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治之,种痘甩痘苗絮于鼻孔一法,原始于真宗时代。峨嵋山有神人,为宰
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其法遂传于世,此为世界种痘之最早者。”李约瑟在
《中国和免疫学的起源》一文(载《中医药学报》1983 年第4、5 期)中认
为:传说第一次天花接种是在公元10 世纪末(即宋真宗时代),由一个从四
川云游而来的道家医生实施的。李约瑟经过调查研究,认为这个传说是可信
的。
但是也有些学者对以上两种看法表示不敢苟同。由甄志亚主编的《中国
医学史》(全国中医学院教材)和贾得道所著《中国医学史略》认为:唐代
说、宋代说,都缺乏其他有力的旁证,本身只是孤证而已,尚不足以确证我
国在8 世纪或11 世纪就已经发明了种人痘术。他们比较倾向于清代俞茂鲲的
明代说,因为有许多同一时代的文献所谈到的种人痘的时间,与俞茂鲲所说
大致相近,所以种人痘术起于明代是比较可信的。金树文在《我国人痘接种
非始于宋的补证》一文(《中华医史杂志》1983 年第4 期)中也持同一观点, 
并对宋代说予以全面否定。其理由有三:首先,《宋史·王旦传》载,王旦
死时三子俱健在,并不像朱纯嘏所说“生子俱苦于痘”。《宋史·王素传》
中亦无种痘的记载。其次,清朝康熙十一年修编的《峨嵋山志》记载了上至
周烈王、下至清初的历代高僧、真人、仙隐的事迹和传说,独无神医种痘之
事。另外,在峨嵋山历代保存的资料中也未查到此事。最后,《宋史·王素
传》说:王素的长子王巩是苏东坡的好友。苏东坡与王素生活于同一年代, 
而且苏氏通晓医药,又是峨嵋山附近的人。苏氏对家乡的这件大事和朋友家
的传奇,是不会漏记的,可见神医种痘之事是无事实根据的。
总之。中国古代种人痘术究竟起于什么朝代,还是一个尚待我们去揭开
的谜。
(冯兆平) 
北宋钞版是何种纸币? 
现存最早的北宋纸币印版(俗称钞版),被誉为中国货币文化宝库中的
一颗明珠。800 年前的北宋纸币,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的第一代纸币, 
体现了当时高度的科学文化水平,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钞版发
现以后,中外历史学家、钱币学家和货币史学家无不对之瞩目。北宋钞版呈
长方形、上半部顶端是10 枚钱币图形,其下有“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
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的文字,下半部为屋木人物图

案。钞版既无纸币名称,又无面值,它究竟是何种纸币的印版?长期以来人
们一直在试图寻求答案。
本世纪初叶,中外学者就以钞版为研究课题。30 年代,日本《东亚钱志》
的著者奥平昌洪说,钞版是南宋“会子”。1942 年,我国钱币学家王荫嘉始
认为,钞版是北宋“交子”,(《泉币》第九期)从此钞版是北宋纸币的印
版,逐渐得到人们的公认,然而它是北宋何种纸币呢?解放后,国内学术界
多称钞版是北宋“官交子”或“钱引”,如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千家
驹、郭彦岗的《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以及其他有关著作,大都持这种
观点。此外,在《中国历代货币》图册中,还有一种“盐引”的说法。但以
上关于钞版的论述,都语焉不详,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近几年来,货币史研究者加强了对北宋纸币的研究。李埏在1983 年第3 
期《思想战线》上发表的《北宋楮币史述论》一文,肯定了北宋还有一种名
为“小钞”的纸币。叶世昌在同年第4 期《中国经济问题》上,发表了《钱
引乎?小钞乎?》,指出小钞是北宋末年的全国性纸币,并且首先提出钞版
是崇宁五年“小钞”的印版。他在文中引举宋人《浮沚集》、《续资冶通鉴
长编拾补》等史书后说:钞版上的文字完全符合小钞的情况。其理由如下: 
一、小钞是四川以外地区流通的纸币;二、按照宋代以七十七文为百的省陌
制度,印有“同见钱七十七陌流转行使”字样的正是一张一贯(面值)小钞; 
三、发行小钞是临时性的措施,没有正式的纸币名称,所以这种纸币上没有
印上纸币名称。这一见解的提出,突破了对钞版讨论的原有范围,引起学术
界的注意。
亦有人主张钞版是“私交子”。乔晓金、卫月望在1984 年第3 期《中国
钱币》刊载的《宋代钞币“官交子”“会子”质疑》中认为:“北宋钞版与
私交子或私钱引接近,但绝不是官家发行的官交子或官钱引。因为它缺少封
建官府典章文物的严肃性,丝毫没有官造文书的气息,更不是小钞。”《质
疑》还以记载官交子格式的历史资料来反证钞版是私交子。
不过无论是小钞还是私交子。这两种观点尚有各自不完善之处。钞版是
小钞的见解并非无懈可击,据南宋谢采伯《密斋笔记》载:“崇宁五年敕节
文:小钞,知通监造,。。大观二年第一料,其样与今会子同,上段印‘准
伪造钞已成流三千里,己行用者处斩,至庚寅九月更不用。’中段印画泉山。
下段平写‘一贯文省’,守倅姓押子(字)。”这段史料记载的小钞与钞版
的文字图案绝然不同。但还不足以推翻钞版是小钞的结论。因为《密斋笔记》
指的是大观二年的小钞,而崇宁小钞与大观小钞的式样很有可能是不一样
的。所以钞版是否小钞或者是何种小钞,有待进一步证实。至于钞版是私交
子的看法,有其难以说通的地方,钞版上的“除四川外”等文字,表明这种
纸币在四川以外地区流通,而私交子则行于四川,显然是个矛盾。另外,钞
版文字似用的是命令口吻,在封建社会发行的纸币中,命令语气只应来自官
府,而不可能出自私商,这与钞版是私交子的结论也有抵牾,值得商榷。
目前,北宋钞版是何种纸币?存在官交子、钱引、盐引、小钞和私交子
等五种不同意见,这种山重水复的情况在我国纸币研究中还属仅见,一方面
固然增加了钞版研究的复杂性,一方面却引起了更多研究者的重视和浓厚兴
趣。
迄今为止,钞版的研究还未能得出确凿的结论,但是学者们通过争论仍
在锲而不舍地进行探索,以解决我国货币文化史上这一重大悬案。试看谁能

最先解开北宋钞版是何种纸币印版之谜呢? 
(潘连贵) 
古代货币有多少种? 
我国古代的货币极其复杂,形制五花八门,质料多种多样,币值高低不
一,大小甚为悬殊。几百年来,许多学者撰写了不少专门研究我国货币的专
著,如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王献唐的《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等等。他
们对我国货币的起源、演变、形状、文字、书体、币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但究竟我国古代有多少种货币,至今无人统计过。今将历史上几种主要货币
加以介绍,以一斑而窥全豹,使读者略见端倪。
人们常常把珍贵的东西,称为宝贝。宝字简化前的繁体字写成交。从汉
字结构来看,不管珍贵或宝贝,都离不开贝,可见人们对贝的看重。翻开字
典,我们看到很多与价值有关的汉字,都和贝相联系,如财、货、资、贫、
贱等字。人类最先使用贝作为装饰品,后来发展成货币。3000 年前的商周时
代,人们把贝串起来使用,一串成为一个单位,称为朋。后因真贝不多,就
用仿制品,这样就出现了蚌壳、软石、兽骨、青铜制作的货贝,这是我国最
早的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各霸一方。文化上百家争鸣,经济上繁
荣发展,反映在作为价值尺度的流通手段的货币上,它的形状也就各种各样。
当时主要有四大形式。第一种是布币,它是由农具铲子演变来的。最早的布
币,首空可以纳柄,称为空首布。有些制作特别粗大的空首布,长15 厘米, 
宽9 厘米以上,同农具铲子最为接近,它是早期的布币。到战国时,发展成
为携带方便的平首布,布首不空,变成平实,形体缩小,种类繁多。单是布
的足部和肩部就可分为尖的、平的、圆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人民银行储
蓄图徽的周围,就是由平首布连缀构成齿轮而组成的。第二种是刀市。它是
由实用刀演化而来的,原形未变,但是各地使用的刀市不同。如燕国的明刀, 
尖首、圆环,数量最多,出土范围也最广,以河北为中心,直到东北,甚至
朝鲜、日本也有发现。齐国的刀币最大,长19 厘米,每枚重达45 至48 克, 
甚至有重达56 克的,制作精整。第三种是环钱。圆形圆孔,可能是从纺轮演
变来的,现在发现最早的环钱是垣字钱和共字钱。第四种是蚁鼻钱,可能是
铜贝的高级形态,钱的形状仿海贝椭圆形,正面凸起,上面有的阴文,看来
像人面,俗称鬼脸钱。它是楚国的货币。在楚国还流行一种豆腐干形的金币。
呈块状,上铸数方或数十方图章形文字“郢爱”等,俗称印子金。使用时往
往将其凿成小块,含金量达98%,是中国最早的金币。以上是举其荦荦大者, 
各种货币细辨之,几乎没有一个雷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货币,标准的铜币是半两钱,外圆内方,象
征着当时中国人的宇宙观天圆地方说。从此以后,一直到清朝,2000 多年的
封建社会都沿用这种外圆内方形式的铜钱。汉初铜钱由民间自由铸造,轻重
大小不一。到汉武帝时,货币的铸造权统一在国家手里,元鼎四年(前113 
年)开始铸造五铢钱。五铢钱轻重大小适宜,使用时间长达700 多年,是中
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货币。
王莽的币制改革,采用宝货制,在中国货币史上是一个例外,它有金、
银、龟、贝、铜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至今留传下来的“契刀五百”,“一

刀平五千”,造型别致,上部为圆形方孔,下部为长条刀形。其中“一刀” 
两字用黄金镶嵌而成,至今金光闪闪。为历代所珍视。东汉大科学家张衡作
诗咏之:“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东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铁钱,这是中国最早的铁钱。中国铜钱有纪
元年号的,始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 年)所铸的“孝建四铢钱”。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钱。大小仍以王铢钱
为标准。“开元”含义是开辟一个新纪元。钱币从唐朝起,就不再以重量为
名称,而改称宝,或通宝,或元宝,或重宝,并冠以当时年号,这一体例一
直继续到清末。到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用机器铸币,这时出现中无方孔,正
面为“光绪元宝”,背有蟠龙花纹的铜元。使用了2000 多年的外圆内方的铜
钱,到这时结束了。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宋代的“交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纸币,要算明
朝洪武八年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其“壹贯”面值的宝钞,长约36 厘米, 
宽约22 厘米,而最小的纸币是近代发行的,其大小如现在火柴盒的贴花纸。
中国的货币,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五花八门,形式各异,其特点之一
是货币铸造和流通的地方性,遍地开花,更使货币趋于复杂。就目前所看到
的形状,有海贝形、铲形、刀形、豆腐干形、圆形、长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