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帮会史-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藩市登陆,横过美洲大陆,至大西洋西岸之纽约市,沿途所过多处,或留灵敏日,或十数日,所至皆说以祖国危亡,清政府败,非从民族根本改革,无以救亡,而改革之任人人有责,然而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余人而已,然美洲各地华侨,多立有洪门会馆。当予之在美洲鼓吹革命也。洪门之人,初亦不明吾旨,予乃反而叩之反清复明为何者,彼众多不能答也。后由在美之革命同志鼓吹数年。而洪门之众,乃始知彼等原为民族老革命党也,然当时之游美洲也,不过为初期之播种,实无大影响于革命前途也,然已大触清廷之忌矣。故于甫抵伦敦之时,即遭使馆之陷,几致不测,幸得吾师康德黎竭力营救,始能脱险,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其朝野贤豪,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时欧洲尚无留学生,又鲜华侨,虽欲为革命之鼓吹,其道无由,然吾生平所志,以革命为惟一之天职,故不欲久处欧洲,旷废革命之时日,遂往日本,以其地与中国相近,消息易通,便于笔书也。旋遇清廷有排外之举,假拳党以自卫,有杀洋人,围使馆之事发生,因而八国联军之祸起矣,予以为时机不可失,乃命郑士良入惠州,招集同志以谋发动,而命史坚如入羊城,招集同志,以谋响应。筹备将竣,予乃与外国军官数人绕道至香港,希图从此潜入内地,亲率健儿,组织一有秩序之革命军以救危亡也。不期中途为奸人告密,船一抵香港,即被港政府监视,不得登岸,遂致原定计划不得施行。乃将惠州发动之责,委之郑士良,而命杨衢云、李纪堂、陈少白等在香港为之接济。士良得令,即日入内地,亲率已集合于三洲田之众,出而攻据新安,深圳之清兵,尽夺其械,随而转战于龙岗,淡水,永湖,梁化,白芒,花三多祝等处,所向皆捷,清兵无敢当其锋者,遂占领新安大鹏至惠州平海一带沿海之地,士良连战月余,弹药已尽,史坚如在广州屡谋响应,皆不得当,遂决意自行用炸药攻毁两广总督德寿之署而歼之,炸发不中,而而史坚如被擒遇害,是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也。  庚子之役,为予第二次革命之失败也。经此失败而后,回顾中国之人心,已觉与前有别埃。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自惠州失败,以至同盟会成立之间,其受革命风潮所感兴起而同举义者,在粤则有李纪堂洪全福之事,在湘则有黄克强马福益之事,其事虽不成,人多壮之。海外华侨,渐受东京留学界及内地革命风潮之影响,故予此次漫游所到,凡有华侨之处,莫不表示欢迎,较之往昔,大不同矣。乙已春间,予重至欧洲,则其地之留学生已多数赞成革命,盖彼皆新从内地或日本来欧,近一二年,已深受革命思潮之陶冶,已渐由言化而达至实行矣。予于是揭榘吾生平所怀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号召之,而组织革命团体为焉,于是开第一会于比京,加盟者三十余人,开第二会于柏林,加盟者二十余人,开第三会于巴黎,加盟者亦十余人,开第四会于东京。加盟者数百人,中国十七省之人皆与焉,惟甘肃尚无留学生到日本,故阙之也。此为革命同盟会成立之始,因当时尚多讳言革命二字,故只以同盟会见称,后以此名著焉,自革命同盟会成立之后,予之希望,则为之开一新纪元,盖前此虽身当百难之冲,为举世所非笑唾骂,一败再败,而犹冒险猛进者,仍未敢望革命排满事业能及吾身而成者也。其所以百折不回者,不过欲有以振起既死之人心,昭苏将尽之国魂,期有继我而起者成之耳。及乙已之秋,集合全国之英俊,而成立革命同盟会于东京之日,吾始信革命大众,可及身而成矣。于是乃敢定立中华民国之名称,而公布于党员,使之各回本省,鼓吹革命主义,而传布中华民国之思想焉。不期年而加盟者已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9穴中经十次失败*9雪乃转谋武汉,总督一逃,而张彪亦走。清朝方面,已失其统驭之权,秩序大乱矣。然革命党方面,孙武以造炸药误伤未愈,刘公谦让未遑,上海人员又不能到,于是同盟会会员蔡济民张振武等,乃迫黎元洪出而担任湖北都督,然后秩序渐复。厥后黄克强等乃到,此时湘鄂之见已萌,而号令已不能统一矣。按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以当时武昌之新军,其赞成革命者之大部分,己山端方调往四川,其尚留武昌者,只炮兵及工程营之小部分耳。其他留武昌之新军,尚属毫无成见者也。乃此小部分以机关破坏而自危,决冒险以图功,成败在所不计,初不意一击于中也,此殆天心助汉而亡胡者。武昌既稍能久支,则所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着,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吾党之士,皆能见及此,故不约而同,各自为战,不数月而十五省皆光复矣。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陈英士在此积极进行,故汉口一失,英士则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窥取南京,后汉阳一失,吾党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之大局因此益振,则上海英士一木之支者,较他着尤多也。予离法国三十余日,始达上海,时南北和议已开,国体犹尚未定也。当予未到上海之前,中外各报,皆传布谓予带有巨款回国,以助革命军。予甫抵上海之日,同志之所望我者以此,中外各报馆访员之所问者亦以此,予答之曰:“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于是各省代表乃开选举会于南京,选举予为临时总统。予于基督降生一千九百十二年正月一日就职,乃申令颁布,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元阳历,以是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新是予三十年如一日之恢复中华,创立民国之志,于斯竟成。


第六部分后记

    《中国帮会史》原名《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现编入民国珍书丛刊。    中国帮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对于帮会,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帮会起着不同的历史作用。一方面帮会曾发挥过革命的先锋队作用,为了争取民族的生存,民族的独立自主,帮会曾流过许多血,作过很大的牺牲。另一方面,帮会又是许多罪恶的渊薮,成为社会的毒瘤。故对于帮会,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请善加甄别,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帮会和帮会问题。    本书是杨云史先生民国时期的旧作,此次再版,将保持原作风貌。人名、地名、称谓等原则上一仍其旧,只对一些明显的错字及少量字词作适当订正,或对个别无关紧要的地方作一些删节。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