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晚年颓放,恒居好谩骂人,人畏而恶之,目为怪物。由于其行为怪癖, 
人们送他一个“半伦”的绰号。所谓“半伦”,言其无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
友,而尚爱一妾,故云半伦。大概由于这个原因,尤其是佐幕威妥玛,遂为
士人所不耻,目之为汉奸,讲他导引英焚烧圆明园。

但是也有人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认为龚橙并无此事,拙庵在《圆明园
余忆》中指出:“夷人到园后,先将三山陈设古玩尽行掳掠一空,后用火焚
烧,借口乱兵烧毁,其实并无奸民导引。”1943 年初版的黄濬《花随人圣盦
摭忆》也说:“导至毁圆明园者,相传为龚定庵(自珍)子龚橙,又传为李
某,盖不能考实。”蔡申之在《圆明园回忆》中公开为龚橙辩白,说“以奸
民欲渔利,乃引英法兵大掠,且以半伦实之,呜呼冤焉。”他还认为“圆明
园之富丽,举世界人恐不知者甚少,何待半伦之言?”并以英军入园之初迷
失道路一事,指出:“英军既有半伦为之向导,何为失道后至,使法军捷足
先登?”从根本上否认龚橙有导夷焚园之事。
持这一说法的,并非没有道理。笔者查阅当时在京官员的日记,如《翁
文恭公日记》、《越缦堂日记》,均见不到这方面的记载。再,奕祈、曾格
林沁、瑞常等留京王公大臣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也从未提到此事。而参加焚
园的侵略者回忆录里关于这方面可说是无片言只字。这就使人们对龚橙导引
英军焚烧圆明园的说法不能不产生怀疑。由于说法两歧,以致此事到今天还
是个谜。
(谢俊美) 
张文祥为什么刺杀马新贻? 
1870 年8 月23 日,两江总督马新贻突然被张文祥(亦作汶祥、汶详) 
刺杀了。这是当时的一大公案,朝廷内外都很震惊。慈禧也三令五申,指示
要“务得确情,尽法惩办”。“尽法惩办”可以说是做到了,张文祥于次年
四月四日被凌迟处死,但“确情”如何?却一直存在着不同说法。
负责审理这个案件的江宁将军魁玉和漕运总督张之万在上奏中写道:“凶
犯张汶祥曾从发逆,复通海盗。因马新贻前在浙抚任内剿办南田海盗,戮伊
伙党甚多,又因伊妻罗氏为吴炳燮诱逃,曾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揽舆呈
控,未准审理,该犯心怀忿恨。适在逃海盗龙启沄等,复指使张汶详为同伙
报仇,即为自己泄恨,张汶详被激允许。该犯旋至新市镇私开小押,适当马
新贻出示禁止之时,遂本利俱亏,追念前仇,杀机愈决。同治七、八等年, 
屡至杭州、江宁,欲乘隙行刺,未能下手。本年七月二十六日(公历8 月22 
日),随众混进督署,突出行凶。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
情,尚属可信。”重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和刑部尚书郑敦谨奉命复查,所得
结果也与上述无异。薛福成当时正在南京,对此案作过了解,所写的《张文
祥之狱》一文,内容和奏章基本相同。可见他所得到的材料,是来自官方无
疑。
张相文有一篇《张文祥传》,载于《南园丛稿》,其中关于张文样刺马
的叙述,却和官方的记载相差甚远。文中说,张文样是河南汝阳人,早年参
加捻军起义,“与其友曹二虎,石锦标同为捻军渠魁”。有一次,他们和带
领庐州团练的马新贻作战,将马新贻俘获,“留之军中,渐与接洽,久之, 
约为兄弟”,并通过马新贻牵线,背叛捻军投敌。随后,马新贻升任安徽布
政使,去安庆赴任,张文祥等也随之前往。不久,曹二虎将妻子接到安庆, 
“马窥之美,诱之来署,迫而私之。于是时以短差委曹,使外出,留曹妻宿
署中,俨同媵妾矣。”张文祥得知此事,告诉曹二虎,劝他弃妻远走。曹二
虎虽然表示同意,但却迟迟未行,一天,马新贻派曹二虎去寿春镇总兵徐鷷

处领取军火,“旋见徐鷷戎服出,传抚院令,以曹通捻寇,即就军前正法, 
遂牵至市曹斩之。”张文祥决心为曹二虎报仇,跟踪马新贻数年,终于如愿
以偿。在被捕后受审时,张文样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只因江宁布政使考
虑到官场的体面,不敢直叙,所以才“言于护督魁玉,假造供词,以海盗入
告”。郑敦谨到南京后,“即得其情,心敬文祥大侠,欲薄其罪,总督曾国
藩持不可,遂以假供定谳。”其实,张文祥刺马的内情已经外露,上海的剧
院还以此编为剧本演出,因而当时就有人咏诗道:“群公章奏分明在,不及
歌场独写真。”张相文还说他的资料来自南京的一位“胡翁”,此人原是上
元县的一个小吏,审讯张文祥时的记录人。显然他的说法有一定的可靠性。
但是,李孟符在其《春冰室野乘》中,把上面的两种说法都否定了,认
为此案的发生,并不是因为马新贻渔色负友,张文祥为友复仇,而是另有政
治原因。李孟符说,张文祥原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一员裨将,南京陷落
后,离队逃脱。马新贻升任浙江巡抚时,他辗转至宁波,“开小押当自给”。
一日,他去杭州拜访一位姓徐的朋友,两人便在一起畅谈饮酒,徐对张说: 
“旬月前,抚帅得一无名书,发视之,新疆回部某叛王之伪诏也,伪诏略云: 
现大兵已定新疆,不日入关东下,所有江浙一带征讨事宜,委卿便宜料理云
云。马故回人,得书即为手疏以报,略言:大兵果定中原,则东南数省,悉
臣一人之责。”张闻言大愤,拍案叫道:“此等逆臣,吾必手刃之以泄愤。” 
过了些天,马新贻出示禁止私开押店,张文祥的押店被封,“益落魄无俚, 
杀马之志益决。未几,马已擢任江督,张适以事诣金陵,遂谋行刺”。主审
官员知道是这么回事,大为惊慌,但又不想兴大狱,“故矫为狱词,而亟磔
张于市。实则终无确供也。”李孟符还说,他的资料是亲睹其事的署理江宁
知府提供的,言之凿凿,仿佛也很有根据。
关于张文祥刺杀马新贻的事,时人还有别种记载,比如有人说,“马之
被刺,实基于湘军中帮会分子之嚣张使然”等等,但是究竟哪种说法比较符
合实际,现在仍然无法确定,只好暂时存疑。
(苏威) 
颐和园工程与海军经费有什么关系? 
颐和园,这座秀丽的清室离宫,发生过许多深讳莫测的“秘事”,其中
最使人困惑的,便是它自身的营建问题。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为其母亲祝寿而营建的林苑,第二次鸦片战
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三年(1887 年)前后开工重修,作为慈禧游乐
怡养的夏宫。由于国内外矛盾尖锐复杂,加上清廷财政拮据,营建工程开始
是秘密进行的。致光绪十四年二月以前,东宫门、仁寿殿、玉澜堂、长廊、
排云殿、十七孔桥等主要建筑有的已部分竣工,有的正在加紧修建。这时, 
京城里开始流传着种种传说。为了杜绝人们非议,清廷于光绪十四年二月一
日发布上谕:将清漪园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还政撤帘后的颐养场所。这样, 
营建工程就公开化了。上谕中又声称营建工款都出自“节省羡余”,“未动
司农正款,无伤国计”云云。如此欲盖弥彰,反而更引起人们的猜疑。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避居日本的梁启超首先在《瓜分危言》一文中揭
露:甲午战争之败,是由于清廷挪用海车经费修建颐和园之故。梁氏以他那
富有宣传鼓动的笔调写道:“括全国之膏血以修国防,而其实乃消磨于园林

土木之用,莫之或知,卒令一蹶不振。割千余里之辽、台,偿二百兆之金币; 
元气尽断,国丑全露。”于是舆论大哗,各种说法一时充斥野史谭荟。曾任
光绪帝太监的王世龢,由于内廷大修,内务府颇获厚利;续修西苑,奉宸苑
堂司大饱私囊。海军衙门看见如此得益,便谋修颐和园,动款3000 余万两白
银。海军中人池仲祜也说,海军款2000 余万尽数输入颐和园。《清季野史》
甚至声称,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达8000 万两。后来,“颐和园系用海军经费
修建,北洋海军因此不振,失去发展机会”的说法便被许多近代史专著广为
采用。
由于海军衙门档案早已佚失,颐和园与海军经费的关系实难武断。但通
过各种奏折材料,人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线索。近年来,一些研究者通过细
心考证,统计核算,对挪款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虽未最终定论,却比稗史
口碑距真相更为接近。
颐和园工程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目前能确凿断定的有如下几项: 
光绪十四年挪用海军衙门经费45。75 万余两;从光绪十五年起,每年从海军
经费中挪银30 万两(至光绪二十年共180 万两);光绪十三年至二十年克扣
南北洋将士员弁薪粮及东三省练兵军饷平余银共80 万两;光绪十七年八月挪
用出使经费100 万两,由海军存津款项生息归还。总计约400 万两。另据统
计,新海防捐(清政府以海防为名,开捐鬻官)被挪至园工的,总数在350 
万两以上,这些数据虽不能揽括全部,但从奏折内容排比分析,似乎不会遗
漏很多。据此推断,海军经费挪用总数,不会多于1000 万两。
有人进一步提出,颐和园工款来源渠道很多,据萧一山《清代通史》所
述,就动用户部杂款700 余万两,土药(内地产鸦片烟)税1000 余万两等等。
光绪十四年前未发现海军大宗挪款的记载。而园工的主要部分已初具规模, 
也是重要的旁证。由于工程是由海军衙门大臣奕譞、奕劻主持,所以给人以
海军衙门即为颐和园工程处的印象。认为园工全系挪用海军经费则不对的。
所谓动款3000 万两,可能是整个工程的全部费用。
有人试图从海军历年经费支出的角度来反证挪款问题,北洋海军光绪元
年至二十年间,共支银2130 余万两,从未间断,另外,历次购买舰支银800 
余万两。仅仅为建立并维持北洋海军,清政府就耗资3000 万两。从历年筹款
过程可知,海军经费会集是十分困难的,而海军衙门还要负责南洋海军经费, 
并每年拨款百万以充东北练饷。在财源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从光绪十四年至
二十年间,还要另外再筹3000 万两(即每年400 万两)去建造颐和园,是不
可想象的。
有的研究者认为,颐和园营建中确实挪用了部分海军经费,但海军发展
受阻不能完全归咎于颐和国工程。光绪帝婚礼耗资突破预算竟达500 万两, 
户部又因黄河决口,拨郑州河工600 万两,山东河工200 万两。。经费窘迫, 
可想而知。光绪十四年后,朝野普遍认为北洋海军已经成军,出于多种因素, 
户部十七年决定南北洋海军停购外洋军火两年。不能撇开全国财经状况,把
海军停止扩充仅仅归结为慈禧私人的纵欲享受。
颐和园工程与海军经费的关系究竟如何,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弄清。
(霜明) 
杨翠喜案是怎么一回事?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北京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名妓杨翠喜案。
事情的由来要从杨翠喜说起。
杨翠喜16 岁起在哈尔滨卖笑,曾为帝俄军官所眷顾,因而声名籍籍。不
知从何时起,杨翠喜学会了唱戏,念白做功,传神入化,尤以演淫荡戏而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