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豫州(指孙坚)墓》一诗云:“阖闾城南荒之丘,昔谁葬者孙豫州。久无过
客为下马,时有牧童来放牛。。” 
另一说,认为是长沙桓王孙策之墓。
据南宋范成大《吴郡志》称:吴孙王墓在盘门外三里。政和年间(1111 
—1118 年)村民掘得墓砖,上有“万岁永藏”之文。又得金搔头、金握臂、
银杯、瓦薰炉等物。父老相传,此处为长沙王墓,长沙王即孙策。他又引证
当时人腾宬的《孙王墓记》,复以史考之,认定为孙策所葬,与世俗相传长
沙王之说,也稍相符合。范成大并作有《长沙王墓》诗一首:“英雄转眼逐
东流,百战功夫土一杯;荞麦茫茫花似雪,牧童吹笛上高丘。”又据明代卢
熊《孙王墓辨》引洪氏《三庚志》云:盘门外大冢,南宋绍熙二年,秋雨坟
圯,乡人往视,圯处盖其隧道,见石刻隶书:“大吴长沙桓王之墓。赤乌三
年。”凡12 字。
考查历史:苏州曾作为三国东吴的都城达12 年之久,直到孙权称帝后, 
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 年),自吴迁都到建业(今南京)。孙策壮年时被
刺身死,周瑜等人曾奔丧来吴。其时都城还在苏州,故孙策葬于苏州的可能
性很大。
但以上两说,还都存在一些疑点: 
其一,陈寿的《三国志》是一部信史,据《三国志》记载:孙坚死后, 
葬在曲阿(今江苏丹阳)。又按《丹阳图经》载:“高陵,在县西练塘乡吴
陵港”,地点记载得很确凿。
其二,笔者查阅了上文所述宋代滕宬所作的《孙王墓记》,文中说:有
人盗掘此墓时,得一断碑,上有“中平年”字样。按中平年(184—189 年) 
系东汉献帝年号,此时孙坚与孙策都还健在,不可能是他们的墓地。经过近
年发掘鉴定,也只能证实是一座东汉的墓穴,并不能确证为孙坚或孙策的墓
地。
从以上历史资料看,众说纷坛,自相抵牾。这个千古疑案,至今仍被迷
雾烟云所笼罩着,一时难以破解,还有待于后人去进一步考证与探究。
(孙鹄) 
小乔的真墓在哪里?

汉末建安三年(公元189 年),东吴孙策欲取荆州,命周瑜为江夏太守, 
发兵攻占安徽皖县,得避乱隐居在那里的乔玄的两个女儿,就是大乔和小乔。
姐妹一双生得貌若天仙,堪称绝代佳人。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小乔和
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
战。战后二年,按《三国志·周瑜传》所载:周瑜“诣京见权”。不久“瑜
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推算起来,小乔和
周瑜做了12 年夫妻。
三国时期有两个巴丘,一在今江西,一在今湖南。周瑜所卒的巴丘,应
为巴陵。赤壁之战后,周瑜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长沙)、浏阳、州
陵及巴陵为奉邑,这几个地方,都在岳阳附近。周瑜病死在巴陵,小乔始终
在他身边护理照顾及至送终,周瑜的灵柩“还吴”,小乔为晚年的生活计, 
留居于有奉邑享受的巴陵,作为理想的归宿之地。小乔死后,也就安葬在那
里,她的墓今在岳阳市第一中学后花园内。据说这里是当初周瑜的都督府。
到1914 年,小乔墓上还有一栋墓庐。现在尚留有一块横刻隶书“小桥(乔) 
墓庐”的石碑,保存于岳阳市文物管理所。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许多小乔墓的对联。
其一: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没;紫鹃恨无限,潇湘冷月二乔魂。
其二:阿姨渺何存,想当环佩归来,应共话洞庭夜月;老瞒空欲锁,对此松
揪凭吊,最难忘赤壁东风。
其三:姊妹花残,青草湖畔双雁断;佩环月冷,紫藤墙外有啼鹃。(吴
树楷作) 
其四:战士久无家,赤壁清风苏子赋;佳人犹有冢,黄陵芳草杜鹃啼。
(刘士清作) 
在一些有关的地方志中,对小乔的墓地在岳阳,记载得很具体。明代《岳
州府志》,记小乔“死葬岳州今广丰仓内”,说是根据“故志所载”。《巴
陵县志》也记“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焉”。《明一统志》也有记载,小
乔墓在“(岳阳)府治北”。这些记载证明小乔在岳阳的墓是真的。可是, 
在安徽庐江县城西1 公里处,也有一个小乔墓,与城东1 公里处的周瑜墓遥
遥相对。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结构,面东背西。有人说是周瑜病死
后,小乔扶柩东归,将丈夫葬于庐江家乡土地,守墓抚养遗孤——二子一女, 
她死后也埋葬于庐江。小乔墓保留完好,直到明末的动乱中,被兵火毁坏。
时人王有年曾写诗记下遭劫惨状:“墓木如经劫火烧,今时潜水旧吴朝。凄
凄两冢依城廓,一是周郎一小乔。”清顺治年间,庐江知县孙宏哲,不仅修
复墓庐,并且还作了一篇《小乔赋》,加以悼念。甚至抗日时期,国民党的
皖西行政督察专员,也对小乔墓作过维修。按照这些情况来看,庐江的小乔
墓似乎也是真的。
在皖南青弋江上游西首的南陵县城内,中山公园边上,也有一座小乔墓。
据《南陵县志》记载,此墓建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 年),起因是当时
的知县高怡梦见小乔,诉说她的墓在香油寺侧,遂令典史江鲲在香油寺西苑, 
重建小乔墓。周瑜曾做过春谷(南陵)长,小乔死后葬到南陵,也就有了依
据,为世人所公认。南陵小乔墓前竖有一块巨碑,阳刻“东吴大都督周公德
配乔夫人之墓”。两侧阴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安徽宿松文人许文权撰: 
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容花貌,飘零几处?昭君冢、杨妃茔、贞娘墓、

苏小坟,更遗此江左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
下联是芜湖儒士陶宝森作: 
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酒杯,浇典谁人?笋篁露、芭蕉雨、菡萏风、
梧桐月,只借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
石碑已破裂成几段,现移存于南陵县文化馆内保存。
小乔可称得上是三国时代的天香国色,死了以后,千百年来相继出现了
三个墓冢,每处都是有根有据地认为是真墓,给后代留下了一个很大的谜。
三者之间,究竟哪一个是小乔的真墓呢?人们有兴趣不妨进行一番探索! 
(邱维俊) 
刘备的陵墓在何处? 
三国创始人,基业最大的是曹操,寿命最长的是孙权,可是他们的最终
归宿处:漳河畔西门豹祠的曹操墓地,随之日月春秋逝去而已不可寻;孙权
南京蒋陵在明初犹在,但自朱元璋毁鸡鸣寺建孝陵,它被留下来看陵门,此
后虽然号称梅花山的孙陵冈尚存,但当年蒋陵的宏伟规模,亦仅是紫金山下
一土丘了。
和魏、吴两个创业者相比,基业最小,称帝也短的蜀汉昭烈帝刘备,死
后所葬的惠陵,已经历长达1700 多年,风风雨雨,夕阳渔鼓,至今仍依傍着
武侯祠巍然屹立。比起曹操、孙权的最后归宿,那是幸运得多了,就是从纵
向比,也比他前后那两个曾割据四川称王立国的公孙述和李雄死无葬身之地
要好些,总算有一块方寸的埋身之处,有诗为证:“君不见公孙跃马归乌有, 
悍骨知他何处朽。又不见李雄建多珠玉,麒麟古冢无踪迹。谁似君王百代思, 
鬼神呵护无尽时。”(明刘道开,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五百九十六卷成都
府部)
从现有材料,未见有惠陵被发掘、盗挖的文字记录。清褚人蠖《坚瓠集》
说:“嘉靖中,盗发蜀先主墓,数盗穴墓而入。见两人张灯对棋,侍卫十余。
盗惊拜谢,一人顾谓曰:‘尔欲饮乎?’乃各饮以一杯,兼乞与玉带数条, 
命速出。盗出外,口已漆矣,带乃巨蛇也。视其穴已如旧矣。”此说借盗墓
者进入惠陵受到惩罚事,比喻刘备墓不可盗挖,也说明了刘备墓从未被盗挖。
可是中国历史几千年,帝皇几百个,很少没有皇帝陵墓被盗挖的,那么
刘备惠陵为什么没有被盗挖?因此,两宋时候就有人怀疑,惠陵不是刘备真
墓,它只是纪念刘备的衣冠冢。刘备的真墓只能是在他病死的白帝城(四川
奉节)处。此说几百年来多有流传。据说,60 年代郭沫若路过奉节城时,也
说过刘备真墓不在成都,而是在奉节。
1985 年,陈剑提出刘备尸体葬在奉节说。他有三条理由:第一,奉节四
月份后天气炎热,尸体最易腐烂发臭,要将它送到千里之遥的成都,实在不
易;第二,据宋元以来典籍和地方志记载,甘皇后葬于奉节。而据《三国志》, 
甘皇后是与刘备合葬的,但她却没有葬在惠陵,可见刘备也是葬在奉节的; 
第三,刘备墓在奉节,在历史上多有传说,近年奉节城里多处出现人工隧道
口,很像墓道,而且其走向均指向原府署(现县人民政府大院)。(《天府
新论》1985 年第3 期) 
陈剑还说,近年,文物探测队曾使用超声波开展物探,发现在大院所在

地底深处,埋藏有两个建筑结构,分别为18 米到15 米长,高5 米。有专家
认为它很可能就是刘备和甘夫人的真正墓葬。
但谭良啸、吕一飞不同意此说,他们针对陈剑说作了批驳,认为刘备葬
于惠陵,史志言之确凿。我国早发明尸体防腐术;至于甘皇后葬处,《三国
志·先主甘皇后传》有详记,“后卒,葬于南郡(湖北江陵),章武二年, 
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未至而先主殂陨。丞相亮上言:。。会大行皇帝
崩,今皇思夫人(甘皇后)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 
故昭烈皇后(甘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
礼仪别奏。制曰可。”按刘备是公元223 年(蜀汉章武三年)四月,死于白
帝城永安宫的。翌月,他的梓宫自永安宫护运到成都,八月安葬于惠陵,此
处称“梓宫在道,园陵将成”,是指刘备之柩正在由永安运往成都的途中, 
成都的惠陵正在加速修建中,这份奏章是在白帝城(或正在途中)的丞相诸
葛亮给成都的后主刘禅的,可见刘备和甘皇后确是合葬于惠陵的。谭良啸等
认为,“刘备虽死于奉节白帝城,但确系运回成都安葬。此事陈寿的《三国
志》记载甚明,陈寿生长在蜀地,曾在蜀国为官,岂能将国君的墓地错记?” 
(《巴蜀之谜》) 
四川社科院学者沈伯俊近日也就笔者询问,持“刘备惠陵系真墓”说, 
他提出“最简单的理由有二:(一)史书明言刘备还葬成都;(二)所谓天
热尸体难运之说,亦站不住脚。秦始皇比刘备早死400 多年,仍不顾路遥, 
还葬咸阳,到刘备时,防腐技术大有发展,何不可运尸回成都?”而“所谓
奉节地下发掘古墓,实不可信”。
《三国志》记载应属可信,陈寿写《蜀志》且还引用了大批蜀汉档案材
料,但他毕竟不是与刘备、诸葛亮所处同时代的人;而有关帝王陵墓因防百
年后盗挖之灾,从来就是虚虚实实、假假真真,即使当时人员也未必能梳理
清楚,所谓刘备的真墓假墓,那都是本本或传之于口碑之说。所谓奉节说, 
其所以能够不胫而走,扑朔迷离,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这里有
人们对于古墓葬的新奇,更有对于刘备这个三国风云人物、一代枭雄的理念, 
而奉节确实和刘备有别致的地域姻缘,人杰地灵,由此推测和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