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料,大都引自此处。由此可见,关于哥窑的文献和传说是不完整的,因而也
不能以此为据,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哥窑窑址在龙泉。
既然有窑址,那么一切都解决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1960 年,浙江省
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龙泉县的大窑、金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在大窑和溪口等五
处窑址发现了一种黑胎青瓷,器身带开片,其特征与文献中的哥窑特征酷似, 
但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那种传世的哥窑瓷器截然不同,这说明传世哥窑瓷器
不是在龙泉烧造的。据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龙泉黑胎青瓷、
景德镇仿哥窑等瓷片进行了化验、分析,结论是:“传世宋哥窑(器)不在
龙泉烧造之说是可以接受的,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正统的哥窑这种说法也
是有相当根据的”。这就清楚地表明了文献里所谓的哥窑是龙泉窑的哥窑, 
而不是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
这样,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在哪里就成了一个新的、有争议的问题。有
人认为可能在江西景德镇,因为明清两代景德镇仿哥瓷烧得很成功,但没有
迹象表明宋元时的传世哥窑在那里。也有人判断也许在江西吉安即宋代吉州
窑的产地,因为明人曹昭《格古要论》里提到该地有一个“碎器窑”,但迄
今未发现。在另一个明代人高濂的《遵生八笺》里谈到哥窑取瓷土于杭州凤
凰山下,似是指窑在该地,有人以此为据,怀疑窑在杭州。说法颇多,但没
有人能证实,也没有新的发现,因而确实是一个谜。这个谜,看来只有指望
以后的考古新发现了。
(陆明华) 
栎阳是否作过秦都? 
公元前221 年,秦王政以武力战胜六国,统一了全中国。这个封建大帝
国,幅员辽阔,东起海边,南至岭南,西迄青藏高原,北达河套、阴山及辽
东。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和封建国家的统一。秦大一统,是我国古代社会史中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
的历史意义。但是秦是否以栎阳为都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争议之说。
1982 年《考古与文物》第5 期发表了王子今的《秦献公都栎阳说质疑》
一文,认为“就现在的资料看,秦献公未曾迁都栎阳,栎阳始终未曾作为秦
都”,“献公居栎阳的确切年代,古城遗存的具体内涵,栎阳在秦史中的准
确地位,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加以明确。”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栎阳发掘队1980 年至1981 年对栎阳城址进行了一年的勘探和
试掘,发表了《秦汉栎阳城遗址的勘探和发掘》,文中虽说及,“献公二年, 
从雍都迁都栎阳。公元前383 年—前350 年,献公和孝公曾对栎阳经营三十
四年”,但是就所发表的考古资料看,似未提供可证明秦献公曾迁都栎阳的
确凿证据。城址遗迹年代均判定为秦代和汉代。发掘者说:“从南墙基夯土
包含的遗物看,城墙营筑时代约于秦代”,发掘的南门址出土均为汉代遗物。
勘探出的13 条道路中,6 条路“时代应为秦汉时期”,其余7 条路“时代应
为汉代”。城址东北为秦汉大型墓葬区,东南墓区8 座墓中3 座已明确断定
为汉墓,另“五座墓的时代应为战国晚期至秦代”。而献孝时期当战国前期

或中期。即使这五座墓都是献孝时期的墓葬,也不足以判定一个城址是当时
的都城。《史记·六国年表》:秦献公十一年,“县栎阳”。《魏世家》魏
武侯:“十三年,秦献公县栎阳”。只表明秦县是地方政权,“县栎阳,至
少表明栎阳与蒲、蓝田、善明氏地位等同”。“在国都中是没有县的,为什
么叫做县?只为它是悬在国都的地方;国都是主体,县是附属品。若国都中
而立县,则要叫它悬挂在什么地方呢?再有什么作主体呢?”战国初期,秦
国不断在东部边境设县,公元前398 年在陕设县,公元前379 年在蒲、蓝田、
善明氏设县,公元前374 年又在栎阳设县,显然有着加强边防的意义。若强
指栎阳为献公所定秦都,则难以回答何以同时又在栎阳设县这一疑问。
对上述看法,刘荣庆同志在《考古与文物》1986 年第5 期上发表了不同
意见,题为《秦都栎阳本属史实》,认为秦献、孝两代建都栎阳乃是历史事
实,应当肯定。其一,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将周、秦、汉诸都均放在关
中地理整体上考察,邠岐、丰、镐为周都,雍、栎邑、咸阳为秦都,长安为
汉都。在思维逻辑上也没有把栎阳列在三代都城之外。《货殖列传》论证“献
(孝)公徙栎邑”的地位,不仅仅在于经济上的地位。既标明为秦献公所“徙”, 
属政治地理条件。国君之所居之邑,国君徙治之城,乃古代都城的政治规定
性;“北却戎翟”,则着眼于军事和都城的安全。如果把栎阳同关中“四塞
以为固”的形胜联结在一起,当现为险要之地,即军事上具备建都条件,“东
通三晋”,指春秋战国时代关中渭河以北经栎阳往晋及其后魏、韩、赵三国
的通衢大道。这条东西大道,对秦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至关重要。雍城、
泾阳、栎阳、咸阳均建筑在该通行之上,决非偶然;“亦多大贾”,指商品
经济繁荣发达。栎阳为秦国第一个有市之邑。栎阳高平宫鼎的发现,先秦铜
釜金饼和陶器、兵器在栎阳的出土,栎阳秦仓的存在,商鞅南门立木发布变
法令的事实,都说明栎阳经济繁荣之程度,亦栎阳为秦都的必然结果。秦德、
宣、成三代利用雍城处于汧渭之会的地理优势,奠定了秦兴起的基础。穆公
“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其时,都雍城的利弊均显示了出来。春秋晚期, 
秦国势力衰落。秦献公充分认识到囿于关中西部国危而地失的危机,即位第
二年“城栎阳”,实行秦国力量的战略东移。秦孝公在招贤文告里说:“献
公即位,镇抚边境,迁治栎阳,因欲东伐,复缪公之政令”,准确地反映了
献、孝两代上层领导集团迁都栎阳的战略主张,“镇抚边境”,以保卫秦国
固有领土;部署东伐,收复失地,重新与三晋以黄河为界;“任用出奇计强
秦者”,推进改革。秦孝公是有远见卓识的言者,也是脚踏实地的行者。将
“城栎阳”与秦要实现的上述战略目标联结在一起,足以证明栎阳的地位与
一般军事城塞绝然不同。“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邑犹俋,聚会之
称也。”(《释名》)司马迁“献(孝)公徙栎邑”、献公“徙治栎阳”, 
证明栎阳为秦都是确定无疑的事实;秦自雍迁都咸阳亦然。这似说明,秦国
采用两都之制。秦文公始实行两都制。秦灵公“居泾阳,亦以雍城、泾阳为
两都”。秦献、孝都栎阳,迁治咸阳时不说自栎阳而说自雍城迁都之,原因
也在于采栎阳、雍城两都之制。古人另一判断都城的标准:“凡邑有宗庙先
君之主者,曰都;无,曰邑。”雍有“秦宗庙先君之主”,故亦称都;栎阳
无素宗庙先君之主虽“国君所居”,仍称“栎邑”,但称“邑”并不排斥其
作为都城的地位和属性,早在周平王东迁前,镐京为宗周,洛邑为成周,开
两都之制之先河。况且周行两都制在秦之先,秦仿宗主国实行两都制也是可
能的。

上述两种结论,针锋相对,孰是孰非,还有待公论。
(傅丰渭) 
巴颜喀拉山洞窟坟墓遗物与外星人相关联吗? 
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这是当代科学的第一大悬案。
为解开“外星人”之谜,1987 年10 月,世界69 位科学家联合发出呼吁,要
求对外星智慧生物进行世界性的探索。据悉,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一位承包商, 
还计划兴建一个5 平方公里的机场,专门用来接待“不明飞行物体”,这个
高度现代化的机场将耗资数百万美元。他说之所以筹建这样一个机场,是因
为近几年来确实有人看到了“不明飞行物体”,各国近几年来的发现报告有
许多起,建起这一机场后,将可以“邀请”外星人在这里降落。
1939 年,美国斯特莱伯写了《灵交》一书,叙述了他曾经见过的一些奇
怪的生物。包括一个“小机器人般的生物”,几个矮而粗壮的生物。。“有
深陷而闪闪发光的眼睛、扁鼻子、形状有点像人嘴的大嘴巴”,以及一些看
来完全不像人的东西。不久,不明飞行物体学家霍金斯在《入侵者》一书中, 
认为不明飞行物体和在它们上面的生物正在侵袭人类受害者的心灵和肉体。
他说:“不明飞行物体进入人类领域和进行诱拐的一个主要目的。。显然是
外星异类要和人类杂交。”在第三本有关不明飞行物体的书《光年》中,学
者梅耶说,他曾与来自昴星团的太空船接触过几百次。他出示了一批这些太
空船的照片,这些照片使欧洲各地和远至日本的人都深感兴趣。他又宣称, 
昴星团人送了他一小块三角形的金属板,这种金属板是用来制造不明飞行物
体的外壳的。经过冶金分析,这种金属似乎是由多种不同的金属巧妙地融合
而成的,但在进行决定性的化验之前,这块金属板却失踪了,于是,从不明
飞行物体取得过一件实物的说法也就无从证明了。因此,在相信有不明飞行
物体的人的世界中,实物证据似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怀疑者似乎有一
个无可争辩的论点:没有具体证明,不明飞行物体仍然在科学上无法证明。
然而,中国考古学界早在60 年代就提供了据称是外星人的确凿的遗物。1938 
年,中国考古学家纪蒲泰在西藏边境的巴颜喀拉山考察时,在一个穴洞窟中
发现了一些排列整齐的坟墓。他和助手们一起发掘了一些坟墓,找到一些完
整的人的骨骼。这些骨骼都非常奇特,小小的骨头架上,却顶着颗很大的头
颅。同时,在穴壁上还发现戴有圆盔的雕像。星星、太阳和月亮都刻划在岩
石上,并且彼此用菱豆般大小的点子串连在一起,令人称奇。纪蒲泰和他的
助手最大的收获是:发现并收集了716 块花岗岩圆石片。岩片有两厘米厚薄, 
形状很像今天用的唱片。在这些岩片正中,有一个圆孔,并以这个圆孔为圆
心,有一条双槽刻痕,成螺旋状向外旋出,直到岩片的外缘。据考古学家研
究分析,古时候,朱洛巴族和康巴族两个部落曾一度住在这一荒凉的区域。
由此人们推测说,这些坟墓都是这些山居部落的。可是,这些部落的人怎么
会有这么大的头颅呢?无论如何,他们不像是地球上的人类,考古学家最关
心的还是那些石片。在将近20 年中,许多科学家都全力以赴想解开这些圆石
片的谜底,但是直到60 年代,中国科学院的储鸿儒教授才译出了这些条纹的
部分意思。
在地质学家的协助下,储鸿儒教授证明了这些圆石片中含有高量的钻及
其他金属。物理学家们发现在这716 块圆片上有高度的振幅。结论认为,这

些圆石片曾在强电流中被处理过。这一结论,就为破译圆石片的条纹提供了
线索。经储鸿儒等人用科学手段对这些条纹破译的结果,无疑震惊了中外各
个领域里的科学家,因为那上面记述着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距今一
万二千年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