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生时代-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与运不合,所以栖栖季世,在陈绝粮。耶稣命好,故受后人崇拜,因命与运不合,故钉死在十字架之上。没有二世之暴,萧何、曹参恐怕永久只做沛县小吏,周勃将终身吹箫给丧事,樊哙亦将终身屠狗为生。命与运不相合,终身潦倒,而却未必不能垂大名于后代。命与运相合,虽然身戴金紫,而历代宰相,甚至皇帝,后人知道其名者又有几人。


第二部分 我们的玩耍第7节 神仙、剑侠与《太公兵法》

    看了《西游记》及《封神榜》,知道杨戬及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化的能耐,知道了哪吒能够坐起风火轮飞上天空,知道了土行孙能够忽然钻入土中。而元始天尊门下尚有燃灯道人及十二弟子能够乘风而行,祭起法宝,将敌人打垮。谁不愿意做神仙。此时明伦小学有一位龚姓同学。他说:“我家里有许多教人如何养精炼气存神之法。我明天拿书借你看。”明天过了,后天又过了,一天又一天,他拿不出书来。他说:“我父亲不肯将此秘本借出,待我看后,教你如何打坐,如何炼丹,如何调和龙虎,如何提坎填离之法。”打坐就是静坐,一事不想,我与天地同化。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我们小孩子愈坐愈想,想入非非,用坐禅的话来说,是要“走魔”的。我就停止不坐。龚家同学又教我坐庚申。何谓坐庚申,就是每次庚申之日,彻夜不眠,使看守人身的神,无法上天报告,这样,七七四十九次,玉皇将以为你无罪过,许你成仙,但是彻夜不眠,谈何容易。我又不能实行。他又教我:“每日堂上临天之处排一香案,清水三杯,红枣七枚,你闭目静坐,心想上至天宫,仙女引你入见玉皇,玉皇赐你三杯仙酒,七粒仙丹,你想后,口中唱‘嘘’、‘吁’等七字诀,将口气吹在红枣之上,而后将红枣吃下。七七四十九天,你也可以成仙。”但“嘘”、“吁”七字诀,与现在注音字母相似,其音相差不远,很难记得,而陈设香案之事,家中大人必不允许,我又决定不学了。    
    学仙不成,我又想学剑侠,我要学的剑侠不过飞墙走壁、铁沙掌之类。我常同本铁,先用木板斜倚椅上,向上走去,渐渐增加斜度,以为木板一至直立,我们就可以走壁了。又将铅片缚在脚部,渐渐增加,以为加重至一定程度,一旦取去,我们就可以飞墙,一跳就到屋顶了。但是铅片不可多得,而木板太过倾斜,又不能走,我们均放弃了飞墙走壁的工夫。我们又想修炼铁掌,即将细沙放在酒瓮之中,将手指伸直,插入沙中,最初不免流血,到了不流血之时,五指便坚硬如铁。酒瓮虽有,而细沙却不易得。后来范家表兄告我,你们炼成铁沙掌之后,五指没有长短,将不能执笔写字。不能执笔写字,我将无法成为苏东坡。我又放弃学武功了。    
    后来,我读史记《项羽本纪》,至“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这个时候,我又想学兵法了,甚想遇到黄石公,得到他给予张良之《太公兵法》。遇有奇怪之人,即加注意。明伦小学前面有一间破屋,内住一位乞丐,身极高大,口不说话,有人说他哑巴,有人说他是北方人,不会说福州土话,又有人说他是洪秀全部下。我认为他大约知道兵法,也许他有兵书,常将家里白饭,用纸包好,到他屋前,远远的掷去,他衣服破烂,每次出外,将一家财物红红绿绿的挂在一身,走路甚慢,手执木杖,跟着一匹小黑狗。我一方怕他是乞丐,同时又想向他学习兵法,一天鼓起勇气,用学校学来的官话,问他知道兵法否。他笑了一下。我还以为我没有张良那样的诚意,他不肯给我兵书。哪知过了不久,此位乞丐竟然失踪,有人说他死了。但我怀疑,他因为我知道他的秘密,故乃远走外县。此事我不敢告诉同学,就是家人兄弟,也不敢告诉。但我心里很怕,我希望他离开此地,远走外县。因为此时还是前清政府之故。


第二部分 我们的玩耍第8节 黄花岗之役

    宣传不能单用文字,行动宣传最有效力。黄花岗之役对于全国尤其闽省有极大的影响。闽省烈士差不多都是出于富贵之家,例如林文,他是林鸿年之孙,林鸿年做过云贵总督。方声洞为方家树之子孙,方家为福州有名乡绅,林尹民与林长民是堂兄弟。林觉民亦其同宗兄弟,此时林长民父亲还在浙江做官。其他如陈可钧之家似在螺江,而螺江之陈家亦为福州有名乡绅,那宣统太傅之陈宝琛就是螺江陈家的人。革命党人单是普通游士,往往不能号召国人。陈胜、吴广起义之时必诈称公子扶苏与项燕,因为前者乃始皇之太子,后者为楚国之豪族。至于北方的公子扶苏如何能与南方的项燕结合起来,他们是不予考虑的。隋炀帝末年固然苦役者铤而走险,穷人聚在一起,然其力量不大。到了杨玄感乘机起事,从者如市,就如苏威所说:“但恐寖成乱阶耳。”何以故呢?杨玄感乃杨素之子,而杨素则为隋代宰相,宰相之子都造反了,我们小民何必畏避。革命的风潮日甚一日,我们同学之中与十烈士有亲戚关系的,为数不少。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十二三岁的小孩心理上也倾向于革命党了。    
    当时我已会看报纸,在许多革命党人之中,我很崇拜赵声,他有一首七律,我至今还能背诵,其诗为“百年已过四分一(大约此时赵声才二十五岁),世事茫茫未可知。嗟幸头颅犹我戴,聊持肝胆与君期。欲存天爵宁辞苦,梦想人权亦太痴。再以十年事天下,得归且卧太江湄。”黄兴我也极崇拜,他往攻两广总督衙门,断了手指,血流沾衣,仍能且战且退。英雄!他有似法国革命时代的Danton,每遇起义,无不身临前阵,这种作风深深感动我们小孩子的心。    
    黄花岗之役缩短了革命运动的历史。任何运动都需要行动,单单文字宣传,不能刺激老百姓。而在民气消沉的国家,更需要激烈的行动。有了黄花岗之役,暗杀满清大官之事遂层出不穷,温生才之暗杀凤山,△△△之暗杀李准,均足以鼓动民心。一切革命运动多发生于广州,盖广州与香港仅有一水之隔,可由香港运入武器。若认广东为最好的革命策源地,我却不敢赞成。因为广州距离北京太远,由广州出师,打至长江流域,再打至黄河北岸,而后直捣黄龙,所花的时间必不会短,师老民惫,往往不易成功。    
    “革命学”有“首都革命”之说,即主张革命须在首都,既然取得心脏,天下就可一鼓平定。反攻当然有些不同,但是距离首都亦不可太远。其应在何地,事关军机,这里不欲多说。


第二部分 我们的玩耍第9节 辛亥革命

    天下常有不可思议之事,在辛亥革命以前,大约是在宣统二年,福州常常发生罢工之事,轿夫罢工(当时尚没有黄包车)、挑粪罢工(当时尚没有抽水马桶),社会秩序已经动摇,而表示政府没有能力控制了。大约是二年吧,也许是三年,天上现了彗星,每晚由七时出现,至十时才不看见。该彗星极长,又极光亮,令人望之发生畏惧感情。彗星消失之后,一夜天上又现出五色,有似民国初年之国旗一样。俄而四川铁路问题发生了,俄而武汉革命军又起义了。福州光复似在阴历八月中秋以后。我们天天希望革命发生,这种希望与其说是排满,不如说是小孩子好奇。当时家家都往城外乡村逃避,我们家里因为常与革命党人往来,故于起事之前一天,妇女小孩才避至乡村——桐口乡程家。第二天夜间有人报告,革命军起义了。我们远远的看见城内大火,俄而又有人报告,旗下街大火,未曾延烧别处,总督松寿(旗人)、巡抚某某(旗人,忘记其名)皆自杀了,城内已为革命军控制。过了数日,社会秩序已经安定,我们全家均回到家里。    
    满街贴有革命军的告示,我还记得:“我军约期起事,志在伐罪吊民,幸得神人(?)庇护,福州瞬息告平,凡我同胞兄弟,各安生业勿惊,成立共和政体,大家同享太平。”这个告示虽然浅显,而却缺乏劲力。一般人民所希望于政府的是政治清明,安居乐业,知识阶级所希望于政府的是国富兵强,马上收回失地,马上驱逐帝国主义者的势力。当时各地革命军发出的通电大约文用骈体。明伦学校复课之后,我们常常读此文章。然而此种文章对于我们影响甚微,所以今日没有一点印象。    
    所谓标语、口号,在当时是没有的。标语、口号大约开始于国民革命军北伐之时。标语是愈短愈好的,使人一望就可知道其内容。口号须取一般人民所认为最所要求之事。抗战时期,汽油不易输入,路上常贴“一滴油,一滴血”的标语。其实,看标语的是步行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汽油。反之,有汽油的乃坐在汽车之内,他们又看不见标语。如斯标语贴在满街,空费纸张,毫无用处。    
    口号要简洁,字数不能太长,使人能够念得下去,又须系一般民众所切切关心者。法国革命之时,口号为“自由、平等、博爱”。“博爱”这个口号没有用处,也就是没有效力。“自由”乃为当时市民阶级所要求。“平等”也为一般民众所希望,吾人读法国大革命以前的社会历史,即可知之。俄国革命,口号为“面包、土地、和平”,当时欧洲大战,粮食恐慌,故用面包为口号。而农奴虽然解放,而却因为借了国债购买土地,每年须缴纳不少的利息,而致由农奴变成债奴,所以“土地”也成为口号。大战数年,人民渐渐厌战,故“和平”二字又为人民所欢迎。国父曾说“革命成功,大家有白米饭吃”,此语固然过长,不能用作口号,而其适合人民需要,深受人民欢迎,则无疑问。    
    闲话说得太多了,现在再来讲讲辛亥革命之时我们小孩子所能记忆的事。闽省光复之后,许多年青的人都做起大官来了。当时“官”的威望似比前清低些。前清官吏出门,必坐四人抬的轿子,前有两位差役,一人执“肃静”的牌板,一人执“回避”的牌板,随着有许多步行或骑马的差役,而后才抬来这位官员所坐的轿子,官员后面又有差役。官员出巡,不大看到,每年立春之日,必有“迎春”一幕。上自总督,下至县知事,无不游街。此时不坐轿子,而坐在木板钉成的高架之上,或由四人抬,或由八人抬,大约是依官品大小。官员皆穿皮褂,此种皮褂都用上好的皮,如貂、獭之类,皮皆向外,而如今日妇女所穿的皮大衣一样。头上戴冠,帽顶用红绿色的宝玉,最低级的官则用白色帽顶。平时,帽顶是圆形的,迎春之时则用长形帽顶。革命之后,官员出门,没有前呼后拥的差役,也没有迎春出巡的仪式,甚至步行街上。官民是平等了,然而官的尊严乃减低了。甚至有些官员,喝酒大醉,坐在大街店柜之上,大呼大笑,官的威望又减低了。他们年龄都很轻,既乏政治经验,又无建设能力,人民失望了,当时官员绝无贪污之事,清是清了,然而人民所希望者,不是希望官员独善其身,而是希望政府兼善天下。    
    辛亥之年,我尚在明伦小学,当时小学生年龄较大,在前清时代,小学毕业就是秀才,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