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晏子春秋-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公问国如何则谓安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第八 
  景公问国如何则谓安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第八
  景公问晏子曰:“国如何则可谓安矣?”
  晏子对曰:“下无讳言,官无怨治;通人不华,穷民不怨;喜乐无羡赏,忿怒无羡刑;上有礼于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强不劫弱;百姓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
  景公问晏子曰:“当今之时,诸侯孰危?”
  晏子对曰:“莒其先亡乎!”公曰:“何故?”对曰:“地侵于齐,货竭于晋,是以亡也。”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
  晏子聘于吴,吴王曰:“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施贶寡人,寡人受贶矣,愿有私问焉。”
  晏子巡遁而对曰:“婴,北方之贱臣也,得奉君命,以趋于末朝,恐辞令不审,讥于下吏,惧不知所以对者。”
  吴王曰:“寡人闻夫子久矣,今乃得见,愿终其问。”
  晏子避席对曰:“敬受命矣。”
  吴王曰:“国如何则可处,如何则可去也?”
  晏子对曰:“婴闻之,亲疏得处其伦,大臣得尽其忠,民无怨治,国无虐刑,则可处矣。是以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亲疏不得居其伦,大臣不得尽其忠,民多怨治,国有虐刑,则可去矣。是以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 
  吴王问保威强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第十一 
  吴王问保威强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第十一
  晏子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
  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强不暴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第十二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第十二
  晏子使鲁,见昭公,昭公说曰:“天下以子大夫语寡人者众矣,今得见而羡乎所闻,请私而无为罪。寡人闻大国之君,盖回曲之君也,曷为以子大夫之行,事回曲之君乎?”
  晏子逡循对曰:“婴不肖,婴之族又不若婴,待婴而祀先者五百家,故婴不敢择君。”
  晏子出,昭公语人曰:“晏子,仁人也。反亡君,安危国,而不私利焉;僇崔杼之尸,灭贼乱之徒,不获名焉;使齐外无诸侯之忧,内无国家之患,不伐功焉;鍖然不满,退托于族,晏子可谓仁人矣。” 
  鲁昭公问鲁一国迷何也晏子对以化为一心第十三 
  鲁昭公问鲁一国迷何也晏子对以化为一心第十三
  晏子聘于鲁,鲁昭公问焉:“吾闻之,莫三人而迷,今吾以鲁一国迷虑之,不免于乱,何也?”
  晏子对曰:“君之所尊举而富贵,入所以与图身,出所与图国,及左右偪迩,皆同于君之心者也。犒鲁国化而为一心,曾无与二,其何暇有三?夫偪迩于君之侧者,距本朝之势,国之所以治也;左右谗谀,相与塞善,行之所以衰也;士者持禄,游者养交,身之所以危也。诗曰:‘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趋之。’此言古者圣王明君之使以善也。故外知事之情,而内得心之诚,是以不迷也。” 
  鲁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第十四 
  鲁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第十四
  晏子聘于鲁,鲁昭公问曰:“夫俨然辱临敝邑,窃甚嘉之,寡人受贶,请问安国众民如何?”
  晏子对曰:“婴闻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谨听节俭,众民之术也。”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
  晏子使晋,晋平公飨之文室,既静矣,晏以,平公问焉,曰:“昔吾先君得众若何?”
  晏子对曰:“君飨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侧,恐惧不知所以对。”
  平公曰:“闻子大夫数矣,今乃得见,愿终闻之。”
  晏子对曰:“臣闻君子如美,渊泽容之,众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若渊泽决竭,其鱼动流,夫往者维雨乎,不可复已。”
  公又问曰:“请问庄公与今孰贤?”
  晏子曰:“两君之行不同,臣不敢不知也。
  公曰:“王室之正也,诸侯之专制也,是以欲闻子大夫之言也。”
  对曰:“先君庄公不安静处,乐节饮食,不好钟鼓,好兵作武,士与同饥渴寒暑,君之强,过人之量,有一过不能已焉,是以不免于难。今君大宫室,美台榭,以辟饥渴寒暑,畏祸敬鬼神,君之善,足以没身,不足以及子孙矣。”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第十六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第十六
  晏子使于晋,晋平公问曰:“吾子之君,德行高下如何?”
  晏子对以“小善”。
  公曰:“否,吾非问小善,问子之君德行高下也。”
  晏子蹙然曰:“诸侯之交,绍而相见,辞之有所隐也。君之命质,臣无所隐,婴之君无称焉。”
  平公蹙然而辞送,再拜而反曰:“殆哉吾过!谁曰齐君不肖!直称之士,正在本朝也。”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
  晏子聘于晋,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对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田氏乎!”叔向曰:“何谓也?”
  晏子曰:“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田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巨矣。以家量贷,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积朽蠹,而老少冻馁;国都之市,屦贱而踊贵;民人痛疾,或燠休之。昔者殷人诛杀不当,僇民无时,文王慈惠殷众,收恤无主,是故天下归之,无私与,维德之授。今公室骄暴,而田氏慈惠,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无获民,将焉避?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叔向曰:“虽吾公室,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獘,宫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栾却、胥原、孤续、庆伯,降在皁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而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晏子曰:“然则子将若何?”
  叔向曰:“人事毕矣,待天而已矣!晋之公族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从之。肸之宗十一族,维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焉。”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
  叔向问晏子曰:“齐国之德衰矣,今子何若?”
  晏子对曰:“婴闻事明君者,竭心力以没其身,行不逮则退,不以诬持禄;事惰君者,优游其身以没其世,力不能则去,不以谀持危。且婴闻君子之事君也,进不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
  叔向曰:“善哉!诗有之曰:‘进退维谷。’其此之谓欤!” 
  叔向问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对以使下顺逆第十九 
  叔向问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对以使下顺逆第十九
  叔向问晏子曰:“正士之义,邪人之行,何如?”
  晏子对曰:“正士处势临众不阿私,行于国足养而不忘故;通则事上,使恤其下,穷则教下,使顺其上;事君尽礼行忠,不正爵禄,不用则去而不议。其交友也,论身义行,不为苟戚,不同则疏而不悱;不毁进于君,不以刻民尊于国。故用于上则民安,行于下则君尊;故得众上不疑其身,用于君不悖于行。是以进不丧亡,退不危身,此正士之行也。
  邪人则不然,用于上则虐民,行于下则逆上;事君苟进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持谀巧以正禄,比奸邪以厚养;矜爵禄以临人,夸礼貌以华世;不任上则轻议,不笃于友则好诽。故用于上则民忧,行于下则君危,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为生偾于刑,故用于上则诛,行于下则弒。是故交通则辱,生患则危,此邪人之行也。” 
  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第二十 
  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第二十
  叔向问晏子曰:“事君之伦,徒处之义奚如?”
  晏子对曰:“事君之伦,知虑足以安国,誉厚足以导民,和柔足以怀众,不廉上以为名,不倍民以为行,上也;洁于治己,不饰过以求先,不谗谀以求进,不阿以私,不诬所能,次也;尽力守职不怠,奉官从上不敢隋,畏上故不苟,忌罪故不辟,下也。三者,事君之伦也。及夫大贤,则徒处与有事无择也,随时宜者也。有所谓君子者,能不足以补上,退处不顺上,治唐园,考菲履,共恤上令,弟长乡里,不夸言,不愧行,君子也。不以上为本,不以民为忧,内不恤其家,外不顾其身游,夸言愧行,自勤于饥寒,不及丑侪,命之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进也不能及上,退也不能徒处,作穷于富利之门,毕志于畎亩之业,穷通行无常处之虑,佚于心,利通不能,穷业不成,命之曰处封之民,明上之所诛也。有智不足以补君,有能不足以劳民,俞身徒处,谓之傲上,苟进不择所道,苟得不知所恶,谓之乱贼。身无以与君,能无以劳民,饰徒处之义,扬轻上之名,谓之乱国。明君在上,三者不免罪。”
  叔向曰:“贤不肖,性夫!吾每有问,而未尝自得也。”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第二十一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第二十一
  叔向问晏子曰:“世乱不遵道,上辟不用义;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遗民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此二者之于行,何如?”
  晏子对曰:“婴闻之,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苟持民矣,安有遗道!苟遗民矣,安有正行焉!”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第二十二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第二十二
  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
  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
  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晏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