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造园”著作。
但《园冶》成书刊行之后,不久便在我国国内销声绝迹。(仅李笠翁《闲
情偶寄》有一语道及,此外未见著录。)直到19 世纪二三十年代,据说才从
日本重新传入国内。在日本却对此书非常推崇,称之为“夺天工”。这本造
园名著,为什么在我国国内几百年间一直默默无闻呢?原因是此书乃明末清
初为人所不齿的阮大铖所刊刻,而且他还为此书写了一篇序。计成也被目为
阮大铖的门客,连他所作的《园冶》一书,也被牵连,长期遭受厄运。
关于计成的生平,人们知道的也不多。特别是他的故乡和故居,虽经过
有关专家的考证和查访,至今仍无定论。
计成的籍贯,仅据阮大铖序言中说是江苏吴江人,但计成其人在《吴江
县志》上并无记载。1975 年冬,喻维国跟随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曾冒风雪
到吴江访求计成的遗迹、遗闻,虽多方奔走,找到姓计的人家,但均不知有
计成其人。
对这个问题,笔者也颇感兴趣,前几年曾专程到吴江访查。据吴江县文
管会吴国良同志介绍:辽宁博物馆曾来信专请吴江县文管部门到吴江盛泽镇
茅塔村,寻访计成故居或遗迹。原因是明末清初的计东(1625—1676 年)是
位颇有名望的诗人,曾以《筹南五论》谒史可法,史可法目为奇才。计东就
是吴江盛泽镇茅塔村人,且当地有地名计家坝。计成与计东时代相近,很可
能是他的族人。吴江县文管会当即前去采访,虽当地尚有计姓三户,但对计
成情况,一无所知,因此毫无结果。
吴同志又介绍称:据说陈从周教授曾在吴江同里镇上遇到一户开照相馆
的计姓人家,自称为计成后裔,并持有计姓家谱一份。以后,我们曾多次去
同里镇查访。镇上虽然明、清故宅甚多,但尚未发现有计成故居的确证。仅
在同里镇总体规划中有记载说:同济陈从周教授曾建议在计成后代计氏旧居
(并非计成当年的故居)5 进、35 间、7000 平方米的基础上,拟建古典园林
式的计成纪念园,以示纪念。
返程中,我们又到吴江图书馆去查阅了《吴江县志》和《续志》,除计
东有传记外,仅发现有计瑸和计接两人,都是吴江盛泽人,但与计成的生活
时代不同,也未发现与计成有何关系。
经过以上调查,笔者认为:计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不高,他在中岁以前, 
“游燕及楚”而历尽风尘后,仅以一技之长而游士大夫间,为人作幕,远离
故乡。而且,明末清初,战乱频仍,社会动荡。计姓在吴江也并非世家大族, 
因此关于计成的传闻和记载极少。至于他的故居和遗迹,也必然更加迷惘难
找,成了一个难解之“谜”了。
(孙鹄)

六民俗传说
风情篇
灶神究竟是谁? 
过去,每当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我国绝大多数人家都要祭灶神— 
—“送灶”。民间传说,每家灶头都有一位“灶君”——灶神老爷。旧岁逝
去前夕,灶神老爷按例要上天禀报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恶,以供玉皇太帝决定
赐福或降灾时抉择。人们对这位“现管”的灶神老爷不敢等闲视之,唯恐他
打小报告,故在送他上天前,总要供些酒菜和饴糖(麦芽糖)封住他的嘴, 
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三道四,直至除夕再把他接回来。一年一度的祭灶
神活动,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带有幽默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宋代诗人
范成大曾写了一首《祭灶词》,对祭灶的习俗作了生动的淋漓尽致的描摹: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
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
利市归来分。”这种有趣滑稽的场景,事隔1000 余年的今天,在我国部分地
区仍可看到。令人惊奇的是,习俗模式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几乎没多大变化。
汉应劭《风俗通·灶神》转录《礼器记》的规定,其“祭礼卑下”,供品也
只是“盛食于盒,盛酒于瓶”。是一种级别较低,但流传广泛的具有戏谑性
的祭祀活动,古往今来,如同一辙。
祭灶习俗由来已久,但灶神老爷究竟是谁呢?可谁也说不清楚。
一种意见认为,灶神老爷原是一位上古帝王或其后裔,具体指谁,各家
说法不同。《淮南子·氾论》说:“炎帝作火死而为灶。”高诱注:“炎帝、
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太平御览》卷百八十六引《淮南
子》佚文云:“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三“灶神” 
条引《许慎异义》说:“灶神,古《周礼》说,颛顼有子曰犁,为祝融,祀
以为灶神。” 
另一种意见认为灶神是美女型的一个普通人,《庄子·达生》记载人世
间的鬼物,其中“灶有髻”是一种,《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髻,灶神, 
著赤衣,状如美女。”《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 
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灶神即是《史记·封禅书》索隐《白泽图》所述:“火
之精曰宋无忌。”《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对上述作了解释:“王基家贱
妇生一儿,堕地,即走入灶中。辂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 
显然,管辂把宋无忌当作了灶神。
有的学者认为灶神就是灶头边常见的蟑螂。袁珂在《神话论文集·漫话
灶神和祭灶》一文中说:“这种常见于灶上的小生物,古以为神物(或鬼物), 
崇而祀之,将它作了灶神。殷周鼎彝,多以蝉纹为饰,所刻绘的就是这么一
种东西。” 
至于民间关于灶神来历的传说则更多了。有的说灶神爷原是一名贪官, 
被人一巴掌贴在灶上,眼睁睁看人吃美食;有的说灶神爷原是一位喜新厌旧

的薄情男子,遗弃前妻后,坐吃山空,沦为乞丐,流落他乡,饥寒中被一妇
人收留,温饱后才发现妇人是他的前妻,一时惭愧,无地自容,一头钻进了
灶坑,死在其中,嗣后,封为灶神。还有的传说说他原是个赌棍,甚至与土
地爷赌起老婆来;范成大《祭灶词》中刻画的灶神形象,似乎是一位贪嘴耳
软的好好老头。灶神究竟是谁呢?看来是很难弄清楚的! 
(陈勤建)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即在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符号上,各配一个相
应的动物名称,形成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
二属相。十二生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很显要的地位。送礼物时,人们多
爱选用绘有当年生肖动物图案的礼品;画家、书法家在作品的落款处也多写
上“牛年作”、“虎年作”等字样。有些迷信的人择婿选媳时,也总要看看
是不是有“鸡犬不宁”、“龙虎相斗”等不吉样的命相。十二生肖与人们生
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有人认为,它是古代华夏族的纪年法与少数民族纪年法相互融合的结
果。据史籍记载,我国自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就开始使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
符号与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符号配合而成的“干支纪年法”。在相当长的
历史时期里,中原的华夏族没有以动物配地支的纪年法。而我国西部、北部
等少数民族,因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动物是他们最常见、最基本的生活资源, 
因此很多事情都用动物来表示或指代。这些游牧民族在和各种动物打交道的
过程中创造了一种以动物来纪年的方法。如《宋史·吐蕃传》记宋仁宗派刘
涣出使吐蕃国时,厮罗设宴款待使者,谈起往事,“则数十二辰属曰兔年如
此,马年如此”,按动物历年来分年讲述,所以清朝的赵翼在《陔余丛考》
第三十四卷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
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指中原地区),遂相沿不废耳。” 
中原地区的地支与少数民族的动物相配合而产生的十二生肖,形成于汉代。
怎么形成的呢?赵翼在同书中说,大概汉朝时匈奴单于呼韩邪归附汉家王
朝,与中原居民混杂居住时,少数民族以动物纪年的方法遂与汉族的十二地
支结合,产生了十二生肖。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十二生肖不是华夏族与少族民族的历法相融合的产
物,而是华夏族自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产”。中国古代有所谓十
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即古人想象中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附近的天
空分成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用它来纪年。由于古时
候图腾崇拜的影响,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各种自然现象同动物形状或别的神奇
的东西联系起来。因此在天文学上,就有巨蛇、孔雀、狐狸、狮子、天猫、
蝎虎、飞马等星座名称。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人们也完全会用一些动物的名
称来配合那抽象的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从而形成子鼠、丑牛、寅虎等十二
生肖。东汉王充的《论衡》云:“子之禽鼠,卯之兽兔”,即说子年的动物
是鼠,卯年的动物是兔,慢慢地,人们认为生在某年就肖(像)某物,子年
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所以称为“十二生肖”。这方面较早的记载有《周

书·字文护传》:“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人出生
于哪一年,属什么生肖,这原是很偶然的事,但迷信的人却常常拿它来算八
字,卜前程。这是十分荒谬的。清朝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里说:“人
值未年而生,何至比之于羊?寅年而生,又何竟变为虎?。。况鼠好偷窃, 
蛇最阴毒,那属鼠、属蛇的,岂皆偷窃、阴毒之辈?龙为四灵之一,自然莫
贵于此,岂辰年所生,都是贵命?”这话是说得很有道理的。
以上两说,都以为十二生肖源于中国。但是,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从
印度传入,而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日本《文艺春秋》一书曾作过一番比较, 
认为印度的十二生肖一览表与中国的相同,只是其中狮子在中国改成了老
虎。该书解释说,印度话中有发音为“懈勒”的一个名词,表示狮子与老虎
两个意思,所以在十二生肖中,狮子与老虎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其实,我
国早有人提出过这种看法,并且还指出过《文艺春秋》所没有指出的一个不
同之处:中国十二生肖中的鸡,在印度十二生肖里是金翅鸟,研究者根据印
度古代典籍的有关记载,认为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原是12 位印度神将所驾驭
的禽兽:招杜罗神将驾鼠,毗羯罗神将驾牛,宫毗罗神将驾狮或虎,伐折罗
神将驾兔,迷企罗神将驾龙,安底罗神将驾蛇,安弥罗神将驾马,珊底罗神
将驾羊,因达罗神将驾猴,波夷罗神将驾金翅鸟,摩虎罗神将驾狗,和真达
罗神将驾猪。由于印度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与中国不同,所以金翅鸟到中
国后改成了鸡。但即使如此,我们从鸡的身上还依稀看得到金翅鸟的形象。
印度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