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8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厌倦。

每次战事一起,就是两派交锋之时,好像打得赢打不赢,或如何才能打赢已经不是关键,而是要不要打,才是朝堂争论的主题所在,两派之争,也渐渐成为一些官员升迁的途径,这样可笑的朝堂政争,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这一次的结果便是,很快,后周使臣便出现在了大秦长安,议和之事再次被提起,而离上次议和,还不到一年功夫……

其实,大秦成武二年,也是天下大局,发生巨变的一年。

这一年,因为西北边境烽火连天,西夏人国内发生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民乱,李元康命侄儿李元翰率兵平乱,历经三月,才将乱事平息下来,但西夏国内,已是一片狼藉,百姓惊惶,朝政纷乱,当来自秦境的战报到达国相李元康的案头的时候,李元康可谓是大惊失色……

这一年,鞑靼人中隐隐传言,圣狼的子孙重新回到草原的消息,并风一般的传播开来,让那些曾经背叛的部落首领们胆战心惊。

而这一年,在遥远的西北,蒙古军再次南下,将塔塔尔人残部清扫一空,大金终于整个暴露在蒙古人的兵锋之下。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12章 姿态

一行数十人,驻马于大同北门不远处。

他们中间,有身穿淡红色军服的秦军将士,也有身穿皮袄,满脸的络腮胡子,头上梳着杂乱的发辫的胡人。

这一行人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他们来到这里,停下马来,胡人们仰望着这座好像巨兽趴伏在地上一般的北地雄城,目眩神迷,心想,这样的大城,也只听说南边有,今日亲眼见到,天神啊,传言果然都是虚假不堪的,这样的地方,只有天神的国度可以比美吧?

而其中年纪最老的一个胡人却是神色复杂,因为他曾经来过这里,那时候,鞑靼人还在为金国人作战流血。

眼前这座大城,就是金国人的西京,好像大汗们的王帐差不多,这里有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屋宅,还有金碧辉煌的金人皇宫,比草原上所有大汗们的王帐还要华丽,足以容一个草原上强大的部落整个住进去。

和自己一同到达这里的鞑靼兄弟们,和现在这些家伙一样,满心的敬畏和仰慕,金国人的强大超出他们的想象之外。

但在金国人的大城里面,鞑靼人生活的如同奴隶,比那些汉人们都不如,许多鞑靼人兄弟最终都没能回到草原上去,他们大多都是为金国人修建建筑累死的,因为金国人不需要什么战士,他们的强大,足以震慑任何的敌人。

那些鞑靼兄弟们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战死在战场上,所以他们死后,注定不能回到天神的怀抱。

其中一些幸运的,可以再次回到草原上,他便是其中之一,金国人要借着他们,才传诵金国人的强大,让鞑靼人世代都不敢反抗。

而现在,金国人被汉人打败了,这座好像永远都不会失陷的城池竟然被汉人攻陷了,这真是让人做梦也想不到,这些所谓秦人的汉人到底有多么的强大,他不敢去想象,因为金国人对于鞑靼人来说,就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巨人,举起拳头砸下来,鞑靼人中最强大的部落也只能迎接粉身碎骨的命运。

现在,这个巨人就这么倒下去了,被汉人用刀枪刺倒在地,他还会再爬起来吗?

他们跟随圣狼的子孙来到这里,见证汉人的强大和胜利,但鞑靼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呢,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那么,也就没什么可以期待的了,也许……鞑靼人的命运,永远不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其实他想要得到的大部分答案,在看到大同城外,连绵不绝的秦军营寨,就已经没剩下多少了,秦军虽然此时已经散去了半数,但留在这里的,依旧是一支可以称雄北地的力量,十余万大军环绕大同四门,牢牢将大同拱卫在中间。

营寨林立,旌旗昭昭,足以让任何人明白,打败金国人的汉家军伍,是如何的强盛以及不可轻辱。

鞑靼老人看着这一切,轻声的叹了一口气,心想,鞑靼人什么时候才能像这样强大啊……

这个鞑靼老人,是这些鞑靼人当中最睿智的一个,也是现在不颜昔班身边的塔赞,可以说,现在的不颜昔班,已经可以建立一个部落了。

纵横草原数千里,将居住在以前汪古部草原上的卡勒部部众的战士屠戮一空,将女人,孩子收拢下来,然后返回云中,现在跟随在不颜昔班身边的部众,已经有近万人之多,牛羊马匹无数,足可以支撑一个强大的部落。

但他还需要自己姑父的同意和支持,他的心里也有忐忑和不安,因为他在国武监中,所学到的一切告诉他,草原上的部落一旦强大起来,便会拥有自己的意志。

他不知道姑父会不会有其他什么念头,强大的草原部落出现在云中,云外草原上,是汉人绝对不愿意见到的,这个他毫不怀疑。

他更不知道,姑父会不会利用他,来驱使鞑靼人为汉人效力,去流血,去拼杀,最终却什么都得不到,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就算登上鞑靼人的汗位,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这好像是不可避免的,在对待异族上,自己这位姑父的手段足以让任何人心寒,甚至比金国人还要酷烈,如果自己借助汉人的力量,鞑靼人的将来在哪里,他真的是心里没底。

看来,这一次是要跟姑父详谈一番了,不然的话,他宁愿散去部众,老实的跟在姑父的身边,也不愿自己的部众成为汉人的奴隶,不得不说,他如今虽然还未曾登上汗位,却已经开始思索鞑靼人的未来了。

而和他的父亲不同的是,他的眼光会更加的长远,也更明白,如今鞑靼人的位置在于何处。

鞑靼人不怕为别人征战流血,只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这才是症结所在,就像卡勒部和麻里部,他们背叛了自己的汗王,一个却如猎物般被人猎杀,一个则如鹰犬般被人驱使,却从不曾真正强大过,更不曾被人尊重过。

他现在甚至有些羡慕起自己的安达木华黎来了,他只需要为认定的主人挥出弯刀,射出箭矢,不用想那么多,因为他不需要什么部众,也不想当什么汗王,只要立下功勋,主人自然会给予他一切荣耀和赏赐,他在汉人这里,生活的很好。

甚至于,自己姑父一声令下,木华黎也会毫不犹豫的对蒙古人挥出自己的弯刀。

但他不成,他是鞑靼人注定的王者,身上流淌着尊贵的血脉,背叛了这个血脉,他也就失去了天神所赐予的荣耀。

怀着这样纠结的心情,一行人放缓战马,徐徐进入高大的大同城门……

大同城变了很多,但对于这些从未曾进过大同城的人来说,变化不变化的都是一样,当然,那场乱事留下的痕迹有很多,比如说城北金人行宫所在,就是一大堆的残垣断壁,众人有些惊愕,却也没怎么在意。

杀人总伴随着放火,管他是谁放的火,烧起来一般都是这个摸样,只是看这个样子,烧的可是够旺的,这么一大片,得烧好几天吧。

但那位老塔赞的脸上,却露出惊骇和惋惜的神情,竟然都烧了,他可是记得,那里就是金人皇宫的所在,修的好像是世间神国一般的地方,就这么一把火给烧了,也不知是金人自己干的,还是汉人干的,真的是太可惜了,要知道,当年见到的那一片用琉璃砖瓦铺的地面和屋顶,随便撬下来一点,弄到草原上,还不得换回几百头羊来,现在什么都剩不下了吧,可惜可惜……

大同城里已经恢复了平静,街市还显出些繁荣来,屡有行人驻足,好奇的打量着这一群人,但也就是这样了,战后的大同,恢复的随快,但烟熏火燎的地方,还剩下许多,显示着那场战事的残酷。

一行人并不稍停,一路走马观花地看着这座雄城内部的一切,一个城门官儿在前面领着,一直来到大将军驻跸所在。

而这里,正是当初西京留守海珠儿的府邸……

……

“你们回来了……”

见到不颜昔班,木华黎进来,赵石微微一笑,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草原太大了,若非这两个人从小生活在草原上,他断不会在那个时候,让人率兵北上草原的,回来的这么晚,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却也在计算之中,草原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不是吗。

木华黎当即拜倒在地道:“末将回来的晚了,请大帅恕罪。”

但他旁边的不颜昔班,却双手抚胸,躬身行礼,这是标准的鞑靼人礼节,“不颜昔班向大帅问好,并恭贺大帅攻陷大同,立下功勋……”

赵石微微挑了挑眉头,这是去了草原一趟,已经有所收获的样子了?这样的姿态,可并不讨人喜欢,不过能用这样的姿态来表达自己的立场,看来这小子是长进了。

摆手让木华黎起身,“来人,上茶,都坐下说话吧。”

不颜昔班心里有些忐忑,甚至不敢看赵石的神色,低头便来到椅子边上坐下,木华黎瞪了他一眼,闷头也坐了下来,在他心目中,鞑靼人的汗王,不要也罢,若能得到大帅的支持,便是将来做个草原之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雄鹰的目光,应该放的更远才对,他有些埋怨,不颜昔班的心太急了,翅膀还没有长硬,就想独自飞翔,只会从高空摔落下来一个结果。

只是一件小事,但在他心目中,却已经留下了疙瘩,觉着这位安达,将来的成就并不会很高,根本不值得自己倾力帮助了,只要别触怒了大帅,今后维持安达的情谊便好,若是不颜昔班知道自己一个动作,就让木华黎生出这样的心思,他是肯定不会按照自己和塔赞商量的那样来做的……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13章 忠诚

这里是府邸的见客正厅,宽大而又奢华,不过到底是女真人,满屋子的黄白之物,看上去有些俗气。

自从秦军入城之后,这里便成为了大将军赵石的驻跸所在,戒备森严,一如中军大帐一般。

木华黎和不颜昔班这是回来的晚了,赵石这些日子已经清闲了下来,若是换做刚攻下大同那会儿,这里来来往往见大帅回禀军务民情的,可谓是络绎不绝。

而如今,大军已经散去了一半儿,用得上大将军亲自处置的军务也没了多少,再加上安抚民心,收拢难民,发放粮食,预防疫情什么的,都已经做的差不多,朝廷官吏也已经来了一些。

身为大军主帅的大将军赵石,也就不可避免的清闲了下来,对于赵石来说,现在要琢磨的事情,是回京呆上些日子,还是留在河东,为下一阶段的攻伐做准备。

若是换在景兴皇帝在的时候,不用想那么多,听朝廷圣旨便是,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多数是要回京述职的,这在景兴皇帝李玄谨已经是惯例了。

不过换了现在,于这样的事情上面,他却已经有了很大自主之权,只要写一封奏疏上去,朝廷下来的谕令,多数是要按照他的意思来。

所以说,来去自如之后,是回京还是留下,其实于他本人来说,并无多少分别,只是路途遥远了些,若是不想清楚,这一来一回可是够人受的。

实际上,赵石心里已经有了些打算,想让种遂留下驻守大同,不过还要看种遂的意思,毕竟殿前司禁军指挥使,和大同守将之间,不可能兼得,而显然,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的职务,对于种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可能随便放弃,来换一个边城守将。

如果种遂不成的话,换做张锋聚,或是种怀玉几个,分量虽然轻些,但也不是不可以,还是那句老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