然是如此狗血的戏码?!

第六十九章八卦

青云心中瞬间燃起了八卦之火。

她又派了两个人去打听,从附近的邻居以及围观的民众口中知道了更多的细节,又看乔家宅子的大门一直关闭得紧紧的,无论乔致和前妻李氏和她兄弟说的话多难听,哭声有多大,都无人来应门,连个探头的下人都没有,心中不由得佩服乔致和的耐心。

不过乔致和有耐心,不代表围观的人也有耐心。人们见李氏和她兄弟在门前哭闹了一个多时辰,乔家也没人搭理,便猜想乔家主人大约是不耐烦理会这和离之妻了,还有人私下取笑:“这乔老爷前头的娘子也想得太好了些,不过是丁忧期满后,起复略迟了些,又不是没了前程,她便闹着要和离。乔老爷答应了,她也带着嫁妆走了,结果乔老爷一得了官,她又吵着闹着要回来,世上怎会有脸皮如此厚的妇人?换作是旁人,只怕羞也羞死了!”

“可不是么?听听她说的都是些什么话,难不成她和她兄弟以为世人都是瞎子、聋子,不知道他们做过什么好事,只听他们的话,就怀疑乔老爷的品行么?”

“乔老爷人品正直,是位刚正严肃的君子,咱们街坊邻居都是知道的。反而是这个李氏娘子,从搬过来的头一天开始,就整天说自己是国公府的奶奶,眼睛长在头顶上,对咱们爱理不理的。若说嫌贫爱富,一得了富贵就抛弃糟糠妻,更象是这位李氏娘子做出来的事呢!”

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讥讽着,李氏听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若不是她兄弟使眼色,只怕立刻就跳起来跟围观的人大吵了。她兄弟一直瞪着她。她的贴身丫环又一直相劝:“太太何必与这些粗人一般见识?等您做回乔太太,还怕没法子教训他们么?!”李氏的脸色这才好了些,提高了哭叫的声量,继续朝着大门里头哭喊。

围观的人渐渐觉得没意思了,三三两两地散去,只是很快又有新人补充进来,继续看李家姐弟的好戏。青云心想今日乔家大门前被围成这样,她现在上门找乔致和,好象太高调了,万一乔家不开门。她不是很丢脸?还是改日再说吧。她决心去周家找周楠碰碰运气,龚乐林做了周康几年上司,两家也算是通家之好。兴许周楠知道龚乐林家的地址呢?

只是她才下令调转车头离开,车夫便递了张条子进来:“方才有个人靠过来跟小的说话,让小的把这条子捎给县主瞧。小的认得他是乔大人家的管家。”

青云怔了怔。乔家的管事?乔致和派来的吗?他怎么知道她来了?

她打开条子看,果然是乔致和的笔迹。他之所以如此淡定,无论李氏兄弟在门外叫唤什么。都稳坐不动,其实是因为他的人根本不在家里……

青云无语了,隔着车帘小声交待了车夫,让他朝条子上留下的地址驶去。

到了地方,那是两个街区外的一条夹巷,相当清静。除了一辆半旧的蓝布马车,以及赶车的中年男子——即是乔家的管家,就没有其他人的踪迹了。等青云的马车在巷中停下。那马车的蓝布车帘便掀了起来,正是乔致和。

乔致和神色淡淡的,倒看不出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他冲青云拱手为礼:“家门不幸,叫县主看笑话了。”

青云不由得失笑。前妻堵在家门前哭闹,可不是“家门”不幸吗?

她问乔致和:“乔大人就什么都不打算做吗?继续由得他们闹。对你的名声总有影响。你躲出去了,固然清静,但也不是个办法。”

乔致和耸耸肩:“县主放心,李氏闹成这样,已经惊动应天府衙了,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官差去问话的。”

青云又是好笑,又是吃惊:“不是吧?官差?乔大人,李家也是官宦人家,几个官差真能顶用吗?还是你跟京兆尹交情莫逆,他愿意帮你出这口气?”

乔致和微笑着摇摇头:“李家如今,已算不得什么官宦人家了。”

青云瞪大了眼,连忙问起了缘由。

这事儿说来话长。

乔致和原是定国公的庶子,生母是个良妾,一度十分得宠,但随着正室陈氏的回归,她又年老色衰,没多久就死了。乔致和年轻时十分出色,定国公也很宠爱他,却因此遭了嫡母定国公夫人陈氏的忌,为了保住嫡长子的世子位,多次打压乔致和,甚至给他定了一门不怎么样的亲事。乔致和的前妻李氏,听闻是地方官员的女儿,父亲品级不高,一家子却是野心勃勃想要往上爬的,好不容易嫁入国公府,自然要紧巴着不放。李氏与嫡婆婆以及世子夫妻勾结,一直压着乔致和,导致他中了进士后,就一直在低品级闲官上荒废光阴。而李氏却因为立了“功劳”,让陈氏与世子夫妇感到满意,作为回报,她娘家父兄在仕途上都一帆风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