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赵景深也找到了两个例证:其一是,乾隆间沈起凤的《文星榜传奇》
第四出科诨道士云:“唱滩王是我起首。”又云:“卖橄榄粗话直喷,打斋
饭嚼蛆一泡。”按,“卖橄榄”和“打斋饭”都是“后滩”出名的戏,想不
到在乾隆年间就已经有这些戏了。其二是,乾隆三十九年《缀白裘》同集(即
今本《缀白裘》十一集卷三)“算命”出中有云;“慢点、还要饶一只滩头
来。”连道士和算命人也要唱滩簧,可见当时滩簧的普遍。滩头约等于弹词
的开篇。据此赵景深先生认为,陈蝶仙的说法太远,而徐傅霖的说法太迟, 
而较为同意这第三种说法即起源于乾隆年间。
苏剧在江南地区有较大影响,但其起源的确切时间至今仍为一个费解的
谜。
(傅丰渭) 
何为“戏曲”、“戏弄”和“戏象”? 
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一般认为,宋元以南曲形式演唱的戏曲,是我国
最早的戏剧,它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俚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据徐
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
二种实首之”,号曰“永嘉杂剧”。然而在研究我国古剧的发展史上,至今
仍有一个较大问题存在争议,这就是所谓“戏曲、戏弄和戏象”问题。
《戏剧论丛》曾发表过任二北先生的一种观点:“戏象”是汉代对于戏
剧的用语;“戏弄”是唐代对于戏剧的用语;“戏曲”是明代起对于戏剧的
用语,至今仍在沿用。在戏剧的整体中,不提戏的其他,而专门突出去提戏
中的曲,这种情形并非一朝一夕。如明明是一部“元剧选”,臧懋循叫它是
“元曲选”;明明是一部“六十种戏”,毛晋叫它是“六十种曲”;明明是
一部叙录南戏的书,徐渭叫它是“南词叙录”,而王国维研究我国古剧的两
部著作《宋元戏曲史》和《戏曲考源》中都认定“戏曲”一词,而不称“戏

剧”。由此可推见出,单独把曲提出来赋予这样突出地位的,就是如臧懋循、
毛晋、徐渭、王国维等这样一派文人学土,他们深好词章,擅长考据,或操
选政,或展史才,把剧本搬进书斋,才开始凭着主观,以“戏曲”代替“戏
剧”。戏曲本身,是社会上自然产生的东西,在春秋时已有,而用“戏曲” 
二字代表戏剧,是明代之后的人为之事。“戏弄”一词,在春秋时也已有, 
至唐代乃为普遍。如李庚“两都赋”称:“戏族咸在,百弄迭作”。“弄” 
是动词,它的实质非常广义,如故事、情节、化妆、表情、服饰、道具、说
白、音乐等,都可以概括。“戏象”一词,则是汉代的产物了。“象”是现
象,靠化妆、服饰、道具、姿态、动作等来表达现象。《盐铁论》二十九“散
不足”篇中就有“戏倡舞象”一词,而“戏象”则是其简称罢了。中唐元有
“象人”一诗云:“被色空成象,观空色异真。自悲人是假,那复假为人。” 
戏剧就是假为人。
对上述观点的综述,文众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戏曲”一词起于
明代之后的观点是错误的。陶宗仪在《辍耕录》中曾提道:“唐有传奇,宋
有戏曲”(卷二十五院本名目条);“传奇作而戏曲继。。传奇犹宋戏曲之
变”(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条)。陶宗仪是由元人明的作者,然其书则成
于元代。那么关于“戏曲”一词的来历,不辩自明。认为它是明代以来“少
数人主观拟定的”,这不符合事实。明清以来,确实有许多文人把戏曲艺术
片面地看作是“曲”的艺术,但在今天,它在人们的一般概念中,却是载歌
载舞的综合艺术。而任先生提出的“戏弄”和“戏象”则是从概念定义出发
而对“戏曲”二字加以任意剖解,不能为人们所接受(“戏弄”一词,今天
人们仅能理解为开玩笑的意思)。
黄芝冈先生也在《戏剧论丛》上撰文谈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对构成‘戏
曲’的全部因素,如故事、乐、歌、舞、白、科等都要面面顾到”,这话虽
有一定道理,但现在使用戏曲这个名称的人谁也不会想把“戏中的乐、舞、
白、表情”等因素撇开,而用现在这个名称“单指戏中的曲”;谁也不会“狭
隘地专门欣赏曲辞”。现在使用戏曲这个名称,无论从实质上还是从含义上
看问题,并没有不妥或流弊,戏曲和广义的戏剧一样,是拥有“综合艺术” 
的称号的。“戏象”这个名称是不见于中国古代任何戏曲成份里的,但“象
人”这个名称却和百戏不可分割。《南齐书·音乐志》说:“角抵象形杂技, 
历代相承有也。”百戏有“象形杂技”这个称号,便可知“象人”在百戏里
面是一个重点。而离开百戏谈“戏弄”,理由也并不充足。因为“弄”的本
身并不曾具有主观设想的那种条件,“弄”一直和舞台的关联很少,那么, 
“弄”不能“搬上舞台”就只好说它们不是“弄”了。但如李庚《西都赋》
里举出了“戏族咸在,百弄迭作”(据《四部丛刊》元翻宋小字本《唐文粹》, 
“百弄迭作”当正作“百弄迭改”)的话,“戏族”是指的假形、假头,“百
弄”是指的寻橦、走索之类,又何能说百戏里有戏曲是“肯定”的呢? 
上述三种论述,均对戏曲一词的最早来源及戏弄、戏象等提出了三种观
点,引起了争议。虽然目前最后结论仍成谜局,但通过各种观点的阐发,通
过对历史现象的论证及以后对考古学的进一步研究与发掘,此疑问终将大白
于天下。
(傅丰渭) 
中国有没有古典悲剧?它起源于何时?

中国古代到底有无古典悲剧?如果有,它又源于何时呢?这两个问题, 
在我国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迄今还未统一,分歧颇大。
悲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它往往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
善恶两种社会力量的激烈斗争,主要是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所从事的
事业由于邪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不能实现,并以其悲惨遭遇或自身
毁灭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悲愤、崇敬。悲剧的基调庄重,气氛严肃。恩
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曾说,悲剧性的冲突的实质在于“历史的必
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悲剧是社会生活中悲剧性冲突在
艺术上的反映。据此,有的学者认为:如果按此标准来衡量,则中国没有严
格意义上的古典悲剧。形成戏剧尤其是悲剧的重要条件是故事,没有故事, 
就只能停留在歌舞、杂技阶段。在希腊,戏剧包括悲剧的基础和土壤都是神
话传统,而中国的专制奴隶制和封建制都不利于神话传说的产生和发育,仅
有的一点零碎的神话传说,还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排斥。比较发达的史传故
事则因以深奥的书面语言记载于书中,而为上等人私有。这样,在下等人手
中的歌舞与在上等人手中的故事,就不能互相结合,产生出真正的古典悲剧
来。在中国古典戏曲中虽有不少悲剧的因素,但却缺乏完整独立的结构、故
事情节,且绝大部分都有理想化的结局。可以说,中国无古典悲剧,甚至连
元明清的所谓悲剧作品也算不得真正的悲剧。
但不少学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悲剧的起源与作为整体概念的戏剧的起
源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戏剧虽然晚出,却有其独特的发展规
律。中国的原始歌舞剧原无悲喜剧之界限,但它所表现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
在人们心灵上所唤起的思想感情,又确是沿着悲喜两个方向发展、演变的。
所谓“优孟衣冠”就是原始歌舞剧“葛天氏之系”向滑稽方向发展;而《九
歌》一类的歌舞剧则是向严肃、悲壮的方向发展,中国悲剧形式虽稍晚于希
腊,但它是中国文艺发展史的必然产物,也符合人类文明史的共同规律。认
为中国无古典悲剧,就连元明清的悲剧也不能算悲剧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即使在承认我国有古典悲剧的学者们中间,对本国古典悲剧始于何时的
问题,同样有争论。
有学者认为,原始歌舞剧《九歌》可以说是我国见之于文字记载的第一
出悲剧。因为:(1)从《九歌》的主题来看,它是借助于神话传说来表现人
们的美好愿望与不可思议的自然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人们的高尚情感与社
会必然之间的悲剧性冲突。(2)从《九歌》的艺术形式来看,它是有舞、有
歌、有众多人物、有动人的故事情节、有种种道具、有光彩夺目的服饰、有
舞台布景、有乐队伴奏的大型歌舞剧,尤其是其中的《湘君》、《湘夫人》
更为典型。因此,可将《九歌》看作是我国古典悲剧的起源。
研究古典悲剧起源的时间,应该结合中国戏剧的形成时间来共同探讨。
应该说,古典悲剧是随着戏剧的产生而出现的。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
认为:“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合歌舞以
演一事,实始于北齐”;《代面》、《踏谣娘》“此二者皆有歌有舞,以演
一事,而前此虽有歌舞,未用之以演故事,虽演故事,未尝合以歌舞,不可
谓非优戏之创例也。戏剧之源,实自此始”。据此,有的学者以为:我国古
典悲剧应该起源于6 世纪末、7 世纪初。其理由是:(1)那时在今河北地区, 
发生了我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第一出略具规模的歌舞剧《踏

谣娘》诞生了,它“有歌有舞,以演一事”,符合悲剧的要素。而《九歌》
则缺乏完整的故事情节。(2)据《教坊记》等书记载,《踏谣娘》的演出情
形是这样的:演员扮苏氏妻徐行入场,且步且歌,诉其悲苦,伴唱者倚声和
之;随后另一演员扮其夫苏郎中登场,于是作殴斗状。从内容来看,是以悲
剧为中心的。
有人指出,中国古典悲剧实始于汉代“百戏”节目之一的《东海黄公》。
这个节目在民间演出时,就是一个悲剧,看后使人对黄公因年老体衰,又因
饮酒过度、气力疲惫,不能行其法术而被虎所伤,表示了无限同情;《东海
黄公》虽是汉时典型的角抵奇戏,本不需要有故事穿插,但它对此有进一步
发展,它以表演故事的姿态出现。在表演上既有吞刀、吐火等幻术,又有人
与虎斗的角力,使各种艺术熔于一炉,塑造了黄公这个有戏剧性的人物,并
赋予他一个小小的主题,即所谓“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意即,凡是挟邪
不正派的人,总是没有好结果的,其悲剧意义是鲜明的。可见当时“百戏” 
已借故事情节,由单纯趋向复杂,使形式服从于内容,故有人认为:“后世
戏剧,是于此发端,确有直接渊源”。(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所以, 
将《东海黄公》作为中国古典悲剧的起源,比《九歌》或《踏谣娘》更合理
些。
有的研究家认为,南戏是我国最早的正式戏剧,中国古典悲剧应该是从
这时开始。例如《张协状元》,叙述贫女受到张协的遗弃,唱的《泣梧桐》、
《五更转》都是极哀伤的曲子。不仅如此,南戏的题材很注意反映现实,出
现了一批悲剧作品。如《赵贞女》批判了负义的文人;《白兔记》中的李三
娘,被狠毒的兄嫂逼迫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