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晏子春秋-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
  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第二十三 
  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第二十三
  叔向问晏子曰:“啬吝爱之于行何如?”
  晏子对曰:“啬者,君子之道;吝爱者,小人之行也。”
  叔向曰:“何谓也?”
  晏子曰:“称财多寡而节用之,富无金藏,贫不假贷,谓之啬;积多不能分人,而厚自养,谓之吝;不能分人,又不能自养,谓之爱。故夫啬者,君子之道;吝爱者,小人之行也。”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退不肖第二十四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退不肖第二十四
  叔向问晏子曰:“君子之大义何若?”
  晏子对曰:“君子之大义,和调而不缘,溪盎而不苛,庄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铨,刻廉而不刿,行精而不以明污,齐尚而不以遗罢,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义也。” 
  叔向问傲世乐业能行道乎晏子对以狂惑也第二十五 
  叔向问傲世乐业能行道乎晏子对以狂惑也第二十五
  叔向问晏子曰:“进不能事上,退不能为家,傲世乐业,枯槁为名,不疑其所守者,可谓能行其道乎?”
  晏子对曰:“婴闻古之能行道者,世可以正则正,不可以正则曲。其正也,不失上下之伦;其曲也,不失仁义之理。道用,与世乐业;不用,有所依归。不以傲上华世,不以枯槁为名。故道者,世之所以治,而身之所以安也。今以不事上为道,以不顾家为行,以枯槁为名,世行之则乱,身行之则危。且天之与地,而上下有衰矣;明王始立,而居国为制矣;政教错,而民行有伦矣。今以不事上为道,反天地之衰矣;以不顾家为行,倍先圣之道矣;以枯槁为名,则世塞政教之途矣。有明上,可以为下;遭乱世,不可以治乱。说若道,谓之惑,行若道,谓之狂。惑者狂者,木石之朴也,而道义未戴焉。” 
  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第二十六 
  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第二十六
  叔向问晏子曰:“何若则可谓荣矣?”
  晏子对曰:“事亲孝,无悔往行,事君忠,无悔往辞;和于兄弟,信于朋友,不谄过,不责得;言不相坐,行不相反;在上治民,足以尊君,在下莅修,足以变人,身无所咎,行无所创,可谓荣矣。” 
  叔向问人何以则可保身晏子对以不要幸第二十七 
  叔向问人何以则可保身晏子对以不要幸第二十七
  叔向问晏子曰:“人何以则可谓保其身?”
  晏子对曰:“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不庶几,不要幸,先其难乎而后幸,得之时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可谓保其身矣。” 
  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以成行义者晏子对以何以成也第二十八 
  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以成行义者晏子对以何以成也第二十八
  曾子问晏子曰:“古者尝有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以成行义者也?”晏子对曰:“察其身无能也,而托乎不欲谏上,谓之诞意也。上惛乱,德义不行,而邪辟朋党,贤人不用,士亦不易其行,而从邪以求进,故有隐有不隐。其行法,士也,乃夫议上,则不取也。夫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婴不识其何以为成行义者也。”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事百君第二十九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事百君第二十九
  梁丘据问晏子曰:“子事三君,君不同心,而子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
  晏子对曰:“晏闻之,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
  仲尼闻之曰:“小子识之!晏子以一心事百君者也。” 
  柏常骞问道无灭身无废晏子对以养世君子第三十 
  柏常骞问道无灭身无废晏子对以养世君子第三十
  柏常骞去周之齐,见晏子曰:“骞,周室之贱史也,不量其不肖,愿事君子。敢问正道直行则不容于世,隐道危行则不忍,道亦无灭,身亦无废者何若?”
  晏子对曰:“善哉!问事君乎。婴闻之,执二法裾,则不取也;轻进苟合,则不信也;直易无讳,则速伤也;新始好利,则无敝也。且婴闻养世之君子,从重不为进,从轻不为退,省行而不伐,让利而不夸,陈物而勿专,见象而勿强,道不灭,身不废矣。” 
  庄公不说晏子晏子坐地讼公而归第一 
  庄公不说晏子晏子坐地讼公而归第一
  晏子臣于庄公,公不说,饮酒,令召晏子。晏子至,入门,公令乐人奏歌曰:“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尔何来为?”
  晏子入坐,乐人三奏,然后知其谓己也。遂起,北面坐地。公曰:“夫子从席,曷为坐地?”
  晏子对曰:“婴闻讼夫坐地,今婴将与君讼,敢毋坐地乎?婴闻之,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其身,若公者之谓矣。且婴言不用,愿请身去。”遂趋而归,管钥其家者纳之公,财在外者斥之市。曰:“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遂徒行而东,耕于海滨。居数年,果有崔杼之难。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嚕欢荆斩ΑF淦驮唬骸昂翁拘ο啻邮玻俊
  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弒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
  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第三 
  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第三
  崔杼既弒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为坛三仞,埳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桮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弒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俛而饮血。
  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
  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云:‘莫莫葛虆,施于条枚,恺恺君子,求福不回。’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
  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趋出,授绥而乘。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于野,命县于厨,婴命有系矣。”按之成节而后去。诗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景公不说,召而免之。
  晏子谢曰:“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景公说,召而赏之。景公问其故。
  对曰:“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而淫民恶之;举俭力孝弟,罚偷窳,而惰民恶之;决狱不避,贵强恶之;左右所求,法则予,非法则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而贵人恶之。是以三邪毁乎外,二谗毁于内,三年而毁闻乎君也。今臣谨更之,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民说;不举俭力孝弟,不罚偷窳,而惰民说;决狱阿贵强,而贵强说;左右所求言诺,而左右说;事贵人体过礼,而贵人说。是以三邪誉乎外,二谗誉乎内,三年而誉闻于君也。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故不敢受。”
  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 
  景公恶故人晏子退国乱复召晏子第五 
  景公恶故人晏子退国乱复召晏子第五
  景公与晏子立于曲潢之上,晏子称曰:“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公曰:“衣之新也,信善矣,人之故,相知情。”
  晏子归,负载使人辞于公曰:“婴故老耄无能也,请毋服壮者之事。”公自治国,身弱于高国,百姓大乱。公恐,复召晏子。诸侯忌其威,而高国服其政,田畴垦辟,蚕桑豢收之处不足,丝蚕于燕,牧马于鲁,共贡入朝。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景公知穷矣。” 
  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振民第六 
  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振民第六
  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趋。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说乎游,民足乎食。君子曰:“政则晏子欲发粟与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则依物而偶于政。” 
  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第七 
  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第七
  景公登东门防,民单服然后上,公曰:“此大伤牛马蹄矣,夫何不下六尺哉?”
  晏子对曰:“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贤相也。夫以贤相佐明君,而东门防全也,古者不为,殆有为也。蚤岁溜水至,入广门,即下六尺耳,乡者防下六尺,则无齐矣。夫古之重变古常,此之谓也。” 
  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第八 
  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第八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称长幼以贺第九 
  景公探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