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代赵翼对陆说又提出质疑,说发明使用火的是燧人氏,为何归于女娲?赵
翼引黄芷的言论说,五金有青黄赤白黑五色,皆生于石中,女娲首先识别它
们,并用火锻炼出来,制为器物工具之类,此举可补天力之缺,故传为炼石
补天。据此,女娲补天又被解释为原始冶金的发明和应用。
第三,女蜗的陵墓在何处?这个问题,有五种说法。其一为山西永济县
风陵渡。因为史载女娲风姓,故女娲陵又称风陵,其地或谓为风陵陂或风陵
堆。《山西通志》、《名胜志》记此为风后之陵,而风后即女娲,这由相传
女娲为伏羲之妻附会而来。其二为陕西潼关县。《陕西通志》记云:“上古
风陵,即女娲氏陵,在潼关卫城北黄河中。”这里所述陵墓的位置实即风陵
渡,与前说相同。其三为河南阌乡(今属灵宝县)。《河南通志》记云:“女
娲陵,在阌乡县黄河滨。”《新唐书·五行志》云:“天宝十一年六月,虢
州阌乡黄河中女娲墓,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至乾元二年六月乙未夜,。。 
其墓涌出。”这里所记陵墓的位置,也即风陵渡。其四为山西赵城县(今山
西洪洞县赵城镇西南)。《文献通考·王礼考》记载:“女娲葬赵城县东南, 
在晋州。”《平阳府志》云:“娲皇陵,在赵城县侯村里,有二冢,东西相
距四十九步,各高二丈,周围各四十八丈。”其五为山东济宁。《兖州府志》
云:“女娲陵,在济宁州东南三十九里。” 
上述这些问题,使女娲这一人物带有非常神秘的色彩。由于女娲的时代
距现在太遥远了,要解开这些谜也真不容易呐! 
(王永宽) 
湘君是男神还是女神? 
《湘君》、《湘夫人》是屈原《九歌》中的姊妹篇。屈原在这两首诗里, 
以丰富的想象塑造了湘水之神的形象,表现了神的儿女之情,艺术风格清新

凄艳、幽渺情深,被认为是《九歌》里写得最美的诗章,也是我国诗歌园地
中罕见的并蒂奇葩。
湘君和湘夫人究竟是谁?湘君是男神还是女神?在历史上,伴随着美好
的神话传说,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说法。一派认为湘君是女神。例如,朱熹、
洪兴祖认为湘君、湘夫人就是娥皇和女英,他们是帝尧的两个女儿,后来嫁
给舜,为舜的二妃。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追至江湘,死于江湘之上, 
遂为湘水之神。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同为湘水之神,那么为什么一称君,一
称夫人呢?洪兴祖解释说娥皇是正妃所以称君,女英次之所以只好称夫人。
总之,娥皇是尧的长女,湘君是湘水的正神,她是女神。这种说法更早的根
据是汉代刘向的《列女传》。《列女传》说湘君、湘夫人就是二妃,湘君从
那时起就成了女神。
在认为湘君是女神的这一派说法中,对于湘君究竟是谁,另有两种不同
的看法。一种认为湘君、湘夫人是舜的两个女儿宵明与烛光,她们是舜的第
三个妃子癸比所生。舜死之后,宵明与烛光随她们的母亲癸比迁徙到潇湘, 
后死于此,遂为湘水之神。女英则死于商州,故湘君、湘夫人是宵明、烛光, 
而不是娥皇、女英。也有人认为湘君、湘夫人是天帝的二女,是《列仙传》
所称作“江妃”的二女,既不是舜妃,也不是舜女。
还有一派则认为湘君是男神,湘夫人是女神。他们说屈原《湘君》、《湘
夫人》两篇诗,明明是男女互念之词。舜死于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地
有间隔,宜其相念,故湘君应是指舜,湘夫人指二妃。在主张湘君是男神的
一派中,王逸、郭璞认为,湘君是湘水的神,湘夫人就是他的夫人。王逸、
郭璞的说法对后世影响最大,近人多主湘君是男神,湘夫人是女神,他们是
配偶神,《湘君》《湘夫人》两首诗就是写企待对方不来而产生的深切思慕
哀怨的心情的。
(许山河) 
“山鬼”是鬼还是人? 
战国时代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首题为《山鬼》的诗。诗人笔下的
山鬼,没有狰狞的容貌,没有恶意的动作,它眼含情,脸常笑;想与人亲近, 
又犹犹豫豫,疑心重重;它生在深山野林,喝泉水,栖树林。二千多年来, 
人们一直提出疑问:“山鬼”究竟是什么? 
对于山鬼,曾有过各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山神说。张泉英在《屈原赋
译释》中认为,山鬼即山神。郭沫若在《屈原赋今译》中认为,山鬼是失恋
的女神。一种是山鬼说。程嘉哲在《九歌新注》中认为,它是丛葬山中的鬼
魂。还有一种是山怪说。东汉王逸认为,山鬼是一种山上的怪物。今天则有
人认为是一种人形动物猩猩。
山鬼是鬼吗?不是的。明朝学者王夫之云:“此盖深山所产之物类,亦
胎化而生,非鬼也”。他认为,照屈原的诗歌看,山鬼“若有人”是“仿佛
似人”;山鬼“然疑作”是“且然且疑,不知其所在也”;山鬼“又宜笑”、
“善窈窕”是“多技而媚人”。照此看来,如何是鬼?那么,山鬼是什么呢? 
王夫之认为,“旧说以为夔,枭阳之类。是也。。。盖依木以蔽形,或谓之
木客,或谓之(读如霄),今楚人有所谓魈者”。就是说,山鬼又叫木客、
枭阳、、魈,总之不是鬼。

山鬼是猩猩吗?不是。现代世界上能直立的动物一共只有五种,即人和
他们的近亲黑猩猩、大猩狸、长臂猿与猩猩。中国古代也确实有过猩猩,例
如《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哀牢出猩猩”。但是,没有记载过长江一
带有过猩猩。而且,古代人已认识猩猩。《周书》上记载,“猩猩状如黄狗
而人面,头如雄鸡”。这是指猩猩头上红色的瘤状隆起组织。还记载猩猩胖
而矮,“伏行”。因此,不大可能把猩猩称为山鬼。而且,从诗中描写的性
状看,也不像是猩猩。猩猩并不是“含睇”、“宜笑”的动物。
那么,山鬼究竟是什么呢?现代人类学家刘民壮、黄万新等认为,山鬼
可能是一种尚未发现的人形动物,俗称野人。
“山鬼”出没的地方,正好是古代的楚地,特别是屈原的故乡秭归附近。
楚地就在今湖北一带,秭归离著名的原始森林区——神农架很近。神农架地
区山高林深,藤蔓交错,人迹罕至。多少年来,那里就盛传着野人的传说, 
清朝杨廷烈在《房县志》中说,“房山高险幽远,石洞如房,多毛人,长丈
余,遍体生毛,时出啮人鸡犬,拒者必遭攫搏。以枪炮击之不能伤”。“毛
人”也许就是山鬼,它的智力较高,加之清代枪炮性能较差,瞄准不太准确, 
因此不易伤它。又据《房县志》记载,“房陵有猎人善射,矢无虚发,一日
遇猴,凡七十余发,皆不能中。猴乃举手长揖而去。因弃弓不复猎”。这里
的“猴”似乎也是野人,因为猴没有如此高的智力。
野人之说不仅有史记载,而且有画流传。在房县红塔公社高碑大队的汉
墓群中,有一幅石刻毛人画像,画上的毛人像猴又像人,正举目远眺。房山
地区以野人命名的东西很多,如野人山、野人洞、野人碑。传说野人曾把人
拖入洞内,因此立碑镇慑,碑上刻着捐款者140 人的名字。“山鬼”出没的
地方与“野人”的活动地区是一致的,因此有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山鬼就是
野人的别名。
在屈原前后,古籍上也屡次有关于类似山鬼的动物的记载。战国时成书
的《山海经》记载说:“枭阳国,在北朐之西(今广西郁水流域),其为人
人而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又说周成王时南方州靡国曾献
过一种“赣巨人”。这种动物“长丈许,脚腿反向,健走、被发、好笑”。
南北朝时,湖北也进献过一雌一雄两种人形动物,建武帝让画工画了画。
神农架山区究竟有没有野人,目前尚有较多的争论。肯定野人存在的一
些学者如刘民壮等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了多年考察,调查到野人目击者300 
人,发现了野人脚印2000 个,发现野人毛发十余种、数千根,发现野人粪便
及吃剩的野猪骨头,还发现了野人修筑的睡窝。睡窝用竹子、树枝编成,显
示出较高的智慧。野人毛发经武汉医学院研究室鉴定,“发现它与黑猩猩等
类人猿有较大差别,而在形态特征上接近于人类”。华东师大生物系电镜室
用三万倍电子显微镜鉴定,结论与上述结论一致。如果野人确实存在,它又
是什么动物呢?人类学家周国兴认为,很可能是古代巨猿的后代。巨猿中的
一支由于神农架优越的气候条件得以生存至今。刘民壮认为,它可能是南方
古猿,是早期人科系统上的旁支,正处在人类系统的边缘上。英国女人类学
家玛拉·谢克雷博士认为,野人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还有些同志认为, 
野人也不排除猩猩的可能性。当地群众传说野人红毛,分散活动,很象是猩
猩。
还有些学者否定野人存在的可能性。动物学家谭邦杰认为,野人的传说
是虚幻的。因为迄今为止,并没有人能出示野人的照片或标本。他认为,既

然野人的目击者时有报道,那么总应有野人的尸体遗骸,但至今却一无发现。
野人传续至今,一定要有一定数量,才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而现在多数
看到单个活动,种群不可能延续。神农架山区可食的坚果、浆果不多,冬天
无果实可食,野人难以生存。在古代,也有一些学者不相信野人存在,如清
朝诗人袁枚说过,“余询之土人,云传闻有之,未有见之”,因而认为只不
过是传说而已,不足为信。
那多情善笑的山鬼究竟是什么,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也许,对神农
架山区的进一步考察将会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当然也有可能,这个问题将
永远是一个谜。
(朱长超) 
有没有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据说,在秦始皇的时候, 
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结婚刚三天,范喜良就被
征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和劳累而死去。孟姜女历尽艰辛,万里寻夫到长
城,得知丈夫已死,便放声大哭,哗啦一下就哭倒了长城八百里。从此,山
海关被指定为“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在那里盖起了“孟姜女庙”。这个故
事流传至今已有2000 多年了。
有人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所存的长城是
秦朝以后才筑起的,而秦始皇所筑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历史上有过哭
倒城墙的记载,但故事发生的时间比秦统一六国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
本风马牛不相及。
考证史籍,“哭城”一事首见于《左传》:春秋初期齐庄公时(前794… 
前781 年在位),齐国人杞梁在攻莒(今山东莒县)战役中阵亡。杞梁没有
儿子,他的妻子无依无靠,扑在杞梁的尸体上,在城下痛哭,哭了七天七夜, 
城墙也崩塌了。这大概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始资料了。其后,西汉刘
向在《说苑》、《列女传》中又增加了杞梁的妻子连哭“十日”后,“赴淄
水而死”的细节。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一书记载,内容与《左传》大体相
似。但上述各书中并没有指明杞梁姓范,更没有出现过“孟姜女”的名字。
直至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