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这边 美国那边-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似的这种饭馆,如硬石等,也很普遍。    
    袁岳(Victor Yuan):    
    酒吧的治安怎样?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还可以。不像有的电影里表现的那样。    
    


第六篇 时尚消费:情感化、自我化话题58:投资类型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

    话题58    
         
    普通居民投资类型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    
    依次为储蓄、保险、国债、股票和房地产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许多中国人对美国家庭的财务状况没有认识。我先谈一个误解。大家总觉得美国人赚钱多,也很富有。但美国人的实际消费能力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高,因为各方面的费用都很高。以一个普通美国家庭为例,家庭的平均每月收入是4 000美元,但其中1/3是税,你见不到那笔钱。扣税后还有2 600美元,交房租或买房贷款花1 000元,余下1 600元。买菜做饭花600元~800元,还余下1 000元。这还没有考虑医疗保险、买衣服等,中产阶级剩下的钱只有几百元,处理方法是银行储蓄。另外,50%左右的家庭直接或间接购买股票或公共基金。比如,很多退休金包含公共基金,等于间接购买了股票。    
    美国人对投资的看法是买股票是为了长期利益,而不会是今买明卖。今天的股票可能是为没出生的孩子上大学买的,是为20年之后、30年之后买的。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想得很远了。从长远观点来看,看得越远,回报越大。但是最近三四年,美国经济不景气。2000年一月和二月份,股票缩水,许多人失去了大量财富。不管怎么说,有50%的家庭愿意用这种方式创造投资的可能性,为未来的生活做一些安排。管理家庭财务方面的挑战是复杂的。为了买房子、教育孩子、退休,达到理财目的,夫妻俩会共同管理,创造美好的未来。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城市家庭收入上升的幅度高于农村。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穷人和富人收入差距在拉大。在谈到家庭投资的时候就要分城市、乡村和穷人、富人来谈。作为平民,最主要的家庭投资方式是储蓄。这是因为中国社会保障网的覆盖面很小,大病统筹在全部人口中的覆盖面不足20%,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只有20%。所以,普通人需要为自己提供防病、防老和防失业的保障,储蓄自然成为了一种较稳妥的方式。第二个原因是为子女积攒教育经费,现在,教育费用越来越高了。要想进入好的学校,就需要存更多的钱。第三个原因是大额消费,如买房买车等。    
    总的说来,目前中国家庭的投资方式除了存钱之外,其他方式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居民不太了解其他投资形式。普通人对买股票和债券等投资形式还比较陌生。在股票投资方面,普通人主要的投资模式是跟风和被消息操纵。大户放出什么消息,散户和小户经常跟风而被套住。所以,在股市上真正表现利好的是少数。综合起来,普通居民投资类型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储蓄、保险、国债、股票和房地产;富人投资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则依次为房地产、股票、保险和储蓄。    
    


第六篇 时尚消费:情感化、自我化话题59:先买房,再买车

    话题59    
         
    先买房,再买车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买车买房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他们会很具体地思考这个问题。买房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你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没有房子,就可能考虑买。第二,你的家庭人口变得更多时,或更少时,很可能买新的房子或换房子。比如,孩子独立了,上大学走了,你原来的房子太大,现在需要更小的房子了。买汽车不如买房复杂。两万美元左右的汽车很普遍。而房子的价格一般会在十几万到几百万美元不等。这取决于你想在哪一个州、哪一座城市买房。    
    换车换房与你能够承受的经济能力有关。比如,你新生了一个孩子,可能会换车。你会考虑换一辆能够让婴儿更安全的汽车。你的家庭人口多了或者少了,都可能考虑换车。或者,如果汽车开始出现问题,也可能会换。在买房子时,重要的考虑有几个,一是地理位置,二是地理位置,三还是地理位置。房子在哪里是最重要的,房子如果只是漂亮,位置不好,那么价值不可能上去。买房还要注意买保险,以防止万一发生问题,可以有钱重买或重建。买汽车的最重要考虑是安全,air bag(安全气囊)和其他框架是否结实。还有,是否省油。当然,还有汽车保险的问题。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的年轻人在二十七八岁就要考虑买房。一般与结婚有关:如果没房子,就娶不回老婆。先买房,再买车。现在,大都市里约70%的人拥有住房产权,有些人是通过住房改革而取得的产权。其中,30%的人会买第二套房子,这时,他们会注重面积、区位和空间功能设计,以改善居住条件,这样,他的第一套房子就可以出租了。在第二次买房的人中,有8%的人会第三次买房,那时,最主要的目的是投资。比如,在商业繁华区和办公白领较多的地方买房,因为那里需要租房的人很多;或者,买滨海产权度假酒店,买完后交给经营商做度假经营。买房的最主要考虑是区位,除了好的自然区位外,还要有好的社区服务和医疗教育条件等。社区中的教育也是考虑的很重要因素。这几年,住房开发不规范,因此消费者在买房时也很注意产权的问题。    
    买新车有两种情形:第一次买的车是商务用车,第二次买的车是家庭用车,体积小而轻便。也有人第一次买便宜的家庭用车,比如吉利和奇瑞等;然后再买一辆商务用车。买车的最重要考虑是服务和停车场所。    
    


第六篇 时尚消费:情感化、自我化话题60:媒体目的是播放广告

    话题60    
         
    媒体目的是播放广告,因此必须创造内容,拉住广告所需要的那些观众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任何社会里,媒体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在美国,媒体重要到让一些美国人把它看成像美国政府一样大。三权分立之外,媒体是第四权。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类型依次是:电视、报纸、广播和互联网。从电视看,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是ABC、CBS、NBC、FOX和CNN,它们是私营公司。在美国,没有国有的电视台。这些公司每时每刻都在通过新闻节目影响老百姓对世界的看法。从报界看,《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在政界、学术界和精英圈子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从广播看,美国人天天收听无线电,但主要把它当作一种娱乐,而不是获取信息的途径。最后是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天天都上网,通过它来了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股市等。    
    媒体的主要功能是监督政府的工作,制约政府,促进问题的解决。有一个说法是,我宁可在没有政府的情况下有媒体,也不愿意在没有媒体的情况下有政府。    
    媒体与广告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以前,我的观点是,节目是主要的,而广告虽然是必须有的,必须赚钱,但主要还是为了迎合节目。但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其中的观点很有意思。这本书的名字是《The Sound Bite Society》(《影音媒体作用下的社会》)。这本书的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是,节目在电视上是次要的,而占最主要地位的是广告,我们的目的是播放广告,因此必须创造内容,拉住广告所需要的那些观众。这个观点听起来一方面会让人觉得可怕,另一方面会让人觉得有一定道理。广告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总体而言,媒体在政治、社会和国际等大事方面对美国人的观点影响都是巨大的。    
    袁岳(Victor Yuan):    
    在所有媒体中,电视对受众的影响力最大。在中国,CCTV1、CCTV2和CCTV5对农村的影响高于沿海城市。最近,香港凤凰卫视成了影响力比较大的精英媒体,其信息量更大、更宽。特别是,它对国际新闻、台湾地区的新闻以及新闻现象的解剖比内地电视更有特点。在报纸中,《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和《经济观察报》等对民众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对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有较大影响。杂志的变化和表现形式特别多,因为杂志在中国是较早地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介入的媒体。    
    媒体正在由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宣传作用向多样化发展。党的喉舌作用正在慢慢向多样化转移了。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用信息增多了,如出现了《房地产周刊》和《汽车周刊》等;二是娱乐性增强了;三是增加了对权力起制约作用的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焦点访谈》栏目和报纸《南方周末》等经常报导弱势群体的一些生活状况以及权力滥用的案例;四是互联网的兴起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了,形式更自由了。BBS和聊天室等功能极大地加强了信息传播的范围。    
    总的来说,党委宣传部门会在总体上控制媒体的存在方式,但媒体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在广告方面,由于工商业的发展,拥有较高质量的受众群体的媒体会有较大的广告量。比如,《北京青年报》的广告销售状况一直很好,要在上面刊登广告需要预约和排队。CCTV拍卖黄金广告时段,2003年拍出33亿人民币,2004年拍出44亿人民币。最后,媒体在丰富多彩性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全国共有两千多家电视台,数千种报纸。各地有各地的电视台和报纸,许多由地区控制的小众媒体浪费了许多资源。最近,政府下令削减了几百种报纸,下一步可能还会进一步压缩许多不必要的媒体。    
    


第七篇 信仰伦理:缺失与迷惘话题61:美国人不认为人有固定的命运

    话题61    
         
    美国人不认为任何人有固定的命运    
    袁岳(Victor Yuan):    
    命运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它像一只飞翔的幽灵,因为不散而让我们无奈,因为无形而常让我们忽视。在中国,相信命运的人很多。在传统文化中,命运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帝王也不例外,所以星相家与方士始终在中国历史中留有身影。今天,估计有将近50%的中国人认为无论怎样行事都有确定的规则,命运是人所不能逃避的。有意思的是,在相信命运的人中,大部分人也相信运气。这表明,真正相信命运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不确定性。相信命运的人用命运来解释他觉得无能为力的事情。在特别成功的人以及特别不成功的人中,相信命运的比较多。特别成功的人,什么都有了,但他意识到,自己仍然不能超越许多东西,所以就信命了。特别不成功的人,觉得自己要什么没什么,所以也信命了。    
    相信命运的人有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往往相信宗教中的某些东西,比如佛和神,但又不是系统的信仰,会被其他许多零碎的念头所吸引和牵制。这些人是社会生活中比较迷惘的人,他们容易受到影响,而且他们做事情的积极性不高。如果一个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