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卷-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它们纷纷探头向潭里望去,果然潭里有个又圆又大的月亮。
猕猴们又跑到猴王面前,争先恐后地报告猴王说,“大王,大王,您知
道吗?月亮掉到潭里去了!” 
“大王,我们赶紧去把月亮捞上来,放在原来的地方去吧。” 
猴王想了想,说:“好吧!我们想个办法把月亮捞上来。” 
那只最小的猕猴问:“潭那么深,我们怎么捞月亮呢?” 
是呀,怎么捞呢?这群猕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了主意。突然, 
一只聪明的猕猴叫道:“我有一个好办法。我用手,抓住一只猴子的脚,它
再用手,抓另一只猴子的脚,这样连成一串。不就能把月亮捞出来了吗?” 
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于是,一只猕猴爬上树,用脚攀住一根枝条,然
后倒吊下来,用手抓庄另一个猕猴的脚。这只猕猴也倒吊下来,再用手抓住
另一只猕猴的脚。就这样,一只一只连起来,一直连到潭边。
最小的猕猴在最下面,它伸出手去,到水里去捞月亮。它一捞,水面被
搅出许多的波纹,月亮变成了一块块碎片。小猕猴吓得赶紧缩回手来,叫道, 
“不好了!月亮碎啦!” 
猕猴们纷纷探头张望。这时,水面又恢复了平静。抓住小猕猴脚的那只
猕猴看到月亮还好好的,生气他说:“你瞎嚷嚷什么,月亮不是好好的在那
里吗?”小猕猴低头一看,咦?月亮果然还是圆圆的,一点儿也没有碎。它
又伸手去捞。这时,树枝突然间断了,猕猴们一起掉进潭里。
(王登云等辑)

猫和老鼠
《佛本生故事》
从前,有一只猫,名子叫做火焰。这只猫年轻时,吃掉过许许多多的老
鼠。后来,它老了,没有以前那么灵活了,能捉到者鼠的次数便大大减少。
老猫心想:“以前我年轻,身强力壮,凭着身体好,有力气,总能抓到老鼠
吃。现在,我年迈体弱,力不从心,老鼠经常从手边跑掉,得想个什么办法
才好。” 
从此,老猫便四处观察。一天,它发现有一只鼠王,带着五百个儿孙住
在一起。老猫心生一计,来到鼠洞边,装出了坐禅的样子。老鼠们出洞来玩
耍,看到老猫安祥地在坐禅,便去报告了鼠王。
鼠王出洞来问老猫道:“阿舅,你这是在干什么?” 
老猫回答说:“我以前年轻气盛。干了无数伤害性命的事。现在,我想
修行积善,洗去过去的罪过。” 
老鼠们听它这么说,心想:“这老猫也要积德行善了。”于是,心中对
老猫放松了戒备。
鼠王每次领儿孙们出去,回来时总要领着它们从右边绕老猫三圈,以表
示敬意,然后才进洞。老猫便每次悄悄地抓住走在队尾的小老鼠,把它吃掉。
过了一段时间,鼠王发现儿孙们的数量逐渐减少,而老猫却越来越肥, 
气力也增大了,心想:“这一定有原因。” 
鼠王从此后留心观察,发现老猫的粪便中有鼠毛鼠骨,心里一下子明白
了:“原来老猫骗了我们,把我们的同胞吃掉了,我得仔细看看,老猫是什
么时候捉走老鼠的。” 
鼠王想好主意,便在洞中偷偷看着老猫。只见老猫装着坐禅,等老鼠们
走过去,它便迅速地抓注最后一只老鼠吃掉。
鼠王看到后,才明白了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敌人。从此,它带着子孙们
远远地躲开了老猫。
(王登云等辑)

大鱼与小鱼
《佛本生故事》
在一条幽静的小河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也许是因为这儿太僻静了, 
从来没有人来这儿捉鱼。
大鱼们常常对小鱼们说:“你们千万不能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小心
被人们捉去。” 
有一条小鱼好奇心特别强,它总想知道外面究竟是什么样子。大鱼们越
是说不能出去,它越是想去外边看看。有一天,这条小鱼和几个小伙伴谈起
了到外面去的事。有一条胆子最小的鱼说:“听我妈妈说,我们只要一出去, 
就会被人捉去吃掉。我可不敢去。”好奇心很强的小鱼说:“你妈妈也从来
没有出去过,它怎么知道会被人吃掉的呢?” 
“当然是它的妈妈告诉它的呀。”胆小的小鱼回答道。
“可是,你妈妈的妈妈也没去过外面呀。不管怎么说,我都想去看看外
面。”好奇心强的小鱼口气坚定地说。
“我跟你一起去!” 
“我也跟你去!” 
好几条胆子大的小鱼都要去。于是,它们高高兴兴地出发一路上,小鱼
们看到许多没见过的东西,它们游到一个地方,钓鱼的人正在张网捕鱼。这
些小鱼侥幸没有被捕进网中。它们又游回了自己生活的地方。
大鱼们见这几条胆子大的小鱼在一起游来游去,便又嘱咐它们说:“你
们千万不要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 
小鱼们听了笑着说:“我们刚才已经到外面去过了。” 
大鱼吃了一惊,问道:“你们到外面去,没有谁被网捉去吗?” 
小鱼们争着回答说:“我们到了外面,没有看出什么网,也没有谁被捉
去,只是远远地看到有些长线跟在我们后边,也不知是什么东西。” 
大鱼对小鱼说:“那你们是侥幸逃回来的,当年你们的祖父母,就是被
你们远远看到的那些长线捕了去的。这些线,就是人们下的网!” 
(王登云等辑)

我所鸟
《佛本生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香山上,长着许许多多的革拨树、胡椒树和各
种各样的药草。
在革拨树上,住着一种鸟,人们都管它叫“我所鸟”。
春天,药果成熟了,许多人都上山来采摘药果,拿回去用药果治病。每
到人们来时,我所鸟总是悲伤地叫着:“这果子是我所有的啊,你们不要采
摘!我不愿意让别人来采摘!”它虽然总是这样叫唤,但是没人理会它,大
家还是照旧采摘药果。
我所鸟总是忧伤悲愁地叫啊叫啊,声声不绝。最后,它终于因为哀伤过
度而死去了。
(王登云等辑)

鳖 鱼
《佛本生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土地旱得裂开了
口子,连湖水都蒸发干了。
在这个湖中住着一只鳖。湖水干涸了以后,它找不到吃的东西,便想到
别处去找个能生存的地方。可是,它爬行的速度太慢了,恐怕爬不了多远就
会连饿带渴地死去。
有一天,从远处飞来一群夭鹅,它们围绕着以前有湖水的地方飞来飞去。
鳖见了,知道它们是在寻找以前的湖,便叹了口气说:“别找了,湖水早就
干了。” 
天鹅们非常失望,只好商量再飞到别的地方,去找有水的地方。鳖听了
天鹅的话,心想:“天鹅飞得快,一定很快就能找到水,不如求它们帮帮忙, 
把我也带走。”于是,鳖就去求领头的天鹅。
天鹅答应带鳖一起走,但怎么带呢?天鹅想不出好办法,只好轮流用嘴
衔着它向远方飞去。
天鹅飞了好远的路,一天,它们经过一座城市的上空。鳖从来没有到过
这么繁华的地方,它问天鹅:“这是什么地方,这么漂亮?” 
天鹅用嘴衔着鳖,无法回答。可是鳖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便不停地
问。夭鹅被问烦了,便开口回答它的话,嘴刚一张,鳖就掉到了地上。人们
看到从天上掉下来一只鳖,就把它捉住吃掉了。
(王登云等辑)

鹦鹉救火
《佛本生故事》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中,这山中有许多飞禽走兽,它们之间互敬互爱, 
从不互相残杀。
鹦鹉在山中生活了一段时间,飞禽走兽们都热情款待它。鹦鹉在山中生
活得很快活。
后来,鹦鹉离开山中到另外的地方去。鹦鹉走后没有多久,山中失火。
大山四面都燃烧了起来,鹦鹉在远处看到了,心中十分着急。
鹦鹉拼命地飞到山外的一条河边,钻进水里,用翅膀取水,然后飞到空
中,把羽毛间的水洒下去,想扑灭大火。
鹦鹉不停地飞来飞去,取水灭火。天神看见了,对它说:“喂,鹦鹉! 
你怎么这么傻?这么大的山火,你用两个翅膀间的水,能够扑得灭吗?” 
鹦鹉回答说:“我知道靠我这点儿微不足道的力量,火是扑不灭的。但
我曾经在这山中住过一段时间,这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十分仁慈善良,如同兄
弟一般,我不忍心看着它们被烧死!” 
天神听了鹦鹉的话,很受感动,立刻降下一场大雨,扑灭了大火。
(王登云等辑)

公牛与叫驴
《佛本生故事》
佛对众僧人讲了一个故事,他说道——从前,有一头大公牛,每天夜里, 
都偷偷地溜出城外,到国王的豆苗地里去肆意饱餐。吃到太阳将要出山之时, 
又悄悄回到城中,在牛栏中倒卧睡眠。
一天,一头毛驴来到牛栏,对大公牛说,“大舅,你从来不曾被放牧, 
终日困在家里,怎么养得如此肥壮?” 
大公牛道:“我的外甥,你有所不知,我白天困在这栏中,夜里却跑到
国王的豆苗田里去饱餐一顿,天将亮就回来,才养得如此肥壮的。” 
毛驴听了,非常羡慕,对大公牛说:“好舅舅啦,今天夜里也带我去吧!” 
大公牛摇摇头,说:“我去得,你却去不得。” 
毛驴反问:“为何您去得,我却不能去?” 
大公牛道:“难道你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吗?你一高兴起来,就大喊大叫
的,不管不顾,才被人称做‘大叫驴’。如若夜里我带你去豆苗田地,你一
叫,声音传得老远老远的,被人们发现,岂不坏事?所以,我不能带你去!” 
毛驴一心想去吃豆苗,哪里听得进劝告?它死死缠住大公牛,定要让它
带自己去。它央求大公牛道:“好大舅,亲大舅,您带我去吧,我一定不叫
喊。”
大公牛拗不过毛驴,只好答应带它去。
太阳下山了,月亮慢慢爬上天空,万籁俱寂。大公牛带着毛驴,悄悄走
出城来,走到国王的豆苗田里。
毛驴一见那嫩油油的青苗,心中一喜,就要大叫。
大公牛一下子捂住毛驴的大嘴,悄声说道:“嘘——悄悄吃吧,不可大
叫!”
毛驴只得闭上嘴,跑到地里去,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边吃边在心里
赞叹:“这嫩豆苗就是鲜美,吃起来真香啊!” 
它们吃了一会儿,肚中慢慢有些饱了。毛驴又对大公牛说:“大舅,我
这嗓子里痒痒的,就是想唱歌。” 
大公牛听了,说:“你且忍耐一下,等我走远了,随你怎么唱去!”说
罢,连忙跑回城中。
毛驴见大公牛走远了,又吃了一口豆苗,便在田里撒欢儿、蹦跳,嘴里
放开声音,大唱起来:“啊哈——!啊哈——!啊哈——!” 
深夜,寂静极了,连虫鸣之声都显得惊人地响,更何况驴叫。毛驴的叫
声传遍四方,很快就惊醒了看田地的人们。人们纷纷起来,奔走相告:“原
来每夜前来偷吃豆苗的,竟是这大叫驴。我们快去把它抓住!”人们奔到豆
苗田,围住叫驴,将它抓住,五花大绑起来,将驴的两只长耳朵割下,又在
驴脖子上坠上一个大木臼,并对驴拳棍交加,痛打了一顿。
天亮以后,人们赶着叫驴,到城中游街示众。居民们全都拥到街上,观
看偷吃国王豆苗的驴,边看边骂。驴子垂头丧气,一声不吭。当示众的队伍
走过牛栏时,大公牛走出来,对叫驴轻声说道: 
喉痒好大歌,由歌获此果,

如今被子众,双耳尽失却。
若不能防口,不听善言劝, 
后悔也嫌迟,来日当自知。
叫驴听了,回大公牛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