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国平自选集-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31    
    


第三篇 散文(1993~1996)第62节:何必温馨

    太喜欢温馨这个词。我写文章有时也用它,但尽量少用。不论哪个词,一旦成为 …个热门、时髦、流行的词,我就对它厌烦了。    
    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俨然是形容词家族中脱颖而出的一位 通俗红歌星。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以至于在日常 言谈中,人们也可以脱口说出这个文绉绉的词了,宛如说出一个人所共知的女歌星名字。    
    可是,仔细想想,究竟什么是温馨呢?温馨的爱、温馨的家、温馨的时光、温馨的人生究竟 是什么样子的?朦朦胧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许,正是词义上的模糊不清增加 了这个词的魅力,能够激起说者和听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联想。    
    正是这样:美好,然而空洞。这个词是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温者温暖,馨者馨香。暖洋洋 ,香喷喷。这样一个词非常适合于譬如说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用来描绘自己对爱的憧憬,一 个初为人妻的少妇用来描绘自己对家的期许。它基本上是一个属于女中学生词典的词汇。当 举国男女老少都温馨长温馨短的时候,我不免感到滑稽,诧异国人何以在精神上如此柔弱化 ,纷纷竞作青春女儿态?    
    事实上,两性之间真正热烈的爱情未必是温馨的。这里无须举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与 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 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 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 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    
    比较起来,温馨对于家庭来说倒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 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不过,我们也该记住,如果爱情要在家庭中继续生 长,就仍然会有种种亦悲亦喜的冲突和矛盾。一味地温馨,试图抹去一切不和谐音,结果不 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我始终认为,真正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富有个 性的人之间),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至于说以温馨为一种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气了。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 和逆境当然一点儿也不温馨,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入彻悟。我 无意赞美形形色色的英雄、圣徒、冒险家和苦行僧,可是,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 有壮丽的人生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悟到了温馨这个词时髦起来的真正原因。我的眼前浮现出许多广告画面, 画面上是各种高档的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等等,随之响起同一句画外音 :〃……伴你度一个温馨的人生。〃一点也不错!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 受,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温馨一词的确切的现代含义!这个听起来好像颇浪漫 的词,其实包含着非常务实的意思,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一种讲究实际 的人生态度。不要跟我们提罗密欧了吧,爱就要爱得惬意。不要跟我们提哈姆雷特了吧,活 就要活得轻松。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    
    我丝毫不反对实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时代到处膨胀的权力野心相比,这是一个进步。 然而,实在的生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决非限于舒适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温馨〃这个流 行词所标志的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在这个女歌星的唱遍千家万户的温软歌声中,一切人的 爱情和人生变得如此雷同,就像当今一切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如此雷同一样。听着这些流 行歌曲,我不禁缅怀起歌剧《卡门》的音乐和它所讴歌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人生来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要说:    
    爱,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人生,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19932    
    


第三篇 散文(1993~1996)第63节:”沉默学”导言

    一个爱唠叨的理发师给马其顿王理发,问他喜欢什么发型,马其顿王答道: 〃沉默型。〃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素来怕听人唠叨,尤其是有学问的唠叨。遇见那些满腹才学关不住的大 才子,我就不禁想起这位理发师来,并且很想效法马其顿王告诉他们,我最喜欢的学问是〃 沉默学〃。    
    无论会议上,还是闲谈中,听人神采飞扬地发表老生常谈,激情满怀地叙说妇孺皆知,我就 惊诧不已。我简直还有点嫉妒:这位先生(往往是先生)的自我感觉何以这样好呢?据说讲演 术的第…秘诀是自信,一自信,就自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起来了。可是,自信总应该以自知 为基础吧?不对,我还是太迂了。毋宁说,天下的自信多半是盲目的。惟其盲目,才拥有那 …份化腐朽为神奇的自信,敢于以创始人的口吻宣说陈词滥调,以发明家的身份公布道听途 说。    
    可惜的是,我始终无法拥有这样的自信。话未出口,自己就怀疑起它的价值了,于是嗫嚅欲 止,字不成句,更谈何出口成章。对于我来说,谎言重复十遍未必成为真理,真理重复十遍 (无须十遍)就肯定成为废话。人在世,说废话本属难免,因为创新总是极稀少的。能够把废 话说得漂亮,岂不也是一种才能?若不准说废话,人世就会沉寂如坟墓。我知道自己的挑剔 和敏感实在有悖常理,无奈改不掉,只好不改。不但不改,还要把它合理化,于自卑中求另 一种自信。    
    好在这方面不乏贤哲之言,足可供我自勉。古希腊最早的哲人泰勒斯就说过:〃多说话并不 表明有才智。〃人有两只耳朵,只有一张嘴,一位古罗马哲人从中揣摩出了造物主的意图: 让我们多听少说。孔子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了。明朝的李笠翁 也认为:智者拙于言谈,善谈者罕是智者。当然,沉默寡言未必是智慧的征兆,世上有的是 故作深沉者或天性木讷者,我也难逃此嫌。但是,我确信其反命题是成立的:夸夸其谈者必 无智慧。    
    曾经读到…则幽默,大意是某人参加会议,一言不发,事后,一位评论家对他说:〃如果你 蠢,你做得很聪明;如果你聪明,你做得很蠢。〃当时觉得这话说得很机智,意思也是明白 的:蠢人因沉默而未暴露其蠢,所以聪明;聪明人因沉默而末表现其聪明,所以蠢。仔细琢 磨,发现不然。聪明人必须表现自己的聪明吗?聪明人非说话不可吗?聪明人一定有话可说吗 ?再也没有比听聪明人在无话可说时偏要连篇累牍地说聪明的废话更让我厌烦的了,在我眼 中,此时他不但做得很蠢,而且他本人也成了天下最蠢的…个家伙。如果我自己身不由己地 被置于一种无话可说却又必须说话的场合,那真是天大的灾难,老天饶了我吧!    
    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夸夸其谈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 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大张旗鼓地推销自己,力求卖个好价钱。于是,我们接连看 到,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俗不可耐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 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先声夺人闹得天下沸沸扬扬。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 地的话:〃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我还想起吉辛的话:〃人世一天天愈来愈 吵闹,我不愿在增长着的喧嚣中加上一份,单凭了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献了一种好处 。〃这两位圣者都是羞于言谈的人,看来决非偶然。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 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广告造就不了文豪。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 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种种热闹一时的吹嘘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 藏着世界的秘密。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 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如 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 秘密〃。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 话的。    
    世有声学、语言学、音韵学、广告学、大众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等,惟独没有沉默学。这 就对了,沉默怎么能教呢?所以,仅存此〃导言〃一篇,〃正论〃则理所当然地将永远付诸 阙如了。    
    19933    
    


第三篇 散文(1993~1996)第64节:永远未完成

    一    
    高鹗续《红楼梦》,金圣叹腰斩《水浒》,其功过是非,累世迄无定论。我们只知道一点: 中国最伟大的两部古典小说处在永远未完成之中,没有一个版本有权自命是惟一符合作者原 意的定本。    
    舒伯特最著名的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而非如同一般交响曲那样有三至四个乐章,遂被后人 命名为《未完成》。好事者一再试图续写,终告失败,从而不得不承认:它的〃未完成〃也 许比任何〃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    
    卡夫卡的主要作品在他生前均未完成和发表,他甚至在遗嘱中吩咐把它们全部焚毁。然而, 正是这些他自己不满意的未完成之作,死后一经发表,便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巨人地 位。    
    凡大作家,哪个不是在死后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手稿?即使生前完成的作品,他们何尝不是 常怀一种未完成的感觉,总觉得未尽人意,有待完善?每一个真正的作家都有一个梦:写出 自己最好的作品。可是,每写完一部作品。他又会觉得那似乎即将写出的最好的作品仍未写 出。也许,直到生命终结,他还在为未能写出自己最好的作品而抱憾。然而,正是这种永远 未完成的心态驱使着他不断超越自己,取得了那些自满之辈所不可企及的成就。在这个意义 上,每一个真正的作家一辈子只是在写一部作品,他的生命之作。只要他在世一日,这部作 品就不会完成。    
    而且,一切伟大的作品在本质上是永远未完成的,它们的诞生仅是它们生命的开始,在今后 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仍在世世代代读者心中和在文化史上继续生长,不断被重新解释,成为 人类永久的精神财富。    
    相反,那些平庸作家的趋时之作,不管如何畅销…时,决无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我可以断言 ,不必说死后,就在他们活着时,你去翻检这类作家的抽屉,也肯定找不到积压的未完成稿 。不过,他们也谈不上完成了什么,而只是在制作和销售罢了。    
    二    
    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动人心魄的爱情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