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鸾-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等他回来了再说?”

章寂皱眉道:“今儿一早张百户叫了他去,也不知做什么呢,到这时候还没回来,谁知道要等到几时?广安王那边不能耽误了,还要送饭上去,咱们先去了再说把。”

明鸾正要应声,便听得屋外一阵喧闹,仔细一听,原来是宫氏在哭,她不由得大奇,出去一瞧,只见宫氏坐在屋前的石阶上哭道:“二爷啊!你怎么能这般狠心?!打仗是要死人的!朝廷本就对不起我们家,他们自个儿出了岔子,要打仗,与我们家什么相干?你凑什么热闹呀?!”玉翟在旁小声劝着,小脸涨得通红,又羞又气。

原来宫氏听说了章放想参加安南之战的事,又无法劝服他,章放不管不顾地进城去了,她在后面追不上,一回到家就开始在院中哭闹。

玉翟怎么劝她都不听,周姨娘好意替章放开脱一句,就被她指着鼻子骂:“别以为引得二爷出门打仗战死了,你就能仗着儿子作威作福,我还是章家的二奶奶呢!到时候定把你赶出门去,看你还怎么害人!”周姨娘气得都哭了。

明鸾听得又好气又好笑,扯了扯玉翟的袖子,用足以让宫氏听见的声量道:“二姐姐,赶紧劝二伯母回屋去吧,祖父就在堂屋里呢,叫他老人家听见了,又是一顿好骂。二伯父如今不过是进城见见上司,去不去还未定呢,有话好好说嘛,闹得大了,反而叫外人看了笑话。”

玉翟跺脚道:“你当我不知道么?方才已经有两个人走过看笑话了,可也要母亲肯听我劝呀?!”她弯下腰劝宫氏:“母亲,您就消停些吧,父亲拿定了主意的事儿,怎会听你的?况且父亲也是为了家里人着想。”

宫氏抽泣道:“我知道他是为了家里人着想可我宁可他不做高官,也不想他死在战场上!他要是死了,我们家再风光又有什么意思?!”

陈氏听不下去了也过来相劝:“二嫂,二伯人还没去呢,你也别老是死呀活的挂在嘴边。吉人自有天相你就不能少说两句戳人心的话么?”

宫氏拉着她的手哭道:“三弟妹啊,你当我不知道这话不吉利么?可嫂子心里害怕呀!好弟妹,如今章家就数你说话最管用了,你赶紧去跟千户大人说,别让我们二爷去安南,嫂子定会感激你一辈子!”陈氏尴尬得不行,甩了她的的手进屋去了。

明鸾没眼再看下去,摔手就回了屋里,章寂坐在桌边,听得满脸怒气,手连连拍打桌面:“家门不幸!家门不幸!我们章家究竟是做了什么孽,进门的媳妇一个比一个荒唐!我还没死呢!哪个敢当着我的面咒我儿子?!”

明鸾见他满面通红,想到他年纪大了,万一有个什么意外可就不好了,连忙上前劝抚,又大声叫玉翟赶紧把宫氏弄回屋去,可宫氏硬是要坐在那里哭闹,还大声叫:“老爷,您可千万不能让二爷去打仗啊!您如今就只有这两个儿子在身边了,三叔不中用,万一二爷有个好歹,您还能靠谁去啊?!”

这时候章敞正好从百户所回来,一进门就听到这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二嫂,你骂谁呢?我怎么不中用了?!”

“你中用?你若中用,也就不必二爷处处护着了。你如今的差事还是托了我们爷的福才谋到手的,你也有脸说自个儿中用?”

“胡说!二嫂,你说话要有良心,我们兄弟在卫所里守望相助,若没我帮衬着,你当二哥这总旗的位子就能坐得如此稳当?!”

眼看着院子里吵成一团,章寂在屋里气得发抖,两眼直翻白,明鸾顿对手忙脚乱了,只得高声叫:“父亲,二伯母,你们都少说两句吧……祖父气着了!”屋外这才安静下来,章敞冲进屋来瞧父亲如何了,章寂除了用手指着他的鼻子,半晌说不出话,吓得章敞跪在地上求他原谅。宫氏听得屋里的动静,也知道自己造次了,不敢进门,只巴着门边往里偷看。

明鸾倒了碗水来给章寂喂下去,他好不容易喘过气来了,才骂章敞:“你二哥为了家里人日后能过得好些,你与孩子们都能有个好前程,不惜冒性命之险去安南打仗,你倒好,与你嫂子争辩起你的功劳来了。你也有脸说自个儿有功劳?!”

章敞被父亲当着女儿的面这般训斥,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几乎无地自容。明鸾倒看得心里畅快,只是担心章寂会越骂越生气,伤了身体,便小声劝他:“祖父熄怒,您身子要紧。广安王还在山上等着咱们呢,先把正事儿办了吧?二伯父的事等他晚上回来了再商量不迟。”

章寂脸色放缓了些,扶着孙女,拄起拐杖便要起身,不想才站起来,便觉得眼前金星直冒,身体一晃,又倒回座位上。明鸾忙问:“怎么了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章敞也紧张地冲了过来。

章寂闭闭眼,才缓缓摆手道:“不妨事,只是有些头晕。老三扶我去吧。”章敞忙劝道:“您身子要紧,还出什么门呢?广安王回来了?是在哪里?让儿子去吧?”

“你去能管什么用?!”章寂脸色一沉,便又要硬挺着站起身,这回眼前是彻底一黑,整个人往后倒下去了。明鸾与章敞慌忙用力搀住,扶着他走到床边睡下,后者说:“我去请大夫。”明鸾也道:“祖父,您别着急,我去把这件事告诉广安王,有什么话您就交给我去转告得了。您现在这样也没法上山哪!”

章寂虽盼着能尽快见朱翰之一面,也知道自己的情形实在无能为力,只能吩咐孙女:“把你二伯父说的事告诉他,问问可会对北边的形势有所影响。再来,便是问太孙的安危,若他知道些什么,哪怕不是准信呢,好歹给我们一句话,让我们能安心些,然后问他打算几时动身离开,是否需要我们帮忙准备些什么。别的就没了,明儿等我好些了,再亲自去见他。”

明鸾一一应下,章寂又催她去准备吃食给朱翰之,她只得将他交给章敞,自行去了厨房。当她提着篮子出来时,章敞才在院子里又与宫氏小声吵了一场,匆匆出门请大夫去了。

朱翰之听了明鸾传达的话,皱了皱眉头。明鸾忙问:“怎么?是不是会对燕王那边有影响?”

朱翰之微笑道:“影响是有,倒不算大,甚至还能算是好事。有安南战事牵制,建文帝手里的兵力多少会打些折扣。只是具体如何,还要等京巄城最新消息来了才能知道。”他不愿在这个问题上讲得太多,只说:“二表叔的打算很好,若真能立下军功,搏个前程,倒也是个出路。只是战场上刀剑无眼,连朝廷大军的主将都中了箭,二表叔还得小心谨慎些,千万要平安归来才好。”

明鸾道:“这是当然的了。祖父还问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开,是否需要我们帮忙预备些东西?他身体不好,实在支撑不住,今天来不了,还说要明天来。但我看他的情形真的不太好,索性……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的,都让我转达好了。我实在不想看着他老人家一把年纪还要勉强自己。”

朱翰之施施然坐下来,冲她眨了眨眼:“你是担心姨祖父的身子么?果然是个孝顺的孙女儿。”

明鸾扭开头:“废话少提,你有什么想说的赶紧说吧!”这死小龘子又放什么电?也不瞧瞧现在是什么时候!

朱翰之微微一笑:“不必着急。明日……我亲自去见姨祖父,有什么话到时候再说也是一样的。”

第九章邀请

朱翰之站在窗边,远远看着明鸾的背影消失在林间,暗暗叹了口气。

明鸾的态度比先前又疏远了半分,也许面上不大看得出来,但他就是能感觉到。若在平时,她传完了话,必会陪着他吃完饭,又将东西收拾好,然后整理一下屋子,与他闲聊片刻,才会告辞离开。可今日她传完了话,把饭菜放下就走了,仿佛半刻钟都不想多待。这是怎么回事?明明在昨日初重逢时,两人之间还带着几分亲近。他喜欢她用那种不大客气又带着些小亲昵的语气跟他说话,更喜欢她在他调笑时,反调笑回来的狡黠。可今天他却完全享受不到这种乐趣,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她说话的语气还是很直率,不曾带上让人心冷的恭敬与疏远。

难不成他昨天晚上真的太心急了些?把她吓着了吧?胆子再大,到底还是个小姑娘家。

可是,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随从乙悄无声息地走到他身后:“公子,碗筷都安置好了,您先用饭吧?”

朱翰之回过头:“安南战事生变,你怎么想?北平应该早就得到消息了吧?为何没有传过来?”

随从乙低头道:“小的不知,兴许是王府也不曾料到朝廷会决定从两广调兵,以为此事与公子、章家不会有什么关系,因此便没有将消息传过来。”

朱翰之漫不经心地点点头:“说得也是,若是吕先生在的话,兴许还会有情报送过来,但吕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一个半大孩子,能懂得什么?没得虚耗人力。”

随从乙没有吭声。既然朱翰之自己搭了个台阶下,他自然没必要多嘴。

但朱翰之又道:“可惜了,若是能早些知道这个消息,说不定还能在德庆做些手脚呢。北平离这里太远鞭长莫及,更无法在朝廷大军里安插人手,但在两广驻军中却未必不能想办法。安南之战虽是建文帝下令要打的,但事关我大明国威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那等庸才葬送了我大明将士,若能派上几个能干的将领,早日将战局稳定下来就好了。”

随从乙眼中一亮,抬头看了看朱翰之,但朱翰之却没理会,径自坐到桌边吃饭去了,他不好横加打扰心里痒痒的,想了想,便明白了朱翰之的暗示,顿时冷静下来:“公子说得是。小的立刻上报,看能不能赶在两广驻军开拔前做点什么。”

朱翰之没有回应,慢条斯理地吃完了饭,放下碗筷,喝了口茶才道:“这些事你们看着办就是,与我不相干。”

随从乙怎会顺着他的口风应声?原本或许是这样的,但朱翰之嘴皮子一碰就给他们出了个好主意燕王府或许能有机会插手西南大军,进一步钳制建文帝与冯家的势力,功劳可不小。而且这位小王爷年纪轻轻就如此聪明,绝不是能轻视的对象。

朱翰之发现了随从脸上表情的变化,顿了顿,轻声笑道:“说起来,那朝廷大军的主将也太无能了些,怎会还未开战就被人掳了安南王孙去?自个儿还中了一箭,至今仍昏迷不醒。朝廷这回是既没了里子也没了面子,那主将今后也别想有什么好前程了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想必建文帝不久就会派新人来接替他了吧?只是不知会派谁人前来。”

随从乙这回倒是坦白了许多:“小的不知,想来朝廷本就没几个大将了,即便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建文帝也舍不得派他们出征的。剩下的人里,原也有几个新秀,只是经安南一役只怕他们不敢毛遂自荐,建文帝也未必敢用他们。如此一来,冯家或许又要掺和进去了,此前他们就一直想要独领一军,搏个军功,只是未能成事罢了。”

朱翰之笑道:“我倒巴不得冯家派个人来安南打仗呢,不过不是冯兆南那等草包,最好是冯兆东。冯家兄弟里头,也就数他还有些本事,想来对付安南小国的逆臣已是尽够了,省得朝廷还要打败仗,连累得我大明将士也要受苦。况且冯兆东在他兄弟几个当中本就是个出挑的,他出来了,冯家在京城大营里就没了能独挡一面之人,剩下冯兆南他们几个,只要别让他们有机会插守军务,根本不足为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