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形象,因而将“木兰”写入诗里,用“木兰”作地名,但都不足以证明真
有花木兰其人。从全诗看,木兰系少女名字。不然,岂有面对天子表姓略名
之理?又岂有自述家世中,先言“阿爷无大儿”,即讲“木兰无长兄”之理? 
有的认为,花木兰虽未必实有其人,但北人矫健尚武,骑马射箭成为风气, 
不仅男人如此,女人也一样。因此,《木兰诗》应是流传的一个相类似的事
实,经许多无名作者的润色,民间诗人的传唱,后又经过各族人民的流传, 
成为有系统的故事诗,而花木兰则是人民从现实生活中塑造的典型化了的人
物。
《木兰诗》产生于什么年代呢?《古文苑》题曰:“唐人木兰诗”;《文
苑英华》认为唐代韦元甫作。有人认为,《古文苑》世传为唐人所藏,宋代
孙洙得之佛寺经龛。“唐人木兰诗”云云,可能是整理者看旧注不加分析的

主观臆断。从现藏资料看,《木兰诗》篇目曾收入南朝陈光大二年僧智匠所
编《古今乐录》,因此《木兰诗》
不可能产生于南北朝以后的唐代。胡适之《白话文学史》、陆侃如《诗
史》、张为麟《木兰诗时代辨疑》,则认为《木兰诗》
是北朝之作。目之为北朝的民歌,大致不错。
《木兰诗》产生的地点,有人认为,诗中之燕山就是古燕州之燕山,蓟
北之燕山;黑山,一说是今天十三陵一带的天寿山,一说是内蒙古呼和浩特
东南的杀虎山。有人认为“文走诗飞”,诗歌本身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不能作那样具体的解释,更不能作为确定其产生地点的根据;黑山、燕山应
泛指我国北方的山名。也有人认为,北魏王朝长期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
市),诗中所指的黑山、燕山都在北方,因此推知《木兰诗》产生的地点, 
可能在晋北和蒙古、河套一带。
对于《木兰诗》的评价。有人认为《木兰诗》不过描写一个代父从军的
孝女,没有什么时代意义;木兰不过是故事中的悲惨主角,够不上什么英雄
人物;木兰只是一个儿女情长的闺秀,缺乏劳动人民素质。有的则认为,如
《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据史书记载:公元402 年至492 年90 年间北魏与柔
然(即蠕蠕)大的战役就有20 次。柔然“作害中国故久”,掠夺大量的人口
和牲畜,北魏“急病除恶”,总是以防御为主。为了防御柔然的频繁入侵, 
北魏曾修筑长城2000 余里。《木兰诗》故事的历史背景,很可能是北魏抵御
柔然入侵的反掠夺战争。诗中的木兰,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作者不仅歌
颂了她的爱国热忱,也通过弃官还乡表现了她不羡慕功名利禄、热爱和平生
活的高尚情操。女扮男装显示出她的智慧,热爱织作表现了她的勤劳,10 年
征战显示了她的英勇,不怕危难表现了她的坚强。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中指出:“诗中描写的木兰,确实表现中国妇女的英雄气概的高洁道
德。”“北魏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朝的全部士族诗人。” 
(陈鸿琛) 
《洞仙歌》出于何人之手?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
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何
如?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只恐流年,暗中
偷换。
这首词,创造了一幅优美静谧的夏夜纳凉图。写人丰姿绰约;天生丽质; 
写景则临水临风,天上人间;池上碧波,清风徐来,暗香浮动;夜空深邃, 
明月窥人,疏星暗渡;庭户无声,看星移斗转,惜流光易逝,好景难久,正
所谓人境双绝,读来令人回味再三。难怪昔人认为这是长调中最有意味之曲, 
音节委婉,妙语如珠。这就是著名的《洞仙歌》。但这首名词究竟出于谁人
之手,文学史上却有一番争论。
一般认为《洞仙歌》的作者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苏轼本人在《洞仙歌》
前序曰:“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
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
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
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这就是说,苏轼写《洞仙歌》,

取材于民间传说,加以自己的想像,虽有所借鉴,但仍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劳
动,“乃为足之”,全篇设想蜀主当时情事,全由“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而来。
那么,眉州老尼记得的首句为“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洞仙歌令》
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词呢?这就引起了后世研究者的兴趣,有人还对此作了考
证。南宋赵闻礼所编的《阳春白雪》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宜春潘明叔云: 
蜀主与花蕊夫人避暑摩诃池上,赋《洞仙歌》,其词不见于世。东坡得老尼
口诵两句,遂足之。蜀帅谢元明因开摩诃池,得古石刻,遂见全篇。词曰: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贝阙琳宫恨初远,玉阑干,倚遍怯尽朝寒。回首
处,何必留连穆满。芙蓉开过也,楼阁香融。千片红英泛波面。洞房深深锁。
莫放轻舟瑶台去,甘与尘寰路断。更莫遣流红到人间,怕一似当时,误他刘
阮。’”赵闻礼是南宋人,离苏轼的时代不远,《阳春白雪》保存了不少宋
词作家的资料,假如上述这则资料可靠的话,今传的《洞仙歌》确系东坡所
作,而眉州老尼所传的则是另一首。与赵闻礼同时代的王明清在《挥麈余话》
中也说:“‘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孟蜀主诗,东坡先生度以
为词,”今人俞平伯在《唐宋词选释》中也认为《洞仙》一歌,系东坡根据
有关材料改写,“若系原作,则东坡既抄袭了又讳言其所出,这当然是不会
有的。”唐圭章在《唐宋词简释》中也称苏轼补足蜀主《洞仙歌令》,“风
流超逸,亦是公得意之作”。上述材料都证实了苏轼是今传《洞仙歌》的作
者,较有影响的一些宋词选本,都把它归入苏轼的名下,似乎不再存在疑问
了。
实际上,前人对《洞仙歌》是否系苏轼所作早就提出了异议。明人田艺
蘅所撰《留青日札》中有一段论诗的话,引述“冰肌玉骨清无汗”一首诗, 
全诗是这样的:“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
枕钗横云鬓乱。起来庭户悄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不道
流年暗中换。”其情景文采与《洞仙歌》一般无异,却道是花蕊夫人之诗, 
并无苏轼的位置。清代著名词学家朱彝尊在《词综》一书中说:“蜀主孟昶, 
避暑摩诃池上,作《玉楼春》云云。按苏子瞻《洞仙歌》本隐此词,然未免
有点金之憾。”清代陈栩、陈小蝶在《考正白香词谱》中也认为孟蜀主诗“冰
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乃《玉楼春》,“且人相传诵固未佚失”,“东坡此
词(指《洞仙歌》)实全用其本句而成,乃必托之眉山老尼,岂欲避抄袭之
诮也?”这就干脆说苏轼的《洞仙歌》是抄袭孟昶的词,托眉山老尼云云, 
遁词而已。
即使在宋朝,也有人认为《洞仙歌》并非苏轼所作,《墨庄漫录》(南
宋张邦基撰)是一部记载士大夫故事和评述诗文的笔记,其中提到“东坡先
生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隐木)括稍协律
以赠之。”“(隐木)括稍协律”,即是说苏轼只根据原作内容稍加改动。
这样看来,《洞仙歌》的作者不是苏轼而是五代时蜀主孟昶。这真是众
说纷纭,莫衷一是。千古《洞仙》究谁属?谁能解开这个谜呢?
(姚仁海) 
《生查子·元夕》是朱淑真作的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

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生查子·元夕》词,写的是夏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的景象,抒发
的却是对自由结合的爱情的追求。它在写法上和唐人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
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一样,运用自
然而有力的今昔对比,传达出词人幽怨抑郁的感情。它的语言平实,风味隽
永,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是两宋词中难得的佳作。
《生查子·元夕》的作者是谁?文学史上有两种互相争论的意见。一说
是欧阳修作,一说是朱淑真作。
说《生查子·元夕》为朱淑真所作的,首推明代杨慎。杨慎《词品》中
的《朱淑真〈元夕〉词》条,详细论说了这首词为朱淑真作的见解:“朱淑
真《元夕·生查子》云云,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女所宜邪?又其《元夕》
诗云:‘火树银花触目红,极天歌吹暖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
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
同。’与其词相合,则其行可知矣”。杨慎站在封建卫道士的立场上,以朱
淑真的诗证《生查子·元夕》词为朱淑真所作,且攻击朱淑真“其行可知”, 
“岂良家妇女所宜”。杨慎在明代声誉很大,他这一说法对当时和后世很有
影响。
明代出版的朱淑真《断肠集》收有《生查子·元夕》词。此外,认为《生
查子·元夕》词为朱淑真作的还有明末藏书家毛晋。毛晋在汲古阁《宋名家
词》跋语中,即有关于朱淑真《生查子》词的记载。《情史》、《游览志余》
和许多清人笔记,也都认为此词为朱淑真作,并仿效杨慎对朱淑真进行污蔑
攻击。
认为《生查子·元夕》词为欧阳修所作的则有清代的王士禛、陆以湉、
况周颐等人。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四说:“今世所传女郎朱淑真‘去年
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生查子》词,见《欧阳文忠集》一百三十一卷,不
知何以讹为朱氏所作。”陆以湉《冷庐杂识》卷六说:“‘去年元夜’一词
本欧阳公所作,后人误编入《断肠集》,遂疑淑真为泆女,皆不可不辩。‘去
年元夜时’非朱淑真作,信矣。”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对此词为欧阳修
作论证更详:“《生查子》词今载《庐陵集》,宋曾慥《乐府雅词》、明陈
耀文《花草粹编》并作永叔。慥录欧词特慎,《雅词·序》云:‘当时或作
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此阕适其选中,其为欧词明甚。” 
清代撰修的《四库全书》,从《生查子·元夕》词为欧阳修作立论,并
驳斥了这首词为朱淑真所作的说法。《四库全书总目》卷百九十九:“此词
今载欧阳修《庐陵集》第一百三十一卷中,不知何以窜入朱淑真集内,诬以
桑濮之行。慎收入《词品》既而不考,而晋刻《宋名家词》六十一种,《六
一词》即在其内,乃于《六一词》漏注互见《断肠词》,已自乱其例,于此
集更不置一辨,且证实其为白壁微瑕,盖鲁莽之甚。” 
总之,《生查子·元夕》词,欧阳修的《庐陵集》和朱淑真的《断肠集》
都有收录。关于此词究竟属欧阳修还是朱淑真作,自明朝以来就有争论。直
至现代,争论尚未平息。季工著文说《生查子·元夕》词为朱淑真作,而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