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仲景传略考》(载《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9 年第6 期)和杜雨茂的《关
于张仲景生平一些问题的探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2 年第2 期), 
都坚持这一论点,尚启东认为,《隋书·经籍志》引《湖广旧志》说:“张
机字仲景,南阳棘阳人”。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学名流列传》
引《密阳府志》记载相同。另外,《太平御览·何颙别传》记:“同郡张仲
景总角造颙”。何颙为南阳郡襄乡人(今湖北省枣阳县东北),何氏与张氏
同一郡而不同一县,且“总角”为10 岁左右幼童未冠之称。古时交通不便, 
孩儿不能远行,可见两人相隔一定不远。据考:东汉时襄乡、棘阳二县是接
壤的。因此,张仲景为棘阳人是可信的。
关于张仲景是否当过长沙太守,学者们的观点不同,有肯定论和否定论
两种。
肯定论:如廖国玉在《张仲景官居长沙太守的三项根据》(《中医杂志》
1982 年第4 期)中认为:张氏任长沙太守是历史的事实。理由是:首先在历
代医籍中有明确记载。北宋仁宗嘉祐年间,林仁等奉诏校正医书,在序言中
引了唐《名医录》的论述,认为张氏“官至长沙太守”。此序是向皇帝写的
奏章,因此是可信的。其次地方志史料中也有记载。如明崇祯《长沙府志》, 
清康熙《长沙府志》以及明清时期的《南阳府志》、《邓州志》中,都有张
仲景守长沙的记载,最后,1981 年11 月,在南阳医圣祠发现了据说是晋代
的石碑,上刻“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等字。
否定论:如裘沛然在《张仲景守长沙说的商讨》(《新中医》1984 年第
11 期)一文中认为:张仲景守长沙是出于后人的伪托。理由是:一、所谓发
现的晋代古石碑,据考证,碑为东晋古物之说难以成立。尊仲景为医圣之称, 
最早未早于宋代,这一尊称直到清代才为众口所归。晋代仲景何来医圣之称? 
可见立此碑的年代最早不越宋元,可能还要晚些。二、根据史料分析,东汉
年间历届长沙太守中并无仲景之名,且从时间上看来也不可能由仲景任职。
三、晋唐医籍,如王叔和之《脉经》、皇甫谧之《甲乙经》等等,都离仲景
不远,但都未提其守长沙之事。四、仲景在其所述《自序》中,对仕官的鄙
视和淡漠表现得非常清楚,当然就谈不上当太守了。
(冯兆平) 
鉴真和尚双目有没有失明?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千多年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
来一直绵延不断,尤其是在唐代,中日两国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和文化交流达
到了一个高潮,在中日关系史上,谱写了一幕幕令人怀念的动人篇章。
公元7 至9 世纪,唐代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封建制的繁荣昌盛阶段,而东
流日本则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完备的典章制度与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新兴的日本具有强大的魅力。日本人认为: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三十
一年条)因此,以大唐帝国为榜样,激励看好学的日本人,不畏艰险,乘波
西来,先后有十二批正式的遣唐使来到中国。这些留学生和学问僧为传播中
国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中日佛教的交往中,出现了阿倍仲麻吕西来, 
鉴真东渡的佳话。鉴真是扬州的著名高僧,担任大明寺的住持。他精通律学,

深谙戒法,在江淮民间享有崇高的威望。唐天宝元年(742 年)十月,他接
受遣唐使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聘请,东渡日本,去设立戒坛,宣扬律学, 
以肃整教纲。从此以后,在12 年的岁月中,鉴真等人胸怀大志,历经艰辛, 
屡遭挫折,曾五次渡海失败,直到天宝十二年(753 年)十一月,鉴真等人
才成功地踏上赴日传法的征途。在日本的10 年中,鉴真以忘我的精神,把佛
教戒律和唐代文化的精华带到了日本,为传播中日人民的友谊种子作出了重
大贡献,至今仍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怀念和尊崇。
因此,研究鉴真东渡是中日两国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中日两国,有
很多鉴真研究者与中日关系史专家认为,鉴真第五次东渡失败后,于天宝九
年(750 年)由广州到韶州时,由于“频经炎热,眼光暗昧,爰有胡人言能
治目、请加疗治,眼遂失明”。(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以后,双
目失明的鉴真仍然以顽强的精神,再次东渡日本,完成了传法的宏愿大志。
但是,鉴真和尚果真是双目失明了吗? 
著名史学家陈垣在纪念鉴真圆寂1200 年时,对此事提出了质疑(当时未
公开发表)。他认为“鉴真和尚到日本后,晚年曾失明则或有之,谓鉴真和
尚未到日本前已失明,则殊不可信。”(陈垣《鉴真和尚失明事质疑》,见
《社会科学战线》1980 年第4 期)。因为,鉴亘失明一事,《宋高僧传·鉴
真传》等书均未记载,仅据日本人真人元开所撰写的《唐大和上东征传》上
的一句话作为孤证,论据尚不充足。并且,《唐大和上东征传》对鉴真在日
本10 年的传法与生活的记载中,均未提到他因双目失明而感到不便的事情。
另外,鉴真从韶州来到江宁时,他的弟子灵祐是不可能当着“双目失明”的
老师说出“盲龟开目”这等有损于鉴真形象的不敬之语的。所以,鉴真失明
一事是令人怀疑的。
在日本方面,成书于八九世纪之际的史书《续日本纪》对鉴真的事迹记
载也有可疑之处,该书卷二十四天平宝字七年(763 年)五月戊申条说,在
天宝七年渡海失败后,由于随行的日本僧人荣睿亡故,鉴真因此而“悲泣失
明”,陈垣的后人陈智超对鉴真失明一事也表示怀疑。他认为《续日本纪》
所记载的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鼻辨药“一无错失”,或许可信,但
仅凭记忆力来校正数百万言的经论而一字不差,倒可使人有理由怀疑他是否
真的双目失明了。(陈智超《跋及致廖世功(叙畴) 
函》,见《社会科学战线》1980 年第4 期)日本学者田中块堂和安藤更生认
为,《唐大和上东征传》所说的“眼光暗昧”是指鉴真患有老年性白内障。
安藤更生解释说,“胡人言能治目,请加疗治”,是鉴真请了阿拉伯医生施
行针拨法治疗,由于手术后的感染,病情恶化,即所谓“眼遂失明”,但还
能分辨出字迹。田中块堂认为,鉴真到日本时尚未完全失明。
这些根据为数不多的现有史籍,对鉴真的眼睛所提出的种种质疑和解
释,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谜:鉴真和尚的眼睛在第五次渡海后失明了吗?如果
失明,是为何而失明的,是“途中双目发炎,视力减退”疗治不当而失明呢? 
(汪向荣《鉴真》)还是“因长年跋涉,身染重病,以致双目失明?”(吾
闻《鉴真》)或是“因中暑毒,致使双目失明?”(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
流史》)什么时候失明的?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要解开这个谜,还必须继续
发掘中日双方的有关史料。据陈智超介绍,日本正仓院中现在保存着一张《鉴
真书状》,据说是鉴真的借书条。借书条上的书法为唐人风格,值得注意的
是,书法字迹端正整齐,并有涂改重写的地方,而且位置竟完全与原字相合,

这是一个盲人所能做得到的吗?如果这张借书条确系鉴真的真迹,那么这倒
可作为鉴真眼睛未瞎的物证。
(黄显功) 
郦道元生于何年?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
学家和文学家。郦道元出生于一个世代士官家族,其父郦范是北魏的显要官
员,曾任青州刺史、尚书右丞等职,爵位从男爵、子爵直到公爵。道元幼年
随父赴任。父去世后他继任其爵位,被封为永伯侯,历任太尉掾、侍御史、
冀州镇东府长史、颍州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黄门侍郎、
侍中兼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在任关右大使时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所害。
郦道元晚年时撰有《水经注》40 卷,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由于史载简略,对郦道元的生平事迹资料疏缺。《魏书》、《北史》郦
道元传中,均不载其生卒年代,因而对郦道元一生中的重要问题一直未能得
到很好的解决。明清以来,研究《水经注》不乏其人,唯独对其作者缺少系
统的探索,以致他的生年至今还是个谜。其实搞清郦道元生年对研究他的经
历、思想、学术等方面都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的人还
不多。目前各种辞书、专著、人物传记和报刊中,凡述及郦氏生年时都打上
问号,当然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种说法是清末民国初杨守敬认为道元卒于北魏孝昌二年(526 年), 
年42,上推生于太和九年(485 年)(见《水经注疏·巨洋水》),另一种
说法认为郦道元的父亲郦范约生于北魏神麔初(428 年),男子30 而娶,10 
年而字,从而推测道元生于皇兴元年(467 年)(丁山《郦学考序目》,中
央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2 年)。还有一说认为史载郦范太和中任青州刺
史时道元为总角之年,假定郦范任职于太和二年(478 年)至太和十二年(488 
年),则总角之年如在三四年,推断道元生于和平六年或皇兴元年(466—— 
467 年),如在十年左右,则生于延兴初年(472 年左右)(赵贞信《郦道元
之生卒年考》,载《禹贡》七卷一二三合期,1937 年)。也有以道元生年为
北魏皇兴三年(469 年)说(日本1955 年出版《世界历史事典》23 卷)等。
上述几种说法,以赵贞信之说在学术界几成定论,在我国的公开出版物
中有关郦道元的生年均采用此说,如《辞海》:“郦道元(466 或472?)”; 
侯仁之、黄盛章在《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水经注”选释的说明中:“至
于道元生在何年,史无明文,据推求或在北魏和平六年(465 年),或在延
兴二年(472 年),享年五十六岁或六十二岁。”直至1980 年赵永复发表了
《郦道元生年考》(载《复旦学报》历史地理专辑)一文,提出不同看法。
认为杨守敬谓道元卒年42 岁,上推其生年为太和九年有误。据《水经·河水
注》道元自叙太和十八年(494 年)任尚书郎,曾随高祖北巡,依杨说道元
生于太和九年,时年仅10 岁,显然是不正确的。丁山之说原系推测之词,论
据较薄弱。赵贞信之说主要的根据是郦范任青州刺史的时间,但他所考据郦
范可能任青州刺史前后达10 多年,考虑到对道元总角估计也会有出入,因
此,郦道元的生年前后就要相差更多,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够精确。文章对太
和共二十三年历任青州刺史的人逐加考证,从而确定郦范任青州刺史的时间
为太和八年(484 年)至太和十二年(488 年)间,比赵贞信之说前后缩短七

八年,另对郦道元总角之年(古人在未成年前儿童之称谓)加以论证,据《水
经·巨洋水注》:“先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余以总角之年,侍节东州, 
至若炎夏火流,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