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复在《“帝”与“天”》一文中认为,“帝”字来源于巴比伦。古巴
比伦有一个字“ ”。其义为“天帝”或“人王”,同我国甲骨文的帝、金
文的帝、《说文解字》的帝实在相象。我国从巴比伦借来字,从而有了表

示天帝后又代表人王的“帝”字,后多有学者沿袭此说。
又有把“帝”说成来源于“根蒂”的。高鸿缙《中国字例》说,帝乃蒂
之初文,为瓜蒂之蒂。后借用为天帝之帝,又借为人王之称。殷人噘、祭之
意,虽不可确知,然每行于远祖,当由根蒂之意引申。夏禄在《中华民族的
根》一文中指出,原始农牧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观察了植物种子发芽生根的
全过程,理解到植物的生命在于根蒂,万物之生全由根蒂,因此对根蒂就产
生了崇高的信仰。以后又把这个意思扩大,把它视为一切东西的来源,并假
借为天帝之称呼,因此天帝“能成命百物”(《国语》展禽语),“生物之
主,兴益之宗”(《易·益》注),成为全民膜拜的创世主。不管是历史、
文学,还是音乐、绘画、纺织、农功,都归到了“帝”的名下;而三皇五帝, 
则是“帝”的具体化。
(东生) 
三皇五帝究竟是谁?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记得这是小学课本里的名句, 
然而,多少年之后,当别人问起三皇五帝究竟是谁时,却很茫然。
先说三皇吧。三皇总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三皇的分名最早见于《史
记·始皇本纪》中的李斯奏议,李斯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
皇最贵。”而《春秋纬·命历序》则以为三皇是天皇,地皇和人皇,用人皇
夺泰皇之位。到了宋代,罗苹注《路史》引孔衍《春秋后语》力图调解这个
矛盾,认为泰皇即人皇。
这个矛盾暂时解决了,而五帝配三皇的矛盾更为突出,仅汉代学者之间
就至少有四种不同说法。一种意见认为三皇为伏蠢、女蜗和神农;另一种意
见认为是伏羹、神农和燎人;第三种意见认为是伏轰、神农和祝融;最后一
种意见则认为是伏姜、神农和共工。
在这四种意见中,伏羡、神农为各家所共有。将女蜗列入三皇,是因为
这位女英雄不仅“补苍天”、“立四极”,而且“传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
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创造了人类;恼人钻木取火,使人们能吃
到味美的熟食,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化,列为三皇,理所当然;祝融即重黎, 
《山海经》说他“绝地通天”,分人神之界,自然可为三皇之一;至于共工, 
在与频硕的战斗中,“怒而触不周之山,夭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
月垦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列
为二皇,不亦宜乎? 
三皇无定说,自古如此。那么五帝的情况又怎样呢? 
五帝说盖形成于周秦之际,起源于五方帝、五色帝之词,甲骨文中的“方
帝”、“帝方”指的就是五方帝之把。但五帝的组合,自古以来也有着不同
的说法。。种意见认为五帝即太晦、炎帝、黄帝、少蜂和颚项;另一种意见
则认为是黄帝、频硕、帝誉和尧、舜。东汉的郑玄还提出“五帝为六人”之
说。
哪种说法最有根据呢?看来必须逐一审查他们的历史和功绩。
根据《国语·晋语入黄帝、炎帝同出生于少典,而少典为国名或父名则
众说不·一。但习惯上所谓中华民族同为炎、黄子孙,炎、黄列为五帝看来
不成问题。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龙鱼河图》说“天遣玄女下援黄帝兵信神符,制伏量尤。。以制八方”。
在早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中,黄帝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是有功绩的;功绩还不
止于此,《史记正义》说:“黄帝以前,未有衣裳屋字,及黄帝造屋字,制
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兔存亡之难”,“教民江湖破泽山林原隅皆收采禁捕
以时,用之有节,令得其利也。” 
至于炎帝,也为少典之子,与黄帝兄弟相继,但《帝王世纪》认为炎黄
之间凡隔8 帝,500 余年,显然认为非信史。班固说炎帝“教民耕农,故号
曰神农氏”。对古老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颖坝号高阳氏,司马迁说他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静渊以有谋,疏
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把天神, 
喻黎任北正(一作火正)之官,掌管民事,更大的贡献是扩大了民族活动的
范围,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东至蟋木。
帝辔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的孙子,其伯祖父版硕在位时被立为族子。
《帝王纪》说他“年十五而佐频硕,三十登位”。《五帝本纪》说他“生而
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意, 
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
而利海之”。而且生有一个伟大的儿子帝尧。
帝尧,名放勋,号陶唐。司马迁说他“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
星辰,敬受民时”。对于以农业立国的中华民族来说,制定历法,授民以时, 
在古代,比什么都重要。
说到帝舜,人们不禁想到他对盲父和后母的“笃谨”孝道,这对中国的
伦理道德起到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他继尧位,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以
身殉职,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五帝之中,最复杂的是太皞和少昊。太皞亦作太皓,风姓,以龙为官, 
一说即伏羲氏。少昊又作少皞,名挚,号金天氏,以鸟为官,传说他们均为
东夷族。自崔述以来,一般认为少吴为太晦之后,近人根据《世本》“少昊, 
黄帝之子,名契”,认为少昊即契,而契亦传为帝喾之子;因此认为太尔皞
即帝喾,二人均为殷人祖先。
根据上面的“审查”,他们都有资格列入五帝,然而,由于名额的限制, 
又不能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使得史学家不知何从了! 
其实,三皇五帝传说的分歧,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产物,它曲折地反映
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早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就
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民
族。说华夏族为黄、炎之后,这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以黄帝、炎帝为代
表的两个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所谓帝,只不过是中
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 
(勇木) 
颛顼是男性还是女性? 
颛顼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北方天帝。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 
黄帝娶妻雷祖,生子昌意,昌意被贬滴至若水地方居住时,生了韩流,韩流
长得“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这位模样古怪的人娶了淖

子氏的女儿,生下了颛顼。而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颛顼则是昌
意之子,黄帝之孙。据说,颛顼继承黄帝当了天帝后,政绩显著,远近宾服, 
成为威名远扬的一代风云人物。
这个威名远扬的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呢?自古以来的史书一般都认为颛
顼是男性。《大戴礼记·帝系》则讲得更有根有据,说颛顼娶有妻子女禄。
因此,现代人所编写的古代神话也就继承了这种说法。
但是,也有人认为颛顼是女性。有人说,颛顼即高阳氏,为楚族的远祖。
在古代,受后人典祠的主婚媾之神——高禖,一般都由部族的高祖妣担任。
如夏人的高祖妣是女娲,殷族的高祖妣是简狄,周族的高祖妣是姜嫄等。从
记载来看,高禖(高祖妣)均无夫生子,可见其均为女性。而颛顼正是楚族
的高祖妣。《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
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很多人认为,颛顼
死后所化成的“鱼妇”,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其上身为美妇人,下身
为鱼,这又是颛顼为女性的一个例证。此外,古本《竹书纪年》、《世本》
和《大戴礼记·帝系》均说“颛顼产(伯)鲧”。既能生子,理所当然是女
性据此《颛顼为女性考》的作者龚维英认为: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的神
祇与人王(酋长)应该是很多的,但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却只有女娲、西王母
等寥寥几位,其原因就是因为在父权制度代替了母权制度后,“为了彰明父
权的永恒性,女性神祇亦纷纷转化为男性”。因此,史籍中的男性颛顼正是
要迎合男性社会的需要而被改造了的女性神祇。(见《华南师院学报》1981 
年第3 期) 
关于颛顼的性别问题,争议早亦有之,1935 年,闻一多先生在《清华学
报》(第十卷第四期)上发表了《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一文,对楚人先祖
为女性问题曾作过一番研究。他说:“夏商周三民族都以其先妣为高禖,想
来楚民族不会是例外。因此,我认为楚人所祀为高禖的那位高唐神,必定也
就是他们那‘厥初生民’的始祖高阳,而高阳则本是女性。”但闻先生把颛
顼与高阳判为两人,认为楚人的先妣“不是帝颛顼,而是他的妻子女禄”, 
那为什么会出现视男为女的情况呢?因为在母系社会,是男子出嫁到女家并
取用女方的姓氏,转变到父系社会后,人们只认为一切主权都是操纵在男子
手中的,因此闹出了“把‘生民’的主权也移归给男人”的滑稽来。闻先生
是坚持颛顼是男性的。(见《闻一多全集》第1 卷)对于《山海经·大荒西
经》中所说的颛顼死后化为“鱼妇”之事,著名神话学家袁珂也作了解释, 
他说,颛顼化为“鱼妇”,“意思大约是说鱼做了他的妻子,救活了他的性
命吧”。(《中国神话传说》上册) 
辨析一个神话人物的性别,看来似乎是一种毫无必要的无聊考证,其实, 
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神话中所反映的母系制度和父系制度以及研究中
国古代史是有帮助的。虽然人们从社会发展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颛顼是母系社
会和父系社会中社会形象的变化,肯定了楚人的先祖高禖是女性,但在颛顼
性别的结论上,仍各执一端。其关键在于:颛顼与高阳是否为一人?女禄为
颛顼妻的记载是否可信?“鱼妇”是不是“美人鱼”?判明这些问题,颛顼
的性别自会释然。
(黄显功) 
黄帝是男还是女?

黄帝,是稍后于炎帝出现的一个大帝。在三皇五帝中,他的名声最响, 
业绩累累,被推为中华民族的老祖宗。我们称炎黄子孙,就是把黄帝和炎帝
作为祖先崇奉的最好证明。
无论是历史典籍还是神话传说,都有许多关于黄帝的记载。在昆仑山上, 
有一座庄严华美的宫殿,是黄帝在下方的帝都,也是他常来游乐的行宫。他
是五方之中央的上帝,辅佐他的神是后土,手里拿了一条绳子,经营四面八
方。据说,黄帝长有四张脸,能同时顾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及时处理各方
发生的事情。正因为有如此神力,他才能够荣居中央大帝的尊位,时时莅临
四方。
《山海经·西山经》说,有个叫轩辕之丘的山。郭璞注释时说:“黄帝
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同书《海内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