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西游记-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再来骚扰人君,必将尔等打入十八层地狱,决不宽有!”二冤鬼逃之夭夭。太宗施礼道:“敢问仙师尊号?”朕好资礼致谢!”道长呵呵大笑,道:“我乃太上老君李伯阳!知陛下有难,特来相救!” 
  太宗欢喜道:“原来是道德天尊,寡人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灭尊姓李,朕也姓李,八百年前是一家子哩!”老君笑道:“正是,正是!老道登天庭久矣!这回便是来寻亲探故的!”太宗大喜,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瞒老君,寡人这几日,被两个冤家弄得夜不成寐,焦头烂额,还乞天尊赐个万全之计!”老君笑道:“只要陛下尊道崇道,将其擢为二教之首,我保你长春百岁,社稷万年!”太宗闻言,感激涕零,顿首口颂“圣祖”,欲留在宫中奉养。老君笑道:“老夫是闲散之人,不惯居宫,倘有吩咐,焚香即至也!”又飘然而去。太宗不舍其遽离,拽步去追,一个踉跄,跌个筋斗,霍然醒来,原是南柯一梦。正疑惑间,忽闻笙歌嘹亮,一派仙乐,急出宫,果见老君骑青牛,被众仙子仙童簇拥,踏祥云缥缈而去。太宗望空遥拜,那老君一行转瞬不见。太宗回室,只觉神清气爽,心宫安宁,酣然入睡,再无鬼邪作崇。 
  至天明五更,太宗设早朝,三声净鞭,钟鼓齐鸣,群臣参拜毕,即开金口,晓谕夜间“认祖”之事;旋诏示全国,追封李老君为玄元圣祖皇帝,并敕建宫殿坛宇,凡八十八楹,极为壮观。给人户五十,以供洒扫:驻兵士五百,宿卫宫所。令、丞各一员,岁时荐飨。又在宫中立一《道德经》刊石。 
  太宗晨昏揣摩。引得朝野抄传,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洛阳纸贵。自此太宗皇帝崇尚道教,将其列为三教之首,却把释儒两家有心无意轻慢了。 
  这京城长安有座弘隔寺,是佛家大丛林。有梵宫十余幢,僧房五百间,僧侣逾千。寺中有个玄奘法帅,年仅弱冠,却已入法门八载。玄奘俗姓陈,河南郡人氏。祖父尝为前朝国子监,父为陵县令。母亲随父在任上,是个持斋敬佛、乐善好施的居士①。玄奘五岁那年,七十二路“义军”反隋。一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兵乱间,具城朝不保夕,玄奘父亲便差仆役将妻小送回原籍,以为乡下能安稳些。然“覆巢之下,复有完卵”?那城月余后毁于兵燹,玄奘父亲弃衙潜回家中,见夫人莲头垢面正抱着幼子哭啼!原来夫人回家不久,此间亦遭兵扰:夫人被一草头王掳去数日,才捡了一条命回来。前县令遭此飞来横灾,与娘子相抱大哭,悲痛万分。是夜,前县令悲凄道:“夫人,你不幸被贼人破身,却叫我有何面颜见族亲乡邻?”初,母亲不语。听丈夫再三说,遂悲叹一声,将怀中玄奘卧到床上。烛光昏暗,夫人抚着玄奘稚嫩面颊,含泪道:“吾儿,母去了。。母死必堕地狱,盼儿长大后效目连故事救母!”言讫,哭往后堂。小玄奘也哭起来,要追母亲,却叫父亲紧紧抱住了。未几,仆人悲声来报,说夫人己自缢身死。前具令悲痛欲绝,将亡妻盛殓厚葬。又施重金延请丹青妙手为其妻绘像,悬挂中堂。嗣后,玄奘每日可见壁上母亲:凤冠霞帔,端庄慈祥,面呈微笑。其状如诰命夫人,玄奘十二岁那年,执意出家,去洛阳净土寺受沙弥戒。他天资极佳,法师讲《涅槃经》、《摄大乘论》,他耳闻一遍,即可复诵解释,尽得其要旨僧众皆为之惊奇。不几年,玄奘声望学问,已无人能出其右。住持道:“斯庙小矣,你可高就!”玄奘便游历江南,在成都空慧寺受具足戒;又沿江而下,于荆州天皇寺挂单讲学。后入长安弘福寺,投高僧法常为师。转瞬两年过去。此间,时有西域胡僧来长安谈经说法。玄奘潜心研学,造诣日臻完善。 
  这日晚,玄奘在禅房惊梦,出了一身冷汗便起身去叩帅父门扉。师父已睡下,初佯睡不理,那玄奘不屈不挠,把门敲得山响。法常无奈何,没好气开了门,怪而诘之。玄奘眼泪汪汪道:“弟子适间做一噩梦:见亡母在地狱受种种酷刑,悲惨之状,不可言语。又呼弟子快去救她!——弟子尝几番听胡僧说过,西天佛祖处有大乘妙典,可超脱众生,度化冤魂。因之恳求师父能发给度牒①,准弟子去西方面佛求经!” 
  法常道:“大乘经典,老僧早有耳闻,亦有胡僧来长安节译断章散篇流传。然自汉使迎佛入中土,皆以小乘为正宗,讲的是打坐面壁,乞食忍饥。。 
  非此不能悟性得道。你既师我门,又心猿意马,得陇望蜀,托故说甚噩梦来哄老袖!”玄奘道:“弟子岂敢哄骗师父!所言句句是真。。”再三恳求。 
  师父终不答应,慨然道:“昔有目连救母,却是修了几劫,有了大法力,方能破铁城入地狱寻母;又蒙佛陀指点,做盂兰盆会,使其母得脱一劫饿鬼之苦!——你才入法门几日,焉可这般好高骛远!”又劝道:“临渊羡鱼,不如迟而结网。还不快回房歇息,明日好有精神修持!”玄奘无奈,只好怏怏回僧房,一夜却不曾眠。 
  玄奘因师父不发度牒,不敢擅离,只好在寺中苦捱,待机行事。 
  一日来了位云游僧人,法号空如,言明要与法常论辩。原来法常秉持“心无”之说,常云:“无心千万物,万物未尝无。”这僧人却是“本无宗”,① 居士:佛教称在家修行的人为居士。 
  ① 度牒——封建时代官府允许俗人出家的立件。僧侣游方时须携在身上,以证明自己的身份,方可被其他寺庙接纳。 
  开口便是“无在元比之前,空为众形之始。”两高僧在法堂上引经据典,各执其说,诘难对方。争辩了三日,不分胜负。约好来年再战。 
  过了几日,又远道来一高僧,与弟子携金灯与数面镜子人寺,拜会法常毕,便入法堂将镜子四面悬设,点燃金灯。只见镜中有镜,镜镜有灯,重重叠叠,交影复光,无穷无尽。这僧人指镜问法常道:“敢问长老,此谓有,抑或无?若有,取出来瞧瞧;若无,本无乎,心无乎?”那法常亦是善通之辈,噗地将灯吹灭。那僧人一愣,旋笑道:“那镜中仍有灯相!”法常道: 
  “那贫僧便砸了此灯!”客僧道:“砸它做甚——本非灯,金子也;本非金子,沙金也;本非沙金,灰尘也;本非灰尘,空空也!”法常阖目道:“老僧目不睹,心匪思,皆空虚。如之奈何!”两高僧唇枪舌剑,辩到日暮,吃了几盏茶,又秉烛夜战。不在活下。 
  玄奘自忖:“大乘之教,虽传东土为晚,然其慈航普渡法旨。令人无不心向往之。只可惜译篇散乱,义类差舛,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二道。纷纭争论,僧人多自撷所需,格义成说,党同嫉异,与人争辩不休。倘能朝西方尽取三藏真经而归,一可正本清源,拨偏补阙,又可广览博取,汲取义理,宣化万民。使向善之士,尽得法筏;蒙冤魂灵,咸得超脱——母亲亦可解脱地狱之苦!这等大善之事,何不踊跃为之!”又想,“师父不允,不如求于朝廷!” 
  主意已定,玄奘即夤夜撰一奏文,备言己身西行取经之意愿,径投崇玄署①。署令阅后笑道:“阿弥陀佛,这后生家有何才何德,敢效法显②西行求法!”又叹一口气,心思道:“皇上将我家贬在儒教之后,正忙着给李老君修庙哩!老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休去烦他!”把玄奘奏文压下不禀。 
  玄奘在寺,度日如年,听僧官回复,却如泥牛入海,沓无信息。 
  释迦牟尼自降伏孙悟空,归天竺灵山大雷音寺,弹指间五百年过去。这一日于法堂召集诸菩萨、罗汉、金刚、众比丘、比丘尼弟子,讲释《妙法莲花经》。如来开口曰: 
  “吾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意深远,其语巧妙。。力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说应十二因缘法;为求诸菩萨说应六波罗,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无有常住,亦无起灭。 
  “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 
  如来自《序品》始起,讲《安乐行品》、《方便品》、《寿量品》诸品,端的口叶珠玑,唇散馨香。忽佛眉上现白瑞光,绕法堂九匝。地面涌出百朵金莲。众弟子纳头礼拜,虚心揣摩。转眼已至正午,忽听大雄宝殿庑廊那儿传来木鱼①之声,如来遂笑道:“佛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便心慌!——妙典大法毕竟不充讥也,散!”便抢先跳下狮子座,晃着胖大身躯,一溜小跑往斋堂去了。众弟子也紧随不舍。 
  ① 崇玄署——隋唐时掌管佛教的机构。 
  ② 法显——东晋名僧,曾从长安西渡流沙河越葱岭到印度,经狮子国(今斯里 兰卡)、印尼之爪哇岛归国。 
  经15 年,历30 国,取回大批经卷。 
  ① 木鱼——寺庙有两种木鱼,一为扁圆形,诵经用;一为长直状。悬于大雄宝殿庑殿下,进餐时敲击为号。 
  又称梆。 
  斋后,如来重开讲座,说《观世音普门品》: 
  “。。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能解脱。观世音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 
  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裟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正说此间,密迹金刚来报:“观世音大士到!”如来即令召入,笑道: 
  “正说她,就来也!诚如东土俗语:‘说曹操,曹操便到’!” 
  众弟子忍俊不住。观世音已飘然登堂,嗔道:“师父,弟子不奸不诈,何谓曹操?”如来道:“偏你耳尖!为师不过逗句乐子!”又笑道:“我闻那东土皇帝杨氏,却是个在家修行的居士,己受菩萨戒,弘扬佛法,厚待僧寺。观世音也得了不少香火钱吧!”观音道:“师父耳目今日却闭塞!—— 
  甚杨氏皇帝,早改朝换代,皇帝姓李也!”将李家故事说了一番。 
  如来叹道:“真是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蟒衣龙袍轮换穿!”观世音噘嘴道:“还有心逗!那李皇帝被道德天尊认了亲,遂尊老君为‘圣祖’,将道家排为三教之酋,儒教次之,释门位末。正花成千上万两银子修太清宫哩,却时我家日渐冷淡!”如来闻言,怒道:“这个李老君,也是空门中人,如何这般攀龙附凤!” 
  正说间,文殊、普贤二菩萨也自东土而来,向如来禀靠太宗祟道后,道家自知其经卷太少,为与汗牛充栋之佛教经典抗衡,正忙着造经——一是拉诸子百家之作充数;二是伪撰。据说已杜撰出《上清经》、《三皇经》、《黄庭元阳经》等:三是将佛经篡为己有——如把《妙法莲花经》改头换面为《灵宝妙经》。又四处宣扬“佛教不敬人王,不孝父母,空言涅槃,于世无补! 
  妄言来世之福,更系水泡幻影!惟道家学说,贯通阴阳,融会易爻,尊者习之,可调和鼎鼐;庶民习之,可趋吉避凶,尽享现世之福!又有济世金丹仙药,食之可令人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便有不少人信了此说!”观音道:“弟子所虑却不在经卷多寡、流言蜚语。只虑当今东土,适逢太平盛世,却风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