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道远不便”,奏请清廷同意,就地处置。他原拟把朱由榔和太子处以斩
首,后由于留镇云南的满族将军卓罗的反对,才吩咐部属杨龋貌仕
朱氏父子于昆明城内金蝉寺前的逼死坡。遗骸运往昆明北郊,草草掩埋。
朱由榔遇害后,吴三桂得到晋封亲王的赏赐,留镇云南,兼管贵州。稍
后,就在北郊营建了别宫野园。康熙十二年,清廷要撤回驻边的平西、平南、
靖南三王,吴三桂大为恼恨,挑起了“三藩之乱”。造反得有借口,因而厚
颜无耻地抬出了“复明”的招牌,重修了永历墓,称为“故君陵寝”,并加
建享殿,扮演了一出“祭陵”的丑剧。次年即领兵攻向省外。
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第二次平滇,野园被毁于战火,只剩废墟右侧的
一个土堆,传为陈圆圆梳妆台的旧址。不少文人韵士常来此地怀旧追往,吟
诗填词,缅怀当年的“一代红妆”。
野园除了一个池塘外,早已变成一片瓦砾场,周围与荒坟相连。但民间
另有一说,坟堆状的梳妆台遗址,并非平西王的宠姬临镜梳妆的废墟,实际
上它乃南明末代皇帝的陵寝。清兵三次平滇后,当地人们惧怕他们平墓灭迹, 
所以伪托为圆圆妆台。此后200 年间,人们也就信以为真,将它作为追怀美
人、吟诗赋词的去处了。
1911 年10 月,云南辛亥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地方政权。在当时具体
历史条件的影响下,两百年来默默无闻的南明末代皇帝及其陵寝重新被提了
出来。曾有人给云南都督蔡锷写信,指出“永历故茔,正在城北咫尺,而百
年荒翳。。。清军入滇,遗老笃念故主,撤殿掊碑,诡为吴逆宠陈圆圆梳妆
台以掩其迹,故清吏不疑。而一抔之土,遂获存于腥风血雨之中”。要求崇
议追赠,培护坟墓,“并置祭田,长给洒扫”。
都督府顺从舆情,把西郊文昌宫改为永历帝庙。同年12 月29 日,在永
历墓前进行祭祀活动,把朱由榔和在缅死难的大臣们的神主,送进庙内。次
年,又将逼死坡改名升平坡,并树立了“明永历帝殉国处”的石碑。
然而,两个多世纪以来,朱由榔埋骨昆明北郊何处?由于提及前朝帝王, 
会引来杀身横祸,故从未有人明确记载。永历陵寝究竟是背时皇帝的埋骨处? 
抑或迟暮美人梳妆打扮所在的废墟?谁也无法说得清楚。
近代史学家方国瑜,年轻时就具有穷根究底、实事求是的精神。1941 年, 
他和友人亲登梳妆台,“斩荆考察土堆”。堆上并无任何建筑遗迹,但是在
堆脚南面,却发现“较大规模”的建筑遗址。尽管方先生在《庭闻录·跋》
中记下了这件事,认为坟墓被诡称为陈圆圆梳妆台的旧说不可信,可也
没有肯定遗址即吴三桂当年为“故君陵寝”建造的享殿,也没有确认此处乃
朱由榔的最后归宿地。仅言:“此土堆乃人工造成,当是古墓!” 
至今,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的陵寝,仍成为一个无法索解的谜。
(傅丰渭)

八民族宗教
民族篇
商族起源于何方? 
商族,历史教科书上都说是活动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古老部落,似乎已
成定论。但是,商族到底起源于何地,则是史学界一个长期聚讼未决的问题。
解放后研治商史的专家学者,用文献资料与地下考古发掘相印证,已弄
清商族在灭夏后,即商王成汤建国以后最初阶段的活动地域,主要是在今河
南的洛阳、郑州和安阳一带,也就是今日之黄河中游。但对先商时期的商族
在灭夏之前是从何方进入河南中部而统治中原的,历代学者均有考证与猜
测,形成了商族起源西方、东方、北方与山西诸家说,众说纷起,悬而未决。
诸说之中,以“西方说”为先。以汉、晋为例就有司马迁、许慎、郑玄、
皇甫谧、徐广等人,无一不说商族的发祥地在我国之西土。司马迁在《史记·六
国表序》中说:“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先于东南,收
攻实者常于两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毫,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论
定夏、商、周都是以西北为其发祥地。《史记·殷本纪》中说商汤“始居亳, 
从先王居”。此后,有人对“亳”的地点给予定位:许慎《说文》曰: 
“亳,京兆杜陵亭也。”《史记·六国表》“集解”引徐广说:“京兆
杜县有亳亭”,将“亳”定在西方。《史记·殷本记》又有商族始祖契被封
于“商”一说。郑玄说:“商,在太华之阳”;晋代皇甫谧谓即“上洛,商
是也”。无论是“商”,还是“亳”,他们所定的位,今日的地点,就是陕
西省,亦即关中平原。这就是商族起源“西方说”。
近代以来,又有众多学者一反旧说,提出商族起源于东方。王国维论证
商族早期居留地“商”与“亳”决非古时关中,而是河南的商丘和山东的曹
县(见《观堂集林》卷十二);丁山认为商人发祥地在今日的永定河与滱河
之间,也就是今河北省东部至渤海湾一带(见《商周史料考证》)。丁山说
与王国维说略有出入,但都是“东方说”的坚持者。此后,徐中舒、傅斯年
在30 年代都对商族起源于东方撰文论证,提出自己的看法。最近王玉哲在《历
史研究》上发表了《商族的来源地望试探》,从图腾信仰上,“商”、“亳” 
地望上等五个方面,并结合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考古资料详尽地论证了
商族起源于东方:最远的祖居地可能是山东,后来才向西北转移,达到河北
省的中部,到夏的末叶才把主力定居于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西部,卒能西向
灭夏,建立商王朝。
金景芳在前几年就撰文,摈弃他说,提出商人起源于北方。他主要征引
《荀子·成相》与《世本》的说法,并详加考证发挥。《荀子·成相》曰“契
玄王,生昭明,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世本》
载“契居番”、“昭明居砥石”。这里出现了“番”、“砥石”两个与东西
说所不同的地名。经金景芳考证,“番”为史书中屡见之“毫”,虽无法确
定今地,但属北方之域,即古之燕地;而契之子昭明所居之砥石则在辽水发
源地,即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的白岔山。据此,他提出成汤灭夏以
前,商人的势力并没有到达今河南中部,因此,在今河南中部不可能有“商

代先公时代的文化”或“商代早期以前的商文化”。另外尚有邹衡的“商族
源于山西”一说。此说虽与金景芳之“北方说”略有不同,但从地域上看, 
仍属“北方说”。
综观上述种种起源说,难以定论。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文献上可以征信
的史实确实贫乏,又加上商族常徙,有“前八后五”之说,即其建国前曾徙
八次,立国后又迁五都。关于前八徙,皇甫谧就说过“史失其传,故不得详”。
所以,关于商族的来源问题,我们只能根据有限的历史传说和近年来的田野
考古收获综合分析研究,各家可以凭借这些仅有的史料,加以论述、印证。
由此看来,产生商族起源诸家说是自然的事,无怪乎商族起源问题长期聚讼
不决。
(洪偶) 
“商人”名称是怎样产生的? 
因为社会分工,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形成了名目繁多的职业。
而每一种职业名称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我们通常把专门从事
商品买卖、交换活动的人叫作“商人”,把这种活动称为“商业”。“商” 
字缘何而来?含义何在?对此,人们进行了种种推测。
从现有资料来看,人们多把“商人”名称的由来与商代的历史联系起来。
早在1927 年,徐中舒在《国学论丛》第1 卷第1 号上著文指出:由于商人重
视商业和善于经商,所以”商贾之名,疑即由殷人而起”。其依据是《左传·昭
公十六年》中的以下一段材料:韩起有一副玉环,其中的一个在郑国的商人
手里。韩起向郑伯请求,子产不给,说:“这不是公家府库中保管的器物, 
寡君不知道。”。。韩起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成交了。商人说:“一定要
告诉君大夫!”韩起向子产请求说:“前些时候我请求得到这只玉环,执政
认为不合于道义,所以不敢再次请求。现在商人那里购买,商人说‘一定要
把这事报告’,谨敢以此作为请求。”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
商人们都是从周朝迁居出来的,并肩协作来到这块土地,砍去野草杂木,一
起居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用以互相信赖。誓辞说:‘你不要背叛
我,我不要强买你的东西,不要乞求,不要掠夺。你有赚钱的买卖和宝贵的
货物,我也不加过问。’仗着这个有信守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到今天。
现在您带着友好的情谊光临敝邑,而告诉我们去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教导
敝邑背弃盟誓,未免不可以吧!如果得到玉环而失去诸侯,那您一定是不干
的。”从这里可以知道,武王灭殷后,把殷商遗民分给了各诸侯国。鲁、卫
等国分到的是手工业者或种田人,而郑国分到的则是做买卖的生意人。郑桓
公对待这些殷商遗民,一方面要求他们务农,另一方面又仍允许他们在农事
之暇从事商业活动。李亚农据此明确地指出:“由于殷人善贾,周人重农, 
后来周人以贱视殷人鄙视贾人,竟通称贾人为商人了。这就是中国人称生意
人为‘商人’的缘由”。(《李亚农史论集》,第471 页)同时,李亚农在
其《殷代社会生活》书中,多侧面地考证和叙述了殷商时期的商业发展概况, 
以证明商人的重商善贾。
郭沫若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一文中,则根据《尚书·酒诰》的“肇
牵车牛远服贾”一语推测说:“肇者始也,可见在周初人的眼目中认商行为
是始于殷。大约就因为这样,所以后世称经营这种行为的人便为‘商人’的

吧”(《十批判书》第15 页)。他又在《中国史稿》中说,由于农业、手工
业和畜牧业之间的分工与各产业部门内部分工的日趋巩固和加强,商品生产
和交换在商代取得显著发展,‘商人’的名称可能即由此而来。可见,郭沫
若对“商人”名称的起源问题虽没有下肯定的结论,但不认为“商人”之名
是周人贱视殷人、鄙视贾人而形成的专有名词。
近年来,对“商人”名称的起源问题又有人进行了新研究。其论证全面、
影响较大的是吴慧所著的《中国古代商业史》。他认为商王朝覆亡后,商族
人成了周朝的种族奴隶,被迫迁居到各地,由周朝严密监视和统治。一些原
先的商朝贵族和平民虽然仍能“各居其宅,田其田”,保有一部分田宅和享
有自由民的身份,但经济状态已不如昔日,甚至不能很好地赡养家属。为了
增加收入,他们听从了周公的告诫,把经营商业作为自己的副业,商贵族一
向脱离生产,身无长技,不能像其他奴隶一样可以从事农业或手工业生产, 
在“殷人重贾”风气的影响下,只好做他们熟悉的买卖行当。而那些曾因反
抗而被剥夺土地和政治权利的商代遗民,除了受官府的驱使去做买卖外,没
有其它出路。因此,“做买卖几乎就成了商遗民以及原先商族的奴隶的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