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怎么办?-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热娜维埃弗处在狡诈之徒与花花恶少的喧闹的庸俗圈子中,南丁格尔小姐处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中,她们能不觉得无聊和郁闷吗?因此,当卡捷琳娜·瓦西利耶夫娜的父亲破产的时候,她几乎是喜大于悲。看到他从一个身体结实的、还不算年迈的人变成了老头子,她心疼他。她感到遗憾的还有一件事:她能用来资助别人的钱大大减少了。头一次看见曾在她的父亲和她面前卑躬屈膝、竭力巴结过的人抛来的白眼,她很难受,可是她也感到痛快,因为那一群无聊的、可恶的庸碌之辈已经离他们而去,不再使她的生活感到憋闷,不能再用虚伪卑劣的行径使她恼怒。现在她十分自由,心中燃起了对幸福的希望:“今后如果我发现有人钟情于我,那就真是爱慕我,而不是爱慕我父亲的几百万财产了。”
  九

  波洛佐夫想把他占有股份并由他经管的那家硬脂工厂盘出去。经过半年或半年多尽心竭力的寻访,他才找到了买主。买主的名片上写着“Charles Beaumont”,但不是念作“夏尔·博蒙”①,像不深知情况的人所念的那样,而是念作“查理士·比蒙特”。自然是该这么念法:买主是伦敦一家专门收购脂油和硬脂的霍奇逊一洛特公司的代理人。在财政拮据,管理不当的情况下,那个入股集资的硬脂工厂不能得到发展。如果掌握在一家强大的公司手中,工厂却一定会创高效益的,只要花个五六十万卢布,公司每年就可望有十万进项。代理人办事认真,他首先仔细视察了工厂,详细查阅了它的账目,才向公司建议受盘。然后他开始跟厂方就工厂出盘事宜进行谈判,谈判拖延了很久,那是我国入股集资的企业的特点,就连最有耐心的希腊人,曾经围攻特洛伊十年②之久而毫不气馁的,跟它们谈起来也会生厌的吧。在这期间,波洛佐夫按照对待用得着的人的老习惯,对代理人百般讨好,常常向他发出来家用餐的邀请。代理人对此采取回避态度,一再谢绝邀请。可是有一回,他跟工厂董事会谈判时间过长,又累又饿,才终于答应到波洛佐夫家用午饭了,其实他们同住在一层楼上。
  ①“夏尔·博蒙”是法语的念法。

  ②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在爱神阿芙罗狄蒂帮助下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之妻海伦拐到特洛伊,希腊大军前往争夺,围攻特洛伊城十年始破。
  十

  查理士·比蒙特正如所有的查理士、约翰、詹姆士、威廉一样,不喜欢跟人亲密无间,表露个人内心感受。可是别人询问的时候,他会简单扼要地讲述讲述自己的经历。他说他的家庭原籍是加拿大。的确,加拿大居民中大概有一半是法国移民的后代。他这一家就是法裔,因此他的姓氏是法式的,他的面貌与其说像英国人或美国人,不如说像法国人。但是,他接着说,他的祖父从魁北克附近迁到了纽约。这种事并不罕见。这一家移居的时候,他父亲还是个小孩,后来自然长大成人。这时我国农界一位有钱的进步人士突发奇想,竟要在克里米亚南岸经营棉田,而不种葡萄园。他托人给他从北美找一个管理人,结果找到了这个加拿大出生的纽约居民詹姆士·比蒙特,就是说,此人对棉田十分陌生,他没有见过棉田正像我和读者您在彼得堡或库尔斯克见不到阿拉拉特山①一样。这在诸如此类的进步人士中都是常有的事。固然,事情给弄糟完全不是由于美国管理人不懂植棉技术,而是因为在克里米亚种棉是跟在彼得堡种葡萄一样异想天开。这一点弄清后,美国管理人被解除植棉管理工作,到坦波夫省一家酒厂做了酿酒师,他差不多在那几度过了他的余生,还跟人姘居生下查理士,儿子出世不久,他的情妇就去世了。将近六十五岁时,他已经攒下一笔钱养老,却忽然想回美国,于是就回去了。那时查理士二十来岁。父亲死后,查理士想回俄国,因为他生在坦波夫省乡下,又在那里住了近二十年,他感觉自己是俄国人。跟父亲住在纽约时,他在一个商人的经理处当职员。父亲死后,他转到伦敦霍奇逊——洛特公司的纽约经理处,他知道这公司和彼得堡有业务往来,于是大显身手,连忙推销自己,表现出了他是希望在俄国谋到一个职位的,他说他对俄国的了解犹如自己的祖国。有这样一名职员常驻俄国,自然对公司有利,他被调往伦敦经理部接受考核,考核通过,就来到彼得堡,给这家专做脂油和硬脂生意的公司担任代理人,年薪五百镑——那是在他上波洛佐夫家吃饭的前半年左右。情况与这段经历完全相符,比蒙特,由于他出生在坦波夫省,又在那儿住过近二十年,当时他在方圆二十、五十甚至一百俄里以内只能碰见一个美国人或英国人,那就是他的父亲,而父亲却整天都待在工厂里——情况也符合于这段经历,查理士·比蒙特说俄语正跟土生土长的俄国人一样,英语虽然也说得流利、漂亮,但还是不够地道,一个人到了成年才在英语国家待上那么几年,本来也就只能如此而已。
  ①阿拉拉特山,一译阿勒山,在土耳其东部,靠近俄罗斯和伊朗边境。
  十一

  比蒙特发现餐桌上只有三个人:除了自己,便是老人和他那非常可爱而又略带几分忧郁的金发女儿。

  “我当时哪里想得到,”波洛佐夫吃饭时说,“这些工厂股票会对我这么重要!人到老年遭受这样的打击,是很痛苦的。还算万幸,尽管我糟蹋了卡佳的财产,可她承受住了,而且很不以为然。就是我活着的时候,这笔财产与其说属于我,不如说该属于她,因为她母亲留给她一大笔钱,我的钱很少。当然,我把每个卢布都变成了二十个,所以,从另一方面说,这笔财产里头靠我挣来的辛苦钱比继承到的钱更多,我真是付出了多少心血!那需要怎样的才干啊,”老人自诩地说,他用这种口吻谈论了许久,“我靠血汗,更主要的是靠聪明才智挣钱。”他终于说完了,在结束时他又重复了一遍开头所讲的话,说遭受这样一个打击挺痛苦,如果卡住再为此哭哭啼啼,他恐怕早疯了,可是卡佳不仅自己不心疼,还给了他老头子安慰和支持。

  或许由于美国的习惯如此,无论对一个人摇身变巨富,或是破产成穷汉,都不见怪,或许是由于自己的个性,比蒙特既不愿恭维那挣过三四百万的雄才大智,也不愿为他破产而扼腕叹息,何况破产以后还有能力雇用一名好厨师。可是他又必须讲点儿什么,表示他赞成这长篇演说中的某些看法,因此他说:

  “是的,全家同舟共济来承受苦难,那就轻松多了。”

  “您的话似乎还值得商榷,卡尔·亚科夫利奇①。您以为卡佳忧愁是因为她心疼那笔财产吗?不,卡尔·亚科夫利奇,不,您冤枉了她。我和她另有苦衷:我俩丧失了对人的信心。”波洛佐夫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气说,正像阅历丰富的老者谈起小孩子善良可又难免幼稚的看法那样。
  ①比蒙特的俄式名字和父名。

  卡捷琳娜·瓦西利耶夫娜脸红了。她不乐意让父亲谈起她的感情。但是这也不能怪她父亲,除了父爱驱使他说以外,还有另一个人所熟知的情由:如果没有话说而屋里却正好有一只猫或狗,人们就谈猫谈狗;如果猫狗都没有,就谈孩子;实在没有任何谈话资料的时候,就只能屈尊来谈谈天气了。

  “不,爸爸,您不用拿这么高尚的理由来解释我的忧愁:您知道,我天生来的一副不快活的性格,所以才感到烦闷。”

  “快活不快活这倒是凭个人了,”比蒙特说,“可是烦闷,依我看是不能原谅的。在我们的兄弟英国人那里,烦闷是一种流行病;我们美国人可不知道烦闷这一说。因为我们没有时间烦闷,我们的事情太多了。我认为,我觉得(他改正了他的美国式词语),俄国人民也应该看到自己正是处于同样的境况,依我看他们手上也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而我在俄国人身上看到的确实完全相悖:他们很容易忧郁。在这方面,连英国人也远远比不上他们。英国社会是世界上最沉闷的社会,这个坏名声传遍全欧洲,包括全俄国在内。其实英国社会比起俄国社会来还是要有生气、活跃、快乐得多,就像法国在这方面又超过英国一样。而你们的旅行家还对你们说什么英国社会沉闷!我不懂,这些人怎么闭着眼睛不看看自己的国内!”

  “俄国人忧郁不是他们的过错,”卡捷琳娜·瓦西利耶夫娜说道,“他们有什么事可做呢?他们无事可做,于是就不得不抄起手来待着。您指给我一件事来做,我大概就不会烦闷了。”

  “您想找事干?啊,事情是不会缺少的吧。您可以看到,您周围的人是那么愚昧无知——请原谅我如此评论贵国,你们的祖国(他改正了他的英国式词语),然而我自己也是生在这儿长在这儿的,我把它看作自己的祖国,我才能够对它不客气——您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像土耳其似的愚昧无知,像日本似的孤立无援。我要摹仿你们的诗人对你们说:我恨你们的祖国,正因为我爱它,如同爱我自己的祖国一样。但是这儿有许多事需要做呢。”

  “不错,可是单独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儿家,能够做什么呢?”

  “可你不是在做吗,卡佳?”波洛佐夫说,“我向您泄露她的一个秘密吧,卡尔·亚科夫利奇。她为了消除烦闷,正在教一群女孩子读书呐。她的学生天天来,她陪着她们从十点忙到一点,有时候还不止。”

  比蒙特带着尊敬的神情瞧了瞧卡捷琳娜·瓦西利耶夫娜:

  “这才像我们美国人——当然我所指的美国人只是北部自由州的人。南部各州却比墨西哥还糟,情况几乎跟巴西一样恶劣(比蒙特是一个激烈的废奴主义者①),——这才像我们啊。可是既然有事干,您为什么还烦闷呢?”
  ①指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上半叶在北美洲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人们。

  “难道这算得上什么重要的事吗?比蒙特先生?不过是为了消遣罢了,我是这么想的。也许我想错了,也许您会叫我唯物主义者……”

  “人们认定我们民族的唯一目标和心思就是捞钱,您难道能从这个民族人的日中听到对您这样的责备吗?”

  “您在开玩笑,我可是真害怕,怕对您说出我的意见,这意见看来近似于蒙昧主义者所鼓吹的教育无用论。”

  比蒙特想道:“原来如此!难道她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吗?这倒挺有意思。”

  “我自己就是个蒙昧主义者,”他说,“我拥护南部各州不识字的黑奴,却反对他们文明的主人。原谅我,这种美国人的憎恨感情使我离题远了。但是我很想听听您的意见。”

  “意见极为平庸,比蒙特先生,不过这是生活使我认识到的。我觉得我现在干的事情太片面,而且它所关注的那个方面还不是希望为人民谋利益的人应该关心的首要方面。我这么想:只要解决了吃饭问题,人们自己也能学会读书。必须从吃饭问题人手,否则我们白费工夫。”

  “您为什么不从您认为必须做的这件事人手呢?”比蒙特问,他已经有点儿兴奋了,“这是能办到的,我知道一些例子,在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